飞机免费托运多少公斤:[评论随笔]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5(附美女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20:31
  八十、战前准备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隋唐时期的征高丽之战,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战争的最终结局;大家充满了愤怒、充满了遗憾,恨不能自己亲自出马,亲手灭了这个番邦小国。有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对高丽的认识多半来自于明朝时期的那场抗倭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高丽的表现实在是太窝囊了,不仅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而且还盛产一样战争怪胎:朝奸军队;要不是有咱们明朝军队援助,它早就被日本灭了好几次了。
  但是,时代不同,对一个国家的认识也应该有所不同!
  那么,隋唐时期的高丽,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对大隋和高丽的情况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对比!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场战争,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加客观公允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惋惜和悔恨!
  关于“征高丽”部分,我可能会出现一些贬低咱们隋朝的言论;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不要以为我是个“棒子拥护者”,说实话我对“棒子”也没什么兴趣;我只是就事论事,客观的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
  
  先来看看隋朝:
  硬实力:疆域广阔,势力范围包括中国中东部全部地区以及西部部分地区;人口数量达到4500万人;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GDP在当时应该是世界第一。
  将士:隋朝可以动员起来的士兵人数有150万之巨,而且大多数都曾经历过战争,拥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有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来护儿等旷世名将,还有高颎这样的一代英杰。
  皇帝:杨坚虽然不如以前英明神武,却也还算是一个比较明智的皇帝。
  朝廷:高颎和杨素专掌大权,高效而稳定。
  
  再来看看高丽:
   硬实力:疆域面积和山东省差不多(略大一些);人口数量在150—200万之间,绝对不超过250万;粮食产量无法统计,估计跟隋朝的一个省差不多。建成了新首都长安城(在平壤附近),还有一座非常坚固的城池辽东城(辽东一带)。
   将士:高丽可以动员起来的军队有30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曾参加过各式各样的战争,骁勇善战。其军队将领虽然算不上多有名气,但绝对拥有丰富的指挥经验。
   国王:高元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在他的治理下,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而且还经常出去欺负欺负周围的邻居,比如新罗和百济。
  
  如果单纯的做这种技术性对比,毫无疑问,隋朝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但还是那句老话,战争从来就不是靠对比就能取胜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不可知和不预知因素。比如高颎分析的那几条:不了解对手、不做充分准备而冒然进攻一个国家,这是兵家之大忌;旁边有强敌而随便开辟新战场,这是自陷囹圄。
  但杨坚已经意识不到这些了,他只知道他曾经击败过突厥、消灭了南陈,而这两个对手哪一个都比高丽强n倍。现在我选择进攻高丽,依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仅看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他的这一心理无可指责,就如同现如今的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当时隋朝之强大,的确可比现在的美国,甚至要超过美国。
  
  另外还有一点,有必要说清楚,我认为正是这一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战争性质。咱们国内很多史书对此都是含糊其辞,或者整出一大堆理由来说明隋朝出兵的合理性。我不想再去争辩什么,但却可以下一个结论,一个大家都不愿听的结论:出兵高丽就是一场侵略战争,没有任何正义性,哪怕理由再怎么冠冕堂皇。高丽虽是藩属国、虽然地位很低、虽然它的统治者只能被称为国王,但本质上它仍然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咱们与高丽的战争绝对不是内战、绝对不是消灭割据势力。(此处可商榷,请大家不要骂我)
  而正是基于这一点,这才引出了一个更为可怕的因素:高丽可以全民皆兵。也就是说,这个小国虽然只有30万正规军,但实际上还有至少50万民兵,他们可以打人民战争。全民总动员,其可怕性我想我们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在正式出兵之前,咱们还需要介绍一位新面孔:王世积。
  
  王世积,将门之后,长的是高大威猛、“腰带十围(腰粗三米多,估计是个大胖子)”。曾经跟着韦孝宽参加过内战,初露头角,深得高颎器重,被引为知己。
  杨坚取代北周时,这位老兄有点看不过去,就对高颎说道:“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帮助宇文氏诛灭杨坚。但被高颎果断的拒绝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他跟高颎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隋朝建立后,他被外派镇守蓟州(天津附近)。
  平陈之役,王世积表现突出,曾经大破南陈水军,有力的支援了杨素在长江上游的作战。后来,他负责招降长江上游地区的南陈守军,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两大功劳,为他捞到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再加上与高颎过往密切,王世积很快就成为了朝廷中的红人。官职也随之上升到了武职中的最高级别:上柱国!
  现在,王世积接受了这项新的任务:征高丽。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之后,隋朝水陆大军踏上了征程!
八十一、第一次交手
  
  虽然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一名优秀的统帅加上骁勇的将士是能够弥补这些缺陷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尼拔,这位天才般的杰出将领,在毫不熟悉罗马地形的情况下,愣是凭借着自己出人意料的战略和战术,在敌人家里连战连捷,取得了惊人的战功;当时的罗马帝国可是西方第一强国,而且正值其全盛时期。这让我们坚信一点,个人英雄是能够改变历史方向的。
  现在的这支隋朝远征军就具备这样一种可能性。首先,总监军(实际总指挥)高颎可以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将领,虽然可能比不上汉尼拔;再者,隋朝将士尤其是陆军,绝对是百战之师,可以打任何一场硬仗、恶仗。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30万的军队足以灭掉高丽,至少也会将对方打残。
  
  经过近四个月的准备,隋朝30万大军集结完毕。陆军在临渝关(今山海关附近,有争议,但肯定是在河北秦皇岛境内),水军在东莱(烟台市沿海一带)。战略比较简单:陆军进攻辽东一带,以牵制高丽的主力部队,水军渡海突袭高丽首都长安城。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战略是最佳选择。
  随着杨坚一纸诏令,隋朝大军兵发高丽!这一天是阴历6月27日。
  选择这样一个日子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原因很明显:避开辽河流域寒冷的天气。而夏天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好季节。高颎选择的这个时机也没有任何问题,合情合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高颎的所有部署。
  
  就在陆军离开临渝关的第二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正值夏季)!这是一场让人始料不及的大雨,也是一场几十年难遇的大雨,由于雨量实在是太大,竟然引起了水灾,很多地方都是汪洋一片。
  隋军将士陷入了艰苦的行军中,很多士兵被洪水冲走,从此不见踪影。更为严重的是,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于一些地方洪水灾害太厉害,粮食根本运不上来。一时之间,军中粮食匮乏,大批大批的将士饿死、累死在行军途中。但是隋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畏缩,他们在自己统帅的带领和鼓励下,依然勇往直前。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这这关键时刻,一场瘟疫不期而至。水灾常伴随瘟疫,这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但那时候的人们是不知道这一情况的,就算是知道也不晓得该如何预防。隋军士气一下子降到了最低点,每天都有无数的士兵悲惨的死去。哎,与其说这是一场行军,倒不如说这是一场通往地狱之旅!
  虽然条件如此艰苦,隋朝陆军依然还是抵达了辽河以西,并驻扎下来,与辽河东岸的高丽军队形成对峙。此时的高颎非常明白,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再打下去了,如果以现在的军队去进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还极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扑,辽西一带就有可能会丢掉。于是这位天下第一谋士选择了等待,等待水军方面的好消息。
  
  周罗睺率领水军从东莱出发后,按照原定计划,预备渡海突袭对方的首都长安城,以造成两面夹击的态势,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但这支水军的情况却更加糟糕,因为他们遇上了大风。
  隋朝水军的战船主要是平板的木质船,船型较瘦长,吃水较浅,干舷较低,主要靠人力划桨摇橹推进,顺风时辅以风帆。这种战船在河流和湖泊中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在大海上就显现出了其最大缺陷:无法抵御大风浪。周罗睺的水军刚走到中途,就遇到了大风浪,无数战船被吹翻,水军几乎全部葬送在大海之中。这位原南陈水军统领仅以身免!
  
  高颎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这一噩耗,内心充满了悲伤、无奈和愧疚。这么多优秀的将士、这么多为国尽忠的好男儿,他们没有战死在沙场上,却死在了瘟疫和大海里。我高颎经历战争无数,打败过无数敌人,没想到却在这里遭到了人生的滑铁卢!
  败了就是败了,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高颎下达了那个带有耻辱性质的命令:撤退!
  他留下一部分军队扼守要地,然后率领剩下的将士返回了长安。
  
  这是一场未发生实质性大战的远征,隋朝方面遭到了沉重的打击,30万大军只剩了不到4万,而高丽方面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那么,谁该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负有责任呢?
  可以肯定,绝对不是高颎。他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勤工作,还是选择出击的时间,都是无可挑剔的。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他没有好好学习气象知识。
  责任在杨坚吗?似乎是;如果这位皇帝不出兵高丽,也就不会有这场惨败了。可仔细想想,以隋朝的实力来打一个小小的高丽,是绝对合乎逻辑的,不出兵才叫怪事。
  责任在老天?为什么早不下雨晚不下雨,偏偏选择在隋朝出兵的时候下雨?这更说不过去了,老天想什么时候下雨,那属于自然规律,跟隋朝出不出兵没有关系。
  转了一圈,竟然找不到责任人!
  
  其实,这场惨败没有责任人。
 八十二、再战突厥(一)
  
  我只能说,这次远征是一场悲剧,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酿成的一场悲剧。如果时间正确、地点错误,这场悲剧不会发生;如果地点正确、时间错误,这场悲剧同样不会发生;可极为巧合的是,时间错误的同时,地点也错误了!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那只大手在作怪吧,正是它一手导演了这幕人间悲剧。
  不管怎么说,高丽逃过了一劫!
  高元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头脑却十分清醒。这个家伙明白,隋朝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接下来将会是更为凶猛的报复,必须要想办法阻止对方的第二波攻击。而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招:求和!这个家伙赶紧修书一封,言辞极为卑躬,并且自称是“辽东粪土臣(狗屁都不是的臣)”。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高元确实不是一般人物,而是一个擅长搞政治的高手;这种求和只是一种外交策略,是在充分权衡敌我实力之后做出的明智之举。他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想借助这次胜利来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外交砝码。
  
  高颎率领士兵返回长安后,赶紧向杨坚请罪,并将经过详细奏明。杨坚还是非常通情理的,他知道此次失败非战之罪,也就没再追究什么,而是好言安慰了一下自己这个老朋友。一切似乎都跟往常一样,但事情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后面会讲述原因)!
  
  第一次讨伐不成,当然要再来一次更猛的,否则就不叫杨坚了,否则就太丢大隋的面子了。况且30万军队的损失,对于隋朝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就在这位皇帝和高颎等人商讨下一步计划时,高元派使者前来求和,并且带来了求和信。
  这种小把戏,根本骗不到咱们的杨坚:小样,老子在玩政治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于是假装客气的回了一封信,然后继续准备讨伐事宜。
  
  正当杨坚准备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一封密报:突厥将要领兵来犯!没错,此密报正是咱们的守护者长孙晟派人送来的。
  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茫茫大草原!
  
  如前所述(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参见前面“战突厥”部分),突厥在隋军的打击和外交攻势下,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其中,沙钵略占据东突厥,阿波和达头则据有西突厥。
  沙钵略死后,其弟处罗侯被拥立为可汗,自称莫何可汗,并且派遣使者向隋朝中央说明情况。杨坚派遣长孙晟前往册封,并给予丰厚赏赐。
  这个莫何可汗跟他老哥简直就是双胞胎,都是彪悍善战,而其能力甚至还超过沙钵略。这位老兄一继位就向西突厥发起了攻击,一战而生擒阿波。他没有自行决定阿波的生死,而是非常聪明的向杨坚请示处置方式,他的小算盘是这么打的:如果我亲手杀了阿波,势必会引来西突厥人的极大不满,就会造成更大的内乱;如果能借隋朝之手处决阿波,就跟自己撇清了关系,还能赢得西突厥人的好感,可谓一箭双雕。这个莫何可汗志向高远,他是想陷隋朝于不义,然后借机重新统一大草原,真乃狼子野心呀。
  杨坚接到这一请示后,也隐隐感觉到了其中的玄妙,可一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就让群臣一起讨论。有的朝臣认为,应该在突厥那边将其枭首,杀鸡给猴看,让那群野蛮人再也不敢来侵犯我大隋;有的朝臣认为,应该押解到长安城,公开处斩示众,让咱大隋的百姓都能看到这个侵略者的下场,以振民心。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说法,反正大多数朝臣都希望杀了阿波。
  眼看阿波这老小子就要命丧黄泉、眼看莫何可汗的阴谋就要得逞,就在这时,长孙晟说话话了:
  “假如整个突厥都背叛我朝,理所当然要用刑罚整治他们;可现在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这只是他们内部的互相残杀,而阿波的罪恶也并非背逆我大隋。如果趁其困窘而将其处决,绝非绥靖边疆之计;不如留下他两存其国。”这位老兄实在是太高明了,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他“两存其国”的谋略也真是上升到了外交学的最高境界;大隋第一外交官的称号,实至名归!
  杨坚一听恍然大悟,心想差点上了莫何那小子的当。于是,立刻命令使者回复莫何可汗:放了阿波。
  
  本想借刀杀人、一箭双雕,没想到却偷鸡不成蚀把米、煮熟的鸭子给弄飞,莫何心里是一万个不乐意。可也没办法,隋朝那边是绝对得罪不起的,只好违心的放走了阿波。这个阿波被搞得一愣一愣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殊不知这正是外交斗争的结果。
  
  没过多久,东西突厥之间又起冲突,莫何可汗亲自领兵前去会战,结果不幸被飞箭击中,不治而亡。这个颇有些头脑的首领死后,沙钵略的儿子被拥立为可汗,自称是都蓝可汗。
  或许是过多的继承了他老爹的基因,这个家伙一上台就不老实起来!
  
  当然,他的不老实也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竟然是一个女人!
八十三、再战突厥(二):大义公主
  
  如果你记性够好的话,应该还记得这样一件非常小的事情:长孙晟护送北周皇室公主到突厥。没错,我们要谈的这个女人正是这位北周皇室公主:千金公主。
  说起来,这位千金公主倒也不是外人,而是宇文邕的侄女、宇文赟的堂妹,正宗的皇家子女。小女孩家教甚好,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诗好文;而且博览群书,颇知古今兴亡之事。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确实是有一定道理呀,^_^!
  应该说,千金公主的前半生是安逸而幸福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过的是天堂一般的好日子。但世事难料,正是这位公主级别的人物,竟然被选中要嫁给北方的野蛮人,那些不懂斯文、不懂爱情之人!作为一名皇室公主、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父母掌心中的天之骄女,她是一百个不愿意,可皇命难违,她一个弱女子又能如何呢?或许这就是命吧!小女孩心中的美梦、对于未来的憧憬,在那一刻完全破碎了!
  怀揣着极度的不平和失落,千金公主踏上了前往突厥之路。护送她的人叫做长孙晟,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军官,两个人甚至都没有说过话!
  
  不幸的是,突厥可汗很快就病死了,她只得又嫁给了继任的沙钵略可汗。也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传来一个消息:杨坚取代北周,并且尽诛宇文氏。千金公主听到这一噩耗后,几乎晕厥,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这个弱女子决定为宇文家族复仇。可她手无寸铁,又不会带兵打仗,怎么复仇?
  这些都难不倒这位读过书的奇女子,她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手中的唯一资源:新丈夫沙钵略。而沙钵略恰恰有南下侵略之意,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突厥”!
  但很可惜的是,隋军的英勇奋战和长孙晟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千金公主的复仇愿望。不仅如此,其丈夫沙钵略也是深陷困境之中。为了保存自己,也为了保存自己的丈夫,千金公主主张投降隋朝,这一主张也得到了沙钵略的认可。于是,便有了沙钵略的求和之举。
  同时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千金公主向杨坚请求改姓杨氏,希望能做杨坚的女儿。杨坚也非常乐意能有这样的结局,便册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希望她能深明大义,为祖国统一多做贡献。读到这里,大家对这个奇女子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了吧;这可不是认贼作父,而是实实在在的忍辱负重,其行为和谋略已经不输于任何一个男子。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边境安宁;平心而论,这份功劳也有大义公主的一份。但这个女孩子却始终无法忘却自己的国仇家恨,而且愈来愈强烈;可是隋朝越来越强大,想要复仇真的是难如登天。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好将所有仇恨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几年之后,沙钵略病死,她又嫁给了继任的都蓝可汗(突厥习俗,父死子娶母,此母非亲母)
  后来,杨坚吞灭南陈,并把一个陈叔宝使用过的屏风赐给大义公主,本意是希望她也能像陈叔宝一样乖乖听话,可杨坚却完全忽略了这个倔强女子的性格。大义公主每每看到这个精致的屏风,就开始怀念故国和自己的亲人,心中愈加愤恨;于是便在这个屏风上赋诗,希望通过描写南陈的灭亡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怀念,现摘取之与大家共享: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这是一首极为悲伤感怀的诗,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如果深刻体会起来,会让人有种走进作者心中的感觉。大义公主确实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多才女子,这首诗跟后世李清照的词比起来都毫不逊色。让人惋惜的是,能流传至今的也就这么一首了。
  
  正所谓隔墙有耳,大义公主的这些行为很快就被杨坚知道了。咱们的大隋皇帝非常不满,对这个前北周公主开始厌恶起来。当然,这一切大义公主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叫做杨钦的亡命之徒来到了突厥。这个家伙径直找到了大义公主,声称是某反隋势力的代表,希望能与突厥联合,共同进攻隋朝。大义公主喜出望外,这不正是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吗?她没有做过多考虑,便答应了杨钦的要求,并引为心腹,然后一起去游说自己的丈夫都蓝可汗。
  这个都蓝可汗确实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心中早有灭亡隋朝的打算,于是立即答应了妻子,然后开始在边境上制造矛盾和冲突。
  
  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感情况严重,杨坚立即派遣长孙晟前往突厥!
八十四、再战突厥(三):双雄会
  
  长孙晟不愧是个搞政治的行家!
  他来到突厥后,并没有直接去找都蓝可汗理论,而是什么都不说,只是礼节性的进行一下拜访。当然,如果你真的以为长孙晟就干了这点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位老兄实际上一直都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暗中调查境况。
  也就在这种细致的调查过程中,他弄清了事情的所有根源:杨钦和大义公主。另外,他还得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这个前北周公主竟然有外遇。
  调查完毕,长孙晟专程去看望了一下这位公主,并带来了大隋皇帝的问候。这个女孩子却表现出了自己极为幼稚的一面,她在大事未成之时,竟然对这位大隋使者指手画脚,与先前的表现判若两人。哎,女孩子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确实不行呀,她要做的应该是韬光养晦,这种嚣张的表现不是在明白告诉人家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长孙晟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便立即启程回到了长安,然后向皇帝详细汇报了所有情况。杨坚一听勃然大怒,命令长孙晟再回去一趟把那个杨钦抓回来!
  仔细琢磨一下,杨坚的这个命令相当无厘头:长孙晟的汇报已经明白无误的传达了突厥要造反的信息,现在再让他回去,而且是抓煽动造反之人,这不是典型的送羊入虎口吗?如果搞不好,外交官的这条小命就要丢在突厥了!
  这要是搁在咱们普通人身上,估计就得嘱咐家人准备后事了。但长孙晟不是普通人,所以他非常自信的再次向突厥进发了,预备来一场真正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再次来到突厥后,长孙晟没有再拐弯抹角,而是单刀直入,直接找到了都蓝可汗,理直气壮的质问杨钦之事!都蓝可汗也不是吃素的,回答也很干脆:“没见过这个人!”
  长孙晟没再争论什么,安静的返回了住处。都蓝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也就没再做什么防范!
  但咱们的外交官可没有闲着,他早就已经打听好了杨钦的住所,然后组织了几个勇猛的随从,在一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来了场突袭,将这个亡命之徒一举抓获。他没有停留,立即押送这个家伙来到了都蓝的住处。看着被抓了个正着的杨钦,都蓝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心里正寻思着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气氛一时之间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凭借着敏锐的直觉,长孙晟知道眼前的情况非常危急,一旦这个都蓝反目,恐怕自己就要在这里歇菜了。必须要先下手为强,外交官迅速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大义公主跟外人有私情,可汗难道不知道吗?这一招就叫做移花接木!
  都蓝一听大吃一惊,这可是丢人现眼的事情啊,于是便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缘由,紧接着派人把那个与老婆通奸的家伙抓了回来。一番对峙之下,大义公主的糗事完全曝光。都蓝可汗的雄心在那一刻彻底垮掉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人竟然会干出这种苟且之事!还留你这种烂货干什么?于是,便派人将大义公主绑了起来!
  
  大隋第一外交官独闯虎穴、反客为主,在对方的老巢里上演了一出“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好戏!他以自己卓越的才智、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出击,一举消灭了对手,创下了一个真正的传奇。如此经典之作,绝对不输任何一部武侠小说。
  
  长孙晟胜利完成了这次可谓“九死一生”的任务,带着杨钦返回了长安!杨坚非常高兴,给予了这位大英雄丰厚的赏赐。不过,这位皇帝还是不太放心,就继续派遣长孙晟出使突厥,预备废黜大义公主,以免后患!
  这时,旁边一个声音想起:“应当斩草除根,杀掉这个女人!”杨坚回头一看,原来是裴矩!
  “确实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杨坚便派遣裴矩和长孙晟一同前往,目的就是除掉大义公主。
  事实上,杨坚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个大义公主再怎么说也是都蓝可汗的媳妇,夫妻之间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恩怨,更何况她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说不定哪天又会整出什么新花样,除掉她的确对隋朝有利!
  
  也活该这个女人倒霉,因为一个叫做突利的人出现了!
  
  突利,莫何可汗的儿子。父亲死后,他率领部众生活在大草原的北面,紧挨着都蓝可汗的地盘。这个小伙子心里非常看不惯都蓝的行为,便有意与隋朝结为秦晋之好!对于他来说,想要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只有一个:求婚!说来挺有意思的,华夏政权讲和的方式是“和亲”,而少数民族采取的方式则是“求婚”。虽然一个是娶、一个是嫁,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可这里边的学问大着呢,本质上来说正是实力竞争的结果!
  
  裴矩充分利用了大隋的这种优势!他迅速找到突利,向他提出了这么一个相当变态的要求:想要求婚,先帮忙诛杀大义公主!
  这个突利倒也是个爽快的主,一口答应下来,并立即开始了自己的行动;当然,是在裴矩的幕后操纵下!八十五、再战突厥(四):暗战
  
  裴矩是谁,裴矩是政坛“双头蛇”!想要跟他玩阴的,任何人都得先掂量掂量。现在,这条“双头蛇”要来阴别人了!
  
  不出几天,整个大草原上开始流行一段美妙的绯闻:伟大的都蓝可汗戴了一顶伟大的绿帽子!
  刚开始的时候,都蓝也没太往心里去。可事情的发展却完全超乎他的想象,因为似乎全部人都知道了他家的这件糗事,包括小孩子;靠,这张老脸还往哪儿搁啊?
  本来就已经有裂痕的夫妻感情,变得越来越差,而都蓝对大义公主也是越来越讨厌。恰巧在这个时候,突利来串门了。小伙子意气风发,先是跟都蓝一起海吹大喝,然后在大家醉眼猩猩的时候,突然提起了这件大草原都知道的事情;不仅如此,这位老兄还不失时机的痛斥通奸者的种种可恨之处。都蓝也是七尺男儿,越想越觉得自己窝囊,越想越愤怒,借着一股酒劲竟然杀了大义公主。哎,冲动是魔鬼呀!
  可怜的女人,就这样身首异处!我敢保证,她一定是死不瞑目,因为她死的太冤枉、因为她身上还背负着太多的仇恨和怨气!
  平心而论,在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大义公主算是命运比较悲惨的一个。其她的公主,至少身后还有个国家作为后援,至少还能保证她们在外国的地位,而可怜的大义公主不仅国破而且家亡,几乎没有任何依靠。或许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锻炼了这个女人,大义公主聪明狡诈、性格坚毅、颇有谋略,其个人能力即使放在男人堆里也是比较出众的。但造化弄人,她最终也没能逃脱凄惨的命运。当然,她碰到的对手也实在是太过强悍;因为自始至终,她竟然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
  
  应该说,都蓝可汗还是有些政治头脑的!当他一怒之下杀了大义公主后,立即就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跟隋朝少了一层姻亲关系!这就意味着,自己少了一个强大的联盟,如果西突厥来攻,自己将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于是,这个家伙立即想出了一条应对之策:再娶个皇室公主!
  得知都蓝怒杀大义公主的消息,杨坚非常开心。现在都蓝派人前来上表求婚,他也乐得卖个人情,于是就想要下旨同意。但是,长孙晟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臣下观察都蓝,反复无常、不讲信义,只是因为与西突厥有仇才想仰仗我大隋。如果真让他娶了公主,必会无形中增添了他的力量和影响力,西突厥等势力就有可能受其节制。等这个家伙真正强大起来,一定会背逆反叛,到时候就很难再约束他了。现如今,突利有依附的诚意,而且力量薄弱、容易安抚,不如允许他的求婚请求,让其在草原的北面牵制突厥。”
  听完这番论述,杨坚连连点头,当下同意了这名外交官的建议。在突厥的问题上,没有谁比长孙晟更有发言权了,而他对都蓝的心理更是摸得一清二楚,几句话恰中敌之要害;能有此人相佐,真乃杨坚之福、大隋之福呀!
  就这样,都蓝的如意算盘落空,突利兴高采烈的娶了大隋公主。为了更好的分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杨坚还用了一招更狠的。当时,突利亲自来长安城迎亲,咱们的大隋皇帝便用特别优厚的礼节来接待他,而对都蓝的使者却非常怠慢。紧接着,杨坚又派长孙晟给突利送去了大量丰厚的赏赐,并命令他暂时留在那里,以观察形势!
  平心而论,杨坚的做法有点过火了!
  这很明显是在欺负人嘛,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觉得憋屈,更别说都蓝了;人家好歹也是个可汗呀!这个东突厥的老大出离愤怒的对部下说道:“老子才是真正的头,竟然还不如那个突利?!真是太伤自尊了。”
  于是,他立即停止了跟隋朝的友好关系,并且派兵屡次掠夺边境地区。突利还算是比较忠诚的,每当探听到动静,就立即告诉长孙晟,而长孙晟则马上派人回去报信。可怜的都蓝,什么都抢不到,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除非,他能攻入隋军把守的城池!
  
  而都蓝也很快明白了这一点!
  小打小闹没啥用,看来必须要动真格的了,这个老大决定率领大军攻击隋朝在塞外的城池。说干就干,他立即命人打造攻城的器械。突利很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不敢怠慢,赶紧告诉了长孙晟;长孙晟知道事情紧急,立即派人给杨坚送去一份密报:突厥(都蓝可汗)将要领兵来犯!
  当时的杨坚,正在准备对高丽的第二波攻击!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丽是暂时不能打了,必须要先对付旁边这个更为棘手的邻居。
  没办法,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打两场战争,这个道理,杨坚还是明白的。于是,他立即派去使者对高元进行慰问,表达了愿意友好往来的愿望。高元也真的是怕了,赶紧表示同意,还开心的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就这样,隋朝与高丽再次恢复到了原先的那种藩属关系!
  
  好了,安抚好高丽,就可以全力对付突厥了!
八十六、再战突厥(五):烽烟再起
  
  但凡强人都有这样一种性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倾尽全力去做,要做就要做到最狠!往大的方面说,这就叫做雄才伟略;往小的方面说,这就是除恶务尽。
  杨坚决定对付突厥了!
  这位皇帝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命令尚书左仆射高颎从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以北)出击,兵力10余万;命令尚书右仆射杨素从灵州(今宁夏银川一带)出击,兵力同样是10余万。国务院正副总理同时出马,可见杨坚对此战的重视程度,也可见突厥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其中,高颎主要负责攻击都蓝可汗的老巢,杨素主要负责攻击都蓝可汗的侧翼。就在这两个猛人积极准备的时候,战场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隋朝方面的动静,没有逃过都蓝可汗的眼睛。这位老大就纳闷了:我要攻城的消息,难道被人泄露了?于是,他立即派人暗中调查此事。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是突利那小子在背后捣鬼!小样,你不仁也别怪哥哥我不义。
  不过都蓝可汗没有冒然行事,而是非常聪明的派人去了趟西突厥,目的只有一个:摒弃前嫌,携手对外。长孙晟的眼光一点都没错,这个都蓝可汗确实是个很有外交头脑的厉害人物,就凭他联合西突厥这一项,就足以证明他的战略眼光!
  阿波可汗在遭受莫何可汗的沉重打击后,虽然侥幸捡了条小命,但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此时的西突厥正由达头可汗掌政。
  东西突厥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完全是由于隋朝方面在搞鬼,才弄得你争我夺、互相残杀。现在既然大家有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目标,为什么不合作呢?于是,达头和都蓝歃血为盟,东西突厥之间重新联合起来。当然,这种联合非常松散,互相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在指挥上也很难达到号令统一。
  两大突厥老大联合起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训突利,这个突厥的叛徒。于是,二人亲率20万大军向突利的地盘袭来。
  突利方面明显准备不足,再加上兵力有限(不超过8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怜的突利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兄弟子侄都被都蓝可汗杀害。他自己只带了5个骑兵,跟着长孙晟一起往隋朝境内撤退。
  在策马狂奔100多里后,终于摆脱了都蓝的追杀。这个时候,其余被冲散的部众陆续集结过来,不知不觉间又有了几百名骑兵;突厥人的坚韧和机动性由此可见一斑!突利就跟自己的这群属下商议:“现在我们兵败入隋,只是一个投降者的身份,大隋天子能对我们礼遇吗?达头可汗虽然也来攻击我们,却并没有深仇大恨,如果投奔他,一定能得到救助!”
  既然是商议,就一定有反对者,所以一时之间也难下定论!长孙晟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吃一惊:如果突利投降了达头,那么隋朝在塞外扶持的势力就彻底完了,而扶弱抑强、两存其国的策略也将就此夭折;对于大隋来说,这将是一个带有严重后遗症的打击!
  不能让突利投降达头,绝对不能!
  长孙晟立马想出了一个妙计。他暗中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最近的兵镇,命令该处守军迅速点燃烽火。兵镇军官素来仰慕长孙晟,再加上事情紧急,便火速率领手下士兵点燃全部烽火台。
  一时之间,烽烟四起!
  突利看到后,觉得非常奇怪,就问长孙晟缘由!
  咱们的外交官神情严肃的回答道:“我大隋有规定:若是敌军少,就点燃一半烽火台;若是大敌压境,就点燃全部烽火台。看来都蓝这个家伙已经倾巢来攻了!”
  突利大为惊恐,便对手下说道:“好汉不吃眼前,咱们先进城躲一躲。”达头有可能会善待他,但都蓝绝对会往死里整他,这一点,突利还是非常清楚的!
  于是众人赶紧进入这个兵镇!长孙晟没有停留,他命令隋军士兵严密看守这些突厥骑兵,然后带着突利向长安城进发了。
  
  既然西突厥也参与进了这场战争,作战方略就必须要做调整了:高颎的目标不变,杨素改为攻击达头可汗!
  两面大军同时出发,兵进突厥!
  
  首先与突厥遭遇的是高颎的大军,准确的说是高颎的前锋部队。而前锋官是一个叫做赵仲卿的人。
  赵仲卿,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名字。你要是就此认为这位老兄人如其名,那真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事实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张飞、李逵式”的人物,性情急躁且粗暴,谁要是“有幸”做了他的手下,那可真是倒大霉了,因为这位老兄动不动就打人,而且是往死里打。
  正因为这种火爆脾气,所以他成名甚早,在北周时期就已经是个不小的官了,曾在一代名将宇文宪手下干过事,而且颇有战功。
  杨坚取代被周后,赵仲卿被派去镇守地方。此地盗贼甚多,民风彪悍,前几任长官都是无功而返。赵仲卿上任后,风风火火的推行严刑峻法,哪怕犯了再小的过错也绝不放过;即使自己的亲信犯了错,也照罚不误。大家一看这位老兄如此之猛,都乖乖的听话办事,再也不敢偷奸耍滑。上面的人办事负责了,下面的盗贼也就害怕了,跑的跑、躲的躲、从良的从良,此地竟然就这么被治理好了,而且还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夸赞!
  政绩如此之好,杨坚当然看得见。几年后,这位老兄被调去担任朔州(山西省北部)省长兼军区司令,成了一名封疆大吏。当时,边境一带正推行屯田之制,赵仲卿就全权负责这件事情。这位老兄没事就喜欢去屯田的地方逛游,只要发现哪个地方搞得不好,就马上把主管官员喊来,然后命令手下用鞭子抽打;对于那些搞得太差的,他还有更好的招待方法:将其脱光,然后倒放入荆棘之中。这行为,让人目瞪口呆,真让人怀疑这位老兄有点心理变态!不过,效果确是相当的好:粮食大丰收,大大缓解了边境守军的粮食供应问题。
  
  文的行,武的更猛!现在,就该咱们的猛张飞表现表现自己的武功了!
八十七、再战突厥(六):决战
  
  击溃突利的主力部队之后,都蓝可汗将其部众分成几股,分别对突利的残部进行追击。斩草除根,这位老兄确实是想把突利往死里整呀!
  平心而论,突利能得到这种结局,也算是老天有眼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应该算是一个“突奸”,而且是个典型的“突奸”。我们汉族人最恨的是汉奸,“突奸”当然也不会招突厥人待见。鲁迅老先生有句话说得好:痛打落水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仲卿带领着隋朝3000前锋部队上场了!
  很快,他就遇到了一股突厥骑兵,人数在5000左右。赵仲卿一点都不怯场,率领手下的将士就和这伙突厥人展开了对砍。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残酷战斗,隋军士兵结成自己的方阵,拼死抵抗突厥骑兵的冲击,然后不失时机的展开反击。就这样,你来我往,这场规模不算大的战斗竟然打了整整七天。最后,突厥军队扛不住了,开始纷纷后撤。赵仲卿却打上了瘾,也不等后面的大军了,带领着士兵就展开了追击,沿途斩杀了不少落单的小部分骑兵。
  但很快,突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大批的突厥士兵逐渐靠拢了过来,没多久人数就达到了上万。
  小子,看来你是不要命了,竟敢追击我突厥骑兵,让你尝尝我们的厉害!上万突厥人迅速对这2000余隋军士兵(减员为2000)展开了合围!战场形势瞬间改变,赵仲卿一下子陷入了重围之中,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恐怕是插翅也难飞了,除非他有达奚长儒那样的战斗值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事实证明,咱们的赵仲卿也确实是一条好汉、一个丝毫不亚于达奚长儒的英雄!他率领自己的2000士兵固守方阵,与突厥骑兵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拼杀,击退了对方的无数冲击。突厥人似乎也卯上了,就不相信打不破这个方阵,就不相信凭借这么大的优势吃不掉对方这点小兵。双方竟然相持了足足5天,可以想见战斗之惨烈!
  就在大家都打得头破血流、筋疲力尽之时,在他们的侧翼突然出现了一股大部队。粗看上去,足有10万之众,而且阵容齐整、光耀铠甲、战马嘶鸣!这支军队将扮演天使还是魔鬼?不论是突厥人还是赵仲卿,都在心里默默祷念着。
  最终,赵仲卿赢得了上帝的垂青,因为这支庞大的军队正是高颎率领的隋军主力。突厥骑兵在那一刻彻底崩溃了,哪里还顾得上打仗,争先恐后的策马狂奔而去;事实明摆着,谁跑的快,谁活命的机会就更大点!
  岂能让对方如此轻易逃脱?高颎率领部分骑兵对突厥人展开了大追杀。当追到一个叫做白道川(呼和浩特附近)的地方时,这个猛人犹豫了:如果就此打住,让敌人安全逃回,就无法达到教训突厥的目的;如果继续去追,则进入了草原腹地,倘若出现失误,就会酿成一场大灾难。为了以防万一,他派遣一名使者回朝廷请援,预备分两股力量进入草原腹地,以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但是,他派出的使者却迟迟没有回音。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不能再等了,这位天下第一谋士下定决心:追击!于是,隋军骑兵越过白道川,挺进草原700里,斩杀突厥士兵无数,最终胜利班师回朝。很多突厥人甚至还在家里搂着妻子、暖着热炕头,就浑然不觉的成了刀下亡魂。
  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我们却不得不说,高颎的此次追击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先不说敌方军队的情况,单就说路线,就蕴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大家都知道,草原茫茫,是很难分清东南西北的,一旦迷失了方向,将铁定会全军覆没。但不管怎么说,高颎还是战胜了所有的不确定性,赢得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胜利
  
  如果你够细心的话,应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都蓝和达头竟然都没出场!其实原因很简单:都蓝正带领一小股士兵忙活着追击突利,所以错过了与高颎的决战,当他得知消息的时候,自己的主力已经被人家给击溃了,这位老兄也就只好灰溜溜的跑回了大草原。
  而达头就比较郁闷了,他本来只是想捞点好处的,却突然得到一条要命的消息:有一股隋军正在往他的老巢进军。没办法,这位老大只好率领自己的部众展开了千里大回援,希望能在路上截击隋军。
  上天保佑,他的目的达到了!
  因为,他真的在路上“截击”到了隋朝大军!
  
  大家都知道,“眼镜蛇”指挥过的战争基本上都发生在南方,他还没有独立指挥过同草原骑兵的大战。而他手下的将领们,则有很多是跟突厥骑兵交过手的,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于是纷纷向自己的上司献计:对付突厥骑兵,只能用隋军方阵!
  杨素却用这样一句话回答了他们:“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然后命令手下将士摈弃隋军方阵,全部结成骑兵方阵,预备跟对方来一场真正的骑兵大对决。以己之短,克人之长?莫非杨素疯了?
  达头可汗听到密探的回报后,喜出望外,高兴的对手下说道:“此天赐我也!”为了感谢上苍,他还专门下马虔诚的向老天叩拜。紧接着,这位老大怀着必胜的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率领10万骑兵向隋军冲去!
  
  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决战,打响了!
八十八、再战突厥(七):阶段性胜利
  
  通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将领敢在草原民族面前玩骑兵,这就跟关公面前不能耍大刀的道理一样!但杨素却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古代名将之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看对手发起了冲锋,“眼镜蛇”不敢怠慢,命令手下将士也发起了冲锋!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真正的骑兵大战,也是华夏政权跟少数民族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骑兵较量。这让我想起了二战中德国与盟军的坦克大决战,没有其它兵种、没有阴谋诡计,只有硬碰硬的死磕。
  
  隋军:大概有骑兵8万左右,均为精锐,将士骁勇且作战经验丰富。
  突厥:骑兵10万,突厥人以骑兵见长,就不再多说了。
  
  战斗过程非常简单,可以用四个字来高度概括:冲来冲去!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冲击之后,突厥人有点顶不住了,有些人甚至擅自退出了战场;这是谁都想不到的,达头更想不到:隋军骑兵的战斗力竟然会如此强悍?但这位突厥的老大不会承认失败,他是大草原的最高领袖,他的士兵最擅长骑兵作战,如果连自己的长处都能输,那以后还怎么在草原上混?还不如干脆回家放羊、种红薯!
  达头可汗果然不是孬种,他策马奔跑在战场上,鼓励自己的将士奋勇作战、为草原而战。突厥骑兵在这位老大的一番怂恿下,兵威复振,战斗值明显提高了一大截!同时,战斗也更为惨烈,而战场上的形势也愈发扑朔迷离起来;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但有部分聪明的隋军将士却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只要干掉达头,不就解决一切问题了吗?于是,隋军集结了大量士兵,向达头冲去。达头也有自己的护卫亲信,双方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但隋军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打退了这些护卫,靠近了达头。这位老大非常惊恐,策马回跑,结果被某个隋军士兵砍中,深受重伤。部分突厥士兵一看自己的头领负伤,赶忙过来帮忙,击退了这批隋军的进攻,然后护卫着达头往后撤。
  首领负伤,这对于突厥人的士气是一个沉重打击,战场形势终于出现了转折!突厥士兵少了主心骨,战斗力明显下降,没多久就崩溃了,开始四散奔逃。
  此役,斩杀突厥士兵无数,重创敌军。当然,隋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追击,就草草的打扫了一下战场,撤回了隋朝境内。
  
  这场亘古少见的骑兵大对决,以隋军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毫不夸张的说,这真的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不仅在于击溃了以骑兵见长的突厥人、沉重打击了对方的士气,更在于大大提高了隋军将士的自信心:少数民族骑兵,并非不可战胜!
  在我们感叹这场大胜利时,却抹不去心中的疑团:为什么最后胜利的会是隋军骑兵?我想用两个字来回答:精神!当年,达奚长儒以2000士兵击退突厥10万骑兵,靠的也正是这样东西。隋朝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政府,她给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带来了富足幸福,现在有外人胆敢来侵犯、胆敢来破坏我们的家园,理所当然要誓死抵抗,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后世部分史学研究者,以小人之心揣测这场胜利,极力贬低杨素率领的这支隋朝大军,认为他们英勇奋战完全是为了钱、为了升官发财。我们不能否认,杨素确实赏赐丰厚,但却绝对不能就此贬低这群可爱的战士。靠钱来激励的士兵,是雇佣军,不是真正的战士,他们或许能为了钱来玩命,但却绝对不能长久、也不值得信任。而真正的战士是为家园而战、是为自己的父母妻小而战,也只有这样的士兵才是最可怕的!
  
  至此,两路隋朝大军均取得了胜利。
  
  杨坚非常高兴,开始大封功臣。
  毫无疑问,首功当属长孙晟!这位杰出的外交官始终奋战在突厥最前线,为守护大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并且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把突利带回了长安城,为进一步实施分化突厥的战略留下了火种。
  突利也没有白来,杨坚对他非常礼遇,并且给了这位老兄一个名正言顺的封号:启民可汗(为了防止引起混乱,今后我们仍称突利),汉语意思是“心智健康”;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民族歧视,而是借机侮辱都蓝和达头,骂他们不知好歹、心智不健康!
  当时,这位可汗娶的那位大隋公主已经去世,于是大隋皇帝又重新做了一次媒人,将另一位宗室公主嫁给了突利,这就是义成公主!可怜的小女孩压根儿不知道,她将会走一段多么坎坷的人生!
  为了更好的防备都蓝和达头的侵袭,杨坚专门在边境地区修建了一座城池,来安置突利的部众,以此地作为大隋和突厥之间的缓冲地带;也就是说,突利的地理位置就如同现在的外蒙古!毫不客气的说,突利政府就是一个典型的“突奸政府”,是在隋朝大力支持下的伪政权,其地位是非常低的!
  
  接下来,封赏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牛人!
八十九、蝴蝶效应
  
  “猛张飞”赵仲卿战功卓著,被封为了上柱国(武将中的最高级),并得到了丰厚的物质赏赐。这位老兄可没有闲着,立即被杨坚派去边境地带,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护卫突利。原来,突利的伪军不堪一击(不愧伪军本色),根本抵挡不住来自都蓝和达头的侵扰,只好向自己的主子求援。没办法,杨坚只好派一名战将前去帮忙,看来还是自己的军队靠谱呀,靠伪军来保卫边境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咱们的“猛张飞”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多次击溃突厥人的进攻,很好的保证了边境的安宁!
  但这位老兄性情粗暴的毛病一点都没改!有一次,他负责修建城池,结果搞的跟杨素修建仁寿宫一样,死了不少人,便有人在背后告了他一状。杨坚派人去调查,结果全都属实,但皇帝爱惜其才,也就饶了这小子的罪过。不过,这个家伙实在是不知悔改,竟然仗着皇帝的这点爱惜,愈发骄横起来。好了,这下子惹恼了杨坚,一纸诏令将其免官!连高颎和杨素都要小心做人,你小子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这就是他的性格,否则怎么能叫“猛张飞”呢?
  隋炀帝时期,赵仲卿再次得到重用,但由于年事已高,不久竟然病故了!
  
  论战功,“眼镜蛇”杨素应该是最大的,虽然他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战争嘛,能打赢就是王道,损失一点士兵算得了什么。不过,杨素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职位上不可能再获得升迁了,除非高颎下台。
  既然老子不能再封了,那就封儿子!于是,杨坚封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大将军(军区司令级别了)。好一个杨玄感,没有任何战功,竟然仗着自己的老爹,愣是坐上了如此高位!但对于这位富二代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杨素真的是过于溺爱自己的儿子了,如果他能一直训练自己的儿子、一直让儿子领兵打仗,又岂会是那样一种结局?
  
  杨素获得了封赏,但另一路的统帅、我们的天下第一谋士高颎,却没有得到任何赏赐;不仅没有得到赏赐,反而牵连进一桩谋反大案!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切,都要从一个小女孩说起!
  
  “一只蝴蝶在南美洲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北美洲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很不幸,高颎就中了这一看似滑稽和荒诞的理论。
  
  当年,尉迟迥兵败自杀,其男家属多被充军,女子则没入皇宫为奴为仆,其中就有他的孙女尉迟贞。当时,这个小女孩才仅仅二三岁。随着时间的推移,尉迟贞慢慢长大了,竟然出落成了一个美貌非凡的绝代佳人,而且生性腼腆、为人善良,是一个难得的温柔体贴型的大美女。
  独孤后在管理后宫时曾用了这么一招:将姿色非凡的宫女安排在偏远的宫殿。很不幸,尉迟贞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这位绝色美女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最偏远的地方,做着最无聊乏味的工作。她的这一辈子似乎就要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
  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却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仁寿宫建成后,她被分配去这个新地方干活!
  
  我们不得不承认,杨素拍马屁的功夫确实了得;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宇文恺绝对是一代建筑学大师。这两个家伙合作完成的仁寿宫,让杨坚流连忘返,成了最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这位皇帝可以放下所有朝廷大事、所有雄心壮志,尽情的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当然,老婆独孤氏也是尽心尽力的陪伴左右,夫妻两个倒也其乐融融!
  由此可见,杨素能够得到皇帝和皇后宠信,绝非偶然,而是下了一番很大的功夫;这再次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事在人为。只要你肯用心、肯努力,就一定可以攻克任何难关!
  
  一般情况下,杨坚都是跟老婆独孤氏一起驾临仁寿宫。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有一次,独孤氏得了点小病,在宫中调养;杨坚“只得”独自前往仁寿宫!
  没有老婆约束的生活是快乐的,尤其是那些家有母老虎的人,杨坚即是如此。他以前都是按照老婆安排好的路线进行游玩,现在这位老兄终于可以随意游荡了。
  当时,恰好是初春时节!仁寿宫中一片宜人的美丽景色,芳草吐绿、垂柳鹅黄、逗人遐思。杨坚行走在这一片春色之中,忘记了时间和路线,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叫做“梅花别苑”的地方。
  一阵清香吹来,顿觉心旷神怡,杨坚开心的徜徉在这一片春色之中!走着走着,这位大隋皇帝突然走不动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前方!
  莫非遇到什么妖魔鬼怪了?
九十、爱情
  
  没错,杨坚的确遇到妖怪了,而且是非常的妖,让咱们的大隋皇帝心里“扑通扑通”的!
  
  这只妖怪就站在一片梅花丛中,一身宫娥装束,乌黑的秀发、雪白的皮肤;亭亭如出水莲花,袅袅似当风杨柳,目似秋水清澈,口若樱桃娇小!
  杨坚一时看呆了!
  “妖怪”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猛一抬头,发现竟然是大隋天子,慌忙走出梅花丛,快步移到天子身边,然后款款而跪!
  接着,便是一番询问,原来此妖正是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贞!
  
  这么多年来,杨坚一直都忙于国事、忙于治理国家,根本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就是偶尔有这方面的想法,也因为身边的独孤氏而作罢。况且,这个皇帝跟自己的老婆也确实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你要真让他去找其她女人,他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更要命的是,宫中的女子实在是太一般,竟然没有能比得上自己老婆的;这位老兄永远都不会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他老婆的有意安排。
  但现在不同了!
  杨坚的直觉告诉他自己,他已经爱上旁边这个美丽的女子了!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吧!
  
  既然皇帝钟情,尉迟贞当然乐意。她也是个女孩子,也需要男人的爱护;那种“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寂寥感觉、那种年华飞逝的空虚感觉,又岂是外人能体会的到的?
  就让我们忘却时间,就让我们忘却一切尘世的烦扰;什么独孤氏,什么宏图霸业,都让他们见鬼去吧!此时此刻,只有我和你。
  所谓干柴碰烈火,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杨坚跟尉迟贞便渡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早晨,杨坚照例去上朝听政,便离开了仁寿宫、离开了温柔窝、离开了这个给他带来无限欢乐的地方。打死他都不会想到,这竟然是永别!
  皇帝在外面找小三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独孤氏的耳朵里。这个性格强悍的女人,哪里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也不管身上的病了,带着几个宫女就向仁寿宫冲去。目的很简单:好好教训教训这个骚货!
  当时的尉迟贞,刚刚洗刷完毕,正在独自回味夜间的欢愉之事。突然之间,几个人闯了进来,为首的正是独孤氏。尉迟贞大吃一惊,心中涌上一股不祥之感!
  要说这位皇后果然是个狠角色,她二话不说,命人上去就打!可怜的尉迟贞,哪里受得了这种折磨,不消片刻功夫,便香消玉殒了!
  
  杨坚下朝后,就到皇宫中去探望独孤氏(真是个好丈夫),却发现老婆不在;旁边的宫女说是带入去了仁寿宫,好像很生气的样子。杨坚知道一定跟自己出轨的事情有关,便赶紧往仁寿宫赶去,唯恐自己的小心肝受了委屈。
  可惜的是,他来迟了,看到的只是一具已经冰冷的尸体!这位大隋皇帝又痛又恨,想起昨夜的柔情蜜意,不禁心如刀割,于是返身离开。恰巧宫外有一匹马,就径跨马背,鞭儿一挥,朝野外奔去!
  独孤氏大吃一惊,知道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便赶紧命人将高颎和杨素喊来,道清原委,让他们两个去劝劝自己的老公!独孤氏确实是个聪明人:如果自己去追,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只能让他的朋友去劝!
  有一点可以肯定,独孤氏确实没有一定要杀死尉迟贞的想法。只是她当时真的是在气头上,所以下手狠了点,结果造成了这桩不该有的惨案!事后,这位女强人也是非常后悔,尤其是在看到丈夫的表现后。
  
  而皇帝杨坚也真的是发疯了,他竟然策马狂奔了20多里,而且是专拣偏僻的山间小道。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呀!过了好久,高颎和杨素才追了上来,然后拉住马头苦苦劝谏。
  杨坚不禁叹息:“朕贵为天子,反不得自由,连一无辜弱女也保护不了,要天下又有何为?”
  高颎力劝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就这样,高颎和杨素你一言我一语,轮番讲大道理,杨坚这才慢慢缓过神来!大家又一起瞎侃了一阵,直到半夜,才起身返回仁寿宫!
  
  独孤氏早已在宫内等候,一看皇帝回来,立即向前跪拜谢罪,而且是泪流满面,好像死了的是她女儿!高颎和杨素又在旁边极力劝说,杨坚这才释然!
  于是,夫妻两个又和好如初!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尉迟贞是尉迟迥的孙女,她怎么没替他爷爷报仇雪恨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尉迟家族遭殃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子,对那场内战没有任何感觉;而她的成长过程,也一直是在宫中;所以,在这个孩子心里,那种仇恨是非常淡的,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而且尉迟贞天生温柔善良,不是大义公主和独孤氏那种性格!但是,她的死还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仔细想一想,真是挺邪门的!当年领兵灭掉尉迟迥的主要人物中,韦孝宽没多久便去世,而宇文忻和梁士彦则死于非命。尉迟家族似乎下了一个可怕的魔咒!
  现在只剩一个高颎了,他能逃开这个魔咒吗?
九十一、一句话引发的震荡
  
  一直以来,高颎跟皇帝和皇后都是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和过节。也正因为如此,高颎才能长久以来得到杨坚的信任,才能一直执掌朝政!当然,这也跟这位猛人的性格有关,他一直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一直都在细心维护着这段来之不易的深厚友谊,尤其是与皇后独孤氏。作为天下第一谋士,咱们的猛人非常清楚“枕边风”的厉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不都是死在“枕边风”上吗?
  想要长久获得一个人的信任,就必须也要同时获得其家人的信任,否则这种信任绝对不会长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是用来骗小孩子的,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想要跟一个人长久做朋友,那就必须也要跟他的家人成为好朋友!别误会,“朋友妻不可欺”,这一点还是要牢记的。
  这么多年来,高颎做到了!从建国一直到现在,不仅杨坚对他言听计从,而且独孤氏也对他非常礼遇。两家经常喝酒聊天、增进友谊,君臣之间能到如此亲密的程度,古今罕见!
  
  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深厚的友谊也会有出现裂痕的时候,更何况高颎跟杨坚之间只是君臣关系,并不是对等关系!
  说起来有点让人不可思议,这个裂痕竟然是从一句话开始的:“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是高颎在劝杨坚返回仁寿宫时,所摆的一个大道理。
  这句话有问题吗?毫无疑问,没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是一句套胡、空话,根本不包含任何意义。
  但就是这么一句套话、空话,竟然被传到了皇后独孤氏的耳朵里!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女强人是个彻头彻尾的醋坛子。当她听到有人竟敢说自己是个妇人时,立即勃然大怒;而当她知道这个人竟然是高颎时,她对这个老朋友的所有好感一扫而光,甚至带有了一丝恨意。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当关系密切的时候,会愈加密切;而当关系出现裂痕时,便会立即转化为怨恨,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而这种现象在铁哥们、铁姐们中出现的概率特别高!或许真应了那句老话: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就这样,高颎同学的一句套话、一句无意之中的套胡,让他跟悍妇独孤氏结下了梁子!可怜的高颎,对此一无所知。
  
  问题出来了!
  为什么独孤氏会对这句话如此在意呢?咱们就来看看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妇人!古语中,“妇人”乃是对成年女子的统称,是个中性词,本身并无诋毁、羞辱之意,就如同咱们以前常喊的“小姐”!但是,随着词汇的发展,“妇人”逐渐有了另外一层含义: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小女人。所谓“最毒妇人心”,指的就是这后一层含义;就如同现在的“小姐”,早就有了“妓女”这一层引申义。所以,如果你在大街上喊人家小姐,那是要遭骂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独孤氏怨恨高颎的原因了!
  
  可还有一个问题,是谁将这句话传给了独孤氏?
  当时在场的主要有三个人:杨坚、高颎和杨素!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警戒和护卫的士兵。咱们首先要排除这几个士兵,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听到高颎的那句话;即使听到了,也不会觉察出什么;即使觉察出什么,他也不敢去告黑状,除非他不想活了,因为高颎可是朝廷中的大红人!
  那,会是杨坚吗?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大隋皇帝还不至于头脑发昏到如此境地!更何况,当时来劝的有两个人、说了无数的话,他怎么可能去刻意记住这句话呢?
  对,刻意,除非有人刻意去记住这句话!
  事实已经很明显,这个告黑状的人正是杨素!
  
  “眼镜蛇”早就已经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了!虽然他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虽然他已经是国家的二号人物;但他却始终无法超越高颎,始终生活在这个绝世猛人的阴影里。这是一种让人窝心的心理感觉,一种让人压抑的心理感觉,尤其对于他这种权力欲如此强的人来说。
  国务院副总理确实不错,却也只能算是一个副职!我杨素难道就只配做个副职吗?我杨素难道就不能坐上那个正职的位子吗?
  但高颎在那个位子上坐的实在是稳当,根本没有任何可能会自动退位。除非,他犯了错误!
  “眼镜蛇”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着这个超级猛人犯错误!可惜,他失望了!高颎实在是太可怕了,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都堪称完美,竟然找不到任何破绽。
  就在杨素由失望到绝望的时候,老天对他垂青了。因为高颎终于犯错误了,而这个错误正是那句话、那句毫无意义的套话!
  
  杨素将那句话牢牢的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