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澳门电视剧全集图:关于信息写作的三点学习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2:46
一、写作的心态

具体的说,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强烈的责任。对办公室人员,特别是文秘人员来说,信息写作就是一种职责,一种能力,写好信息责无旁贷,理所当然。其二,沉稳的心情。信息写作说到底是一项写作,准确的说是从事脑力运动,要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淡薄的心情,要经得起热闹,耐得住寂寞,守得了原则。其三,成功的基石。信息写作虽然枯燥,虽然辛苦,但可以扩充知识,陶冶性情,淬炼意志,提升素质。写作很麻烦,提笔、铺纸、沉思、落笔、成文,甚至很苦恼,文思枯竭,江郎才尽,山穷水绝。但如果到一定境界,就会很潇洒,一灯孤照,手不停挥,目不斜视,真到了所谓“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人文合一的忘我时刻。 二、写作的基础

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源。邓小平同志说,“现在不是讲信息重要,确实重要,做领导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由此可见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政务信息基本上有四个定位。

定位之一: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定位之二: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定位之三: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定位之四: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信息写作是一门知识,一种学问,一项技巧。概括起来讲,要做到多学、广搜、勤写、敏察、常思。

一是多学。 二是广搜。就是要搜集、积累素材。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工作生活领域,在工作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比如,新人新事的出现,工作的亮点,各种有益的宣传,自然现象,社会新闻,国际时事等等都是极好的素材。要做到“三个积累”,即语言的积累,语言是信息写作这所房子的砖瓦,要通过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写法的积累,实践出真知,只有多方尝试,不断探索,才能悟得真谛,取得真经,掌握真理。

三是勤写。勤能补拙,熟能生巧。量变到质变,量的积累是基本前提。一些经常写信息、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稿件、所采写的信息被采用率较高的同志,都是靠练出来的,是靠写出来的。

四是敏察。所谓敏察,就是观察时敏锐、细心,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别人看到了的,你看得更深入细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一个“消息灵通人士”、“材料篓子”和“信息库”,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行内还是行外,身边还是远处,都要做到尽收眼底,了然如胸。

五是常思。从事信息写作离不开思考,要多思考一下领导和上级机关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领导和上级机关的需求是什么,向领导机关上报信息的侧重点是什么,要多思考工作计划时应该出什么信息、执行中出什么样信息,结束后应出什么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布局谋篇,进行写作。

三、写作的要求

第一,时效。

时效主要是指讲究时间观念。信息写作一般要求短平快。必须要做到:不过夜,就是当天发生、发现的工作和素材,必须当天写好,不能推到明天;不转移,就是这项写作任务在完成之前,要一直停留于自己的脑海,不能闪转腾挪;不跟后,不要等到别人相同的题材都发表了、见报了,你还在写作之中。勤奋者抓紧时间,求知者利用时间,有志者珍惜时间,聪明者争取时间,好学者挤出时间,上进者追求时间,忠诚者遵守时间,有为者创造时间。

第二,程序。

一是酝酿要充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就是我们写材料的“米”。资料搜集讲求一个“全”字,不能怕麻烦、怕繁琐。要充分占有资料,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信息库存,这样才能满足文稿写作的基本要求。其次去伪存真。有了米,不能一股脑倒进锅里了事,还要精选、淘洗。面对纷繁冗杂的资料,要有一双“慧眼”,对资料进行鉴别,根据资料与文稿主旨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清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哪些用处不大。三要潜心思考。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篇材料,领导通过这个材料最想反映什么问题或者传递什么信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形形色色的资料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在资料信息与实际情况的结合上、在领导要求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力求有真知灼见。

二是起草要聚神。 三是修改要反复。信息写作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是:

(1)事实基本正确,但表达不清,逻辑混乱,需要在结构上动大手术;

(2)引用事实模糊不清,数字不确切,需要重新核对;

(3)反映问题较深刻,但内容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4)内容较好,辞章结构也通顺,但篇幅过长,需要压缩;

(5)有的稿件整体上看有用性较低,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需要摘录;

(6)修辞、文字功夫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工、锤炼。

修改一篇具体的信息稿件,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看,即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情况,发现原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为动手修改做好准备。改,就是针对通读时发现的问题实施初步设想的修改方案,包括对原稿的内容、文字结构、标题进行修改;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内容核实后进行更正;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调查了解之后予以补充。查,稿件修改完毕,应从头至尾再审核一遍或多遍。做到“三多”:多读几遍,通过朗读能够有效发现语法不通的问题;多让别人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仅仅自己看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让别人看就容易发现不足之处;多改几遍。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信息写作也是如此。

第三,标题。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第四,内容。

从主体各部分反映的内容看,其基本类型有四种:

(1)动态信息。包括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某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机关的重要活动、重大部署、工作动态、敌情、社情、灾情、突发事件等,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做法—效果”,或“情况—处理结果”。

(2)经验信息。即介绍可资借鉴、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也可把“经验”和“做法”揉在一起,使主体成为成果—做法(经验)两个部分,或是把“成果”写进导语中,主体就是“经验”或“做法”介绍。

(3)问题信息。即反映领导机关需要关注或加以解决的各种问题的信息。这类信息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问题—原因—建议(意见)”,或“问题—原因”,或“问题—建议(意见)”。

(4)意见信息。是指某地(单位)或某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见解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意见—理由”或“事由—意见”等。

要做到“五度”:普通工作有亮度,典型工作有高度,研究工作有深度,总结工作有特度,具体工作有力度。

要抓好“五点”:

一是抓重点。 二是抓难点。 三是抓热点。 四是抓新点。 五是抓高点。就是立意要高,层次要高,能对具体工作起指导作用。要有理论高度。 第五,采编。

一是定期报送法。就是对一些相对固定的题材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报送。

二是文件提炼法。就是从本单位所发文件中寻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一个单位无论是下发还是上报的文件,一般情况下,不是对全局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就是一个时作总结。这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三是横向沟通法。就是经常与业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掌握信息线索。

四是由点到面法。就是发现点上有价值的信息后,进一步了解面上的情况。

五是会议快报法。就是快速地将本单位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的情况反馈上去。一般来说,哪里信息报送的早、报送的快,哪里的信息就容易被采用。

六是连续反馈法。就是对比较有影响的、重大的突发事故、上级挂号的重要事件进行不间断地连续反馈。不仅要反馈初始的情况,而且也反馈各个阶段具体进展情况和最后的结果。

七是政策跟踪法。就是一项新的政策出台后,及时将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及时反馈上去。这些信息的反馈有利于上级对新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也容易被采用。

八是借鉴参考法。就是每月根据上级部门的信息通报,并参考信息反馈要点,借鉴其他兄弟单位上报信息的经验,从中受到启发,得到灵感。

九是重点调研法。就是围绕中心工作和局领导关心的问题,确定调研重点,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第六,效果。

一是善于沟通协调。沟通协调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一项技能。信息写作并非是一写了事,一报了事,还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既要做好与上级信息刊发部门的联系,领会意图,明确方向,把握重点;也要做好与所属单位、其他信息单位的联系沟通,多方采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二是善于及时反馈。信息刊发后,领导同事看到没有,信息策源地的部门看到没有,有没有帮助领导决策参考,有没有推动工作进步,等等,都需要跟踪落实。

三是善于总结提高。勤作业,日有所进;肯吃苦,终能成才。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优劣得失,每一天一个脚印,每一次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