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磊yy协议:[原创]无意渐趋有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38:22

[原创]无意渐趋有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之轨

高淳县固城小学  赵幸龙

今天,在中心校听了两节策略教学的课,分别是五下《倒过来想的策略》、六下《转化的策略》。我品味着执教老师的教学构架,关注着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身处课堂之中,自己的思维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对这一类课的教学思考之中。平时的积累,瞬时的思考竟然形成了一种想法,“无意渐趋有意”是策略教学之轨。

策略教学,从其教学内容来看,学生是熟悉的。翻开课本,无论是例题还是课本上的练习,如果让学生独立解答,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只不过,信息处理的方式、解决的方法可能不是我们当节课教学的策略。或者是,学生信息处理的方式、思考的方法跟我们教学的策略是一样的,只不过学生不知道这种策略的名称罢了。由此看来,学生对于教学的策略是熟悉而又模糊的。

上述的分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催生出不同的想法,然后通过多种评价的恰当应用强化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反思,提炼策略,体会策略的价值,使学生的认识从模糊渐趋清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具体来说,五下《倒过想的策略》,出现例题“两杯果汁共400毫升,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两杯就一样重了,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后,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

l        教师和学生一起理解题目的意思,动态出现杯子图。

l        问:我们可以求出什么?(两个杯子现在有多少毫升?400÷2=200毫升)

l        问:那么两个杯子原来各有多少毫升?为什么?

l        学生动手解答

l        引导反思:我们是怎样思考的?(先算出现在的杯子里有多少毫升,再算出原来的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

l        小结归纳:原来的情况不知道,我们可以先求出现在的情况,再求出原来的情况。这种策略就是倒过来想,也叫倒推。

方式二:

l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l        学生独立解答

l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l        呈现学生的解法,如:

400÷2=200毫升                 40×2=80毫升

甲:200+40=240毫升           甲:400+80=480毫升

乙:200-40=160毫升               480÷2=240毫升

                               乙:400-240=160毫升

l        引导思考:知道是怎么想的吗?

l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l        看了这些做法,你有什么体会?

 

任何人在解决问题的开始阶段都具有尝试的性质,错误难免。学习活动中,随着思考的深入、同伴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刻体验的过程。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忽略或减少学生对熟悉的材料的不够成熟的应用,而匆忙将学生的思维拉入教师自己的预设之中,从而造成学生经历不够,体验不深的情况。上面列举的两种方式,方式二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学生经历了思考、对比、评价、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策略得到提炼,学生体验到了策略的价值。学生在解决这个并不陌生的问题过程中丰富了经验,认识从模糊渐趋清晰,策略意识从无意渐趋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