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花的寓意是什么:世界视野里的中国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3:03:14

世界视野里的中国模式

 

张建君

 

21世纪,西方社会并不看好的中国转型经济,不但成就了向市场经济平稳转型的奇迹,而且开创了30年持续9.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成为世界视野中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奇迹,尽管西方社会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社会危机论等论调不绝于耳,但中国模式的提法也在世界视野中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预期普遍增强。中国模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转型经验和发展道路的概括。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其客观的原因。一方面,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才重新回归经济全球化进程,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在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经济转型方面,西方惯于按照“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的西方市场经济标准评价中国道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经验并不重视。

 

在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初期,国外对中国经验的研究更为强调向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靠拢,更为侧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对中国经验并不重视(张建君,2008)。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成果,如约·斯蒂格利茨(20012004)的研究和科勒德克(2003)的研究,前者从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平等的国际地位出发,批评了发达国家对转型国家的转型误导,强调了渐进转型道路在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的有效性;后者则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出发,预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上述研究成果尽管并未专门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模式的问题,但他们所研究的转型模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是形成中国模式最为重要的问题,无疑给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模式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视角。

 

“北京共识”掀起了中国模式的研究热潮,使得中国模式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凸现。必须承认,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模式选题研究方面,雷默(2004)“北京共识”的理论观点是影响最大的国外研究成果。“北京共识”的提出,将中国的发展模式看作是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往往被作为等同于“中国模式”提法确立的重大学术事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方面,雷默认为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条全球化的新路,一方面根据当地适应性的需求融合全球思想;另一方面向其他国家提供其自身发展的观念。中国正成为吸引其他国家的模式,雷默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可以说,“北京共识”是立足中国经济成就对中国发展模式所做出的积极评价,超越了西方社会“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狭隘转型理论视野,凸现出了客观解说中国模式的理论价值。经过近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国的世界形象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恰如英国媒体所敏锐指出的: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表明,在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体制内,中国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行性的发展路向,将成为后发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彭斯(2005)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独一无二。但在美国2004 年新出版的《转型时期的中国:全球化、转轨和发展》一书中,他们所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究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还是官僚市场混合型经济的陈旧话题。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模式要取得世界认可,不但要有持续的经济增长,还需要实实在在的理论支持。在这方面,除了敌意中国发展的观点之外,一些国外的研究者也对中国模式持谨慎态度。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2005)就明确指出,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因为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将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增量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谈论“中国模式”还为时过早。但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同样与日俱增,检点中国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理论课题。

 

目前,中国模式的话题在国外再次升温,有肯定、有批评、有建议。在美国左翼学者马丁·哈特-兰兹伯格和保罗·伯克特(2005)看来,中国后改革时代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进步主义者视中国为一种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经验表明,在现存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制度下,存在一种可行的、可资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如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2008)更是认为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中国崛起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种深层次的范式变化、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当然,中国模式的前途并非一劳永逸。美国学者罗奇(2008)指出,作为当代历史上最为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正面临着艰巨的全球挑战。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冲击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也遭遇较大压力,美国自己引发的全球危机,却不断通过指责中国模式来转移矛盾,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默不作声。中国的发展带给了世界什么?价廉物美的商品福利遭到倾销恶名的诋毁,精打细算的储蓄美德成为美国过度消费的借口,和谐稳定的社会架构一再受到专制暴政的批评,勤俭吃苦的劳动品质成为没有宗教意识的恶习;在西方社会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面前,中国似乎百口莫辩。全球金融危机前景的扑朔迷离,表明世界经济需要一个新的、更为稳定的发展方向,中国做好准备了吗?中国还需要很长时间来韬光养晦,发展自己;但全球化的浪潮已经今非昔比,在指责、诋毁和挑战中成就的中国模式重任在肩。恰如经合组织秘书长古利亚(2008)所指出的, 全球化是中国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无法回避的大背景,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经验,一起来处理这些挑战,取得和谐发展。中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不可能孤立发展,这就需要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科学的阐述,扬长避短,采取更为成熟、稳健的发展措施,寻求稳定框架下的中国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