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渡:拐点已经出现,涨势依然强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19:16

拐点已经出现,涨势依然强劲

热度 5已有 152 次阅读 2011-9-19 12:32 |个人分类:时评、杂文、随笔(经济)|系统分类:民生|关键词:强劲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显示,当月全国价格水平同比上涨6.2%,涨幅比7月的6.5%回落了0.3个百分点。于是,各界专家都围绕价格是否出现拐点而见仁见智。

 

    综合相关报刊消息,有专家认为“经济总需求回落,输入性通胀因素在减弱,食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得到控制。总体来讲,CPI同比涨幅应当已经基本见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晓晶)”。也有专家认为,物价水平开始回落,但“拐点”是否真的出现,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就说,“是否迎来‘拐点’还需等到9月后才能见分晓(见9月9日《新京报》)”

 

        笔者既不太同意“正在得到控制”的乐观判断,也认为“还要等到9月后”的看法过于谨慎。从数据的计算原理和目前的市场情势分析,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本年内的CPI拐点应该已经出现。但出现拐点并不意味着调控已见成效,且恰恰相反,目前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依然强劲,通胀的压力依然很大,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方面,为什么拐点应该出现了呢?因为从构成年内CPI上升的计算因素分析,主要就是上年翘尾因素和当年新增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分析,在8月份6.2%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5个百分点。而在7月份6.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翘尾因素下降了0.6个点,新涨因素上升了0.3个点,两者共同作用,致使当月同比数据比上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正常情况下,后四个月的翘尾因素应该是逐步减弱的。如果不是形势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新涨因素明显上升,价格由此略有回落应该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趋势。

 

    另一方面,为什么说目前调控作用并不明显,通胀压力依然很大呢?因为上段分析已经显示,当前的CPI涨幅回调,仅是由于翘尾因素减弱所至,同时新增的涨价因素其实不降反升。从环比指数看,8月物价比上月上涨0.3个百分点。就环比而言,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幅度了。且除了衣着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持平以外,其他6大类都有不同幅度上升。而从同比指数看,则8大类均呈上升之势,食品类中多数虽然涨幅回落,但仍处于两位数以上的较高水平,其中肉、蛋、水产品、油脂、粮食涨势明显。作为先行指标的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指数,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也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由此预见,通胀的压力并没有减轻。

 

        我们要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价格形势。拐点已经出现,但并非调控显效,通胀的压力一点也没有减轻。要控制物价水平继续升高,保证居民收入实际增幅快于CPI,并与GDP增速尽可能保持同步,还要一方面严控新的政策性涨价措施出台,一方面通过做好市场服务与管理、规范房屋租赁中介业务及价格等措施控制自发性涨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