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衣搭配什么鞋子女:历经风雨更坚定——西藏民族团结礼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9:55:03

历经风雨更坚定

——西藏民族团结礼赞

本报记者 刘维涛

《人民日报》(2009年02月25日04 版)

●生活在西藏的藏族、汉族等4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西藏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4%以上

  ●自治区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

  

  临近藏历新年,来到熙熙攘攘的拉萨八廓街。

  祈福牛羊兴旺的“吉祥羊头”、象征五谷丰登的“五彩麦穗”等等传统年货渐迷人眼,更有那满街飘扬的酒香、茶香、糌粑香……一股浓浓的年味迎面扑鼻。

  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不论是藏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快乐没有界限,藏族同胞越来越喜欢过春节,汉族兄弟也同样分享着藏族辞旧迎新的喜庆。

  就是这条被称作“拉萨的足迹”的古老街道,在见证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见证着一脉不绝的民族亲情。围绕这条街,近200个大院里,聚居着藏、汉、回等各族人民,他们共同支撑着这条街道的繁华。

  走在八廓街曲折幽深的小巷,随意推开一扇大门,都可以看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

  八廓街是个象征。在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藏族、汉族、门巴族和珞巴族等40多个民族。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着更加美好的雪域高原。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

  1月19日上午,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式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382名来自各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决定每年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掌声经久不息,表达着代表们内心的激动。从民主改革前被压迫在社会底层,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到如今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决定本民族的大事,巨大的反差让多少藏族代表热泪盈眶!

  有数据显示:西藏民主改革以后,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全区34094名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4%以上。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没有民族平等,就不可能有民族团结,因为只有实现各民族最完全的平等,才能实现各民族真正团结。民主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农奴制度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西藏各族人民得以摆脱束缚,以主人翁的姿态,重获新生。

  从此,西藏各民族兄弟姐妹同在蓝天下,共有一个家。

  一项好的制度具有无穷的力量。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道路。正是循着这条道路,西藏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各族人民享有广泛的人权。

  “在我的学习和成长进程中,一步也离不开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汉族兄弟姐妹的帮助。”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秘书长罗松多吉谈起自己的经历感慨不已。民主改革让出身贫寒的他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先在西藏师范学校上学,后到中央民族大学深造,从基层干起,最终走上了领导岗位。

  为了使西藏人民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利,国家十分重视培养民族干部。目前,西藏已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各民族干部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数据说明一切:目前西藏自治区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到了70.42%。

  平等之树开出了幸福之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藏族学者旦增伦珠,20多年来持续对拉萨市民族关系跟踪研究,据他的研究成果,这些年汉藏族之间通婚率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回藏族之间通婚也越来越多。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藏族同胞挂在嘴边的谚语,成了西藏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最好写照。

  心手相连,呵护雪域圣地安宁

  “日新月异”、“翻天覆地”、“跨越千年”,人们习惯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新西藏的发展。

  今年自治区两会上,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报告,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65倍,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00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长27倍!

  以严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能取得如此跨越式发展,勤劳善良的藏族同胞不会忘记,正是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一以贯之的巨大关心和支持,正是一个包含了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全方位帮扶网,让西藏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快马加鞭。

  援藏干部,对西藏人民来说是一个温暖的称呼。“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精神感动了一代人。“孔繁森”,已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它的背后是一茬接一茬的援藏干部,他们把西藏当成第二故乡,一心一意为西藏的建设事业和群众生活着想,把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的生命奉献给雪域高原。

  当地干部群众,也掏心窝子地把他们当成“老大哥”,关心他们、体贴他们。一位援藏干部回忆起当年在西藏的日子:“每次休假回内地离开札达时,县城干部群众都列队欢送,歌声、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伴随着热泪在飞。离家的乡愁、高原反应的不适,都被藏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驱散,留下的是汉藏民族的情谊。”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曲深情的歌,孔繁森生前最爱唱,如今已在藏汉民族间传唱不衰。每当他们无法表达心底的感动与感激,就会不约而同地唱起这首歌……

  互帮互助,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西藏各族人民彼此心手相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呵护着雪域圣地的安宁。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800多位珞巴村民不会忘记:是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藏汉等各族兄弟的帮助,使世代贫穷的珞巴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世居中尼边境聂拉木县樟木镇的夏尔巴人也从山上搬了下来,在汉藏兄弟的帮助下,把边陲山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边贸城。

  各民族齐头并进,是民族团结的牢固基石。西藏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润泽着历久弥坚的民族团结事业。

  民族团结,经受疾风骤雨考验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了各族人民的安静生活。

  面对暴力,各族人民生死相依、温情守护,作出了最严正的抗争。

  电视镜头里,藏族医生洛桑次仁紧紧将一个汉族小男孩抱在怀里,任凭棍棒、石头落在自己身上,这一幕感动了整个拉萨城。

  “不要怕,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就在那一天,多少藏族同胞的家成了临时避难所。惊慌失措的汉族、回族同胞敲开门,见到的是温暖的笑脸和生存的希望。

  就在八廓街附近一个普通的藏式大院里,事件发生后,藏族老阿妈次松立即将院里的居民召回,锁上大门,大院里的藏族居民晚上轮流值班,守护院内的汉族和回族群众。煤气用完了,没米吃了,次松便在院里搭了个灶台,做起了“大锅饭”。

  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温情的时候,各族群众用爱心抚慰彼此的创伤。

  一位藏族老人将1万元钱和一封信装在一个牛皮纸信封内,托人送到了救助站。老人平时生活十分节俭,这是他积攒多年的退休金。这位未透露姓名的藏族老人在信中写道:“这1万元是为解决受害群众燃眉之急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希望他们尽快从噩梦中解脱出来,安排好今后的生活。” 

  不论是危急时刻的舍命相守,还是灾难之后的温馨抚慰,都无可争议地证明:一脉相承的民族团结传统,经受住了疾风骤雨的考验,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春到拉萨,阅尽千年沧桑的“唐柳”又绿了;雄伟的大昭寺前,巍巍“唐蕃会盟碑”屹立。经历过风雨的人们深信,各民族之间“和叶社稷如一统,融熙情谊如一家”的历史佳话必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