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色幻想6捕捉:土地财政的的第二个春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8:57
土地财政的的第二个春天作者原标题:日薄西山的土地财政又将迎来第二个美好的春天作者:许国申 

  据国土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全国财政收入只是土地出让款的3倍强,如果土地出让下降收入甚至为零,政府的日子该怎么过?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权。据《京华时报》2011-09-18消息: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我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资源配置的最终目标是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提高土地供应和调控能力。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即使政府从今以后不再拍卖土地,政府每年还可以从过去未“通过市场化手段有偿出让”的“国有土地”,即不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出让”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中按当前价格(拍卖底价)向使用者收取土地出让金。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今后国家将分期分批向集体土地甚至私有土地(土改时期获得的私有权已经报废)使用者收取“土地出让金”了。

  这项政策,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城镇居民的住房——那些不是通过拍卖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住房。这些住房(包括安居房),如果出卖,就得补交土地出让金;如果居住,也得补交土地出让金。第二步可能是私企——那些建设在非拍卖所得的土地上的企业,如果使用,就得交土地出让金;如果转让,也得交土地出让金。第三步,可能是农村农民的住房,因为现在农村中大多数农民的居住用地还是无偿使用的。第四步,也许还可能涉及学校、医院等单位(尤其是民办的)用地。这些单位用地,时代比较早的,都是划拨,没出过一分钱;比较晚的,政府也没有收过出让金。这么一算,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拍卖获得使用权的土地可能只是未通过拍卖、基本上被无偿使用的土地总和的百分之一。如果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那么政府就可以向这百分之九十九土地的使用者收取土地出让金。生财有道,生财有道呀!

  不错,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确实可以减少特权有利公平,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核算土地使用者的成本。但是我要问的是:这是出台这项政策的真正动因吗?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几年的“土地财政”,就是借“城市化”卡人的脖子。政府把地价抬到天上,推动通胀,抬高房价,从而盘剥“刚需”的购房者,让他们或成为“房奴”,或“蜗居”一世。而今政府卖地收入越来越少,住房买卖税收越来越少,眼看这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这才想出了这“百无一失”的绝招。如果真要公平,为什么不平均公民的居住地权,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征房产税?如果要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让企业重视核算土地使用成本,为什么不分门别类征收土地使用税,同时减少甚至免除其他税收?

  不难看出,政府将要出台这项政策,首先考虑的是政府的收入。其次,就是扛住房价。这项政策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一点也没有。

  财政收入少了,精减机构,惩治腐败,压缩开支才是正道,而今却反其道而行之:政府官员是只能增多不能减少的,行政支出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反腐败只能做个样子,是不能反彻底的;要把日子过下去,而且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就只能想办法增加政府的收入——千方百计地掏老百姓的腰包。

  不错,除了逃到国外去的贪官与富人,国内的老百姓腰包里多多少少总还有几个钱,中国人口基数大,老百姓又勤俭节约,够政府再掏几年几十年的。

  掏吧,掏吧,反正老百姓是不敢反抗的。你看他们抗议高房价抗议了这么多年,有结果吗?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的政府有的是底气,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实力,老百姓能奈其何?!

  附:

  国土部高官透露我国将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

  http://money.msn.com.cn 2011-09-18 08:21:28 来源: 京华时报

  本报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我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资源配置的最终目标是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提高土地供应和调控能力。

  所谓土地供应双轨制,简单说就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土地供应:一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使用单位;一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偿出让国有土地,目前主要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出让土地。

  甘藏春说,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非市场程度依然很高。经过近30年的改革创新实践,城市国有土地基本实现了有偿、有限期、有流转的使用制度,但目前国有土地供应仍然保留着双轨制。

  甘藏春表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最终将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下一步,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地范围,扩大有偿使用覆盖面,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