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视频在线观看:我为什么会赢(三十三--三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8:40
第五部分  功夫在股外
一、经典文章共享
1、珍惜每一颗子弹 尽量减少无谓的交易
当市场处于无序波动或小幅盘整之时,我也能接到不少投资者朋友的电话,咨询目前该买或卖,我总是说:“目前没有交易价值”,当市场处于趋势状态而价格稍微出现回折时,也能接到不少咨询电话,询问趋势是否结束,我一般的回答是:"行情不会轻易结束,应该暂时忍受价格的不利波动以换取更大的利润"。确实,盘整时期的迫切交易与趋势状态的急功近利是市场上普遍的行为,我把这些交易总结为:无谓的交易。
尽量减少无谓的交易,你离成功就更加接近了。
无谓的交易是导致亏损和心态不好的主要原因,也是养成坏的交易习惯的重要原因。无谓的交易主要表现为交易的随意性、临时的冲动性、人云亦云性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进行交易的频繁性。它与专业的交易具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它带来的亏损可能性将远大于专业的交易。专业的交易也经常出现亏损,但专业的交易具有章法,亏损幅度总体可控,专业交易是尽量减少或避免交易的随意性的。
什么是无谓的交易呢?简单来讲就是没有价值的交易,风险利润不成比例的交易,见机会就想抓的交易,什么机会都不放过的交易,只要价格波动就做的交易。它不评估这笔交易可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利润和相应承担的风险,总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赚几个点就可以了,他只看到了利润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或者任何时候都觉得大的机会就在眼前,不做的话会错失良机。它不管目前的波动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习惯,总是在利润陷阱的驱动下将微小的机会在自己心里放大成巨大的机会。无谓的交易同时是对市场并没有做深刻的分析之后的交易,交易表现为相当大的随意性、冲动性。
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具有交易价值的状态。什么是交易价值呢?简单来讲就是对得起自己设定的止损幅度的交易。若这笔交易连自己的止损幅度都对不起的话,那它就是没有价值的交易。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盘整震荡状态或者小幅波动状态,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市场都没有很好的交易机会。无谓的交易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出现的。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笔交易最多是盈亏幅度相当,更何况人性的弱点注定了交易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亏损离场的。在市场处于没有交易价值的情况下很多人就因为无谓的交易而使帐户出现了不小的亏损,进而导致交易心态的破坏,并使他在真正的交易机会出现时,因为前一段时间的交易亏损的阴影而使他反倒不敢交易。并且因为他养成了频繁交易的习惯,所以即使他把握住了一次绝好的进场点也会很快离场而错失真正的获利机会。无谓的交易不仅使你在盘整时慢慢亏损,同时也使你在趋势中无法持有头寸。无谓的交易所形成的坏的交易习惯使他总是无法真正获利。
无谓的交易表面上看也是在进行投机交易,似乎与别人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事实并非如此。进行无谓交易的投资者并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投机。什么是投机呢?投机就是投资机会,没有机会就不进场交易,就如同打猎,不看见猎物绝不开枪。投机成功与否看的是投机的结果,是通过获利的结果来使交易者获得快乐。而无谓的交易则是看见任何物体都开枪,不管是不是猎物,它更象玩游戏。游戏的快乐来自于游戏过程而并不一定是结果。无谓的交易本质上并不是在投机,而是在用资金来玩期货的游戏,是一种资金纯消耗性的行为,这种交易行为与他获利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无谓的交易同时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是对交易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无谓的交易使投资者满足了进场交易的瘾,解除了不交易就非常难受的感觉,过程或进场时是快乐的,但结果却往往并不好,如同玩游戏最终必然付费一样。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如此呢?难道他不知道他交易的目的吗?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强烈的获利欲望使他频繁的交易,使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交易,也就是利润的陷阱使他进行无谓的交易。市场上最大的陷阱就是利润,是预期的利润使人失去客观和理智,使人忽视风险的存在。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往往无法判断交易机会。确实,交易机会的判断及行情规模的评估是无法确定的,但正是这种无法确定性就导致了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任何一次交易风险是必然存在的,而利润却无法确定。这就更加应该引起投资者首先对风险的关注,而不是利润。无谓的交易恰恰是更多的看到利润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飘渺的利润如无形的手促使很多投资者盲目的交易。只要清醒的认识到利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必然性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无谓的交易,而这也是减少无谓交易的必然基础。
减少无谓的交易并不等于你平时就不交易,并不是说只要减少了无谓交易你就必然能抓住有价值的机会。适当的交易是与市场保持联系的重要手段,关键是你每次交易一定要慎重考虑,完全清楚进场之后在哪里止损,以及市场目前是否具有好的进场点位等。有些行情你能看得到,却难以真正的把握到,我们只能做那些既看得到也可以把握的行情,这样的行情其实一年之中并不多,这是多少年以来已经验证过的事实。
减少无谓的交易相当于节省子弹,要珍惜每一颗子弹,使它用在恰当的地方,而不要沉迷于打枪的快乐之中。
<我已此转贴送给在股市战线上的散户朋友们,有节制的交易,有理性的交易,也是股市中一种多赢少亏的好办法>
2、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一九四七年五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二十四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四十五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一九四七年四、五月间,国民党四十五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二十七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三万两千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十多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更何况,国军四十五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一百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国民党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四十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十来公里,远也不过一百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二天都不成问题的。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的机会(因为平日国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同赶紧指挥各路国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而陈毅、粟裕呢?原想在运动中歼灭七十四师,却没料到张灵甫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坚守待援。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摆在华东解放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不是赶紧消灭七十四师,就是被七十四师粘往,反遭周边围过来的四十多万国军的重创。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在孟良崮,虽说华东解放军对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握有了绝对兵力优势,但从整个山东战局来看,四十多万国军却正在获得一个战机优势。
进攻张灵甫的战斗是在五月十三日下午七时开始打响的。经过十四、十五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虽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方圆仅一点五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而攻山的解放军各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了(此战役解放军共伤亡一万两千人),并且弹药补充都出现了困难。加之,周边国军向孟良崮进发的情况,也令解放军军心很有些紧张。因此,华东解放军总部与下属纵队有些指挥员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况了,是否忍痛从孟良崮撒退,以保大军不落入周边国军的包围圈?
亲处前线指挥所进行指挥的粟裕,自然透彻明白当前战势的严峻:获胜与战败这两种可能,都已接近了胜负概率的临界线,此时,唯一能让战局偏向胜利或失败的因素,就是对战双方的军心了,而其中最重要的却又是指挥官们的决战信心与指挥效率。于是,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二十四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七十四师;各纵队伤亡多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破解放军历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夜战为躲藏敌飞机、坦克),十六日白天也继续进攻,直至于十六日下午三时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击毙张灵甫。
而向孟良崮进军的国军呢?
直到十六日下午七十四师被消灭、张灵甫阵亡之时,除了国军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蒋介石指责其援张不力,象征性的派了一个连,带着报话机躲在孟良崮附近一个山洞中,蒙骗张灵甫谎称他们“来援救”了外,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军的影子了。张灵甫按常理推断,只要他坚守一、两天,周边国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他也的确死守了近三天。然而,可悲的是,就是他守到第三天,不说远处的国军磨磨赠赠而没有开到,就是近在咫尺(不到五公里)的“战友”八十三师与二十五师都没有赶到位,从而使解放军不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主力,而且还有时间在已撤出战场后,因清点被歼的敌人人数不够三万两千人(七十四师兵员数),又重返战场,再抓获躲藏的敌散兵七千余人。然后,解放军才浩浩荡荡的从容撤走。
一场双方原本都有资格可能获胜、或都有危险可能战败,而在战机上双方又几近相同的战役,终于,以陈毅、粟裕赢得胜利、张灵甫则惨遭失败身亡而记入史册。历史已被铸就,人们不由自主创造自已新的历史画页的活动,却永不会停止。今天,从孟良崮战役那陈旧的往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领悟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
至少有这么三点吧:第一点、真正去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话,计谋、战略、策划类层次东西,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做”或“实行”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这里,并非否定计谋、战略、策划这一类高级智力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相反,任何大的事业的成功,都要起始于计谋、战略、策划,都是离不开计谋、战略、策划。
之所以说它们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有二层意思:
一是一般来讲,真正想干大事的人,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群体。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讲,基本都会拥有干某大事所需的有关文化与知识。因而,在高智商群体中,谁拥有这些有关文化与知识,并不能构成他的一种特别优势。因此,这些高智商的人们之间的较量、比斗、竟争,都不会是在来源于有关文化与知识的计谋、战略、策划等方面,而只会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计谋、战略、策划了。当张灵甫将他的部队拉上孟良崮之际,不仅陈毅、粟裕顿时明白了张的战略意图,就是远在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一下子懂得了此举的深谋大计。然而,决定胜负结局的却不是张灵甫“将计”而来的妙策。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弱智者,那么你的高智商派生出来的计谋、战略、策划,相当多的时侯则会起获胜的关健作用。不过,在能有成千百万的人(包括来自山沟里的青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今天,在知识的传播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信息量也如海如洋之际,尤其在已进入市场竟争机制社会的今天,你最好是认为:没有人的智商会比你低!这才会使你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任何聪明的计谋、战略、策划、理论,都不能孤立地来评价其正确与否,而必须将它放到它所要发挥作用的整体范围中去考察,才能决定其高明与否。
有些计谋、战略、策划、理论在局部时、或在纯理论推断时、或在某一段时期时,是正确无比的。但若将它投放到某一个周期较长的很大的实践领域中,可能就显出了它的片面、甚至是错误。例如,高智力集中的电脑软件业的企业,常常能获得超常的暴利与超常的发展,这无疑是这些企业的CEO们,在其包括产品价格等企业决策上的正确。然而,这些CEO们的正确决策却绝不是可以照搬到所有企业、尤其是照搬到那些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的企业中去的。若照搬,结果就只能是失败者为多。
张灵甫在孟良崮将计就计而布下的“中心开花”战术,从军事理论上说,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他没有想想,他这一战术在当时国民党派系林立、各军师主官心目中都以保存实力为上、而蒋委员长的权威对战场上的将领常常鞭长莫及无可奈何的大环境下,会能有什么正确的获胜结局吗?
前段,有些经济学家对深沪股市发表了很多指责性论述,仅从他们的论述本身来看,当然是正确无比。但,若想想中国目前的整体情况与深沪股市发展的历史,那么,他们的指责性论述是否正确,显然就得打上问号了。
第二点、一个人的性格,的的确确是决定他能否做成一件大事(或也包括不大不小的事?)的关健。“性格决定命运”一话是培根说的。说了几百年了,看来还真是颠补不破的大真理。对有些事情,尤其是对人们较大的社会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如仅在理论层面上来争争议议,不是往往分不清高下,或就是常常让能说会道善写的人占了便宜。这,在古代已有纸上谈兵的赵括与当代的各种大学生辩论会,做了此理的根椐。
然而,事情若一进入到实践的层次,仅凭理论的武器,就往往会显出它的苍白与底气不足,而很大程度上会让“性格”高居行事的首位。很多的事,并非理论的错误,而实实在在是人们没有做好它。很多明明都懂得了的东西,在实践中,人们就是不能或不敢照“理论”行事。
为什么不能或不敢按本认为是正确的理论行事了呢?害怕出错。因为,理论一进入实践,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了,而将有无数的其它因素伴随着它,去影响实施这种理论的人,从而使他会处于茫然之态,并再无纯执理论时的潇洒、坚定。所谓性格,其实,就是人们的人生经验被锻炼、凝变后成为的某种下意识的习惯行事本能。
华东解放军总部及下属纵队的某些司令们,虽然都身经百战也各具特长,但是能象粟裕那样做到,面对泰山崩裂压顶而仍能沉着行事者,却不多有。连陈毅在战役结束后,都坦白地说:“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如果不是极具大将风度的粟裕,在最后一天以钢铁般意志指挥着战役的继续进行,孟良崮战史与张灵甫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模样了。
“性格决定了命运”的真理,在这里已被典型的诠释。
在激烈博奕的股市,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某一只飚升猛涨了的股票,你明明早在其启动之时就已经分析得知其上涨的概率极大,但你却偏偏不敢买入它,而只留下日后的遗憾;对某一只你已赚了钱、而其走势已露“头部”之态时,你却往往仍对其依依不舍,不能果断卖出,导致结局反赢为亏。
这是为什么?显然,不是股市知识的障碍所致,也不是操作技能的缺乏造成。有人说,是因为“怕”,因为“贪”。而这股市中的“怕”与“贪”又是人的什么东西呢?不就是性格吗!所以,我们切切要听从培根的告戒:注意你的性格,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虽然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只是说它“改”的艰难罢了,人的性格并非绝对一成也不变的。因为,除了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能先天的决定人的某种程度的个人性格之外,大量的后天因素更决定了人的独特性格。对此,请参考培根关于性格的另一段论述: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论)行动;注意你的(言论)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第三点、千万不要将自已的命运,寄托于那些自已无法控制、而其变数又很大的因素。一个人工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可能只单枪匹马闯天下,真当一个孤家寡人,你总得有自已的朋友、同事、亲人,还有上级。你要做成一件稍大点的事,虽然自力更生是你的主要基调,但也不可能不依靠他人与外界的帮助。此条,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公理。
但,依靠旁人的帮助来发展自已的事业,那“依靠”的范围实际是有个“度”的。这“度”就是:第一,要么你能控制住那主观或客观在帮助你的因素,使其不能随意中断你对它的依靠与信赖;第二,要么那些能帮助你的因素,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全面长期的稳定性,并不会因你没有掌握它而发生改变。
上述第二个“度”,我们都经常感受而且还永远能感受到。例如,氧气,是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不依赖它,生命就无法维持。但除了你爬上了几千米的高原,在平日,我们是不需另备氧气,而完全可以依赖大气中天然存在的氧的。对于这个“依靠”,我们不用控制它,它也会帮助我们的。
对上述这第一个“度”,我们可就要注意、重视与警惕了。张灵甫没有想清这一点,他也就栽倒在这一点上了。
张灵甫以自我牺牲之态主动让其三万两千人马受解放军来围攻,他那战术的整个核心要求,就是寄希望于其他四十多万国军能迅速也围攻过来,从而不仅使他的七十四师可轻易解围,更能使国军获得一次消灭解放军的大捷。因此,张灵甫此役的成功与否,主要不在于他及其七十四师奋斗得如何,而在于他那些不受他控制的因素能不能实现,即那四十些多万国军会不会开过来。结果,一旦用于反包围的“自已的国军兄弟”不到位,张灵甫本人及其战术便只有死路一条。
平常,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气愤万分地抱怨,他被或朋友或同事或同学或亲戚、甚至被上级“给出卖”了,他帮人家过了河,人家过河后却将桥给拆了。出卖他、过河后拆了桥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人品大有问题,而往往是或自私些,或因某种急情而只顾及自已去了。但,无论是哪种动机的出卖、拆桥,对他的工作事业命运都已造成打击与损失。
经常有些企业家与人联手进行某项目时,中途,合作者突然退出,结果导致不仅所合作的项目半途而废,更使这些企业家损失惨重。这一类经常出现的痛心之事,虽然责任大都在对方,但从举措方面来讲,你将自已的工作事业命运的成功,系于那不受你或事业本身控制的对方因素身上,不就是从一开始,你便立于了危墙之下吗?
为什么任何合作,不论对方是多么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要事先莶定法律性的合同、协议?为什么你借钱给别人,不论对方是多么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必须要硬着头皮让他给你出具借款条?为什么你做的很多重大事情,在事前,必须连对自已最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应该保密?
……
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你的工作事业命运不致被那些你无法控制的因素搞坏,或者使你能通过法律等手段的压力相对稳定那些有可能出变数的因素啊!
如果我们的工作事业命运是因为自已的努力不够,或是因为某一大环境条件太差,而导致了失败,对此,我们应该认栽,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后努力再战就是。但,如果我们的工作事业命运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造成了悲惨结局,那么,我们则要先煽自已几个大耳光,再说下文。
这篇文章,对股市,对人生,应该都有很好的启示,我一看到就保存珍藏了起来,现在贴出供大家分享。
二、启智故事
1、爱拼才会赢,付出才会赚
按照马克思他老人家的说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先讲一个故事吧。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应该是个聪明人,最起码不在你我之下。他非常喜欢鸟,在他别墅的后院里,经常撒一些粮食来喂鸟,但是撒下的粮食经常被松鼠吃掉。
比尔就自己琢磨着设计了一个笼子,然后把粮食放在笼子里,这样鸟可以把头伸进笼子吃粮食。过了几天比尔发现粮食仍然被松鼠吃掉。
比尔非常气愤,自己顶着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竟然斗不过大脑只有几克的松鼠。
正好有一天,比尔的朋友来看他,比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
他的朋友问:你一共花了多长时间来考虑怎样避免松鼠吃粮食?
比尔说:5分钟。
朋友又问:松鼠花了多长时间来想怎样能够吃到粮食?
话说到这里,比尔就明白了。原来松鼠这几天一直在想着怎样吃到粮食呢。
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打开电脑,从集合竞价开始,我就盯着涨幅榜,然后快速浏览在涨幅前列的股票。发现有符合买入条件的,就跟进。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获利了结。有的甚至赚1%、2%就走人。整天进进出出,虽然也能够获利,但是做起来很不从容。
自从2004年开始,我操作次数明显的少多了。虽然在涨幅榜里面浏览,但是只要不是自己长期跟踪的股票,基本上就不参与了。浏览涨幅榜的目的,就是看看股市的动向、适当调整自己自选股里面的股票罢了。
但是,我自己跟踪的10多支,只要进了涨幅60强的,我把握住了几次重要的机会!这样做起来比以前的短线要从容的多了。
如果对比刚才比尔盖茨和松鼠对垒的故事,我们和机构相比,我们不就属于几乎没有智能的松鼠吗?
因此,只有我们静下心思来,坚守着自己长期跟踪的个股,熟悉了机构的手法,我们才能够把握住里面的机会!
如果这样的话,机构还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魔兽吗?
如果没有机构的介入,我们的股票能有漂亮的主升浪吗?
2、我实在忍不住了!
发表 2006-08-24 12:27 第77楼
有一只蝎子想过河,但是它不会游泳。看见一只青蛙,蝎子就央求青蛙把自己背过河去。青蛙不肯,理由是万一蝎子蛰自己一下子,就会被蛰死。
蝎子对青蛙保证说:我绝对不可能蛰你,因为蛰死你,我就会背淹死的!
青蛙相信了!
走到河中间,蝎子把青蛙狠狠的蛰了青蛙一下。
青蛙在弥留之际,说了最后一句话:你把我蛰死,你也会被淹死的!
蝎子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实在忍不住了!
引用 81125151 在 2006-10-18 13:24 发表的内容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篇侦探文章,其他情节一点都不记得了,留在心底的只有下面这几句,今天在头脑深处又反映出来,偶就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几个侦查人员发现了犯罪分子的踪迹,就牵着警犬寻迹追踪。追着追着就到了一个小河边,然后警犬就再也找不到去向了!
侦查人员断定这是犯罪分子为了躲避警犬追踪故意到了小河里了!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河水那是刺骨的冷!
侦查人员也下到河里走,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当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侦查人员说:我们忍不住了,犯罪分子也会忍不住的。
于是上了岸,就在不远处,警犬就发现了犯罪分子!
很多时候,只要侦查方向正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再继续坚持一点点!
3、 简 单 道 理
发表 2006-09-03 18:42 第145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 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 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 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 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 康的生活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 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4、故事两则
发表 2006-09-03 18:46 第146楼
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我一直想与大家一块分享。
第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 ,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 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第二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 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 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成了自己垫脚石。
5、在 脚 下 多 垫 些 石 头
发表 2006-09-03 18:50 第147楼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不公, 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那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 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 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质工作干的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翘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
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 道他垒这个台子花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 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的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 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 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 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诱人的果实。
6、你 错 过 了 什 么
发表 2006-09-03 18:52 第148楼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名声,财富和权利。因此你常常在我耳边抱怨:
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你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 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你总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掉下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我决定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无朋的卡里南钻石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 不过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抛进塞纳河边。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唉!你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7、永 远 的 坐 票
发表 2006-09-03 18:55 第149楼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 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 用。每次,他都作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 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 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 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 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 永远 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 车。
朋友作为生意人,经常被同行羡慕“运气好”。因为一些看来希望渺茫的机会一旦被他撞上,总能达成 最后的合同。当我听过他“找座位”的故事后,我开始悟出,他的运气其实是他不懈追求的回报。他的自信、 执着,他的富有远见、勤于实践让他握有了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8、你 想 到 几 步
发表 2006-09-03 18:57 第150楼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顾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那些吹牛拍马的人。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 爱若先生,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9、每 秒 摆 一 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成功
发表 2006-09-03 19:05 第151楼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象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10、让人把话说完
发表 2006-09-03 19:12 第152楼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做事时……你真的明白了他别人的意图吗?如果还没有真正明白,就请听别人先说完、做完吧!
千万不要听一半就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别人的面前。
十一、小猴子什么时候吃到枣子
引用 81125151 在 2006-09-09 11:29 发表的内容
偶到动物园看一群猴子。游客都拿了花生、大枣等投食。
当投下一个枣时,一只小猴子伸爪去拿,大猴子“啪”就是一巴掌,小猴子战战兢兢的就把枣子放下,大猴子就放进嘴里。
如此反复,游客也乐得其所,反复投枣子,小猴子战战兢兢,犹犹豫豫,偶尔也伸手拿枣子,但总是来不及吃进肚里,就马上一巴掌,然后复放下!如此反复N多次!
时间长了,大猴子好象吃腻了枣子,地上的枣子也逐渐的多起来,小猴子就小心翼翼的拿着枣子,胆战心惊的放进嘴里,诚惶诚恐的吞进肚里!
终于发现大猴子并没有巴掌过来!
于是快乐的享受枣子甘甜了!
我们最终突然发现:大猴子非常仁慈的从自己的嘴里抠出来一个枣子,递给了小猴子!
小猴子非常感激的放进嘴里,但是看见非常痛苦的样子---大约是一只发霉发苦的烂枣子!
偶又惊奇的看见,大猴子信誓旦旦的对小猴子说:这种枣子最好吃,最有营养,是我舍不得吃,就给你吃的!
12、读精华帖《操盘手心理训练手册 (建议加精!!)》有感—先练技术还是先锤炼心态?
引用 770920750209 在 2006-10-08 13:04 发表的内容
一个炒股的人   应该有一个完好的心态  凡是炒股的人都是想赚钱的    所以 新手入市要有耐心      股市是一个超级的心理战场
诚然,心理素质需要训练!
前面帖子里有一篇《孟良崮战役的启示》一文,深深被粟裕大将军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所折服!
但是这种大将风范并非来源于蛮干盲干,而是基于对敌我双方实力、心理的判断和把握!
如果说一个散户股票买进后仅仅用意志和毅力来对抗被套的痛苦,我觉得这只能是匹夫之勇,而无勇者之谋。
我们所需要做的,是首先锤炼一种稳定、持续的赢利操作手法,在实战中能够审时度势的分析、把握股票的走势,确定止损、补仓或者止赢的策略,而不是去训练所谓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际上只有能够理性的分析我们的处境,才能够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否则终究逃脱不了乳羊搏群狼的悲惨下场!
偶认为操作技术上的修炼应该是放在首位的,心理方面的修炼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上的经验和成长的环境、历程等,单凭修炼效果有待考究。
如果在具体的股票操作层面没有基本的盘口、比较成熟的手法,买了股票尤其是被套之后,能够凭借死猪不怕开水烫或者鸵鸟埋头不顾腚的做法逃避吗?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在故事这个高风险的行业,单凭蛮干、盲干、瞎干,无论心理素质多么优秀,最终都不能逃脱被彻底淘汰出局的命运!
技术层面过关之后,才可以谈敢于持股、持币等,尤其壮士断腕之际,才真正显英雄!
耐心,绝对不是单纯的等待!有的人一套数年之久,能说没有耐心,但是一旦稍微涨了一点,平盘或者微利就要出手,这个不叫耐心!----这种没有思考的等待,只能叫做死靠、硬撑!
13、行动与目的
发表 2006-10-04 16:04 第750楼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除了一个健壮的年青小伙外,其他人员全部遇难……
这个小伙子是如此幸运,他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被飞机抛到了传说中的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上!那里有清洁的水、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食物,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但是,光有吃的也不行呀?孔子还是告子不是在几千年前就说“食色性也”!
很显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他还有其他的基本“需要”。(这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尽管生理需求是如此的低级,但是它是其他需求的基础,所以生理需求构成了金字塔坚实的底座)!
不在沉默/忍耐中变态,就在沉默/忍耐中变坏!
某年月日,血气方刚的小伙虽忍无可忍而再再忍,实在忍不住了:一定得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然后果很严重!
上帝啊,仁慈的主啊,为什么不给我留个伴啊?与其这样,不如让我去死吧。My God!请赐予我一个伴吧,活的,母的,即可!他一边虔诚地祈祷,一边饥渴地寻觅。真个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终于,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不远的地方有骆驼在吃草!
幸亏有骆驼找到了这个绿洲啊。
骆驼,又被称为“全兽”,因为十二生肖里的动物都可以在骆驼身上找到对应的地方,譬如:兔唇鸡腿,羊耳猪肚……
年青小伙心底暗道:情况特殊,顾不了那么多了!凑合着用吧!
于是,一路裸奔(反正已奔出服务区),狂跑到骆驼的后面一比划,不行!太高了,够不着。狂晕!
激动不已地小伙当然不死心,赶忙垒了一个小沙土堆,站到上面,正好!
刚要进去,谁知,骆驼吃完这片草,往前走了几步。
小伙子又够不着了……郁闷啦!
他赶紧跑到骆驼的后面又垒了一个沙土堆,刚垒完,骆驼又往前走了!
小伙子热血沸腾、心急如焚……
好多天过去了,他一直在垒小沙堆,可是悲剧一再重复,每次都是功亏一篑……
真正是屡败屡战!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不好意思,又说到“性”了,我真的不是有意刺激这个年青小伙的)!
终于……有一天,又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
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被飞机抛到了绿洲上……
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抢救美女,给她治伤,喂她食物……
美女伤好之后,十分感激小伙子,诚恳地说:
“恩人啊!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我也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这样吧,你提一个要求,你无论让我干什么我都会答应你!我一定会满足你的!你说吧!”
小伙子听大喜过望,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他瞥了一眼正在附近悠闲地啃着草的骆驼,“那么……请你去把骆驼牵住了,别让它再跑了!”
OVER!
我讲的是个黄色段子。我之所以对这个段子印象深刻,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段子的内涵深刻。小伙最后的要求确实很荒谬,但荒谬只是表象。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荒谬。
人生天地间,都在奔跑,都在追求……很多人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麻木了(垒小沙堆成了惯性动作、惯性思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当更好的机遇来临时,他却错过了,因为他忘记了追求的本质是什么?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很多看似情色的荤段子实则寓意深刻。据说,鲁迅曾给郁达夫讲过一则讥讽和尚的笑话(唐弢的散文里曾提到鲁迅曾给他的好友们讲过一个和尚和尼姑的故事):
一个老和尚垂死之际,有一桩遗憾使他死难瞑目,就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女人的身体。弟子们只好花钱雇了一个妓女送到病塌前,老和尚一看,说:哦,原来跟尼姑的一样。这才放心西登极乐。
据说,郁达夫听完这个故事,从鲁宅一直笑到自家,到家后就翻捡藏书,查找笑话的来源。尽管他藏书颇富,达万册以上,居然未能查到出处。他于是只好惊讶于鲁迅先生的读书之博了。
鲁迅先生的这则笑话大概隐含极其深刻的寓意吧,不过我没有参透,希望有高手指点一二,先谢了。
14、一只断箭
发表 2006-10-17 00:15 第942楼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经做了将军,儿子还知识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的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的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的。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的推想箭杆、箭头出模样,耳畔仿佛飕飕的箭声掠过,敌方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跨着一只断箭打仗呢!
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大厦,轰然意志坍塌!
结果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秉断箭,沉重的啐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
而当一个人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爱人身上,把生存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当股民把上涨寄托在自己的希望上。
自己才是真正的宝箭,若要他坚韧、锋利、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就要不断的磨砺他,最终拯救他的只能是自己!
15、一个小测试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
但你的车现在只能再多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对你性格的测试, 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你也想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还有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每个人我认识的人都认为以上的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都没想到。
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 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16、呆若木鸡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是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又过了十天,齐王到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十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它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这则故事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人望风而逃。
木鸡的境界,当然不是天生就有的,得有人调教。而且时间短了还不行,连性子急躁的齐王,都得等四十多天。联系到证券市场中的股民,实在有很多启发。真正的高手,都是少言寡语的,平日里看多做少。面对眼花缭乱的盘面,不为所动,中长线投资心态平和,放弃了许多机会。在外人眼中,似乎很傻。但是一年年积累下来,真正的赢家还是他们。倒是一些“眼明手快”、说起盘面眉飞色舞的投资者,频频吃亏上当,成为名符其实的奉献一族。一些在媒体上整天舞文弄墨的股评人士,看起来说得头头是道,做起实盘来也是一筹莫展。
木鸡之所以呆,是因为已经成竹在胸,做好了应付一切的准备。所以“呆”是一种高级境界。股民要想赚钱,也得刻苦一点,像木鸡一样,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在通透技术面后,还得熟知基本面;在技术面和基本面融会贯通后,还得修炼心性,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达到“呆”的程度。唯其“呆”,才能过滤小波动,捕捉大机会;唯其“呆”,才能对主力资金的骗线视而不见,对短期的涨涨跌跌莫不关心;唯其“呆”,才能避免频繁操作、反复止损带来的损失;唯其“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解析人性,通达世情。证券行业其实并不比72行中任何一个行业更容易成功,相反难度更大,脱颖而出的概率更小。许多高智商的人物,一来到证券市场,就变得非常愚笨。所以拥有聪明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心性的锤炼,最终决定了投资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