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轻轨站在哪里:公募基金不如私募基金的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0:14:45

公募基金不如私募基金的理由  

2010-09-21 13:47:5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首先祝网友们中秋节愉快!

 

   今天回答第二个问题:公募基金不如私募基金的理由

 

   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股权基金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1)更具针对性:由于私募股权基金是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

(2)更具灵活性:一般来说,私募股权基金所需的各种手续和文件较少,受到的限制也

较少。

(3)更好的奖励机制:相对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团队更加注重业绩表现,既不会旱涝保收,事实上其综合绩效奖励会更高。这一点第三可以由以下的文章体现。

 

2010年09月18日 中国经营报的文章《专户业绩提成PK基金旱涝保收》

同样是基金公司的客户,“百万富翁”——专户理财投资者所获得的待遇,显然要远好于普通投资者——公募基金持有人。

半年报中的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在上半年合计亏损4397.5亿元,创史上第二大亏损,但基金公司计提的管理费收入却同比增长18.5%。

相比之下,去年9月份推出的基金专户理财产品是为持有人创造6%以上的收益后才提取业绩报酬。

另外,与其他绝对收益产品按月提取报酬不同的是,专户理财产品还约定在客户退出或是产品结束时才计提报酬。显然,与公募基金业务亏损照样计提管理费不同,基金公司在做“富人”这笔生意时,更重视持有人的利益。

业绩提成激发正收益

进入9月以来,一年期的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陆续到期,进入清算验资环节。与此同时,合同中有关业绩报酬的提取条款,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因为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最终的投资收益。

9月9日,一对多业务迎来了首只到期的产品——添富牛-光大-建投1号。根据汇添富的公告,该产品最终实现了年化16.7%的净值增长率。

“16.7%的净值增长率,已经扣除管理费、托管费等相关费用,但还没有计提业绩报酬。”汇添富专户人员称,根据产品的约定,汇添富基金将对产品年化收益超过6%以上的收益提取20%的业绩报酬。据此计算,投资者获得的投资回报为14.56%。

值得注意的是,一对多的业绩报酬一般是在产品到期结束抑或是投资者赎回时才提取。

这意味着产品的净值增长率中尚未提取管理人业绩报酬,投资者最后能拿到多少回报,还得看业绩报酬的提取情况。

从2009年首批发行的一对多产品来看,所有产品都规定了固定的业绩基准,只有当收益率高于业绩基准时,基金公司才能对超过业绩基准部分的收益提取业绩报酬。

对于业绩基准,专户产品规定的收益率在5%~10%之间,其中收益率为6%的产品占大多数。以首批发行的13只一对多产品为例,业绩基准为5%的产品有1只,10%和7%的产品各有2只,8%的产品有3只。而剩下5只均为6%的业绩基准。至于业绩提成方面,多数产品提取20%的业绩报酬,少数产品的提取比例是10%或15%。

谨防收益过山车

在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市场,主要有阳光私募的信托产品、券商资产管理的集合产品以及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而有关利益分成机制,最早是源于阳光私募以及集合理财。

2004年底,私募基金赵丹阳发行了第一只信托产品,规定对实现的收益提取20%的业绩,并在每月开放申购赎回时提取。

2005年,券商发行的集合理财以绝对收益的身份现身市场,产品中首次出现5%或10%的业绩比较基准,券商对超出业绩比较基准部分的收益提取业绩报酬,提取频率为每季度一次。

但在运作中,券商发现这种计提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产品净值坐了过山车,管理人在净值高位时已经提取了报酬,客户赎回时,不能把这部分收益退回,这对客户而言不公平。”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理财发展部负责人举例说,假设产品净值最高为2.0,管理人对此提取报酬,但后期遇上市场调整,净值回落到1.5。客户赎回时的收益为1.5,但管理人却按2.0的净值收取报酬,利益分配上对客户不对等。

这位负责人回忆,他们当时管理的产品是FOF(基金中的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基金,净值波动相对较小,但按季度提取报酬时,遭遇了对持有人不公平的问题。“如果是净值大幅波动的产品,这种冲突会更大,例如阳光私募产品。”

2007年的大牛市中,不少阳光私募产品取得100%的回报,私募基金每月从中提取可观报酬。但2008年市场暴跌,产品净值回到1.0,很多客户选择赎回。“这意味着客户在这轮牛市中没有收益,但管理人却拿到了净值上涨部分的报酬。”深圳一家老牌阳光私募的副总经理直言,这对投资者并不公平。

不过,对投资者最不公平的是公募基金。目前公募基金的业绩普遍遭到诟病:牛市不赚钱,熊市亏钱多。但基金管理公司仍旧提取大量管理费。有投资者呼吁,公募基金也应增加更多的奖惩手段。

延伸阅读

提成频繁不利持有人

同样是提取20%业绩报酬的绝对收益产品,但提取频率和时间不同,也会影响到持有人的利益。

“阳光私募产品的业绩报酬提取频率有差异,分别为按两周、每月、每季度、每年这4种方式。只要产品净值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就能提取。”深圳一家老牌私募副总经理直言,提取频率越高,对投资者越不公平。

“按照这种提取模式,每当产品实现收益,私募管理人在每月甚至是每周就可以将收益提取,落袋为安。而一旦产品净值出现下跌,管理人已经提取了报酬,其并不需要对下跌负责任。”前述副总说,“如果净值均线上升,这种不公平的程度会轻一些。而一旦净值出现大幅波动,投资者在净值回落后赎回,对持有人是极为不利的。”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下,私募基金提取业绩报酬的频率越高,私募的净值越低,对投资人越不利。”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指出。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私募的提成频率进行了测算。假定私募基金的原始净值增长(扣除各项费用及业绩提成之前)与沪深300指数同步。假设投资者在2008年12月31日购入私募基金100万元,在没有任何费用与业绩提成的状态下,2009年12月31日时,私募基金净值将达到189.90元。

但是,如果当私募基金按照每半月、每月、每季、每年的频率提取20%的业绩报酬,则年底私募基金的净值将分别为162.62元、164.55元、167.41元和171.92元。这意味着提取频率越高,投资者真正到手的收益就越少。好买研究的另外一组数据中还显示,净值在震荡中上涨时,提成频率越高,私募有更多的机会提取业绩报酬,总提取金额会更高。为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结道,建议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投资者可尽量避免业绩提取频率过于频繁的私募基金,并选择净值走势相对稳定的产品。

 

张健:资深房地产投融资和战略专家,华房基金创始合伙人,北大纵横合伙人,清华房地产总裁商会特聘专家。毕业于同济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在房地产市场、投资、金融和战略方面有20多年经验。为世茂集团、万科集团、中华企业、中房集团、香港建设、麦格里银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提供房地产投融资和战略咨询服务、企业培训和授课。出版专著〈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企业融资〉和〈房地产投资基金实务〉等六部房地产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