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卡丁车最经典赛道: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08:04
摘自‘烟花三月’在《实用主义地理解价值投资》 发表的评论 


1.集中投资
    私募基金能够集中投资,但公募基金却有10%上限。
    私募基金规模小,可以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但公募基金规模大的话,不得不进行分散投资。
    但是大羸的前提是集中投资赌对了,否则也会大输。
    公募基金不得不分散投资,不容易战胜市场,但更容易跟上市场。
    不过公募基金分散投资,并不意味着不能取得好的业绩,林奇曾持有1400只股票,13年平均业绩为29%,超过巴菲特年平均22%的业绩。
    关键还是在选股。
2.私募基金想大不了
    公募基金只要业绩好,阳光下,很透明,地球人都知道,一下子就做大了,可以买更好多股票,好股票也可以加仓。
    私募基金尽管业绩好,却只有少数人知道,地下的,不透明,主要是品牌相传,而且客户资金门槛高,很难迅速扩大规模。
    他的私募基金投资合伙公司,从1956年到1965年做了10年才做到2600万美元。巴菲特如果不是利用保险资金的话,资金规模也很难扩大。
    而林奇1976到1989年13年就从2000万做到130亿美元。
    不过正如巴菲特所言,规模越大,越难战胜市场。林奇也感叹,规模大,管理人的管理费多了,但投资人的收益水平往往容易下降,基金经理要想继续战胜市场,付出的努力要比规模小时多得多,连林奇也不得不在46岁就退休。
3.业绩压力
    公募基金业绩季度和年度排名压力很大,直接确定申购、影响基金经理奖金甚至位置,不得不短期投资,做业绩。
    私募基金则没有这种压力,可以更多地追求长期业绩。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做到74岁还在做投资,而且越做越快乐。而林奇46岁就选择退休,可能与压力有关。
    但其实私募基金业绩压力更大,除非你比公募业绩更好,而且要好出一大截,否则谁还冒风险找你呢?
    在美国,私募基金合法化,容易做大,但在中国没有合法化,只能业绩更高,才能从公募基金那里抢来大客户。
4.长期持有
    私募基金能够长期持有,但公募基金却受制于业绩排名,不得不波段操作。
    但是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想价值投资,但投资人却想迅速赚一把就跑。
    也有许多投资人一看股票在跌,就害怕,频繁问管理人。尤其是大客户,管理人不敢得罪,所以私募基金长期投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巴菲特不允许客户过问投资组合,不得干涉投资决策。
    但很多私募基金并没有巴菲特这样的声誉,客户不一定给这样的自由。
    有些公募基金,由于并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客户,都是小散户,反而有可能更自由一些。
    林奇就可以。
5.信息披露
    私募基金可以隐蔽身份,但公募基金却不得不定期披露,结果容易暴露动向,大家都不愿抬轿。
    巴菲特从不暴露自己的投资,才能低价买入。
    而林奇则只能逆向投资,在别人极不看好时,火中取栗。
    但是在中国随着基金主导市场,有时有些成功基金成了风向标,反而容易一投市场就跟,尤其是许多基金共同看好一只股票,比如茅台,迅速拉升股价,很快实现预期盈利。
6.监管体系
    私募基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太多限制规定,即使是不合理不合法也可以做。
    但公募基金管得较严较多,很多事情即使合理合法也不能做。我说的法是大法,合大法,如证券法,但不合小规则,如基金投资规定。
    除了外部监管,内部监管更是条条框框很多很细,公募基金受的束缚很多。
    巴菲特想做股票就做股票,想并购就并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完全说了算。
    林奇是明星基金经理,客户信任,老板信任,才有很大自由,一般公募基金根本没有这么多自由,外部和内部监管很多。
    不过,尽管监管限制了公募基金的活动范围,但丧失了机会,同时也少了许多风险。
7.研究力量
    私募基金研究队伍肯定无法与公募基金比,但对于某些行业,某些公司,特别专业,甚至胜过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研究队伍庞大,覆盖范围广泛,扩大了价值投资的选股范围,尤其一家基金公司下不同基金经理之间,不同研究员之间,经常沟通,有交流出火花的优势。
    但是如果体制不开放自由,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明哲保身,反而会压灭火花。
    反而私募基金和许多优秀券商研究员保持密切联系,感情优势加金钱优势,容易得到比报告更及时更详细的东西,能够比基金内部研究更早一步。
    研究力量很重要,不过基金经理更重要。
    林奇有不少研究员,但更倾向自己亲身调研做研究。
    巴菲特根本没有任何研究员。
    研究只能是参考,关键是投资者自己决策。
    参谋只是参谋,元帅就是元帅。
8.投资执行
    私募基金管理层次极少,许多大投资,老总一个人拍板就行,甚至一个电话,马上就投了。
    但公募基金有投资委员会,有很多程序要走,但有时机会稍纵即逝。
    不错,集体思考决策,会避免个人决策失误的巨大风险,但损失的机会更大。
    但许多情况下,投资是明星个人的艺术表演,就像NBA和英超一样,明星的作用很大。因为市场变化很大,公司在变化,并不是每个领导成员都能从迷雾中看出未来。
    巴菲特根本没有决策委员会。
    林奇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而私募基金更容易发挥明星的作用,公募基金更容易产生官僚体制,限制明星的发挥。
    怪不得有许多公募基金经理明星到私募基金。
9.发展前景
    一个合理的市场格局是:私募多,公募少。
    但中国目前是公募主导,管理层大力扶持,而私募基金还是地下的,没有合法化。
    过去是公募基金大发展的几年。
    未来应该是私募基金大发展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