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方法:郭茂清:我就是要颠覆中学语文教学 @ 教研视线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8:12
徐江老师要搅乱中学语文教学。呵呵。郭茂清要颠覆中学语文教学啊。请查阅郭茂清的帖子啊!!呵呵。http://bbs.ruiwen.com/cgi-bin/search.cgi?action=display
1.
3005年高中语文六册目录
第一册
第一编  现代汉语简编
第一章   语音和文字
第一节     汉语拼音方案和拼写规则
第二节     怎样讲好普通话
第三节     汉字的书写及其演化
第四节     杜绝错别字
第二章   语法及其运用
第一节     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的概念
第二节     词语、短语的构成和分类
第三节     词语的释义
第四节     单句和复句
第五节     标点符号及其运用
第三章   修辞及其运用
第一节     修辞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消极修辞
第三节     修辞格
第四节     修辞的应用
第二编 现代经典美文阅读
1《鲁迅散文集》(节选)
2冰心《寄小读者》(节选)
3梁实秋《雅舍小品》(选读)
4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节选)
5巴金《随想录》(节选)
6《贾平凹散文集》(节选)
7《王蒙文选》(节选)
8《李敖文选》(节选)
9《王朔文选》(节选)
10《余秋雨文选》(节选)
第二册
第三编  经史子集选读
第一章  儒家经典选读
第一节    孔子及其《论语》
第二节    孟子和荀子
第二章  历史著作选读
第一节  《左传》选读
第二节  《 史记》选读
第三节  《资治通鉴》选读
第三章  诸子文章选读
第一节   庄子及其《南华经》
第二节   《韩非子》选读
第四章   历代作家作品选读
第一节   屈原和贾谊
第二节   韩愈和柳宗元
第三节   欧阳修
第四节   苏洵、苏轼和苏辙
第四编   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言实词
第一节   通假字
第二节   词义演化规律
第三节   词类活用
第四节   文言实词的释义和积累
第二章  文言虚词
第一节   文言虚词的用法
第二节   文言虚词的积累
第三章  特殊文言句式
第一节   判断句
第二节   被动句
第三节   省略句
第四节   倒装句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简介
第三册
第五编诗歌
第一章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第二章   古诗选读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诗歌
第二节    唐诗
第三节    宋词
第四节    元曲
第三章   诗歌鉴赏
第六编   戏剧
第一章   中国戏剧发展概况
第二章   古代戏剧
第三章   现当代戏剧
第七编   小说
第一章  中国小说发展概况
第二章  古代小说
第三章  现代小说
第四章  当代小说
第四册
第八编   中国哲学简史
第九编   中国美学简史
第十编   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简析
第五册
第十一编  中国语言和英国语言的比较分析
第十二编  西方文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简介
第十三编  东西方文化中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的对比
第十四编  推陈出新  吐故纳新  铸造民族文化的新灵魂
第六册
第十五编论文写作理论基础和实践
2.
我们的语文观:
  1 .语文的本质是文化,民族文化.
  2 .语文教学近几十年的工作应该打零分.
  3 .让听说读写见鬼去.
  4 .语文教材改选文式为章节式.
  5 .考试重知识,不伪圣化所谓的语文能力.
  6 .让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从语文试卷里面滚出去.
3.
回不耻下问先生:   我们整天让学生写作文,学生们从小写到大,写的那些文字究竟有什么用?有几篇是出自内心而不是胡编乱造?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高中三年中究竟能够有多大进步?高考作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同行们大多心知肚明.所以不如淡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节省更多的精力去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学生以为然否?

4.
初中是义务教育,主要过字次关,和基本的交际能力.初中语文毕业考试坚决不能够跟高考的风.只须想我们过普通话关一样放一台录音机并且听写2500个常用字即可.
5.
我的观点是大学中文系应该重新改组.至少中文系毕业生不能够教中学语文了.中学语文老师必须是杂家.文史哲精通,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脉号准.当语文老师不容易啊!滥竽充数者趁早遛之乎也.

6.
语文教学改革必须跳出老圈子,打破老套子.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有它时代的先进性.但是如果不改革,不能够与时俱进,那就只有封闭和窒息.再加上我们极度糟糕的高考模式,现在我们语文教学只剩下死路一条了.所以我们必须高瞻远瞩,超前意识,剔除糟粕,重建语文的学科体系.清除听说读写,特别是高考里面的现代文阅读与作文.进行高层次的民族文化熏陶,并且大胆吸纳世界先进的优秀文化,铸造我们民族文化的新灵魂,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7.
语文考试千万别奢谈什么语文能力.我们现行的说法害苦了学生,也害苦了老师.什么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有什么语感,骗人啊!我们的语文课的种种能力现在已经成了脱离语文知识的空中楼阁.在我的心目中,语文首先考知识,知识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8.
回天地一沙鸥:语文考试考什么呢?
   首先考课本里面的,老师讲过的.之后考学生分析传统文化问题的能力.
   命题方式主要淡化阅读和写作,把简答题引进来.
   废除<考试说明>.
9. 我们应该寻求一种途径,即教材与考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现在的教材与考试分裂太严重了.它们应该各自承担责任的百分之五十.我们的教材事实上培养不了语文能力,考试也考查不出来.我们整天满口讨论的所谓能力都是并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装".
10.

大放厥词。言所欲言。我言我心。以言促行。不言不变。
11.
与古代的考试不同,我们的语文注重我们的时代和社会。阐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继承和创新。
12.
呵呵。构想一下子吧。明明知道在现在的条件下实现不了,但是我无法拒绝我自己构想的欲望。因为我对现有语文教育模式是那样的深恶痛绝和遗憾失望。我的构想也许是肤浅的,但是我毕竟保留了还属于我自己的一点语文空间,而不是象许多语文老师那样被动得消失了自我,甚至深受其害而不觉醒还要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13.
努力思考,潜心钻研;风言风语,不为所动;沉默寡言,任人评说;扬眉出鞘,我自横刀。
14.
我的意思不是小学和初中一定不考作文,不考现代文阅读。而是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思想。
小学一定把识字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经教育似乎比较新鲜。我的一个朋友就在做这类工作。但是,我现在还搞不清楚好不好,不能给你答案,见谅。
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彻底改变原来的那一套,才有可能走向光明。而事实上是改革喊的响行动并不多。
15.
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我们也不要无所作为,随波逐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所从事所钟爱的事业竭尽绵薄之力吧!我们千万不要混水摸鱼趁乱渔利!
16.
多读多写能够提高语文成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说多读多写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每一个人的语文成绩。也就是说多读多写能够提高语文成绩的说法不具有普遍性。现在我们的学生正在困惑:我也多读了我也多写了,为什么我的语文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呢?
17. 大家表现很冷淡.你们对这个问题不关注吗?他们怎么就这么权威,编出教材以后就三缄其口了,我们大家就必须教他们这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好好翻看一下,六本书里面有多少什么也不算的狗屁文章.说它误人子弟并不为过.
18.
<胡同文化>的作者自然有成就,他的<受戒>堪称佳作.但是<胡同文化>就太浅了,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啊,学生们一览无余.
19.
如果那也被认为精彩.哈哈.我算懂得语文教学改革少慢差费的缘由了!!呜呼哀哉!!!学生们一读就懂,再读就滥,读过以后,一目了然,里面既没有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所谓的能力,读与不读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放到高中学生能够懂,初中也一样,到了小学五年级,仍然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你说说,这样的文章让我们的学生读它作甚.老师还要津津有味的讲,还说"还是挺好的。
文化那一节,尤其精彩"呵呵,烧大白菜之类,精彩在哪儿啊???
20.
我们的语文课就是在这种表面上看似高深的东西的蒙骗下才沦落到现在的地步的!更悲哀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们并不觉得是蒙骗,是沦落,是悲哀,他们苦心经营着自己的语文课堂.他们下了不少工夫,费了不少精力,而学生们则一无所获.<胡同文化>指出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要走向没落.这就是<胡同文化>的全部.用不了五分钟,学生们就读懂了,你说我们还硬要挖掘个什么啊?语文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了一种熏陶."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实并不特别重要,老师引导得多了,就容易钻牛角尖.猛醒吧!那是一种无聊,不是深刻.
21.
我们为什么要做作者的知音?我们能够做作者的知音吗?我们需要吗?他们需要吗?我们一定要这样吗?不这样就不行吗?
22.
今天很高兴.我终于等到了上面三篇有含金量的文章.边城老师说"如果语文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的话,那语文课完全可以取消了",这话正好证明现行语文课的无用和无能.如果语文课不是主要熏陶我们的民族文化,它就永远没有出路,我们教了几十年的语文,而我们国民的语文素质并无甚大提高,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主要在应付考试,而考试又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必须高举语文的文化大旗,正本清源,才能找到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边城老师说"远不如历史课的熏陶深远".我说这句话对,因为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实在没有用;我说这话不对,因为真正的语文课比历史课的熏陶深远多了.真正的语文课包括文\史\哲.历史应该是语文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太狭隘了,主要讲和考阅读和写作,而事实上阅读和写作既讲不出能力又考不出能力,更多的是无用功.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实在没有事情可干,所以只好在<胡同文化>的课堂上拉几篇和胡同有关的文章,设计成几个题目,让可怜的学生在里面找所谓的答案.在<名人传>自序的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英雄,讨论的结果是作者笔下的英雄是最伟大的,这能是语文课吗?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子啊!!
摩西老师说"有几个很基本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的概念:
明白------懂-------理解--------领会"我们的语文课坏就坏在这些故做高深的概念理解上,我们的学生要接受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粹的熏陶,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必须广泛涉猎,厚积薄发,经史子集,尽吸精华,有必要在那儿死抠一篇吗?另外既然考试不考课文,文章讲不讲都可以,那么这篇课文还印它干什么啊,教材还编它干什么呢?赚学生的书费啊!!!哈哈.摩西老师又说"考试考查的是知识与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其他的文章也可以",哈哈,我们的试卷上那是什么能力啊,又有多少知识啊!
  以上所言,敬请大家批评!!
23.

语言不是语文课的全部,文学也不是.写作和阅读也不是.只有文化才是全部.我们的语文教育路子越走越窄,圈外人早已骂我们的语文课误尽天下苍生了!我们当语文老师的不能再无动于衷,自我沉迷了.我们当中的有志人士竭力探索,种种改革,并没有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起死回生,我个人认为,要找到出路,必须彻底打破现行的语文教育框架,尤其是教材和考试方式,尤其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一种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即生活,我个人认为,还要把我们的语文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主要是文化的高度,这个文化是社科,是人文性质的.除了语言和文学,我们要大胆的把历史和哲学吸纳进来,这才是大语文教育观.我们必须立足中国传统,面向世界先进,大胆融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贡献,而不是局限于所谓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知道这是否语文教学改革的康庄大道?敬请大家讨论!
24. 边城老师说"学教材是为了能从中学到方法。这早就有名人阐述了的"  名人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倒认为,教材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多少有价值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事实上,方法性质的东西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尤其是现在我们课堂上的阅读和写作.也许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知人论世,比如从文本出发,比如瞻前顾后,整体把握,等等.我想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花费十几年的光阴还培养不出.写作的技巧性的东西就更不实用,几乎每一位作家\文学家都说过"作文无技巧"之类的话.我想请教边城老师,你站在讲台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你究竟给你的学生讲授\培养了多少方法,其中又有多少真正有用的方法.
一篇文章读的懂与不懂,懂得深刻与否,最根本的决定于阅读者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而不是所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写的好与不好,最根本的是写作者的思想成熟的程度.更不是所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你认为"生活比文化更丰富,生活就包括了文化"我赞成,但是文化肯定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你总不能说凡是懂生活的人都是文化人吧!我们的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要接受文化的熏陶,你总不能说要接受生活的熏陶吧!生活和文化毕竟不同,而我们的语文课主要应该肩负文化熏陶的重任.
你说"语文教的不仅仅是文化"我说啊,语文要首先教文化,在语文课堂上要大胆的把文化突出出来.而我们现在的选文式教材,文化的含量太小.我们对教材编者不知道怎么想起来使用的一篇文章奉为神明,反复挖掘,多方理解,精心备课,讲完之后自鸣得意,谓之深刻和高明,实际上\客观上并没有什么意义.
我所说的淡化阅读和写作,并非不要阅读和写作.而是要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熏陶学生的思想,思想成熟了,必要的阅读和写作都不成什么问题了.我们现在的学生在课堂和考场上更多的是阅无聊之读,写无聊之作.你说的阅读与写作在"生活中时时要用到"是典型的老师的一相情愿的夸大其辞,阅读和写作在生活中肯定会用到,但是不可能时时用到,真正用到的时候也没有谁去讲究什么方法.
25.
边城老师客气,我们基于友情的争论相信能够让我们加深了解.
我们的语文课不可能把生活教给学生.
我感到你的学生分析很精彩,其中应该有你的功劳.但是恕我直言,恐怕她主要不是你教出来的.
你所说的理性的东西(我说是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即方法,我当然同意.但是老兄你给学生讲那三点能用多少时间啊?你总不能够每一节课都讲这些吧?事实上我在我的课堂上也是这么讲的,但是真正的效果并不怎么样,学生做阅读题仍然不会.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和传统基本上完全决裂的语文课.我要把阅读和写作淡化到微乎其微的地步.而你的观点基本上是建立在传统语文课上的.我们是两个不同的界面.目前我们的问题是你要拿你的立场说服我,我要拿我的立场说服你.
我认为,我们现在所搞的这些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另外找一条改革的路子,把我们的语文教育引上康庄大道.那就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即语文教材改变文选式,采用章节式.详见我的另一个帖子<05年教材目录>.
26.
一场改革,首先要思想解放。我们现在的大多语文老师,是想也不敢想,想也想不通。其次要有勇气敢为天下先,要勇于以偏纠偏。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两句牢骚,就认为自己高明。我们更不能抱残守缺,存在的未必就是合理的。我们不怕保守,我们就怕保守披上改革的外衣。
27.
语文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语文的衰落意味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尴尬和先天不足。
28.
东风谷老师:要说不考也不对啊,我们这的考试的确要考一考的,呵呵。
编书肯定避免不了政治,但是我们最怕的是拉政治垫底来遮掩自己的思想僵化和无所作为啊,呵呵。
29.
现行教材弊病:
一  文章不够经典,选录随意性强。
二  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三  偏重阅读。
四  能力目标无法实现。有的文章教无可教。
30.
语文教材的改革,首先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改革。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思想的改革还必须彻底,必须从听说读写的小圈子里面跳出来,必须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小胡同里面走出来。听说读写的小圈子限制了语文的生机和活力,加上应试教育的桎梏,语文教育已经奄奄一息了。语文教学亟待输氧。要输文化的氧。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早该我们的青年一代有效的继承和大胆的革新了。社会的进步在于文化的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当然,语文课不可能担负起来所有的文化传承任务,她能够做的主要是思想文化。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现在的政治课是无所作为的,历史课也很一般,只能落在语文课的肩膀上。而我们的语文课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北,语文课在原地一圈又一圈的转。所以,改革的声音很大而改革的成效很差!
31.
教材的不如人意折射出一个语文教育的大问题:语文教育改革成效甚微。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教材体现出我们改革的成就。而不是简单地七拼八凑把一些文章组织起来当课文教。
32. 豫东郭先生之滥“语”充数
>
> 在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死掉两千年后的今天,豫东郭先生横空出世。他是一个疯子,滥竽于语文教育系统,在语文教学上,其疯尤甚,遂有此文。豫东郭先生预测,此文一出,必将舆论哗然,如果不至于他步先人后尘溜之大吉的话,那就有可能产生以下后果:几十年后,语文教学的面貌将彻底改观,国民的文化素质将大幅提高,民族的文化精神将全面张扬。孰若不信,盍试读之。
> (一)什么叫语文?它既不是语言和文字,也不是语言和文学,更不是什么口头语和书面语,而是包括以上三种内容且内涵远远不止于此的一种博大精深的东西,这种东西叫文化,具体说应该叫民族文化。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 (二)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文化是支柱,创新是源泉。我们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代代相传且不断变革的文化传统。诸多的优秀文化传统被继承下来,并且吸纳其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才创造出我们灿烂的古老文明。新的世纪,我们必须大刀阔斧的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才能使我们的华夏民族真正在世界上大有作为。而这一切需要教育,需要语文教育来完成。因此语文教育的目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来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铸造最新形势下的民族精神。
> (三)有人一直坚持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并且把它奉为圭臬。这种观点不仅没有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相反,它窒息了语文学科的文化灵魂。在这种谬论的指使下,语文被敲骨吸髓,抽象成了一把可怜的工具。在此,豫东郭先生不禁发问,珠和椟孰轻孰重自是不言而喻,但是为什么却会出现买珠还椟的悲剧呢?
> (四)工具性当然也是语文学科的属性,因为文化既包含了珠,也同时包含了椟。如果说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棵大树的话,工具性顶多只能是一片枝叶,而文化性则是整棵树的根节和主干,甚至包括果实和种子。语文学科教学几十年来发展缓慢,是因为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一味注重细枝末节,树木就永远不可能长到参天。语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效果不甚了了,正是因为语文学科早已变成了一棵畸形的侏儒树。
> (五)最近一段时期,有人提出了人文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不过这种观点是一种遮遮掩掩的欲说还休。它好象不大敢否定语文的工具性,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张扬语文的文化性。哈哈,只有到了豫东郭先生这里语文的文化大旗才被高高的举起来了,并且它将沿着一条坦然通途雄赳赳地走向未来。
> (六)历史的车轮驶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高考制度产下了一只怪胎??大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被乱点了鸳鸯谱,生拉硬扯地结合在一起,于是高考科目设置了一个“六不像”。老师五里雾中,学生疲于奔命,还得美其名曰:综合能力。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幽历史之妙默。其实我们把不该综合的综合了,该综合的却没有人去顾及。谁该综合?答曰语文、政治和历史。自古以来文史哲不分家。文史哲破镜重圆,是语文学科文化性的本质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史哲一综合,语文教学就真正引进了源头活水,就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 (七)在文化性的指引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迥异与现在。它将一反现在的选文式,而成为有内在联系的篇章结构。课程内容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即知识性、文化性和实用性。小学阶段应该以字词句为主进行启蒙教育,初中阶段应该以阅读背诵为主,旨在为铸炼文化素质积累感性材料,高中阶段应该以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性的文化知识为主,明确而又全面进行文化熏陶,为学生的终身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八)语文学科的教材建设必须从头再来。以高中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应该充分体现文化性,应该具有诸如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律学、文化史、思想史、伦理学、美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学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教材编写组织工作当然更要有大动作,首先请某出版社中语室的那些头脑僵化,思想保守的所谓专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由教育部组织约聘上述各门学科的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担任教材编写的主笔。教材难度仅限于该门学科的初步基础知识,不求深度求广度。
> (九)语文教师现有的授课模式也必须相应改变了。尤其是贻害无穷的“红领巾教学法”务必彻底根除,什么先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再文章段意、中心思想后艺术特色、思考练习的僵化模式必须大胆抛弃,这些无聊的鬼东西除了浪费广大师生的精力之外毫无意义可言。我们要树立因师而异因生而异的教学观念,以老师精讲为经学生博览为纬,经纬结合,相辅相成。
> (十)我们还要做的工作是把高考《考试说明》给废了。现行的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把语文搞到了极端化、僵死化。据此设计命制的全国高考试题既没有实现对知识的考查又缺少对能力检测的可信度。高考试题迟早会成为历史的笑柄,那里面几无文化可言,充斥的是无聊烦琐和文字游戏,如文章阅读大多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设计的题目驴头不对马唇,学生绞尽脑汁做不对命题者设计的标准答案。再如作文根本违背源于生活,有感而发的原理,让考生不得不胡编乱造仓促成文。在高考试题的影响下,各地的模拟试题更加有恃无恐,把上述弊端发挥的淋漓尽致,真可谓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试题。我们废除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以后,语文考试的命题形式将会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灵活多变,重内容,重思想,重文化,重品位,重实用,重创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考场上锋芒毕露,人尽其才,国家就可以做到真正择优录取,选拔人才。
> (十一)语文教学走向了文史哲的大综合,决定了语文教师的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胜任语文教学了,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行。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他遍览群书,博古通今,他书生意气,英才卓荦,他思想深邃,精神高尚,他是一位文化人,能够在文化上宏观把握,高屋建瓴。惟此才能熏陶学生的文化素质,渐染国民的民族精神。大学校园里培养不出合格的语文老师,国家可以建立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以吸纳社会精英分子来担任语文教师。
> (十二)可以看出,豫东郭先生的惊人之论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服人,甚至显得天真幼稚,一相情愿。是的,他知道,他是一个疯子,但是他的“疯”力太有限,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的观念太保守,思维方式太僵化,容不下这等的异端邪说,还有他最清楚现在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腐朽势力短期内是绝对的坚不可摧。因此他号召普天下诸多的语文教育改革的思想者,能够和他一道无所顾忌的“疯”上一把,目的就是掀翻现行语文教育的小茅屋,重建未来语文教育的高楼大厦。
33.
回答如下:对,语文要体现文化性,要熏陶国民的传统文化素质和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就应该文史哲大综合。学校里历史和政治继续学习,但是侧重点要改变。语文可肯定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经过再培训,当然可以教语文。我现在没有能力教好这门课程,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现在提出我的新思维啊。要培训出这样合格的语文老师真的不容易,首先大学中文系是不行了,中文系毕业生无权登上语文讲台。我们国家要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只有知识广博的杂家才行。因此,她必将促进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正在有所做为,学习再学习,钻研再钻研。
34.

语文教学生病了,我们有义务做出诊断。但是仅做诊断远远不够,还要开处方。说实话,处方难开啊!我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个有效的药方。我为此而不懈努力。请求大家的帮助。
35.
什么乱刀法?哈哈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6.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枯思冥索语文梦,梦醒时分无归程。
37.
你前辈所言甚是,惜乎形势早已大变。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所有老鸹占一枝”,就是所有的老师都必须站在考试这个树枝上。
38.
语文课应该改变重能力轻知识的现实局面,差可找到改革的出路
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淡化知识了,我认为这很危险。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多慢差费,原因大概也在此。
我们的语文试卷知识性的东西少得可怜!
我们的语文课堂很少讲语文知识了。
我们的语文教材连注解都很少了。
相反的,
我们把语文能力提得震天响。
几乎每一次语文考试都是在考查语文能力。
几乎每一节语文课老师都在培养能力。
最能够代表语文能力的似乎就是阅读和写作。
其实,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主要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
这些能力即使培养出来也没有多大用处。
并且我们的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目)和写作题也考查不出来相应的能力。
但是我们的老师还在天天讲,月月训,乐此不疲。
当然,语文知识比较烦琐。
可是一切能力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熟能生巧的道理尽人皆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语文而言,“渔”并非指我们经常说的方法,而是知识。
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方法性的东西少,也玄。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大多数是在做无用功。
我们必须改变现状。重点从语文知识,从文化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熏陶渐染。
我们必须改变教材的结构模式。
我们的学生应该多读文章,但是读文章的目的不是学习阅读技巧,也不是学习写作技巧。
而是学习文章里面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用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统一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的内容。
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来熏陶我们的学生乃至国民。
这种文化体系当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大胆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旨在铸造我们新的民族精神。
我们这样的语文才真当有可教,有可学,有可考。对我们中华民族真有用处。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在荼毒生灵。大家早该悟出来了!!
39.
能力立意没有能力。阅读和写作教学无用功太多。
40.
就我所接受的理论,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就我的思考,这个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了。目前,这个理论已经是语文学习的障碍了。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清除障碍,转移语文教学的重心或者说核心。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自然是存在的。但是语感的形成和提高是模糊的。我们对语感的“教”和“考”都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往往出力不讨好。语文教学的效率差的原因也许在此。
41.
谢谢云裳老师,好象你是能够肯定我的观点的不多的人之一。我将一直保持思考,力图为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语文课的知识系统决定于语文课的性质定位。以往的语文课定位在工具性上,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限制在听说读写上,而事实上语文课堂并没有落实听说教学,因为考试的原因,读写教学垄断了语文课的大部分内容。老师们在课堂上琐碎地分析每一篇课文,逼着学生写作一篇又一篇作文。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厌其烦,大量追加现代文阅读模拟试题。实际上,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已经被异化成做题的机器。语文课的知识系统本来就模糊不清,这一下就更加面目全非了。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既没有培养出真正实用的语文能力,也没有学到最起码的语文知识。竹蓝打水一场空。所以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基本没有改变,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走,或者说在原地转圈子。
我们现在的任务应该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进行科学化,让老师们教有可教让学生们学有可学。
要完成上述两大任务,要求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思索者首先剔除对语文学科的原有认识。在真空里面创造空气。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谁能够创造这个空气,谁就是语文教学领域中大师级的人物,其历史意义大于叶圣陶等“语文三老”。
我本微贱,才疏学浅,人小言轻,但是对语文教学的喜爱和语文改革的激情拉动着我的终极思考。工具性把语文课敲骨吸髓,抽象成一支担挑重物的扁担。而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恰恰是重物不是扁担。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语文课的教学重心转移到重物上,别在纠缠在扁担上了!
43.
一味重视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的传授,其代价是沉重的。把语文能力搞得玄虚,抽象。事实上也培养不出来。只是高喊口号进行应试教育而已。
44.
现在的语文教学里面的知识系统也需要认真的整理和充实。要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尽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知识味来。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5.
因此我们要特别明确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语文能力老是挂在嘴巴上,大喊。我们应该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积累,把学生的语文根底砸得结结实实。而学习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我们更多的老师也是莫名其妙的。这至少是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弄清的问题。
46.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镜花水月,是语文老师的一相情愿。它不需要语文老师的培养,语文老师也培养不出来。此论在决大多数语文老师看来是谬论。在非语文老师的人看来更是匪夷所思。这只是因为我们所有人中毒太深。早日猛醒吧。
47.
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上压根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的人文环境,哪里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8.
整天高喊语文能力,对具体内容却只能语焉不详。用现在的高考那一套来衡量学生的语文能力,实际上什么用处也没有。今年的高考题在重知识轻能力方面走的更远,给广大学生的印象是:语文课不要学。因为,学生辛苦训练的基础题根本不考,如注音,近义词辨析,虚词运用,标点符号,语言衔接,文学常识都没有考;语文课本更不要学了,课本和考试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49.
大家现在普遍的观念是“得法于课内”、“明不考暗考”一类的观点,这些好象说的很正确的话其实是混淆视听。在这些说法的蒙蔽下语文被玄化了!语文老师对这些深信不疑,客观上害的学生。
50.
55楼说的对。可惜我们的语文考试没有了知识。所谓的能力是空中楼阁。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没有知识了,就是分析课文,那些课文分析起来有什么用啊?
51.

关于语文知识问题,我的想法是应该不仅是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应该扩大范围,应该有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和思想,
52. 语文还应该学习历史。
语文课里面的历史和历史课里面的历史侧重点不同。
呵呵。
语文老师也不会抢历史老师的饭碗。

53.
首先,我们不能认为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当然属于语文教学,但是它们不可能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把阅读和写作当作重中之重,是一种倒置。其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性和规律性不够强,大多是阅读者和写作者的个体感受,上升到规律高度的内容特别空洞,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可以说任何一位学术大家和作家都不承认阅读尤其是写作的技巧性。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几乎天天讲怎么阅读怎么写作。我们当老师的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基本上得不到学生的肯定。报刊杂志上刊登的那些所谓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解题思路技巧的东西大多属于文字垃圾。再次,学生们即使学会那些所谓的技巧,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几乎运用不上。我们生活中阅读的读物,比如报纸杂志,包括文学作品,是不需要什么阅读技巧的,我们学习中阅读的那些专业的文章也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该专业的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阅读专业文章肯定没有意义。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考试逢考必有两篇现代文阅读题,一个是科技性质的一个是散文作品,其实这两种文体的文章在生活中读懂读不懂都无所谓,读与不读也无所谓。况且科技文阅读是选择题,实际上就是抠字眼,而散文阅读题目则是或者谁都会做或者谁也不会做,甚至命题者本人时间长了也不会做了。
由此可见,这样的东西考它作甚,教它作甚。要不屏弃了,它能不继续祸害莘莘学子吗?其实学生们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现在的语文学习是无用功,因此他们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结果学生们发现,不学习考试成绩也不至于差多少,所以大家干脆束之高阁了。语文成绩学而不升不学不降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现在的语文教学的毫无用处。
要是我们再不改革,我们的民族文化岌岌乎殆哉!!!
54。

我们现在语文教学是学什么不考什么,考什么学不到什么,是一种学习与考试的撕裂。我们应该让学习与考试形成一种统一的关系,是为整合。
我们现在的语文考试知识性的东西微乎其微,能力性的东西喊声震天。知识太少能力太玄。事实上没有什么能力。知识与能力极端撕裂。我们的任务应该是不空喊能力,重点普及知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更谈不上创造。不要以为读懂了一篇文章写出了一篇文章就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远远 不够。什么叫读懂?难道作对了那些阅读试题就是读懂?什么叫写出?难道考场上胡编乱造几乎没有一个人看的东西就叫写出?
我们的学生知识多了,见多识广了,形成思想了,对什么问题有看法了,自然文思泉涌一挥而就,那才叫写出啊!!
55.
粗想后,复:
1、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教会学生识字和读书,说话和作文,交流和学习。
(关于识字教育,如果我们集中精力的话,小学阶段即可教会学生认识2500到3000个常用字。用得着我们高中三年教识字吗?学生认识字就会读书,不需要怎么去教,书中的思想有的人能够读懂,有的就是读不懂。有的学生对文学书籍感受能力强,有的对科技书籍感受能力强,那是教师教出来的吗?说话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啊!作文就更教不出明显效果了,即使教出来的也多带应试色彩!有的医生“好治不病以为功”,我们当老师的就不要强以为己功了!呵呵。)
2、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自于识字以后的自读,以及课堂上老师的传授。
(什么叫阅读能力?就是《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那几条吗?不。即使就是那几条,老师讲的怎么做到那几条的方法真有用,那有能够用多少教学时间呢?难道需要我们高中的三年光阴吗?不。因此我们花费那么大量的时间进行所谓的阅读能力训练大多是无用功。)
3、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自于自己读书以后的模仿以至自己的创新,以及学校里老师的引导。
(看一看学生的作文练习和考场作文,有几篇不是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假话空话高调口号满篇,有几篇是真正的创新。既然没有创新,文章没有反映出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有为什么逼着学生去写那些他们自己言不由衷的东西,还美其名曰作文能力?)
4、阅读可教。

6、写作也可教。
(阅读和写作肯定都有可教之处,但是不多。我们花的时间太多,出力不讨好,出力不见效。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改革的途径。)
7、不可教,语文老师就没有事情可做,就失业。
(这种看法最有代表性。就好象一个人只吃过窝头不知道肉包子香。)
8、语文可教,我们应该好好地努力地教学生学习语文。教他们会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会写各种类型的文章,会和别人交流,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也会使别人理解自己的思想(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思想修养,一方面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我们当然要好好的努力的教。但是一定探索新路,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妄自尊大。封闭的麻木只能带来麻木的满足感和堕落的幸福感。)
56.
比如我们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讲怎样找文章的主旨句,我们都这样说:
 
  文章的主旨句,或在文段的开头或在文段的结尾或在文段的中间,当然有些文章的主旨句并不明确,那么就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这不全部是废话吗?
57.
首先感谢各位方家的垂爱,对我的天真幼稚,匪夷所思的看法引以为意。我就想,没有天真幼稚何来登堂入室,弄斧就要到班门。既如此,就不妨大胆抒发内心的思考,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我们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的考试制度在很长的时期内不会废除。因此,考试这个问题是每一个当老师的无法回避的问题。语文老师自然不会例外。我们谈的语文改革它首先必须适应我们国家的考试。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谁也无暇去大力张扬所谓的素质教育。况且我的意思并不是以考试内容来决定学习的内容,我是在思考怎样把我们日常的语文学习和我们的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结合起来。我的理论程度并不高深,我的实践经验让我有所感触。那就是语文学习和考试的严重错位。一方面,语文教材建设举步惟艰,文章选取粗制滥造,距离经典非常遥远;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混乱,老师自以为是,或夸夸其谈云山雾罩或强化训练宁滥毋缺,实际上学生并无所得。一方面考试试题僵化,空喊什么“能力立意”。老师们天天讲的磨的学生们起耳茧的东西在考场上用到的微乎其微,在生活中更是一无所用。而语文试卷上面的很多题目学生们训练了不见分高不训练不见分低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的语文教学几十年来“少、慢、差、费”的恶劣状况不见好转。这一切令我这个当语文老师的痛心疾首。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课堂教学和语文考试基本上都培养不出学生的能力。我的这个观点在很多人看来是砸饭碗的事情,因此被认为大逆不道。也许它是天真幼稚的,有失偏颇的,我就想,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是严肃的神圣的,她肩负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重担。我们再自我满足下去,妄自尊大下去,就是对我们的民族传统的犯罪,就是对下一代的犯罪。
我们能否把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的重心转移过来,转移到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上。以传统精髓和世界先进成果来熏陶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通过我们的母语学习来树立新的思想从而真正实现创新。阅读和写作都是次要的。我们应该通过对思想的熏陶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强调思想而强调读和写真是舍本逐末。学生的思想从何而来?从老师的讲授而来,从传统精髓和世界先进成果而来。我并不否定阅读的作用,我否定的是现在的语文老师对阅读的“讲”和语文试卷对阅读的“考”。要形成一种思想,学生们必须博览群书,我们就是要把精力用在这上面,而不是所谓的阅读方法、技巧和能力。
还有好多话要说。今天就到这里吧!热诚欢迎专家的批判。只要您关注了,我就不怕幼稚。
58.
生搬硬套,强词夺理。aimin老师这种上纲上线真理唯我独握的批判意识着实了得!
我并不想取消历史和哲学,我更不想回到科举时代。我尤其不想反攻倒算。
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就是阅读和写作吗?这真的就是绝对真理吗?就象牛顿的运动定律吗?
上海的浦东是个好地方。因为它开放。
59.
我的真实观点并非“语文读写取消论”。我的感受和思考没有理论基础,更不是“应试唯一”。
科举考试肯定不是“以传统精髓和世界先进成果来熏陶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通过我们的母语学习来树立新的思想从而真正实现创新”,这一点肯定人所共知。
60.
在我思想中,阅读和阅读教学不是一个概念。阅读的作用自不必言。阅读教学的作用实在令人不愿恭维。阅读学里面讲了许多阅读的方法,但是实用价值太低了!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则几乎是无用功,尤其是为了应考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浪费学生的时间。我们改革以后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读书量,但是不要故做高深地搞阅读教学。
6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教坛,也该城头变换大王旗。
6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语文教坛霸主也不是被谁垄断的。大浪前浪推后浪。同志们,高举语文教育改革的大旗吧。
63.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懂得更多。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学到知识。真正开阔视野。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做不到着一点。
64.
我认为应该是文史哲知识,这些知识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是狭义的语文知识,但是包括狭义的语文知识。这就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它和科举不一样。
65.
我们的语文课学习的历史知识不能跟历史课完全一样。我们要学习的是大量的历史掌故,历史事实,从中找到有益的借鉴,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而不是象现在的历史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历史发展规律。语文课必须有历史,才有传统。才能熏陶人。

66.
你在课堂上面讲《史记》等是否都和历史教育专家交流了?如果我们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那就是历史课完成的内容了?我们就抢了人家的饭碗?呵呵。
67.
59、60楼两位老师说的对,有体验啊。高中语文基本上就是训练,或者说做题。高一刚刚入学的新生,领取的语文练习资料上边大多是高考模拟试题。说句实话,如果可能,高一 的老师就完全能够抛弃语文教材直接跟着高三,把高三的语文练习试题一股脑让高一的学生练。连续三年。不要三年了,两年就可以参加高考了。
教材上面的东西,在平时,老师讲的是唾液横飞,但是考试的时候就是考不到。所谓的语文能力实在过于空洞和玄虚。学生的阅读时间在事实上被各课挤占。语文课本上又学不到足够的东西。语文课本又编的很随意。所以老师是出力不讨好努力不见效。学生不愿学,有正义感负责任的老师不愿教。
68.
楼上把棍子砸在老师们的头上。总体上讲,老师是无辜的,或者说也同样是受害者。我们所面临的悲剧所在,根源肯定不在这里。当然,不同的老师有不一样的水平,老师群落里面难免滥竽充数者,但是这肯定不是终极原因。
69.
倡议语文课更名为国文课,即中国传统文化课。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传统哲学,经史子集选读,传统美学,西方先进文化介绍,中西方文化比较。其中,语言和文字教学在小学完成,文章和文学初步在初中完成,剩下的内容高中主讲。
70.
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再搞初中的循环了,必须有新的开拓。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阅读教学要缓一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要开阔。


希望本人之言对大家能够有所触动,引起大家的踊跃发言。
71.
初中的情况我不熟悉,反正高中情况是高一的学生做高三的题目。随便找任何一本高一的学习资料,那里边更多的题目是高考试题或者是高考模拟试题。悲哀啊高一的学生们,连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也不会做的题,你们都有幸遭遇了!!
72.
我们不能在纠缠阅读教学了。它不应该占据我们的课堂那么大的分量。比例失调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严重弱化。
73.
开玩笑。我现在不能证明。但是我在努力。不等于一定以后不能。如果我听你的话改变了我的思路,呵呵,我永远也不能证明了。还是不要说人家应该怎样怎样了!动辄就教训别人,好象就自己真理在握。呵呵。好笑!
74.
真正的需要改变思路了。
75.
语言文字应该学习,这无庸置疑。但是语文的空间并非仅局限于此。我们这个时代过于执着这一点,过于强调语言和文字,可能是阻挠语文教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76.
太有这样的感受了。现在的语文课基本上是没有用的课了。所以必须改革。
77.
我们的语文教学太需要超越了。但是没有哪位真正的专家能够带领大家引领大家完成这个超越。这是时代的悲哀。难道我们的民族文化真的正在走向衰败吗?时代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早日出现语文教育的真正大师。
78.
语文课改成国文课,主要是出于语文课的文化熏陶功能。通过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空间开拓语文教育的新路子。我们现在的语文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枯竭的,尤其是高考内容。过度张扬“能力立意”抹杀了语文学科的真正知识。没有知识的能力是空中楼阁,永远落不到实处。所以老师教不出明显成果,学生学不到实在的东西。
79.
语文百年独立设科以来,真正能够称得上语文教育改革思想家的人很少。大多数是教书匠。请大家研究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语文教育界,是谁能够获此称誉,为什么?他有哪些理论建树?为语文教育做出怎样的贡献?
80.
如果百年来,再找不到叶圣淘之外的第二人,那么我们的语文课真是大悲哀了。热切盼望早出此人!!
81.
叶老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啊。为什么没有出现新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者?没有大师,没有出众的高明的思想,所以语文改革向纵深发展才极端困难。更何况语文教学界还弥漫着浓重的保守之风。
82.
真的不是太多了。是太少了。假冒伪劣不算。
83.
即使叶圣陶先生的改革思想有些也已经落后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悲哀在于语文教育思想的真空,以内容的空洞掩盖思想的贫乏,给盲目的保守披上锐意进取的外衣。
84.
现在的语文教坛没有真正的大师。一个也没有。没有大师的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举步惟艰。呼唤大师啊!真正的语文大师实际上就是思想的大师。
85.
语文需要共性,因为她体现的是民族文化,我们现在不是偏于个性,而是没有大师来总结共性,我们的语文教学个性是低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她需要发展,需要在个性的基础上发展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再发挥个性。任务及其艰巨,可惜至今还没有谁意识到这一点。
86.
我们的语文教育虽然是中国的是民族的但是仍然需要开放。而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开放。我们在闭门造车。我们不但看不到西方等发达国家的语文教育的情况,甚至连香港、澳门、台湾的语文教育现状也毫无所知。我曾经用百度搜索上述内容,结果一无所得。基于研究的需要,强烈呼吁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让我们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吧,因为我们的窒息!!!
87.
我们的语文教育真的不开放。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思想不开放。
88.
请注意:本人要淡化的是阅读教学,不是阅读。本人观点认为:阅读至关重要,但是阅读教学作用不大,而我们现在过于重视阅读教学,过于重视阅读的技术性,在课堂上面花费时间太多,出力不讨好。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妨尝试对阅读教学的淡化工作。
请注意:淡化阅读教学仅仅是我的初步思考,应该是幼稚的或者是不成熟的。因此才希望志同道合者给予帮助。
道不同不相与谋,不赞成者且莫跟帖。
89.
董老师言之有理。在课堂上面我还真的不敢淡化阅读教学,尤其是应试性质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其实,那些东西真的没有意义。现在的领导,理解语文老师的微乎其微,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学成绩。另外,说句大胆的话,如果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熏陶的话,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即使学生压根儿就没有做过现代文阅读试题,他们也不会考太差。当然也不会考多好。我曾经多次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得分情况,基本上拉不开距离。有些试题谁都会,而有些谁也不会。所以学生们的分数都差不多。因此,事实上真的应该淡化掉所谓的阅读教学了!
90.
我现在就是想:怎么样不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熏陶学生的文化品位。
91.
郭杰老师所言甚是。我主张淡化阅读教学,尤其是现在为高考而进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它戕害学生,几乎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92.
董老师的感叹于我心有戚戚然。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多在埋头教书,没有谁愿意考虑这些问题,也许更多的是不愿意正视这些问题。这是一种悲哀!!
93..
我已经多次强调,阅读教学要淡化的是对所谓的阅读方法的长期教学,尤其是高考模拟方面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训练。因为这些东西过于浪费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出力不讨好。我并非要淡化阅读本身。阅读本身的意义重大。我们要把大量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技能。阅读不但不能淡化反而要大力提倡。
阅读的有效的方法当然有,但是并不多。学生在短期即可掌握。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花费的时间太多,是无用功。讲的内容没有多大意义,不具有真正的效果。这一点我们应该承认了!
94.
笔者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上面的阅读教学大多是没有意义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高三的高考模拟训练中的现代文阅读。他们除了耽误学生的时间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所谓的阅读能力根本是八杆子打不着边的。如果再遇到质量低劣的阅读试题,坑杀学生也!
95.
引用吴非在《语文学习》今年第四期的一段话:
  我的同事曾对我说:“你出的现代文阅读题我做不出来,我出的你也做不出来,信不信?”我信。他又说:“我去年出的,今年自己就做不出来了,你信不信?”我信。他笑着说:“我上星期出的,现在找不到答案了,这会儿做起来竟很困难,你信不信?”我想了想,有可能。于是我对一位高考命题专家说:“你们这几年出的 现代文阅读题我做起来有点吃力,但是如果我出一道现代文阅读题,你可能做不出来,信不信?”命题专家不生气,说:“那是肯定的。”我愚钝不化,枯想无解。
这种情况到现在有“解”了吗?恐怕每一个代过高三的语文老师都心中有数。这是大问题,这些现象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出现了就应该及时改变。谁去为此努力了!那些所谓的专家应该扪心自问。
96.
语文 教学改革的新构想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扩展为思想文化性,包括工具性。
二,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不再是能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是熏陶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继承中创新。当然首先必须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再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而是注重思想的熏陶,文化的积淀和思维的创新。
四,实行从小学到高中的序列化教育。小学过语言文字关,必须掌握2500左右常用字。增加写字课,杜绝错别字。初中过现代汉语的交际关,培养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高中着重进行文化熏陶,讲授内容应该有古汉语、文学、美学、哲学,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等。
五,高中教材的编排不是文章式,而是篇章式。要聘请各自在古汉语、文学、美学、哲学,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等领域中卓有建树的一流的专家学者执笔。

六,高中语文要学习一定量的古代历史材料,学习的侧重点与历史课不同。语文课上的历史材料重在文化熏陶,更注重历史事实本身。比如全面阅读学习《史记》、《资治通鉴》等。
七,不重点搞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是通过文化的熏陶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不教阅读却会阅读不教写作却会写作的效果。
八,注重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等无不涉猎。并且直接引入课堂和考试范围。
九,语文考试的命题范围不脱离不超过不高于语文教材。真正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除外。阅读和写作的试题可出也可不出。
十,语文老师必须是杂家。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没有走上语文讲台的资格。要建立健全语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保证让真正优秀的人才从事语文教育。语文老师的思想必须开放,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了如指掌。
97.
1.我们要熏陶学生乃至国民的文化素质,就应该在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学习一些相对浅显的泛文科知识。而诸如文学、美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是代表学科。有必要学习。我没有上过美术课,我不知道美术老师是否讲述美学,从美学学科定义上判断,好象美术老师不讲美学。我所说的哲学主要指中国哲学,以及部分西方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问我们现在的政治老师给学生讲这些吗?
2。我想反问一句: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文章,那是否就是在学习所有的文章呢?文章的数量肯定比牛毛多吧!我们有必要都学习吗?那些历史书籍,应该由老师讲一部分,学生课内读一部分,更多的是课外阅读。
3。语文教材的编写请你不妨看我的另一个帖子:《2005年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4。谢谢浮云老师参与我的讨论。
98.
我的这个“杂家”主要指的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复合型人才,并非是指你罗列的那些。
99.

语文的改革不跳出原来的圈子就没有希望。
100.

不尚空谈,不盲目发帖,抓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剩下的时间思索。我用我的思索证明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的思索者。
101.
大家都认为我是荒唐的。好。我将继续我的荒唐。路漫漫我自在求索,我把语文的新生当做我自己的事情。
102.
我们应该让语文的本体清楚明了。其实,有些事情是一种规定。语文学科在设科前谁也不知道语文是什么,我们现在不是都已经接受了吗?但是,我们不应该受这个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语文上面的东西就是天经地义不能改变的。我们不能重新作出规定吗?通过我们的新规定,扫除现在语文学科发展的障碍。让语文学科走向坦途。
103.
语文的本体的确需要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钻研,我们现在的本体论不够明确,不够实用,更多的东西无法落实。
104.
阅读象吃饭,是生活的必需。阅读象吃饭,刚刚开始的时候需要教,比如怎样拿筷子怎样端碗,哪些饭能够吃,哪些饭不能够吃,等等。但是吃饭的能力并不需要培养多少时间,阅读也是这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教了那么多时间,纯属浪费。我们应该重视的不是吃本身,而是饭本身。同理,我们应该重视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阅读的内容本身。只有阅读的内容被吸收了,消化了,我们的孩子才能长大成材。我们不能只教孩子吃了,我们应该放开手脚,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粮食。可惜,我们当老师的,并没有谁给学生寻找粮食,只是逼着孩子,应该这样吃这样吃这样吃,这是吃的能力啊吃的能力。结果,孩子营养不良。家长开始一筹莫展了。纳闷啊!我在培养你的能力啊,你怎么越来越瘦了,哎唉唉唉,这孩子真难养啊,我养了一辈子孩子啊怎么越来越不会养孩子了??阅读教学应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剩下的时间用来熏陶学生的思想文化,有思想的孩子才有创造力,读书多的学生才有思想,就是如此简单。阅读教学在小学就应该完成,最迟在初中完成,高中应该和阅读教学说再见了!!
105.
阅读里面没有学问。阅读命题更没有学问。能力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
106.
阅读的方法要说没有也不对,但是要说需要大量的学习、训练,从而提高所谓的阅读能力那就纯属扯淡了
107.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阅读。我们现在把阅读当做主要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误入歧途,最可气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不认为是误入歧途,在深受其害的同时再深害学生。
正确的看法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思想文化和先进思想文化的精髓,要学习这些精髓必须通过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工具。
这就好象钢笔是书写文字的工具。我们教学生的更重要的是文字而不是钢笔。同理,我们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思想文化,而不是阅读本身。
108.
呵呵。边城兄真是误解了。“沙沙没有标榜哪个,我也没有标榜哪个”,我真的没有说这个的意思。我是泛说不是特指啊!你说“语文应开启思想,应传授文化,但并不只是这么简单”,这可太对了。我的确正在倡导语文“开启思想,传授文化”的功能,但是这肯定不是语文的全部。问题是,我认为语文应该重视这个功能,而不是忽视它。事实上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把这个功能给大大的淡化了。我们现在过于强调工具性,空洞高喊人文性,这已经大大窒息了语文的发展。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语文“开启思想,传授文化”的功能,去塑造有思想的人和会创造的民族。语言和文字都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明确,语言和文字都要为语文“开启思想,传授文化”的功能服务。
109.
开启思想和传授文化都是内容。我们要通过老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从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的、哲学的角度来思想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创造能够是我们民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的文化。这当然需要阅读,但是绝对不是为读而读,更无须纠缠在所谓的阅读方法的教学上。
110.
这与人文性的区别大了。人文性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敢大胆的立场坚定的反抗和否定。语文要发展,必须跳出来,从根本上做起。反对听说读写,大力倡导思想教化,大胆学习历史和哲学,把语文的学习空间开拓的真正阔大无边。我们的语文空间太小了,已经窒息了语文的发展。
111.
首先,听说根本没有落实,其次,读写的作用被严重夸大。其实,这四项啊,有的不需要教,有的教不出效果。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直意识不到这些,还在讲台上大张旗鼓,一相情愿,精疲力竭,不厌其烦的讲个不停练个不挺,他们的主观愿望无可厚非。但是他们讲的越多,浪费学生的时间也越多。他们迷信听说读写,抱残守缺,思想僵化,不思改革,是死教语文教死语文教语文死的可怜虫。我们的语文课多年来少慢差费的局面改变不了,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因。边兄,你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啊!
112.
第一、二步:教语言和文字。第三步:教文章。第四步:教文学和文化。
前两步,主要在小学完成。初中主要教文章,兼及文学。高中教文学,主要教文化。
文化有特定含义,主要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世界先进思想文化成果,目的是为我所用,创造民族新文化。从而真正教育人塑造人。
113. 我们现在的小学一循环,初中一循环,高中一循环。纯属浪费。不如各有各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学天天讲阅读和写作,为什么见效甚微?因为根本就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到一个地方我们只需要一个小时,却花费了三个小时,有必要吗?
114.
语文是工具,但是不仅仅是工具。语文的更大的使命是熏陶人的灵魂。我们现在的学和考,仍然局限在语文的工具性质上。所谓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本质原因就是“语文是工具”这个意识的根深蒂固。这个意识的强化使得阅读和写作越发的突出,这是导致语文形成现在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学改革要有出路,必须淡化阅读和写作。同时,我们要大力突出语文的思想文化熏陶功能,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想的人。当我们有了思想,会进行独立思想的时候,阅读和写作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115.
我们要弘扬的这个文化精神应该能够铸造我们的民族灵魂,提升我们的民族思想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我们的民族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肩负重任,才内容实在。我们的老师才真正有得教,学生才真正有得学。
116.

思想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民族需要思想,需要实用的思想文化。这个重任必然落在教育的身上。在基础教育阶段,必然落在语文的身上。
117.
语文教材和语文考试都要改革。我们现在的教材什么用处也没有,它不要说熏陶学生的思想文化了,它连最起码的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作用也发挥不上。现在的语文教材实际上就是几十篇文章的合编,杂乱不堪。要改变语文教材,首先必须改变编写者的思想意识,先给他们洗脑,让他们脱离僵化和保守,从工具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18.
文化精神是个大命题。我的确不“能保证所有语文老师都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且能有效地教会学生”,甚至连我自己也一知半解。但是我坚信,这个文化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如果有谁把这个工作做好了,谁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大师。而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语文课的真正教学内容,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教学内容,跟这个问题相比较,就什么也不是了。可惜我们现在纠缠于现在的语文课教学内容,不知改进,所以我们的教学是劳而无功的。再这样下去,改革100年也没有用。
119.
在语言层面上纠缠不休,是语文课闭塞不前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全中国没有几个人意识到。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理论最好别看。没有用处。
120.
主要不是通过文章,而是通过书籍。通过老师的系统讲解和熏陶。他的具体内容需要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我现在的水平不能回答啊。
121.
我们现在纠缠于现在的语文课教学内容,不知改进,所以我们的教学是劳而无功的。再这样下去,改革100年也没有用。
听说读写是培养不了的,也是不需要怎么培养的。
我们几十年来偏偏非培养不可。
跳出怪圈吧!有识之士们。
122.
听说读写是歧途,语文高考是尖刀。误入歧途以后又扎一刀,语文教学哪有生路啊?
123.
语文教学必须在内容上弘扬一种文化。我们的语文几十年来,割断了中国文化传统,抽取了最重要的文化灵魂,成为一个空壳。这是语文教育衰落,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语文应该脱离政治但是不能没有灵魂。“听说读写”论是误入歧途,“语感”论是一个畸形怪胎,阅读和写作不可能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猛醒吧!
124.
一,听说读写的教学,几十年来举步惟艰,广大语文老师殚精竭虑,疲于奔命,而收效了了。这是事实。
二,听说读写,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性,它不是没有可塑性而是可塑性差,尤其是说和写。陈景润就是不善言辞,恐怕没有哪个自认为高明的老师有自信能够提高陈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的个人性应该最强烈,有的人似乎的确有写作的天赋,而有的人似乎的确学不会写作,包括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平心而论,我们做语文老师的,有几个人写作能力高啊!
三,关于写作,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受着一个误导:多读多写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多读多写的确能够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只能够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有的人读了很多书,那么他写起来真的得心应手;有的人一开始写的并不怎么好,但是通过多写多练,真的提高的写作的水平。几乎每一个作家和语文名师,都大力提倡这个道理,因为这是他们的切身体验。我认为:错误恰恰就在这里。作家文学家和语文名师经过切身体验的道理的确是真理,但是这个真理其实并不具有普遍性。作家文学家不能把这个道理推而广之,从而认为所有的人通过多读多写都能够提高写作能力。而现在我们的语文课致力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可以知道为什么不出效果了吧!
四,其实,写作的根本在于思想。没有思想,偏要学生挤文章,跟不怀孕,偏让妇女生孩子一样。我们的学生苦啊,就苦在这里。语文老师可以在班里统计一下,学生究竟有多少人数喜欢写作。
五,凡是违背规律的,就不可能出效果。语文教学一直在背离规律。
六,听说读写作为必要的工具,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应该象现在这样,提的那么响那么强烈。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天天听说读写,太过分了。话再返回来说,我们即使提一辈子听说读写,我们对一个人进行他一辈子的听说读写教学,他也不一定就能够提高多少。实在是浪费时间。
七,听说读写应该淡化了。这也许是语文教学拨云见日走向正道的开始。
八,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大力强化我们的思想文化教育。
九,我所说的思想文化,不是政治思想教育。而是面向全人类,能够推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进步,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可以促进我们的民众的思考力,可以丰富我们的民族的血液和活力,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吸纳力。我们的学生掌握了这些文化,汲取了这些营养,就能够富有生机,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开拓创新。
十,当然,这个文化的熏陶过程,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个工具。让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实现听说读写的最基本的能力吧!高中用大量的读去汲取人类思想文化的营养吧!
125.
听说读写不死,语文教学不活。
126.
回七楼:要想不一头雾水,首先把你现在脑子里面的语文教学观念全部剔除掉。我们绝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在受着固有的错误的观点的毒害。此毒不消,疮伤难愈。迷茫是必然的,迷茫是进步的先奏。
127.
思想文化的熏陶,首先需要教材的变革。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材观,传统教材把编者自认为好的文章编成几本书,很多文章不能经受实践检验。我们的新教材不再编文章了,我们编专题。比如编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专题,以中国和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来熏陶学生。
其次是教师的再培训。现在所有的老师都不能胜任新的语文教学任务了。我们必须接受再教育,补课。现有的那些观念,例如我们嘴角上经常说的什么什么能力,通通见鬼。
128.
回总斑竹,我强调的是在高中阶段应该对听说读写进行必要的淡化。
听说读写作为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自然需要学习,并且从小学起,从出生学起。
但是,如果 我们在高中还要学习,那就有点过分了。学生该会的早会了,不该会怎么也不会。
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还要逼着他们继续学习,学生永远也学不会的我们偏偏还要逼着他们一直学习。
这是我要淡化听说读写的主要原因。
129.
呵呵。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没有系统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只有虚假的浅层的听说读写。抱住听说读写不放松的百分之99的语文老师啊,该醒醒了。
130.
很遗憾,我们的语文教育界缺乏说真话的气氛。有些人不愿意说真话,有些人被假话蒙骗了,不知道什么是真话。后者最悲哀啊。
只有说真话,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寻找方法,从而为语文教育开拓空间。
131.
我们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怀疑,认为那自然就是对的,诸多的语文教育理论恰恰是蒙骗我们的假话。这是导致语文教学处境尴尬的重要原因。把这些假话揭穿了,我们的真话自然就浮出水面了。呵呵。中毒太深啊,先生们!
132.
诸多的语文教育理论恰恰是蒙骗我们的假话。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说课、专家评课大多是作绣。语文考试的各种所谓能力纯属自欺欺人。
133.
一、害学生。说什么提高阅读能力,呵呵,屁用也没有。
二、害老师。负责任的老师要避免学生受害,必须事先知道哪些试题是无用的,因此必须事先做一遍。老师受害大于学生,可怜啊!
三、害语文教学。这是上面两害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