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路罗布泊游记被删:关于民族主义的再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6:16
                     符懋濂:关于民族主义的再思考 (2011-09-13)                                   曾几何时,民族主义在媒体中变成了贬义词,有时甚至变成了过街老鼠。此一价值观念的转变,既令人费解、惊讶,又引发了笔者之反思遐想。

  在欧洲历史上,民族主义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西、葡、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崛起,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离不开民族主义;各国民族语文地位的提升,摆脱了拉丁文的支配,离不开民族主义;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诞生并在世界文坛放射异彩,同样离不开民族主义。拿破仑曾叱咤风云、横行欧洲,但终于战败而成了阶下囚,西、葡、英、俄等国的民族主义起着关键性作用。就算是德国与意大利的政治统一,也应主要归功于民族主义力量。

  所谓民族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所属民族的思想感情与行为表现,包括国家认同、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以及对民族语文的热爱。从学理上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行为,民族主义的精神实质大致是:一、深藏不露的心理状态(内敛性);二、作为团结民族的胶合剂(凝聚性);三、合乎理性与正当性(合理性);四、用以捍卫民族尊严或国家主权(自卫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民族主义是不需要、也不可以张扬或挂在嘴上的,否则就会变成民族沙文主义。

  至于欧洲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兴起,固然和民族国家崛起有关,但两者和民族主义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属于民族主义范畴。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尽管打着民族主义的幌子,但其野蛮行径严重亵渎了民族主义精神,更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行为,民族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内敛性、凝聚性、合理性与自卫性,任何对外扩张侵略、极端偏激、损人利己的思想行为,当然都必须排除在其范畴之外。如沙文主义、种族主义、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同样都与民族主义不可混为一谈。能与民族主义相提并论的,只有爱国主义。

  亚非两洲大部分地区,到19世纪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战结束后,亚非民族主义思潮骤然高涨,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兴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没有民族主义,就不可能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独立建国。这是毫无疑问的,无须赘言。许多亚非新兴国家独立之后,还需要民族主义作为胶合剂来团结国民,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应付各种外来威胁,防止新殖民主义卷土重来,以便从事国家经济文化建设。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矛盾

  在中国现代史上,民族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更值得大书特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首,毛泽东著作也蕴含着民族主义的豪情壮志。或许有人认为,国民党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而中共则信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工人无祖国”),两党主张南辕北辙,似乎毫无共同之处。事实上并非如此。国共两党的政治信仰虽不相同,但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民族主义者,已为历史所盖棺论定。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消除外国势力所支持的军阀割据,是以民族主义(反帝反封建)为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同样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主义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将外国在华势力彻底铲除,然后再将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捏成一个巨大泥人,并使之逐渐凝固、坚硬起来。如今,为振兴中华而展开的国共第三次合作已经起步,“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势必作为台湾回归的坚韧纽带。

  民族主义既然在历史上产生如此重大的作用,为何如今变成了某些人观念中的贬义词?笔者认为这或许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关。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以世界主义取代民族主义,要求人们具备所谓“全球视野”,对于新兴国家的传统民族主义自然嗤之以鼻。每当提及民族主义时,他们总不忘附加“狭隘”、“偏颇”、“过时”、“保守”等状词,甚至撰文将它妖魔化,将它变成过街老鼠。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究竟何人排斥、厌恶甚至诅咒民族主义?有趣的是,以下几种人不愿也不可能认同民族主义:

    第一种是没有国家观念者。他们自称为“地球村人”,对于他们来说,国家是很抽象费解的名词,最多只等于期满即作废的国际护照,也就是为了获得护照的国籍。民族主义中的爱国意识和大我成分过于沉重,这些个人主义者是无法承受的。

  第二种是缺乏民族自尊者。语文是民族的灵魂,他们对本族的语言文化,一无所知或略知皮毛,始终无法为自己的空虚灵魂找到文化归宿。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皆不可思议,更何况民族主义?

  第三种是为跨国大财团效劳者。他们最厌恶民族主义这只拦路虎,因为世界市场的开拓,目标在于实现商品无国界、市场无边疆,不能受到民族国家或其国民的政治干扰、阻碍。

  第四种是对民族主义认识不足者。他们胸无成竹或定见,对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与精神实质,了解并不十分透彻,以为民族主义已经过时迂腐,所以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那么,经济全球化究竟是否意味着民族主义已经过时?答案是否定的。在经济全球化一片欢呼声的背后,贫富国家之鸿沟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是有目共睹的现实。所谓“地球村”的构想,恐怕永远只是极少数人的乌托邦或空中楼阁。再说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是相辅相成、两位一体的,前者为后者提供各种生存条件,只要前者继续存在,后者就永远不会消失,也不会因受人诅咒而进入历史博物院!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只有40多个成员,如今已有近200个成员国。民族国家的数目不断增加,意味着什么呢?除了显示民族主义方兴未艾外,还意味着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于是构成了政治民族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有人试图以“国家主权有限”论化解矛盾,结果适得其反,反而激化了矛盾。这是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一大特点,我们岂可视而不见?

  无论如何,民族主义将伴随着民族国家而永垂不朽。长期以来,殖民主义者视民族主义为洪水猛兽,而今日之霸权主义者何尝不然?对于弱小贫穷的民族国家而言,民族主义似乎不是什么双刃剑,而是用以反击“国家主权有限论”的屠龙刀,是用以维护民族尊严的倚天剑!

作者是新跃大学兼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