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美容庞宝峰院长:华定法香:修行与修心 新浪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36:16


 

   《达摩祖师传》有这样一个镜头:

 

    有一次,达摩大师和一些比丘在禅房一起打坐,深夜,突然外面刮起大风,把油灯吹灭了,有个比丘说:“啊!油灯灭了。”

  另一个比丘说:“你为什么说话,我们坐禅时不能说话的。”说完后,自己感到很惭愧,因为自己也在说话。坐在最后面的一位比丘笑着说:“嘿嘿!只有我没有说话。”这时,大家都看着他,心想:原来你也在说话。比丘们都因犯戒说话,而感到惭愧。

  坐在一旁的达摩大师用手在小桌上轻轻地来回磨着碗,所有比丘惊讶地看着达摩,一比丘问:大师你在做什么?

  达摩反问:你在做什么?

  一比丘回答:我在坐禅成佛!

  达摩说:我在磨瓦成镜!

  比丘惊讶地问道:磨瓦怎可成镜?

  达摩反问:坐禅岂能成佛?

  一位老比丘向达摩大师请教:那怎样才能成佛呢?

  达摩回答:《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要知道佛并无一定的形态,而禅也并非坐卧。你们只知道打坐而不知道为何打坐,这样便永远不见大道。

  比丘们虔诚地向达摩大师请教:要怎样做才能见大道呢?

  达摩答:从根本上修起,心为根本,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一切善恶,皆由心生。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想不通,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徒然浪费时间。

 

    虽然距离上次我看这部电影之时有些时日,但这些话犹在我耳边回响。

 

    初发心学佛的时候,我们是踊跃的、是欢喜的。只要有放生、有讲座,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然后后来,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迷茫,看起来前面似有千条路万条径,却不知哪条属于我,也不知究竟如何修行才算得力。

 

    从心的性能讲,心本具有能造各种业的功能。佛典中常说的“心”,梵文为质多,意为“集起”,即各种功能的集合体。关于心的功能,佛家诸乘诸宗共同说有根本功能(“心法”)和附属功能(“心所法”)两类,根本功能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相当于心理学所言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及意识的功能。这六种识虽为造业之本,但本身并无善恶属性,非直接造业者。直接造业者,为根本功能附属、派生的“心所法”——心所具有的东西。分析最细密的大乘法相唯识学,把心所法分为六类五十一种,其中有善心所法十一种,不善心所法二十六种。正因为众生心识生来便具善、恶等性能,当遇到生活中的种种顺缘逆缘时,便会自然生起善的心理活动及烦恼、随烦恼,由此造善恶等业,生善恶果报,堕于三界六道的轮转中。

 

    后来,随着修学的渐渐深入,我才明白,原来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心”出发,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

 

    譬如学佛伊始,我们会改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比如从吃肉到吃素这一饮食习惯的改变。然而吃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大乘佛法强调吃素?而南传佛教甚至小乘佛法地区却可以照样吃肉?这一系列的问题还可能会让一些学佛人咋舌。

 

    上次我去宝华山拜访,遇到一名出家僧,他曾对我说起过吃素的事情。记得当时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吃素可以成佛,那么请问菜青虫吃的是什么?为何它们每天苦不堪言,被犁耙无数次地拦腰截断而亡?”这句问话,让我有所领悟。

 

    吃素之人,要知道吃素本身是为了长养慈悲心;还有一点,因果不虚,今日所吃,来日必当偿还。小乘佛法的僧人,只图个人解脱,终不再来,所以即便他们吃肉,将来也不想再来,故而缘不现行,果报一直要等到他们发大乘心回来度众生的时候才现行。倘若学佛人不明就里,在吃肉或者吃素的问题上打转,最后只是为了吃素而吃素,只能徒增来世福报,对于解脱毫无裨益。我们念本师,要不忘本师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事实,说明娑婆世界也是难得稀有,在这里,各种缘能起现行,各种境界可以随时考验。在娑婆世界修行一生,胜过在净土百千劫修行。

 

   《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 以忍辱摄嗔恚; 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 以智慧摄愚痴; 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 是为十。」

 

    说白了,这个世界,苦乐交杂。苦还不至于极苦,乐也不至于极乐。人的一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逆境磨难,如果一个人能在逆境中成长,在磨难中崛起,如果专心于世间法,你能有所作为;专注于出世间法,你能有所成就。高尔基曾说过:“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所有的境界都是考验我们的。它总有一天会让你心存疑惑,从而想着求解,进而通过各种途径找寻答案。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很多答案才会渐渐揭晓。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天天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好多声,她的儿子便喊她:“妈妈!”她答应一声,问道:“什么事?”儿子说:“没事”。她便继续念。一会儿她儿子又喊:“妈妈!”她问:“什么事?”“没事。”她继续念佛。第三次她儿子喊的时候,她终于不耐烦了,说:“你没事老喊我做什么?没看到我在念佛啊?”她儿子回答:“我才喊你三声,你就不耐烦了,那你天天喊阿弥陀佛那么多声,他可耐烦?”由此观之,念佛之人,若不修心,烦恼不断,习气不除,则口念弥陀,心系习气,如此恐怕也不会轻易往生。难怪不少祖师大德曾说,末法时期,修学净土法门者譬如有一万,而成就者实则一二。比例之小,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我们念观音,不要忘记了观音“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襟和宽容;我们拜文殊,要知道只要我们愿意深入经藏,依法奉行,也终有一天会心开意解,智慧不求自得;我们参普贤,要不忘记普贤菩萨的行愿,那种积极的、精进不懈的行动力;我们读地藏,更别忘记了地藏菩萨誓愿度尽地狱众生的宏伟誓愿。

 

    我们每天都在念着佛菩萨,不仅要念他们的名号,更要想到他们的精神实质,并时时刻刻以此参照,严格要求自己。倘若能从心地起修,从起心动念处下功夫,我们便不会拘泥形式。就好比孩子在一旁饿得哭,而母亲却在一旁熟若无睹地念佛。如果是这样的情形,我不得不说这位母亲虽然在念佛,但是她的心念无疑是自私的。放着眼前孩子的饥饿问题不去解决,不去救度,却成天形式主义地念佛,无有益处。

 

    从世间法上来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落于窠臼,也不要拘泥于形式。刚开始的形式最终还是为了让我们深入实质而最终不被形式束缚。就好比我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了逻辑思维,这样的思维在我们日后的道路上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而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做题。

 

    最后引用禅宗大德慧海(他是马祖道一的学生)的一段著名对话。一位律师来找慧海,问道:“您现在修行还用功吗?”

  慧海回答说:“用功呀。”

  律师问:“那您是怎么用功的?”

  慧海说:“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律师被搞糊涂了,问道:“只要是人,谁不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呢?难道他们这也叫用功修行么?”

  慧海说:“其他人吃饭睡觉和我的吃饭睡觉那是大不一样的。”

  律师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慧海说:“他们该吃饭的时候不吃,百种需索;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千般计较。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之处呀。”

 

    千言万语,还是那句话:从心地上起修。如此,修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你我才能真正从佛法中得到无穷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