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hanhae:《陋室铭》原文注释和戏读《陋室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54:02
戏读《陋室铭》

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3)乱耳(14),无案牍(15)之劳形(16)。南阳(17)诸葛庐(18),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9)?

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解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只要。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显得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说说笑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作比,引出陋室。(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自己)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禹锡

  《陋室铭》的作者,人们普遍认为该文为刘禹锡所著。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崔沔

  另一说法,称崔沔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

  《中国人名大辞典》刘禹锡小传:“登贞元进士弘词二科。官监察御史。以附王叔文,坐贬朗州司马,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夷俚悉歌之。久之召还。又以作《玄都观》诗,语涉讥忿。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集贤直学士,复刺苏州。再迁太子宾客。禹锡恃才而废,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会昌中加检校礼部尚书卒。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中只言刘禹锡作《竹枝词》及《玄都观》诗,未提及《陋室铭》。作《竹枝辞》的心境与当时遭贬斥的处境相吻合。据《新唐书》卷一六八本传记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词》……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刘禹锡被谪贬到朗州,其遭遇处境与屈原相似,故仿《九歌》作《竹枝词》以屈原自况,完全切合客观实际。倘若作有《陋室铭》,应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外集》,但此二集中未见此文。

  《中国人名大辞典》905页崔沔小传:“崔沔,唐长安人,字善冲。擢进士,举贤良方正第。岑羲(侍中)深器之,曰:‘今郗诜也。’沔深明《礼经》,详定宗庙笾豆之数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性俭约,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卒谥‘孝’。”

  《新唐书》卷一二九崔沔:“性情敦厚,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玄宗时官左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深明《礼经》,……性俭约自恃,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中国人名大辞典》崔沔传源于史料《新唐书》。以崔沔的才华、生世、秉性“俭约”“不治居宅”,作《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切合实情的。

编辑本段文章赏析

作品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主题思想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山”、“水”喻“室”,以“仙”、“龙”喻“室主”,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铭。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铭”的原因。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表达方式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写作手法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编辑本段词句鉴赏

第一部分

  (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第二部分

  (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第三部分

  (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重点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编辑本段教师教案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要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原文:山不在⑴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⑷是陋室,惟⑸吾德馨⑹。苔痕上⑺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可以调素琴⑽,阅金经⑾。无丝竹⑿之乱耳⒀,无案牍⒁之劳形⒂。南阳⒃诸葛庐⒄,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讨论并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玩电脑,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园。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什么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什么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什么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住在这儿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无弦之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了。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19。本文从几个层面来表现陋室主人品德高尚的?

  答:从三个层面;1。环境 2。交往(的人) 3。(日常)生活。

编辑本段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与起兴的手法

  (5)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编辑本段文言文现象

  写作特色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一对对联。

编辑本段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

  《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是高尚的。“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陋的亭子里写出了《太玄经》。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2、《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比”,就是用具体事物作比,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比喻;“兴”,手法上和“比”相同,但主要是前一句的出现为了引出后一句。例如本文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出作者政治和文学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如开头几句排比,造成了一种磅礴的文势。对偶句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节奏感强,如中间的六句对偶。同时,本文押韵严格,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几个押韵字,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两全齐美的佳作,所以能传颂不衰,脍炙人口,成为千古赞誉的名篇,流传千古。 

  3、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4、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铭”的文体。

  2.在反复诵读,品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美。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编辑本段仿写《陋室铭》

做官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斯人!”

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放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斯人云:“乐在其中。”

关系铭

  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己高升,礼拜要勤。斯是诀窍,唯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下乡之劳神。绒绒细细结,清茶慢慢品。人赞曰:“聪明绝顶!”

诊室铭

  术不在高,能吹则行;业不在精,会嘘则灵。斯是诊室,唯吾称雄。抨击同行蠢,贬斥西医庸。自诩具妙手,回春力无穷。兼营看手相,驱灾星。无务农之费力,无经营之劳形。逢人即思骗,遭骂便装聋。心里云:“来钱就行!”

写作铭

  文不在精,有味则名;事不在真,能诌则灵。斯是新闻,唯求轰动。期期嵌凶杀,篇篇裹色情。句句够刺激,字字堪入胜。可以凭想像,造内容。无采访之辛苦,无审稿之劳形。竞逐名与利,喉舌吹怪风。读者云:“成何体统!”

麻将铭

  人不在多,凑齐就行;屋不在好,保密则灵。斯是国粹,正合吾心。最恼三缺一,常喜门前清。谈论有输赢,往来无人情。可以废寝食,忘名姓。掷公事于九宵,弃家务于云层。世间多少事,迷此最虔诚。与人云:“修我长城!”

小平铭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是,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小平!”

开会铭

  室不在大,有凳就行,人不在多,无头不成。说得再严厉,迟到不要紧。8点半开始,9点钟进行。谈笑任自由,往来无拘谨。可以织毛线,抽香烟,磕瓜子,侃大山。材料两公斤,内容只一钱。台上照着念,台下随手翻。无动脑之劳神,无记录之麻烦,开水喝了几大桶,厕所去了四五番。有的打瞌睡,有的打哈欠。时时抬手腕,再叙述,众人曰:“有完没完? ”

乐透铭

  码不在多,六个就赢;签不用早,有诚则灵。斯是梦境,唯吾不醒 牌支算得准准,一次六颗星;头彩一中后,北银抱奖金 可以买别墅,堆黄金。无闹钟之乱耳,无加班之劳形。晚晚酒店拼,天天自然醒。吾自云:“有中才行!”

封神铭

  法不在高,仙骨则灵;术不在多,宝贝也行。私是太公,但却贪心。金鏊妖怪坏,昆仑道士精。杨戬爱耍酷,云霄肌肉筋。 可以用法宝,乱变形。无力尽之苦恼,有封神之痛心。墙头有小豹,爱睡是老君。燃灯云:“女娲最行!”

农民铭

  田不在多,吃饱则行;种不在好,够缴则停。披星戴月,依然清贫。秋后交公粮,白条发给您。谈笑皆辛酸,往来无精神。可以掏煤块,多没命。无一刻之休息,无一分之欣慰。今日人头税,明朝物价沉。孔子云:“何乐之有?”

贪官铭

  官不在大,有权则灵;利不在多,能捞则成。虽是九品,一方之圣。吃喝玩又捞,样样能先行。官衔年年升,油水日日增。来往有车接,开口乱弹琴;动辄瞎指挥,糊弄人。无劳累之伤神,无工作之费心。世人无法比,神仙亦不能。百姓云:“此官可憎”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工作铭

  钱不在多,十万就行;事不用少,好混则灵。 斯是凉缺,惟吾开心;老板常加薪,上司不点名;闲闲拿奖金,股票常涨停;有空常休假,出国四处行;无塞车来烦心,无加班之劳形;运若长江水,财比满天星。老板云:“做梦才行!”

中国足球《陋室铭》

  技不在高,进球就行。练不在精,赢球就灵。虽是赛场,唯语闲情。教练一边待着,讲话任我不听。谈笑闹情绪,输球有“精英”。无战术之乱耳,无素质之劳形。东边有日韩,西边有列强。孔子曰:混账足球....

1.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评点:勤政为民,服务百姓,如此公仆,着实可敬!

  2.工作铭 钱不在多, 十万就行;事不用少,好混则灵。斯是凉缺,唯吾开心;老板常加薪,上司不点名;闲闲拿奖金,股票常涨停;有空常休假,出国四处行;无塞车来烦心,无加班之劳形;运若长江水,财比满天星。老板云:“做梦才行!”

  评点:天下不会掉馅饼!黄粱美梦,醒来只是一场空!

  3.关系铭 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己晋升,礼拜要勤。斯是竞争,唯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差旅之劳神。绒线细细结,清茶慢慢品。人赞云:“绝顶聪明。”

  评点:一语见的!这样的聪明,只能让人深恶痛绝。

  4.医室铭 门不在高,众仰则名;堂不在深,回春则灵。斯是医室,为民德馨。统治内妇儿,座纳老中青。谈笑多赢客,往来无壮丁。细于辨阴阳,审脉经。有呻吟之乱耳,有呼吸之劳神。指明胸腑事,药到疾病停。患者云:“何痛之有。”

  评点:医者悬壶济世,大庇天下苍生。

  5.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其乐云:“增长工龄。”

  评点:尸位素餐,让人生厌。

  6.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轻松。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玩扑克,砌方城。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神。虽非游乐城,能比娱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评点:如此学子,荒了学业,最终只能误了前程。

  7.会场铭 会不在听,到会就行;心不在会,坐完则灵。斯是会场,尔吾闲情。抽着红塔山,喝着老龙井。谈论处世学,话说山海经。可以拉家常,眯眼睛。无群言之乱耳,无公务之劳神。虽非麻将场,堪比歌舞厅。亦道是:“吾乐就行。”

  评点:沉沦会海,何济于事?

  8.当官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稳坐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群众。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佳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百姓曰:“臭哉此人!”

  评点:臭哉此人!流毒社会,误尽天下苍生!

  9.明星铭 艺不在高,会炒则灵;脸不漂亮,能媚成名。上午结婚,下午再婚。人前做纯情,背后闹绯闻。谈笑皆佩服,往来心不平。可以乱骂人,耍矫情。唱歌不懂乐谱,演戏未闻剪辑。长年露腰肢,深谙吹和捧。孔子云:“何馨之有?”

  评点:德艺双馨,试看今日天下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