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长板女孩的滑板:向左走,向右走:学校高级教师的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8:18
向左走,向右走:学校高级教师的出路?  读后感触颇深的一篇文章,推荐给我们的高级教师,也给我们其他各位教育同行。                                                                          周彬, 2525 字    高级教师的初期成功,是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技巧帮助而成,因此高级教师相信这种方法,还会让自己的成功延续下去。可是,当一位教师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专业平台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需求,却要求大家转换专业背景,这又有多少人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呢,意识到了又有多少人有能力转换过来呢?                                  向左向右走:学校高级教师的出路?
  
  这是一个需要人才的教育社会,也是诞生了人才的教育社会。君不见,今天年轻人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年轻人身上的职位越来越重。稍有闲心,我们就看见,这些年轻人的内在动力,都在于穷于应付这些头衔与职位,对于自我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无暇顾及。试想,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刚工作十余年就已经是高级教师了,但他离退休还有二十几年,剩下的日子将怎么走呢?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因为他们的走向,不但决定着他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还是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引领,也关涉到其他教师是否有展现自我能力舞台的问题。其实,不仅是现在的青年高级教师,所有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已经成为学校未来发展,教育未来走向的一个关键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学校高级教师对专业出路的选择,最重要的影响,是它引领着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学校,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大文化与小文化,或者是大家所讲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尽管两种文化各有自己的特征与生存空间,但整体上小文化是服从与服务于大文化的,弱势文化是服从与服务于强势文化的。从目前教育实践来看,在学校管理中,行政文化是大文化,专业文化是小文化;在教育教学中,高级教师群体的文化是大文化,非高级教师群体的文化是小文化。对于前者,不是我们这儿讨论的核心,暂且把它搁置起来。对于后者,就存在着大文化如何引领小文化的问题。高级教师在做什么,不论高级教师是否邀请非高级教师参与,也不论非高级教师是否有能力去参与,这都会被非高级教师自动地模仿,或者成为他们对自我发展的一种规划;因为对于有专业追求的教师来说,成为高级教师是他们最为迫切的需要。这种模仿,也就是班杜拉讲的社会学习,是一种潜意识的,并非控制得了的。
  学校高级教师对专业出路的选择,还决定着其它教师究竟能够干什么。在很多学校,高级教师都抱怨现在的青年教师进步太慢,上课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军人在军营里是成不了英雄的,他们需要战场;医生在医学院是成不了名医的,他们需要手术台;律师在律师事务所里是成不了“名嘴”的,他们需要法庭。同样道理,青年教师只是在“课堂”里是成不了名师的,他们需要课堂教学的“战场”,课堂教学的“手术台”,课堂教学的“法庭”。可现在学校里的“战场”、“手术台”和“法庭”都是谁在占着呢?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不应该占据这些位置吗?在我看来,当然是不应该。高级教师当然有能力占据这些位置,但真正有能力占据这些位置后,他们应该重返军事院校,重返医学院,重返法学院,他们应该让出这些位置,去追求更高的专业平台,因为他们的专业高度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专业深度。
  可是,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走向何方呢?曾有一位语文老师抱怨到:“我们现在去听中文系的教授上课,他把文学讲得太深,把教学讲得太浅;去听教育学系的教授上课,他把文学讲得太浅,把教学讲得太深。如果让他们讲语文教学,那就是‘两不象’,还真不如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不知道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我想,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确是学校高级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阻碍着高级教师们继续前行。
  对于教师应该走向何方,还是得回到教师的定义上来。教师的职责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的职责究竟是给学生学习能力,还是帮助学生生成学习能力。如果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是教师给予的,那么教师就应该走左走,去掌握更为高深的学科知识,透彻理解学科的本质;如果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是学生生成的,教师只是学生的帮助者,那么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理解学生、如何帮助学生的方法,提高自己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讲的向右走。
  笔者曾经讨教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问学生的语文知识,究竟是教师教出来的,还是学出来的。这位语文特级教师慢条斯理地对我讲:“语文知识,何止是语文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学会的,哪能教得会呢?”我追问到:“既然语文知识是教不会的,那你为什么还会成为语文特级教师呢?”“那是因为我意识到语文知识教不会,所以我才是语文特级教师;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拼命的去教学生,所以反而做不了语文特级教师。”这不由得让我敬佩不已,同时,教师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也就突然明白了。其实,阻碍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既有左的问题,也有右的问题;但让教师在专业平台上升级换代的障碍,左的问题比右的问题更大!
  但是,单独的个案并不能证明,高级教师就应该向右走,我们还得看看更多优秀的教师,是从哪个方向走出来的?翻看中外教育史上成名的教育家,都是以教育思想与理念而成名成家,即使在教学领域富有成效的教师,虽然学科知识都不可或缺,但最终的名气与家风,似乎也都来自于个人教育理念与教学思维的转变与优化。远在历史一头的孔子与苏格拉底,他们并不以具体教学内容享誉教育世界,而是以启发式与问答式传承世界;近在历史这一头的魏书生与钱梦龙,他们并不以语文知识的丰富与创新而名享教育界,而是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而占据语文教学螯头。在历史的中端,外有杜威、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内有陶行知、蔡远培等等,他们对教育的影响,虽然具体的业绩在历史上不可磨灭,但真正对后人有深刻影响的,仍然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其实,支撑他们在教育上不断走下去的,而且富有成绩地走下去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教育知识与教学理念。
  再抽象一点,就是高级教师应该执着于学科知识的专业归属感,还是教育知识的专业归属感?鉴于学科知识的先入为主,教师很自然地走向学科知识的专业归属感;可教育实践又要求教育知识的专业归属感,但每一个专业,包括教育专业,都需要一个很深的知识背景,而这偏偏是当前高级教师的软肋。还有一点,高级教师的初期成功,是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技巧帮助而成,因此高级教师相信这种方法,还会让自己的成功延续下去。可是,当一位教师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专业平台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需求,却要求大家转换专业背景,这又有多少人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呢,意识到了又有多少人有能力转换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