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辣的方便面排行:死后的生命——(八)怎样对待濒死的病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10:32

死后的生命——(八)怎样对待濒死的病人2  

2007-08-20 11:36:36|  分类: 宗教信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沉思默想和预兆 

    有少数人对死没有安全感。例如:托尔斯泰在他写的《伊凡之死》一书中,描写了伊凡躺在棺材里的可怕样子,刻画了他自己对死亡的悲惨心态。托尔斯泰的许多叙述,与谷巴·露丝医生分的阶段吻合。他说伊凡从梯子上摔下来,受了很重的伤,那伤使他得了一种无法诊断的病,只有渐渐的痛苦地死去。面对着即将死亡这一现实,伊凡回顾了他的一生,他的童年是幸福和愉快的,但成年后的生活却令人厌恶和毫无意义。思想到死亡,他看到自己的生命与生越来越远,与死却越来越近,他不愿死去,就整整的哭喊了三天。最后,他觉得他的一生是没有价值的,然后他就有了一种平安,一种似乎是得救的感觉,他不再恐惧了。伊凡的这种转变很奇怪,因为对他来讲,生命只属于今世,他并未得到死后生命这一启示。虽然伊凡得救的这段时间很短暂,但托尔斯泰认为这已足够了,因为死是一个大赦,这种观念在今日的苏联仍根深蒂固。 

    有一位较特殊的患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预感到他要死了,于是迫不及待的要见他的家人,他说不能等,因为明天太晚了,果然,一切都照他讲的发生了。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地听取临终病人所讲的预感,很奇怪,他们的预兆常常是正确的。若是临终的病人愿意谈他的病时,我们应当接受他的要求与他畅谈,尽量回答他提出的一切问题。这一点,谷巴·露丝和许多医生都有同感,因为病人的确愿意谈他们的问题,他们的预感和死亡这个问题。 

    我的意见 

    当病人问我他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治愈的机会有多少时,我除了强调死亡的确实性外,从不排除一切的希望。我觉得告诉病人他已患致死的重病,对他们是有帮助的,这样他们可以在死亡之前,有时间弄清楚他和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基督徒,我会问他是否能肯定他已获得永生,若他不十分肯定,我会再问他要不要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复,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在临死时仍坚持他的无神论。不少牧师知道,有些临终的病人完全拒绝任何宗教,但我仍向他们介绍我的经验。我不喜欢一些牧师和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态度,他们好像不愿与那些临死的人建立一个好的关系,我越来越觉得,除了那些患传染病的病人外,敲着死之门的患者多被人忽略。而从神学院或医学院出来的牧师和医生,似乎都缺乏如何对待临终病人方面的训练,但愿死亡能无情的提醒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个必朽之躯。 

    死亡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家属在临终者身旁常感到不适,他们躲避和否认它,希望这不幸能奇迹般地消失。除了拒绝期的病人不愿谈死亡之外,一般说来,病人是愿意了解、预备和获得安慰的,并希望这种安慰越多越好。在过去,他可能拒绝了神的信息,但现在他却愿意接受,希望能知道怎样奉献自己的生命。你可能是他的医生,也可能是他的朋友,我劝你千万不要失去你面对一个忠实听众的机会。 

    在你、我与牧师之间,临终的病人比较乐意听你、我的讲话,这主要是他认为我们和他一样,都是"罪人"。反之,许多病人认为牧师不是罪人,他们想:他怎能了解我的问题呢?假若你、我这些与病人相似的人,相信耶稣基督今天仍然活着,那么病人也会相信。因为他愿意听我们所讲的!但通常我们却忽略了和他们讲。大多数医生在检查完病人,开了医嘱之后就溜走了,避免与病人谈他的生存机会问题,和他若死了将会发生的事情。同样地,一个牧师进入病房,打开圣经读一、二节经文,做一个祷告也走了,没有给病人时间,让他们提他在任何时间都需回答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只依靠牧师,而自己不去回答这些问题的话,病人就会失去好多机会。另外,如果牧师能多训练一些信徒去进行这些工作,那么,一般人就可向一般人讲道。这种罪人对罪人,一个对一个的接触,可给临终病人很大的安慰和有很好的效果。 

    我记得有一位法官,患了影响造血系统的致命疾病--恶性淋巴瘤,他知道这种病的发展就象白血病一样,会很快死亡。在讨论他的病情时,他问我他死时是否会痛苦,我回答说不会,因为在他临终前我会给他用药,保证他不会恐惧和有所察觉。后来,我们将话题转入其他问题,如同别的病人一样,这个法官希望了解圣经的真理,当我听见他盼望得救,并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给耶稣基督时,感到十分惊奇,因在过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要求我同他一起祈祷,我告诉他我不是牧师,但他不在乎,他非常高兴我答应他的要求。但我并不欣赏自己的祈祷,我甚至诧异自己会这样做,因为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颖。 

    从此他变得有盼望,不再恐惧死的问题。虽然他是一位学者、一位运动家,他对自己很自信,但现在他归向基督。过去没有一个牧师能使他感动,现在一个外行人打开了他的心门,我深信神也会象使用我一样,去使用其他人。同样发生在我身上的另一件事,是关于我医治的一位新闻记者,他患了胰腺癌,且到了不能开刀和无法救药的地步,而他本人也明白他的病情。我每天在医院查房时都看到他,不过从未和他谈起他快要死的情况。一天,他私下问我是否信奉神,虽然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对哲学很有研究,但他不了解灵魂问题,仍在寻求人生的目的。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开诚布公的交谈,十分的友好和愉快,一些圣经的片段变得很有意思,使我得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新的体会。他好像也和耶稣基督成了好朋友,并看了大量培灵方面的书,使整个人改变了,他爱护家人、关心护士,处处为别人着想。一直到去世,他都保持着这样的态度--依靠基督,将爱全然倾倒在别人身上。 

    哈德利·里德(Hadley Read)在他写的一篇文章里,细叙了他对临终儿子的爱。菲利蒲在上大学的时候,因癌症扩散而面临死亡。一天,哈德利打破了常规的沉默,在病房里和儿子坦诚的讨论他的病情。他们冲破了病人和亲友之间谨慎、避免讲实情的顾忌,真诚相爱,互相同情,使这个孤独的死亡阶段显得生气勃勃。由于里德先生听力不佳,他就用笔和儿子交谈,他们谈了死亡的问题,怎样面对它和希望死后葬在何处。菲利蒲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他对他的父亲说:"请你不要叫他们仅仅为我能活而使我活,我不愿过空洞无意义的生活,只有让我了解我是真正的活着,我才愿活下去,因这对我十分重要!"由于里德先生愿意分担爱子一切的痛苦、不安与恐惧,他说他理解、同意,并也希望这样做。当菲利蒲死后,他为纪念儿子写了下面一段话:乘着那魔术地毡,你去何方?当你闭上眼睛,静静地象睡了一样的时候,我想我是明白的。 

    我们应抓住一切机会,把耶稣基督介绍给临终的病人,使他们相信耶稣是我们的救主。喜剧演员伍德·艾伦(Woody Allen),曾对访问者发表了他对疾病和死亡的看法,他说:"我不关心我的事业是否永垂不朽,我重视的是永生。" 

    另外,葛培理在他写的《天使》一书中指出,他希望预知死亡,希望能见到耶稣和与他同在,并希望能看见已死的家人和朋友。有些人当他们知道死后有生命时会害怕,但当你依靠耶稣,对死亡就无所恐惧了。所以在我们身体尚健康时,思考一下死亡,会促使我们在这短短的人生过程中,更珍惜时间。我们现在的生命并非永久,所以我们要对这一生负责。既然没有信心的死亡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死亡对于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就是人如烟幻灭,归于虚无。假若那些告诉我们看见死后生命的人,说的是正确的话,我们在自己生命问题上若投资错误,就是白白的浪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