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足球 强:“9·11”十周年带来的五个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6:58
核心提示:过去10年,“9·11”事件既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全世界的格局,在全球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反恐”的名义,接连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连年消耗非但没能彻底铲除恐怖分子势力,反倒让美国陷入“越反越恐”的泥潭。即使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曾让美国民众感到欢欣鼓舞,但伴随这两场战争的却是美国国力的透支与国家信用的降级。事实证明,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不管它有多么强大和富有。
         思考一:世界因“9·11”改变了什么?


   这是在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受恐怖袭击倒塌后行人惊慌奔走的资料照片。

  “9·11”十周年:记忆惨痛 世界从此改变

  随意挑出10年前的一天来问美国人,这一天你在做什么?几乎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但如果这一天是10年前的9月11日,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能记得自己在做什么。在这一天参与五角大楼救援工作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消防队员格雷格·卡尔说,这几乎已成为这一代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但对有些人而言,这一天的记忆却尤其惨痛,因为世界从此改变。

这一天,世界改变

  退休飞行员汤姆·海登贝格记得很清楚,10年前的9月11日早晨6时35分,他在家中接到妻子米歇尔打来的电话,提醒他给小儿子托马斯做午餐带去学校。

  “这就是米歇尔,一个好母亲、好妻子,”海登贝格说。

  米歇尔是美国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当天,她值乘从华盛顿杜勒斯机场飞往洛杉矶的77次航班。海登贝格说,由于夫妻俩都在航空业工作,因此两人调好了班次,好有人在家照看孩子。起飞前,米歇尔给丈夫打来了这个电话。

  “9·11”十年看世界格局之变

  “9·11”之后的10年,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美国总统能够干脆地说出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对外进行干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世界格局从“一超独大,称霸天下”演变为“一超多强,大国共治”。美国全球战略放弃了“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改采用“多边主义”和“巧实力”,美国进入一个战略紧缩期。美国前年签署并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承诺接受东盟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这是美国战后第一次主动放弃领导权,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其他组织“主导”之下。无独有偶,在日前由法国主导召开的利比亚战后重建会议上,美国又“被领导”了一把。

  中东地区动荡发生后,美国“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不同国家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避免过多介入,坚持不派地面部队参加作战。如在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中,美国把盟国推到“一线”打头阵,自己则“退居二线”,在象征性地出动战机对利比亚空中打击后,便把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北约,自己则专注于后勤供应和保障;对叙利亚,则采取“动口不动手”的策略,隔空喊话,采取冻结叙利亚政府和高官在美国资产,禁止叙油气产品出口美国等制裁措施,但不动武;美国对也门、巴林等国做法也有不同,但基本精神一脉相承。

  “9·11”10周年反思:这个世界平静了吗?

  10年前的9月11日,大洋彼岸,惊天浩劫:4架飞机,3000多条生命香消玉殒,此外还有9万多个后续治疗者,40万名尘埃受害者……

  10年之后,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之上,一幢105层、541米高的大楼正拔地而起。但人们发现10年前的那个日子,并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9·11”,阴谋还是事实?

  劫持这4架飞机的,究竟是19个阿拉伯人,还是躲在背后的美国政府?10年来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而对美国政府“阴谋”的揣度,却让人不寒而栗。

  75名高级科学家和著名教授组成“揭露‘9·11’真相的学者”,认为名为“美国新世纪计划”的亲保守派秘密策划了整场恐怖袭击,纯属“内贼作案”,以此为打击伊拉克、阿富汗甚至伊朗制造借口,而其最终目标,是寻求世界统治权。

  2006年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民意调查发现,36%的美国人相信政府参与了“9·11”事件的阴谋。在欧洲,阴谋论也大有市场,《惊天大骗局》一书在法国售出20万册。即使事件发生10年后,有关“9·11”的各种阴谋论仍然在美国甚嚣尘上,导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9·11十周年 世界改变了吗?

        日本《朝日新闻》9月8日发表题为《世界改变了吗?》文章,以下为主要内容:

        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满10年。“恐怖世纪”的大幕已经拉开,世界失去了对异文化的宽容。三位知名人士从美国、中东和欧洲的角度分别论述了“9·11”十年来的变化。

        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美国输出恐怖而非希望

        近10年来,世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美国领导地位的动摇和中国的崛起。阿富汗、伊拉克加上现在的利比亚———美国深陷战争泥潭,消耗了自我的金融经济实力,让自己对全球的领导能力发生了暂时的动摇。

        现如今的世界,正在由地中海到大西洋的“古老欧洲”时代,向“新太平洋”时代一步步转移。这个“太平洋”世纪,世界的成长模式恐怕会出现长期性的改变。

        “9·11”事件之后,美国被两大洋守护的历史性安全思想完全崩溃。这个冲击让美国丧失了从前的天真无邪。从此,美国开始向世界输出怒火和恐怖,而不再是从前的传统价值观———希望和机会。

        美国对“9·11”事件的反应的确有些过激,为其付出的代价至今仍在延续———我们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内丧失了人权和尊严这一传统价值,忘记了美国是一个“外国人”的国家,对国内的中东人甚至来自中南美的移民都疑神疑鬼。


           思考二:“9·11”改变了美国多少?


  这是9月7日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纽约世贸中心建成后的效果图。全新的纽约世贸中心将会包括6座摩天大楼,分别为在建的世贸中心1号楼即自由塔,和世贸中心2、3、4、5号楼和已经落成的7号楼。新华社发


  当游客来到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欣赏百老汇表演时,还能看到另一道“风景”:全副武装的警察手持机枪,在地铁外巡逻……

  在一些美国人看来,“9·11”恐怖袭击打破了“自由与安全”间的平衡,时刻保持警惕逐渐融入美国人自由、放松的生活氛围。

  斥巨资保安全

  “9·11”恐怖袭击发生10年来,美国本土没有再遭遇类似恐怖袭击,尽管不乏去年时报广场爆炸未遂事件等“虚惊”。

  为保障本土安全,美国政府支付高昂代价。美国布朗大学沃斯顿国际研究中心“战争费用”研究项目组统计显示,10年来,政府为安保多支付4000亿美元,为两场海外战争支付1.3万亿美元。

  为防范恐怖袭击,美国机场加强安检措施,广泛应用轻拍搜身和俗称“裸检”的全身扫描等安检方式。

  路透社7日援引美国国会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的话报道:“对我而言,这一切都值得。像加强机场、港口安检之类的措施——所有这些都比让人们烧死或被迫从106层高楼上往下跳要强。”

  金的一番话令人回忆起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当天劫持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坍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一角,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致近3000人死亡。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丹是主要嫌疑人,决定发动“反恐战争”。

  打“基地”有成效

  “9·11”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上任不久的美国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6日参观纽约曼哈顿世贸中心遗址“零地带”并发表讲话,强调“‘基地’组织已经被严重削弱”。

  “我们可以骄傲的是,自‘9·11’之后,我们在打击‘基地’组织、追捕‘基地’头目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帕内塔说,“基地”4名头目中的3人已经死亡,包括死于今年5月美国特种部队突袭行动的头号人物本·拉丹。这严重破坏了“基地”的组织架构。

  但他警告:“他们依然策划袭击,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放松警惕。”

  “9·11”周年纪念活动即将开启之际,也正是美国安保力量绷紧神经之时。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本月2日说,没有可靠情报显示“基地”组织正策划袭击“9·11”10周年纪念活动,但美国将加强警戒。“一旦针对美国的袭击阴谋浮出水面,我们会察觉并加以制止。”

  “9·11”惨剧移民成了牺牲品 美国反移民苛法蔚为风潮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号称是“移民国家”,但“9·11”恐袭之后,美国对移民态度立即改观。19名“9·11”恐袭分子,当初都是持有效签证进入美国。这使移民的命运,与“9·11”恐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9·11”恐袭后,移民相关法规更趋严苛,假防范“9·11”及国家安全之名的措施应运而生,2001年原本呼之欲出的全面移民改革法案,则成了牺牲品。

  华府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的纽约大学法学院主任齐矢堤(Muzaffar Chishti)即指出,“9·11”事件后,移民事务成了反恐的工具及武器。

  《爱国法》 扩大政府权限

  国会在“9·11”事件的隔月,迅速通过《爱国法》,扩大政府权限,加强警方和移民管理单位对于羁押、驱逐外籍人士的权力。

  “9·11”事件并促成美国二次大战以后最大的政府结构变革。国会2002年通过“国内安全法”,2003年成立国内安全部,把原本隶属司法部的移民局等22个单位,一并改隶国内安全部。

  “9·11”后华尔街变革:从地理概念到心理概念

        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纽约恐怖袭击已经十年,双子大厦轰然倒塌,近3000无辜罹难,而以金融闻名全球的华尔街也因此发生剧变。

  《华尔街日报》今日刊出一篇文章,对华尔街十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回顾,文章指出,自9.11恐怖袭击开始的四个工作日内,纽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暂停了交易,当时就在不远处,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的废墟上的烈火还在燃烧。由于曼哈顿下城被尘埃所覆盖,政府官员又禁止一切非必要人员进入该区域,直到之后的周一(9月17日)纽交所才重新开市。

  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观察人士预测,纽约金融业精英会因安全风险逃离曼哈顿南端,纽约的金融业也可能萎缩。10年后,纽约金融业的规模确实缩小了,金融机构的分布也更加广泛。纽约州数据显示,纽约市证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从超过19万人下降到16.8万人。世贸双塔的倒塌加快了大公司撤出曼哈顿下城的步伐。曾是世界贸易中心最大租户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已将其总部搬至中城,并将其它一些业务迁出纽约,以避免业务中断的影响。


           思考三:美国大张旗鼓反恐十年 缘何“越反越恐”?


       这是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的一座大楼受恐怖袭击后着火的资料照片。


  十年反恐今如何?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至今已整整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在美国的推动下,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恐。漫漫十年反恐路,成果有喜也有忧。尽管美国在反恐中击毙了包括本·拉登在内的大批恐怖分子,然而恐怖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蔓延之势。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这十年的反恐路。

  反恐行动全球联合的十年

  反恐行动是伴随着恐怖行为的出现而产生的,但真正大规模、长时间、广范围、以战争方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反恐行动还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9·11”事件之后,全球展开了大张旗鼓的持久联合反恐行动。

  十年来,全球积极为反恐造势,为持久反恐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9·11”事件发生后,联合国随即宣布本·拉登及其组织为世界恐怖组织,而美国为了争取世界各国对其反恐战争的支持,相继将全球数十个极端组织列入恐怖组织的黑名单,为在全球实施联合反恐创造了先决条件。

  在过去的十年间,反恐斗争成为全球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反恐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美国,更是将反恐作为其制定政策的基础。全球在反恐问题上的谋形造势,为持续反恐创造了有利环境。

  十年来,全球进行广泛合作,对恐怖分子形成了齐堵合围之势。虽然过去国家间在反恐上有过合作,但从没像“9.11”之后这样如此大范围的亲密合作。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发出了全球反恐的号召,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政治上,大多数国家对恐怖分子进行了持久打压,使恐怖分子失去合法的生存基础。经济上,大多数国家都纷纷查封恐怖组织的海外银行账户,切断了恐怖分子的经济来源。情报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恐怖分子进行了监控,并实行情报共享,使恐怖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行动上,大多数国家对恐怖分子以不同手段进行了严厉打击。全球对恐怖分子的持续齐堵合围,压缩了恐怖分子的生存空间。 <<<详细

  对话美首任国土安全部长:如何评价过去10年反恐进展?

  “9·11”事件1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首任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在评价过去10年美国反恐取得的进展时这样评价:“我们做得不错,但不是最好。”

  问:您如何评价美国在“9·11”袭击10年来在反恐方面的工作?

  里奇:美国的反恐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全国范围的应急通讯系统尚未建立,信息共享仍不尽人意。在“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对处理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进展不够快,有的还没完成。比如“9-11”后美国建立的“外国人访客系统”,通过它能知道外国人何时进入美国,美国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外国人出境系统”,不能确切知道这些外国人到底是否离境?有多少没有离境?此外,公共安全应急通讯系统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这实在令人愤怒,华盛顿的政客们口惠而实不至,缺乏政治勇气,这是国家的耻辱。

  问:您觉得9·11袭击事件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

  里奇:“9·11”事件并不是使美国更容易遭受袭击,而是提醒美国人,使其对在全球化时代美国更容易遭受恐怖袭击有了更多警觉,美国人还认识到,人人都有责任做点事情,以保证国家安全。

  中国反恐问题专家:美国10年反恐产生巨大副作用

  “9·11”具有两面性,不仅对美国,对恐怖组织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9·11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对美国反恐10年的成败得失,以及未来的反恐形势可以做一次梳理和分析。

  在反恐的10年里,美国摧毁了恐怖组织的训练营地,击毙恐怖组织头目;在伊拉克扶持亲美政权,在阿富汗扶持亲西方政权,这些对美国在全球利益的扩张有一定作用。单纯就反恐来说,打击遏制以基地为核心的国际恐怖势力,在治标上美国取得了进展和成果。

  但是这些成果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9·11后恐怖活动不断出现新态势、新特点,例如日益呈现多中心化、分散化,恐怖组织再生能力不断提高,恐怖分子年轻化,恐怖活动本土化,手段多样化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恐怖分子年轻化问题,年轻的恐怖分子就是美国敲打出来的,包括在伊拉克的基地分支也是美国人打出来的。美国本土也不断遭受恐怖威胁,2009年就曾发生过导致13人死亡的胡德堡军医枪击事件。

  所以,从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在取得治标成果的同时,产生的副作用远远大于成果。美国十年反恐,得小于失,这是最基本的评价。

  美国10年反恐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成效,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并不是因为美国的反恐手段不先进,客观上,美国的军事力量和打击技术,例如无人机、全球监控体系、特种部队等,都有过人之处。

           思考四:满天飞的“9·11”阴谋论是真是假?


          这是美国纽约世贸中心2001年9月11日遭袭后冒起浓烟的资料照片。

  “9·11”,阴谋还是事实?

  10年前的9月11日,大洋彼岸,惊天浩劫:4架飞机,3000多条生命香消玉殒,此外还有9万多个后续治疗者,40万名尘埃受害者……

  10年之后,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之上,一幢105层、541米高的大楼正拔地而起。但人们发现10年前的那个日子,并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9·11”,阴谋还是事实?

  劫持这4架飞机的,究竟是19个阿拉伯人,还是躲在背后的美国政府?10年来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而对美国政府“阴谋”的揣度,却让人不寒而栗。

  75名高级科学家和著名教授组成“揭露‘9·11’真相的学者”,认为名为“美国新世纪计划”的亲保守派秘密策划了整场恐怖袭击,纯属“内贼作案”,以此为打击伊拉克、阿富汗甚至伊朗制造借口,而其最终目标,是寻求世界统治权。

  2006年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民意调查发现,36%的美国人相信政府参与了“9·11”事件的阴谋。在欧洲,阴谋论也大有市场,《惊天大骗局》一书在法国售出20万册。即使事件发生10年后,有关“9·11”的各种阴谋论仍然在美国甚嚣尘上,导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9·11离奇阴谋论至今满天飞

        据外媒报道,数十年来关于9·11袭击背后策划者的阴谋论在全球不断涌现。包括质疑“基地”组织是否与9·11恐怖袭击有关。实际上,对美国的态度常常影响着人们对9·11的看法,远大于9·11事件本身。

  “基地”组织的角色

  美国和世界大多数政府长时间内都指责“基地”组织策划了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后期领导人本·拉登也声称对袭击负责。但在过去十年中,一些人不认可这种解释。如果在互联网搜索引擎键入“9·11”,排在前五名之一的肯定是9·11阴谋论。称美国是袭击元凶,或者猜测是以色列进行的攻击,以诋毁穆斯林。

  国际舆论

  2008年,国际政策态度项目研究员采访了世界21个国家的人,询问他们认为的9·11恐怖袭击背后策划者。该项目负责人斯蒂芬·库尔说,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其中大约一半认为类似”基地“组织策划。”库尔说,“但是,即使在北约盟国国家中,这个比例也不是非常大,没有超过三分之二。所以在世界各地缺乏一个共识。”

  态度的因素

  库尔说,研究人员随后根据人们对美国的态度调整了调查结果。对美国持否定态度的人更不太愿意相信,是“基地”组织进行了攻击。

  前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格雷姆·纳曼说,他相信这项研究如果在9·11事件后立即调查,其结果会和现在大不一样。格雷姆说:“我认为,一开始世界各地支持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我们的立场。”但他说,当借反恐之名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国便失去了这种外界投以的“善意”。大多数人认为伊拉克与9·11袭击毫不相干。

  离奇的9·11阴谋论或许会消失

  美伊战争后,穆斯林国家对美国的消极态度显著上升。 2008年,大多数中东国家的受访者不认为是“基地”组织策划9·11,或者说他们也不知道谁是元凶。

  今年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多数受访的穆斯林仍然不相信阿拉伯人该为此事负责。

  巴基斯坦国际关系专家艾哈迈德说,穆斯林世界对美国的消极态度,不仅是由美国的外交政策造成的。统治精英们,尤其是在巴基斯坦的领导者,鼓励那些消极的态度,淡化美国的援助,并指责美国和西方国家国内政策的不成功。

  “基本上来讲,这是对统治者的公愤,他们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将这种愤怒转移到其他大国如美国身上。在埃及﹑沙特阿拉伯﹑海湾地区﹑巴基斯坦也都是如此。因此,这个阴谋的心态,甚至在9·11事件10年后还没有消失,反而在某些方面加剧。“他解释说。

  但艾哈迈德认为,情况可能会改善。他说,美军从阿富汗撤军,在其它穆斯林地区放低姿态,增加贸易与援助,这都将使得对华盛顿的态度开始改变。也可能使得那些离奇的9·11阴谋论渐而消失。(来源:人民网 张彩峰)

           思考五:“9·11”时代何时才能够终结?


    这是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北楼遭袭击后人们在窗口求救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程丽编辑)


  为何“9·11时代”很难彻底终结

  如果说“9·11”时代是指以美国兵临喀布尔和巴格达为标志的“新十字军圣战”时代,那么随着美军从阿富汗战场和伊拉克战场逐步撤出,疾风暴雨式的“反恐战争”难以为继,“9·11”时代也许即将走入历史。“9·11”事件后,美国以战争手段反恐,贸然深入文化传统迥异的主权国家,用现代化的战争机器与基地组织开展一场“猫捉老鼠”游戏,从一开始就被证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单纯使用硬杀伤手段,不仅难以根除恐怖主义,相反会越反越恐。美国反恐十年虽然取得一些战术性成果,但却严重透支了美国的战略资源,损害了美国的道德形象,耗费了美国的时间成本,美国如日中天的全球霸权地位由此而出现衰落的迹象。这条道路的确走不下去了。

  如果说“9·11”时代,是指基地组织袭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为标志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全球扩散的时代,那么,这个时代还远未结束。十年来,尽管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受到打击与制约,随着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策划并实施恐怖活动的能力受到削弱,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恐怖主义不会绝迹。对国际社会而言,特别是对西方世界而言,国际恐怖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性威胁。

  首先,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深刻根源。在全球化过程中,主导全球经济的资本主义充分表现出自私、贪婪、掠夺、野蛮的本性,财富的空前聚积与第三世界大量人口日益贫困,生存条件日益恶化形成鲜明对照。发展中国家经济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被边缘化的穆斯林世界贫困化现象尤为尖锐。贫富分化,南北分裂是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最持久、最令人忧虑的特征之一,是产生愤慲、绝望与仇恨的底土。只要这一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得不到根本性改善,就始终存在着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其次,世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存在是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又一根源。冷战后,美国一超独大,美国利益永远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并不惜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美国动辄以武力实现其特殊利益,同时也一再播下动荡与仇恨的种子,使本已十分复杂的民族、宗教、文化等矛盾进一步激化。美国的强权主义政策引起第三世界弱小国家的强烈反弹,尤其是其中东政策激起阿拉伯国家强烈的反美与反犹情绪,并以极端的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霸权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共生共存。国际恐怖主义很难单独消亡。

  再次,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正日益呈现分散化、网络化、本土化的趋势,并由此获得新的生存方式与新的生存条件。所谓“网络化”,一是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某一个结点被破坏或某一个头目被消灭并不影响整个恐怖主义网络的运转。即使摧毁了“恐一代”,还会产生“恐二代”、“恐三代”。与传统的组织形式相比,恐怖主义网络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与再生能力。二是通信联络技术的网络化。现代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为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手段。所谓本土化,就是恐怖主义势力不再只是外来的、输入型的,而且同时存在极端宗教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对西方国家的渗透,在其内部滋生的恐怖主义势力。这使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

  最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乃至多重标准也是国际恐怖主义短期内难以绝迹的重要原因。对于恐怖主义,美国一向采取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双重标准。反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反对美国不喜欢的国家的恐怖主义就不是恐怖主义,而是美国心目中的“民主斗士”。被美国视为恐怖主义大本营和死敌的塔利班恰恰是当年美国为了与前苏联对抗而一手扶植起来的。头号恐怖主义分子本·拉登及其“圣战者”也是当年美国从阿拉伯网罗并亲自培训出来的。美国这种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不仅助长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于建立完善的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机制构成巨大障碍,大大影响了国际反恐怖主义斗争的有效性。

  要走出“9·11”时代,无疑还有待国际社会长期的艰苦努力。(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是中国军事战略问题专家彭光谦)


  “9·11”十周年给人的启示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21世纪第一个10年有两件事改变世界,一是“9·11”,二是金融危机。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9·11”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后来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11”1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顾这10年世界形势的演变,吸取必要的启示,应当会是很有价值的。我以为,这10年给了我们两点重要启示:

  第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是孙中山先生1916年9月15日,在海宁观看钱塘大潮时所发表的感慨,他把这一壮观的自然现象和世界形势联系起来,也是他将中国当时的状况与世界的变化联系起来观察得出的精辟论断。

  当今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呢?胡锦涛主席说:“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这几句话不长,但寓意深刻,揭示了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真理。

  最近,美国一家报纸的驻京记者关于“9·11”10周年对我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之初他不无感慨地说:“这10年中国发展得多快啊!而我们美国人却忙于打仗,现在陷入了困境!”我从他讲这番话时的眼神中看出来,他不是在恭维中国,他讲的是真话。

  2001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0.14万亿美元,中国GDP为1.1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10。预计,今年中国GDP将会达到6.5万亿美元,美国为15.5万亿美元,中国GDP大约相当于美国的40%。这10年的变化是多么大啊!我告诉这位美国记者,我们30多年来,就是按照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设计的路线在前进,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上述两组数字说明,顺应时代潮流是多么的重要,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会带来大发展。

  第二,“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今年3月30日,胡锦涛主席会见到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谈到利比亚战争时说:“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10月7日爆发的,这场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不同,是经过联合国安理会1373号决议授权的。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快10年了,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战争初期,塔利班政权被打垮了,但是现在,又卷土重来了。战争消灭了恐怖主义吗?没有。恐怖袭击事件依然不绝于耳。10年来,美国为打阿富汗战争花了上万亿美元,几千名美国士兵丧生,两万多阿富汗无辜平民死于非命。今年4月1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三边委员会(这是一个由美国、欧洲和亚洲人士组成的高层智库)全体会议,讨论阿富汗战争。会议由基辛格博士主持,基辛格直言不讳地说:“阿富汗战争,我看不到会有成功的结局!”打了10年没有成功的结局,再打下去会有成功的结局吗?况且美国已经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打阿富汗这样一个小国,打了10年没有结果,越打问题越多。“武力解决不了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在人类历史上,多少个世纪以来,武力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而今天,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了。这不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吗?!

  “9·11”过去才10年,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给人们更多的启示。以史为鉴,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作者:吴建民 特约评论员、欧亚科学院院士)

--------------------------------------------------------------------------



这是2001年9月11日一名男子捂着鼻子从倒塌的纽约世贸大厦废墟旁走过的资料照片。


这是2001年9月11日消防队员在倒坍的纽约世贸中心废墟上工作的资料照片。


这是2001年9月11日消防队员在倒坍的纽约世贸中心大厦上工作的资料照片。


这是2001年9月11日拍摄的被袭击的纽约五角大楼的资料照片。


这是救援人员2011年9月11日在倒塌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搜救幸存者的资料照片。


“9·11”十周年任意挑出十年前的某一天问美国人,这一天你在做什么?几乎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如果这一天是十年前的9月11日,却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能记得自己在做什么,它简直成为一代美国人的集体记忆。对有些人而言,这一天的记忆尤其惨痛。因为这一天,世界从此改变。这是消防员在2001年9月11日从倒塌后的纽约世贸大厦废墟旁经过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程丽编辑)


这是纽约世贸中心大厦在2001年9月11日遭恐怖袭击倒塌后的资料照片。


这是纽约世贸中心大厦在2001年9月11日遭恐怖袭击倒塌后的资料照片。

“零地带”一词先前被用于形容核爆炸区域,后用于描述极端和暴力事件发生地。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4架客机,操纵其中两架撞入世贸中心双塔,致死大约3000人。该地也因此被称为“零地带”。十年前的“9·11”,这里是人间地狱,十年后的今日,这里正在重建。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片被称作‘零地带’的区域遭受的破坏,永远不会。不过,是时候把这片16英亩(约合6.5公顷)的区域称作‘世贸中心和国家9·11纪念馆’了。”“9·11”恐怖袭击以来,纽约在遭受重创的曼哈顿下城区域投资5.52亿美元,兴建公园、街道等市政设施并整修下水管道。数座全新摩天大楼将在世贸中心遗址拔地而起,而遗址区域地标建筑“9·11”纪念馆定于恐怖袭击十周年之日对遇难者家属开放,次日向公众全面开放。这是“9·11”事件发生近9个月后,遭受毁灭性袭击的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已经从一片废墟(上图,摄于2001年9月11日)变成一个新的建筑工地(下图,摄于2002年6月4日)。新华社发(程丽编辑)



这是2001年9月12日拍摄的遭受恐怖袭击的世界贸易中心的资料照片。


这是2001年9月18日拍摄的遭受恐怖袭击的世界贸易中心的资料照片。

(来源:新华国际 11/09/11)

标签: “9·11”  五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