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演员》电影:技术层面解析抗战(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22:23
乱世中,平民自保的最佳地形  
  我们经常做一些恶梦——比如从树上或从山崖上掉下来,或者被一些野兽追赶,这种梦几乎每个人都有过。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做这种梦呢?
  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做这类恶梦,是因为人们在原始社会的时候,生存的环境非常恶劣,几乎随时都能遇到野兽。所以,人类做这种梦就是对可能出现危险的一种演练。以便在现实中一旦真的遇到这种状况,可以更好的应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已经不再是野兽,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战争有多残酷?我们随便截取几个历史片段看看:
  明末,和李自成一样,作为的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把有40万人的成都杀的只剩下20户居民。虽然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有夸大的成分,但张献忠的嗜杀成性,应该还是比较有事实根据的。曾在张献忠身边的两个外国传教士,对张的残暴有过详细的记录。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张献忠绝对算的上是著名的杀人狂之一。
  例如,张献忠曾经一度称帝,在上朝的时候,百官在下边跪着,他让数十只狗下殿,这些狗嗅到谁,就把谁拉出去斩了,这叫“天杀”。他想杀读书人,就开科取士的名义,将数千四川学子骗来杀光。
  张不光杀外人,他连自己的儿子、老婆也不放过。
  据《蜀破镜》记载,一天晚上,张献忠的幼子经过堂前,张因为叫儿子、而儿子没有及时回应他,就便让人把自己的儿子杀掉。等第二天晨起床后,张献忠又对于自己杀儿子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于是怪罪妻妾们昨晚为何不劝阻他,于是又下令将诸妻妾以及杀幼子的刀斧手全部杀死。
   朱元璋时期,曾经把一些贪官“剥皮萱草”——就是把人的皮扒下来,然后填上稻草,制成恐怖的“人皮稻草人”,用来增加自己的震慑力。这招也被张献忠学去,他把四川明朝的宗师,不肯投降的明朝的官员,甚至犯了错误的自己人,把皮剥下来,为了防止人皮腐烂,张献忠还特意把这些人皮用石灰浸一下,然后再填上稻草,用竹竿撑起来,成千上百个这样恐怖的“人皮稻草人”插立在街道两旁,远远望过去,像面目狰狞的陪葬人俑。
  张献忠应该有心理变态的杀人狂性格,他把杀人作为一种乐趣。
  例如每屠杀一地,他会都详细记录所杀人数,其中记有人头几大堆,人手掌几大堆,人耳朵几大堆。打下麻城后,他把妇女的小脚砍下来堆成山。带着他最心爱的一个小妾去参观。小妾笑着说:“好看!好看!只是美中不足,要再有一双秀美的小脚放在顶端,就再好也不过了。”张献忠笑眯眯地说:“你的脚就最秀美。”于是把小妾的脚剁下来放到“山尖”上。张献忠兵败溃退,更是杀妇女腌渍后充为军粮。如遇上有孕者,刨腹验其男女。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在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致。
  有趣的是,对他大肆屠杀蜀人的动机,四川的老百姓用时代相传的民间传说,做了自己的解读:
  陕西人张献忠,早年时曾跟着父亲来四川当小贩,有一次,张献忠的驴当街拉屎,污染了街道,受到当地人的辱骂,并让张献忠把街道打扫干净,这让性格倔强、敏感自尊的张献忠感到屈辱;又有一次,张献忠在野外拉屎,顺手抓了一把草来擦拭屁股,谁知火辣辣刺痛奇痒,原来误扯了火麻,他想:“四川草都这么毒,将来发迹,必灭川人!”
  这种心理解读很是有幽默意味。
  在中国很多动乱的年代中,像张献忠这样对于一般老百姓疯狂屠杀的军阀集团,不在少数。动乱年代战争的人间,恐怕要比地狱还可怕:
  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而2010年北京的人口已达到2200万人,也就是说秦朝时全国的人口,仅和现在北京市的人口差不多,可以想象那时的人口已经算是比较稀少了。而经过长期的战乱,到了汉初,却只有600万左右的人口——竟然减少了70%!
  公元311年,也就是在中国三国之后的西晋时代,战乱使关中地区的人口仅剩下1-2%。 
  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有200万人,减少率达60%。
  战乱为什么会减少那么多人口?除了直接在被杀死的人外,被饿死的也占非常大的比例,因为战乱必然带来大规模的饥荒。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中国人的最主要的食物就是地里的庄稼,这庄稼有一个特性——季节性非常强,所谓的“夏种秋收”,在生长期,每天还要勤于耕耘。耽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会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不想那些渔猎民族,有时间就能随时打到猎物,来填饱肚子。所以这种靠稼而生活的农业民族,只有在稳定的环境里,才能保证食物来源。
   美籍韩裔学者郑麒来教授仅据二十五史统计,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由战争或饥荒引发的大规模食人事件就多达四百零三起。
  这样的战争残像,正如曹操曾经在他的《蒿里行》描述的那样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类似的境遇,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层出不穷。在这些动乱的时代,很多的老百姓不得不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来自各方势力的烧杀抢掠。但无论是在武器或者战斗力方面,一般平民百姓是无法和那些长期作战的部队相比的,所以只能利用地形优势了。
  那么什么样的地形是最理想据守地形呢?
  平民百姓的组成可不像是军队——除了青壮年外,很多都是老人、妇女、小孩,拖家带口的,机动能力特差;所以最好找一个险要的地势能长期居住,而不是住在山脚下,等有风吹草动的再上山,那就来不及了。
  国学大师陈寅恪,总结出乱世中最适于平民躲避的“安全地形”的特点——在气势险要的山顶上的平地,并且这个平地上还要有水源。(“凡屯聚堡坞而欲久支岁月的,最理想的地方,是既险阻而又可以耕种,有水泉灌溉之地。能具备这二个条件的,必为山顶平原及有溪涧水源之处”)。
  地势险要保证能够方便的抵御侵扰,而这个山顶上的有水源的平地,使人们能够耕种粮食,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
  这种理想的地形在现实中存在吗?还真有——仇池,就是完全符合陈寅恪总结出来的这些地形特点。
  仇池,在今甘肃、四川、陕西三省的交汇处,“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
  山险偏僻——很容易抵御外部的武力侵犯;
  山上丰水泉——又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
  而“煮土成盐”——这点很重要,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不吃盐可不行。
  古时候,荷兰、瑞典等国对于触犯刑律的人,就规定在一个时期内不准吃盐,以作为惩罚。甚至规定被叛死刑的囚犯,如果4 个星期不吃盐的话,就可以释放出狱。但据说没有一个犯人是以这种方式获得释放的。不吃盐的犯人,头三四天食欲不振,大量出汗;然后渐渐虚弱,勉强过上八九天,便手足酸软,肌肉不能自主,力不从心;若再继续下去,犯人就心神恍惚,入睡困难,肌肉抽搐,站立不住,直至发生虚脱和昏迷,濒临死亡。所以,犯人在4 个星期的时间里,真的不沾一点盐,不但会死,而且会死的很惨。
  现代为抢夺石油之类的资源,可以发起战争,而在古代因为盐发动战争还真不少,例如秦国和楚国就为争夺盐泉资源,就曾展开过反复的拉锯战。
  有的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三国疆域分界与盐资源的分布区域近乎一致。
  可见盐是多么的重要。
  仇池国,就是凭着这些地理优势,在极度动乱的五胡十六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享有了一份难得的宁静。
  一个优良的地理位置,就像母亲的子宫,哺育、庇护着那些毫无安全感的、乱世中的芸芸众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