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re cipe官网:新加坡:美国在亚洲的又一张驻军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49:37
新华新闻
新华国际 > 正文
新加坡:美国在亚洲的又一张驻军牌
2011年09月09日 08:04:3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
2009年7月12日,美国海军第二艘濒海战斗舰LCS-2独立号在墨西哥湾上即将进行海试。该舰于2010年1月16日正式服役。该舰的舰员编制将控制在40人以内,航速能达到50节以上,更宽大的飞行甲板可容纳2架H-60直升机或者1架CH-53直升机。CFP供图
近现代以来,大国对两处地理位置的关注从未有丝毫松懈:一为战略要地,二为海上通道。
近日,有报道称,美国和新加坡就美LCS-2“独立”号濒海战斗舰进驻新加坡的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最新、最先进的美国舰艇将很快第一批永久进驻新加坡。
LCS-2“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是由通用动力公司设计的铝质三体舰,主要用于全球沿海水域作战。尽管近十年来,美国海外驻军大幅削减,但基于冷战思维,美国一直在亚太有针对性地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维持和加强与日韩间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美国还不断地寻求和身处战略要地的东南亚国家建立新的盟友关系,并积极扩大与其军事交流合作
由于二战以来的历史原因,美国在日本和韩国驻扎着大量军队。随着美国“全球利益”的不断拓展,除日韩外,美国在亚洲的驻军或基地还有菲律宾、新加坡、阿富汗、伊拉克以及阿拉伯地区。随着中国南海问题的日益突出,美国更加积极谋求介入东南亚事务,不断通过扩大军事合作,寻求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盟友关系。
加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大力构建由其主导的世界新秩序。除发动战争打击那些所谓威胁美国安全利益的对手外,美国还大力控制重要的海上通道,尤其重视控制重要的海峡。美国濒海战斗舰永久进驻新加坡,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的根本目的就是想控制马六甲海峡。
事实上,美军觊觎马六甲海峡已久。但印尼、马来西亚等海峡周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并不松口,并对美国的“司马昭之心”表示出了担忧。但惟独新加坡在海峡问题上比较暧昧,沿岸三国中,除新加坡之外,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明确表示反对美国派兵进驻马六甲海峡。
长期以来,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主权意识,对区外大国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马六甲海峡航道非常敏感。显而易见,一旦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不仅会损害它们的国家主权,而且会妨碍其他国家船只的通航,更可能会招来恐怖分子的袭击。不过,经过不懈的努力美国的驻军计划得到了新加坡的支持。一个是号称拥有“全球利益”的超级大国,一个是马六甲海峡的拥有国之一,可以说美国完成了在该地区投石问路的第一步。
扼守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澳洲、非洲的要冲,也是美国“驻军牌”争取的对象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扼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战略地位可谓得天独厚。一方面,它是中国航运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它又是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此外,随着印度的崛起,它又成了印度维护在印度洋老大地位的第一道屏障。
而马六甲海峡则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要地,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按照美国的全球战略,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而几十年的争夺历史也一再证明,美军觊觎它,进而掌控它绝非心血来潮。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连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另外,马六甲海峡也是西亚石油运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由于马六甲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二战后,马六甲海峡归沿岸国家即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超过5万多艘,占了世界海上贸易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额。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估计这一数字在20年后将增加一倍。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马六甲海峡地位如此重要,美国早就有向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派驻军队的想法。只是由于部分国家抵制,才没有成功。为此,美国一直渲染马六甲海峡面临着严重的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试图藉此介入马六甲海峡。从航运上来说,马六甲海峡距中国领海很近,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一旦马六甲海峡被本地区以外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控制,势必会严重影响中国的航运安全,尤其在国际局势存在变数的情况下,这条航道随时可能因战事而被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