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评价科比:三部六病 医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07:36
[原创]三部六病医案 杂病医案 胸痹 例一:谷某,男,71岁,技术员 一九六三年时出现头疼眩晕,血压增高为180/110毫米汞柱,遂服降压药治疗。延至七三年二月,忽左胸作痛,剧若刀割,息短气怯,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约二分钟后减缓。后稍劳辄发,或三五日一作,或一二日一作。遂住本厂医院治疗。经检查诊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胶痛。治疗一月,痛仍频作,于八月来我所门诊。脉之沉眩有力,舌质红赤,疏调心汤加味与服。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玉金15克、瓜蒌30克、牡蛎30克、夏枯草30克。连服十帖,虽又发作二次,但疼痛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三十帖后痛再未作,头疼晕亦止,查血压已降至正常。嘱令继服,不可少懈。至一百二十帖,令停止服以消息之。后一直未发。一年后恢复工作,虽步登四楼,亦无明显之气短心慌。 例二:郭某,女,53岁,工人 素有高血压及青光眼。一九七七年元月,突发左胸憋闷,痛如刀割,牵及肩背,同时手足厥逆,冷汗淋漓,移时渐缓,数日一作。住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胶痛,治疗一月好转出院,但未终止发作。延至十月,发作加重,至一日十余作,复住院二月,好转出院。时右目因青光眼已失明。至次年三月,心胶痛复为加重,一日数发,每发十余分钟或至二三十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片无效,遂来我所就诊。视其精神萎顿,神疲无力。右目已盲,左目不明,双目胀痛,食欲不振,息短寐少。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诊其脉沉而涩。以调心汤为主合入利目汤意为治。方为: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玉金15克、瓜萎30克、牡蛎30克、白蒺藜30克、决明子30克、车前子30克、川军10克,服五帖,心胶痛减为一日一、二作,且疼痛较轻,时间缩短,大便日一行,食纳增,头痛刹。服至三十帖,心胶痛停止发作,头疼消除,左目清明,精神大增。继至七十帖,患者已无不适而停药。是冬,又以上方为丸,每丸9克重,每服一丸,一日二服,共服五月。七九年夏探访,证再未作,家住三层楼上,一日上下几趟,并无不适。 例三:李某,男,59岁,工人 六三年春,出现左胸闷痛,渐加重,并心悸短气。半年后,左胸渐隆起。并去北京等地医院诊为“主动脉瘤”。六七年五月来所门诊,脉弦而有力,且上鱼际,舌质红赤,苔黄略燥。与调神汤合攻坚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生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5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30克、丹参30克、瓜蒌30克、银花60克、土茯苓12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三十剂痛止,六十剂胸部平复,短气甚微,偶有胸闷。一百二十剂后已无自觉症状,精神甚好。遂改为每月服三、五剂以善后,而复上班工作,共服一年而罢。七九年时仍健在。 中风 例一:张某,男,32岁,工人 素患脏躁,烦躁少寐,喜悲善泣,经余治愈。七六年七月,袒臂露卧,忽作口歪眼斜,语涩流涎,咀嚼不利,左侧闭目露睛,不可撮口鼓颔,作病两日,急来求诊。诊得脉弦而关盛,舌斜而尖红,投小柴胡合新订葛根汤。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葛根120克、麻黄10克、杏仁15克、生石膏30克、川椒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服三帖而目已可合,十帖痊愈。 例二:王某,男,56岁,干部 高血压十余年,一九七四年五月,突发呕吐而扑倒,旋即昏不知人,唯鼾声鼻句。急于某医院救治,诊为高血压、脑溢血,救疗十余日方苏。然右侧瘫痪不能少动,虽半坐亦必他人扶持。肌肤不仁,语言蹇涩,口眼歪斜,涎唾时出。辗转治疗三月余,未获少数。至九月始来我所门诊。证状一如前述,脉弦大且鱼际脉盛,舌质暗而尖红。血压160/110毫米汞柱。拟调神汤合补阳还五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15克、党参30克、生石膏30克、桂枝3克、川军5克、车前子30克、生芪120克、赤芍5克、归尾5克、地龙5克、川芎3克、桃仁5克、红花5克、川椒3克、甘草5克、大枣10枚。药三十帖可扶床挪步,语声较清。六十帖后可策杖缓行,语言较畅。八十帖后,行动自如,已不必扶杖,血压恢复至正常。继服三十帖停药,半年后恢复上班工作。 例三:毋某,男,33岁,工人。 患者于1971年6月2日工作时突然感到左侧肢体麻木,约10分钟后左侧肢体不能活动,神志不清,住院10余小时醒后,出现左侧上下肢均瘫痪,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血压110~90mmHg,后又住入山西省人民医院诊为脑血管栓塞,用西药治疗2月余无明显效果,后出院在外多方治疗效果也欠佳,仍不能起床,1973年7月12日门诊,脉弦细,处以理心复脉汤:当归15克、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9克、通草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二花30克、玄参30克、牛膝9克、王不留30克、鸡血藤30克、葛根30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服10剂后能下床活动,言语也较前清晰,服120剂,可以自由活动,但左腿灵活性稍差,肌肉有轻度萎缩。 眩晕 例一:安某,男,44岁,工人 患者於一九六八年出现头痛,眩晕、少寐、多梦、烦躁不安,,腿脚浮肿。经本单位医院诊为“高血压病”。血压为162/112毫米汞柱。服降压药后,血压时高时低未能降至正常,而更增乏力。於一九七一年十一月来我所门诊。查血压为170/110毫米汞柱。脉弦而有力,舌尖有瘀点。与理血逐瘀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桃仁30克、桂枝10克、川军10克、芒硝6克、川椒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初服一日泻六七行,泻下稀薄而杂粘液,并腹痛。十剂后减为日二三行,大便略稀,腹痛已微,眩晕得减。十六剂后,诸证悉除。查血压140/80毫米汞柱,继服十帖,以作善后。 例二:梁某,女,32岁,干部 一九七一年夏,娩后遂得头晕、目眩、耳鸣、少寐、多梦、心烦、健忘、食纳呆滞、酸软无力。某医院诊为:鼓膜下陷,低血压,神经性耳鸣。治疗年余,病无少减。于七二年十月来我所门诊,查血压80/58毫米汞柱。观其面滞而少华,视其舌瘀而色滞,诊其脉细而无力。与理血逐瘀汤,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桃仁30克、桂枝10克、川军10克、芒硝6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后日便二三行。至八帖,血压升为110/80毫米汞柱,食纳增加,头晕减轻,脉象有力。继服十帖,诸证悉除。 例三:郝某,男,58岁,干部。 患者高血压病史15年余,一直在山医二院住院治疗服中西药无明显效果。1976年又出现心窝部位不规则疼痛,有时呕吐,伴有呕逆,上腹部胀胞感,大便一日2-3次,逐渐消瘦,后去北京某医院内窥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癌前期病变。1977年8月由北京返太原就诊,脉弦细,处以调胃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芪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楝子30克、灵脂9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川军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三剂疼痛消失食欲增进,仍有饱胀感,服36剂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体重增加10余斤,服100剂后血压140/90mmhg,全面检查,未见异常而出院上班工作。 例四:徐某,男,45岁,工人。 患者1972年5月中旬出现头昏,头痛,脚轻,睡眠不好,在某医院检查血压180/120mmhg,给以利血平,VC、VB6等药物治疗无效,于1972年8月5日门诊,脉弦有力,舌质紫暗,给以调神汤Ⅰ号合桃仁承气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5克、川军9克、芒硝6克。服上方6剂,血压为130/190mmhg,服10剂后血压120/80mmhg,恢复工作。 例五:洪某,男,42岁,工人。 患者1966年出现头昏头痛,易怒,胸部憋,胃部胀,手足麻木,血压160/110mmhg,服西药降压药物五年余无明显效果,1972年6月21日初诊,脉弦,舌紫暗,处以桃仁承气汤:桃仁30克、桂枝15克、甘草9克、芒硝6克、川军9克,8月30日复诊述服上方后六剂,诸症均消,血压120/80mmhg,遂停服。 痹证 例一:史某,女,32岁,工人 七二年初觉左胸隐痛,后渐渐隆起,压之痛甚,某院诊为“肋软骨炎”,封闭法治疗二月少效。次年三月来我所门诊。视其胸骨左侧第三肋突起,拒按,脉之弦。处以攻坚汤,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药三帖痛止,五帖复初。 例二:王某,男,44岁,干部 七二年初出现腰背困痛,渐至疼痛难以转侧,而不得俯仰,行动困难。某医院摄片结果:“脊柱普遍骨质增生”,以胸3-12椎为重。诊为“增生性脊柱炎”。同年六月,来所门诊。诊其脉弦而关盛,舌瘀而暗紫。疏理血遂瘀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甘草6克、大枣6枚、葛根100克,药后日便三行。共服四十帖症状消失,活动自如。 例三:张某,男,56岁,干部 七一年三月,初春尚冷,夜出感寒,遂得肘膝腕指关节疼痛,活动更甚。服解热止痛片后痛暂得减,而反增脘痛,遂仃服而肢痛渐加。半后年又增头痛头晕,查血压170/110毫米汞柱。某医投:麻黄45克、生姜45克去皮、川芎9克、肉桂9克、红茶9克、绿豆8粒、公羊屎8枚。五帖,痛大减,头晕头痛如故。至七三年四月,关节痛再度增重,且指关节肿大不能持物。重用上方,麻黄增至60克、直到90克、连服五帖,痛无少减,反致大汗淋漓,烦渴不已,头痛更甚。仃药后汗出烦渴自止。延至六月,来我所门诊。其脉弦而聚关,其苔黄而干燥。疏理痹汤,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葛根120克、桂枝9克、麻黄9克、白芍30克、桃仁30克、川军15克、王不留3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因其居住外地,嘱令连服30剂再来复诊。其至九月始来,云已服六十剂。至十余剂时痛势明显减轻,再服再减。现关节完全不痛,指关节之肿亦基本平复,活动自如,查血压已恢复正常,头晕早愈。意欲更求他方以求根治。脉之已缓和,视其苔薄白。嘱勿庸更方,继服二十剂善后即可,患者欣喜而归。 例四:李某,男,40岁,工人。 患者于1968年3大开始肩关节疼痛,1969年冬又出现指各关节肿胀,疼痛,骨节逐渐变形,屈伸不灵便,在太钢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西药、中药,2年余无明显效果,而渐重,1972年4月12日门诊:脉平,舌紫暗,处以葛根汤合桃仁承气汤:葛根30克、麻黄、桔梗、石膏30克、甘草6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王不留60克,服上药四剂,关节肿痛消失,指可以曲伸,关节变形无明显变化。 例五:李某,女,43岁,工人。 患者于1968年曾患精神分裂症而治疗,1977年8月复发,乱语不止,有时不能识人。1973年以来出现指关节肿痛,以右手为著,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右下肢胀痛,1978年5月在山医一院神经科诊为:精神分裂症、类风温性关节炎,5月30日来诊,脉弦,处以理痹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桔梗9克、桃仁30克、王不留30克、知母15克、川军1.5克。服30剂精神恢复正常,食量增加,指关节疼痛减轻,服60剂指关节肿痛完全消失。 血证 例一:鼻衄 王某,男,2岁 七O年冬,患儿因发鼻出血不止而入某职工医院治疗,诊为“血友病”,历时半月血仍不止,遂邀会诊。时患儿正在输血,观其面色红赤,鼻血殷殷,舌赤少苔,脉洪大无伦,重按豁然。方用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竹叶15克、生石膏30克、苏子15克、党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川椒3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粳米一撮。疏三剂,令其一日一剂,频频喂服。三日后再诊出血减少,面赤少减,脉仍大而已不洪,遂减量为三分之一,继服。三十帖后,又微出血,然一出即止,脉仍未复常,舌仍较赤。共服一百二十帖,舌脉完全复常,观察两年未发。 例二:肌衄 王某,男,30岁,工人 七二年初,忽作心悸,胸满,短气,头晕纳呆,萎软无力,并皮下出血。某医院检查,血色素7克,红细胞300万/mm3,白细胞3000/mm2,血小板10万/mm3,并作骨髓涂片,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辗转治疗四月,至六月份来我所门诊。视其面色不华,精神萎顿,懒言少动。周身皮下出血,胸背较少,四肢为重,小者为点,大者成片。舌色淡而少苔,边满面春风瘀点,脉弦细而聚关,直入鱼地。方用调血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牡蛎15克、龙骨15克、桂枝5克、车前子3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9克、大枣10枚、甘草6克。药十剂后,出血明显减少,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均为减轻,食纳增加。四十剂后,查血已恢复正常值,共服六十剂,诸症皆除。 例三:便血 王某,男,53岁,某局工程师 七二年八月二日,突感胃脘不舒。心烦而悸,冷汗淋漓,下如胶漆之黑便。遂以“上消化道出血”住入该局医院,亟为之输血,并投止血药治疗。次日,下血未止,又增发烧,体温达39℃。一周病不减,乃邀余会诊。时病者正展卧输血,已输3400毫升。视其面色光白而犹透赤色,发热汗出,日便二行,为黑红色,查红细胞200万/mm3,血压80-60/60-40毫米汞柱,舌淡而胖嫩,脉滑而数。与小柴胡合白虎汤、黄土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9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熟地9克、白术9克、炮附子9克、灶心土30克、阿胶9克(烊)、大枣10枚、粳米30克。一帖热减,便黑已微,遂停止输血。再服而热退。一周后检查:红细胞270万/mm3,血压110/80毫米汞柱,大便匿血阴性。脉尚少滑,舌嫩未转,令继服之。共服三十八帖,精神状态一如常人,作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 例四:尿血 张某,男,50岁,干部 六八年七月,出现尿血,并腰困,渐形体消瘦,精神疲惫。经某医院检查,诊为“双侧肾结核”,造影所见,右肾为重,较左侧增大二倍,因不宜手术,遂来求中医治疗。脉弦数,苔略燥。与调肾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仙鹤草30克、小蓟30克、生蒲黄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八剂尿血止。五十剂后造影复查,右肾明显缩小,一百二十剂后检查:“右肾比左肾略大,余未见异常”。体重增加,腰困消失,复上班工作。现仍健在。 赵某,女,46岁,工人。 患者1966年出现尿溺淋痛,1969年在河北某医院以肾结核行右肾切除术,约半年后又出现尿血,左侧腰痛如刀割样,尿检查:RBC满视野,脓球(++),蛋白(+++),1972年3月初门诊,消瘦,面色苍白,痛苦,颈部淋巴结也肿大,伴有食欲不振,脉细数,苔黄质红,处以决渎汤:党参30克、口芪30克、川玉金15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白第根3克、车前子30克、王不留30克、小蓟30克、川椒3克。服药10剂觉腰痛明显减轻,尿基本正常,食欲增进,服30剂后尿常规正常,颈部淋巴结变小,50余剂后,诸症消失。 例五:经漏 李某,女,32岁,工人 流产后反复出血,歇止五七日,即出血十余日,量虽不多而淋漓难止,已半年,近一周又见小便频数而涩痛。脉弦大,舌尖红。与小柴胡合白虎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小蓟30克、生蒲黄30克、党参30克、车前子30克。二剂血止,三月后因感冒来诊,全愈后已来经两次,均已正常。 脘痛 例一:曲某,男,38岁,工人 脘痛五年,引及肩背,饥时尤甚,得食稍减,纳食后三小时又转甚,并烧心,泛酸,暧气。曾至某医院上消化道造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方治疗或轻或重。七三年时疼痛转加,方来所求治。视其面容瘦削,舌苔微黄而燥,脘痛口燥,食纳呆滞,脉象弦细。投溃疡I号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陈皮30克、生石膏30克、川栋子30克、五灵脂1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川军5克、败酱草30克,日服一剂。忌生冷、油腻、辛辣、粘滑、房室。二十剂痛止纳增,证大辩论消除。服七十剂后,上消化道造影复查“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良好,未见龛影”。改服复健散一料,以为善后。观察三年,未见复发。 例二:张某,男,37岁,工人。 患者1959年出现心窝部疼痛,以饥饿时为重,进食可以缓解,伴有反酸,烧灼感。1964年在市中心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64年8月门诊,脉弦,处以溃疡Ⅱ号: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克、党参30克、川栋子30克、灵脂9克、川椒9克、甘草6克、大枣10枚。并忌食醋、咸、辣以及不易消化食物,服10剂疼痛消失,服80剂后复查造影,12指肠未发现异常。1974年7月26日仍未见复发。 例三:郎某,52岁,干部 脘痛六年,多在食后三、四小时,痛如刀割,得食可减。六八年五月,在该职工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至六月份,疼痛加重,该院医师劝令手术,患者不愿,而来我院住院治疗。形体消瘦,捧腹蹙眉,食少吞酸,脉弦细而弱,舌苔白尖红。询得素日间有柏油状便,为之查粪便匿血阳性。与溃疡II号汤: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15克、川玉金15克、川栋子30克、川椒10克、仙鹤草30克、五灵脂15克、陈皮15克、神曲15克、甘草10克、败酱30克。禁忌一如前案。药十剂,脘痛大减,三十剂痛止,查大便匿血转阴。七十日后造影复查“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良好,未见龛影”。遂出院,携复健散一料以作善后。患者听人说溃疡病根本不会彻底好,遂对疗效发生怀疑。同年十一月,忽发心窝部剧痛,以“溃疡病穿孔”入某医院手术治疗,剖腹后,详细检查未见穿孔,腹腔无渗出物,十二指肠亦无异常表现,遂缝合,住院八日出院。 例三:刘某,男,43岁,干部 年来纳食则胃脘胀痛,胸部痞满,并食减寐少,身疲乏力。先后经省内外六个医院检查皆断为“胃扭转”。患者不愿手术,服药治疗半年少效。於七一年十一月来所门诊。视其面容憔瘁,形体羸弱,脉象弦细,舌苔薄白。处以加味调胃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军5克、桃仁30克、王不留行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后食纳渐增,脘痛渐减。二百剂痛止,睡眠安稳,精神已佳,复至北京复查:“胃扭转好转”。患者信心很大,必至全愈而后已,续服百剂,已一如常人,经复查:胃位置正常。 例四:田某,女,32岁,话务员 七O年七月,突发右上腹疼痛,持续不止,且有时剧甚,痛彻右肩,致难以忍受,恶心呕吐,汗出淋漓,经治后,约一周始得渐缓。较轻之疼则续作不止,较剧之疼间有所作。七一年八月,始至某医院作胆囊造影,诊为“胆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能同意。第二年七月来我所门诊。时如前之剧痛又作七次,患者以手按腹,蹙眉变容,痛苦万状。以手按腹则硬而拒按,脉之弦紧有力,舌苔黄厚而燥。方用排石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金钱草120克、茵陈30克、海金砂30克、车前子30克、川玉金20克、川军15克、芒硝1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后日便四行,五剂痛减,十五剂痛止。二十剂后,燥苔已退,脉转和缓,诊腹柔软,复行胆囊造影“胆囊区未见结石”。后再未痛。 例五:高某,女,42岁,纺织工人 胃脘痞满疼痛,纳食后重坠,并食欲不振,暖气吞酸,头眩少寐,日趋消瘦,蒌软无力。八年来,虽曾治疗,但以证候不重,并未介意。廷至七四年,病证渐加,始至某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诊为“慢性胃炎合并胃下垂十二公分”。辗转治疗三月,方来我所。其脉弦细,舌滞而有青斑。与调胃汤合桃核承气: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五剂痞减纳增。三十剂后,证除大半,造影复查为“胃下垂六公分”。服七十剂后,诸证悉除,脉转正常,复行造影,“胃位置正常”。告愈。 消渴 阎某,男,63岁,工人 一九七O年十月出现饮食大增,然食日增而肌日削,至顿食一斤而不饱。口燥烦渴,虽然夜间亦必尽两暖壶水,溲多无度,四肢酸困,周身无力,至某医院诊为“糖尿病”。七二年五月来诊。视其大肉陷下,面削颧凸,查血糖208mg%,尿糖(++),脉弦细,苔黄燥。疏理消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玉金15克、川椒5克、黄芪120克、茵陈30克、丹参30克、花粉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车前子30克、五味子15克、猪胰脏半具入药同煎。同时控制饮食,辅以较多之豆制品及蔬菜。药二十剂,食量及尿量均减少,体重增加,已不烦渴。五十剂后,饮食尿量一如常人,肌肉稍丰满。查血糖110mg%,尿糖阴性,嘱一周服二剂,连服三月以作善后。 无脉证 李某,女,36岁,河南省某厂工人 初时头晕健忘,少寐心悸,双手发冷,两臂麻木,稍劳则疲乏甚,证渐转重,时有晕倒,诊治中发现两寸口脉由细弱而渐至消失,晕倒次数渐次加频。经两个医院诊为“无脉症”。二年后始来我所治疗。精神萎顿,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血压左侧不可测,右侧60/20毫米汞柱。舌苔白滑质紫暗,尖有瘀点。与理血遂瘀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大黄9克、芒硝6克(烊)、瓜蒌120克、王不留9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十余剂,晕减、麻木转轻,精神好转。服六十剂后,对寸口脉已现,只是细若蛛丝,头晕与麻木均消失,晕倒已停发,右臂血压升为80/50毫米汞柱,左侧稍低,令其回家继服六十剂。再来诊时,其已服药一百四十剂,精神脉象一如常人,测血压左右均为120/80毫米汞柱,遂恢复工作。 不仁 史某,女,38岁,小学教师 先有上肢麻木,渐至不知冷热,以致双手常被烫伤犹不知痛,而右手尤甚,两臂无力。半年后麻木遍及左半身,而无力更甚。遂至某院神经科检查,诊为“脊髓空洞症”。越七年,而至行走不便,遂来所求治。视其步履迟缓而不稳,两臂消瘦如削,腹部胀痛,大便燥结如球状,七八日一行,脉弦,苔黄而厚。与调神健骨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黄芪120克、葛根120克、王不留90克、当归9克、生白芍30克、芦荟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一剂,次日大便一次,仍燥结而量极多,腹胀除。继服之,大便一日一行。十余剂后,大便增为一日二三行,麻木略减,六十剂后,麻木消失,已知冷热,行走自如。继服三十剂,感觉已正常,两臂肌肉亦较丰满,经神经科复查:“未见异常”。 震颤 梁某,女,36岁,农民 无明显原因而出现右手颤抖,情绪激动时更甚,一月后又加不自主之摇头,遂至某医院神经科诊为“震颤性麻痹”。七三年三月来所门诊,其脉弦而上鱼,舌苔少而质红。方用调神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桂枝5克、生石膏3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两煎合并,去渣分温三服,每次加入鸡子黄一枚,搅令相得。药十七剂,震颤摇头明显减轻,至七十五剂始基本消失。嘱其续服二十剂以作善后。 怔忡 赵某,男,37岁,某县干部 少年时曾患双膝肿痛,半年而愈。自六O年,出现劳动时心悸短气,休息则消失。后逐年加重,稍劳辄心悸不已,呼吸促迫,更见腿脚浮肿。曾在数处治疗,均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延至七三年,虽坐亦喘促甚,已不能平卧。於七四年八月来所门诊。视其而青唇黑,抬肩顿息。舌肿胀而暗滞,脉细数而无力。因持续服用利尿剂而肿势不重。处以解肌汤:葛根3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玉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连服五剂,心悸,气短大减,唇黑已轻,已可平卧,下肢浮肿全消。六十剂后起居可以完全自理。继进二十剂则可少操持家务,遂停药。偶有少作,服二剂即止。观察二年,未明显发作。 侯某,女,39岁,农民。 患者1958年出现心慌气短,逐渐加重,1973年因感冒现全体浮肿,纳呆,不能平卧,在太原数个医院均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服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1974年11月初诊,端坐呼吸,口唇紫红,全身浮肿,言语吃力,脉细数而涩,苔白而紫暗,处以解肌汤合炙甘草汤:葛根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川玉金15克、炙甘草12克、生姜6克、生地15克、桂枝9克、麦冬15克、麻红15克、阿胶6克、大枣20枚。服二剂浮肿明显消退,可以平卧。心慌气短明显减轻,服45剂浮肿完全消退,食量增加,心慌气短消失,精神好转,脉细,又继服至90剂,可以胜任一般家务劳动。 张某,女,51岁,工人。 患者1969年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不适伴有下肢浮肿,逐渐加重,1972年8月初上述症状更为严重,伴咳嗽,咳出为唾沫浆,夜寐不安,不能平卧,食欲不振,尿少,下肢浮肿。8月30日门诊脉细弱,当时本医院内科主任在学习中医,其体检结果: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可闻Ⅲ——ⅠⅥ级,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心率13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弱,肝功下四指,双下肢呈可凹性浮肿,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办狭窄,闭锁不全,心功能ⅠⅥ。处以解肌汤:葛根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川玉金15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服上药五剂,尿量增多,浮肿消退,心慌气短明显好转,可以平卧,服20剂后,可以下地活动,服35剂后上述症状消失,可以做一般家务劳动,但稍重或劳累后仍有心慌气短,继服至60剂病情见明显变化。 症疾 例一:张某,男,45岁,技师 一九六七年二月,左胁忽现刺痛且痛引肩背,持续不已。渐加重如刀割,不可忍受。至某医院超声检查,疑为胰腺肿瘤。复转天津某医院诊断如前。返某医院,行剖腹探查术,见胰腺表面大有如鸡卵囊肿六个,小者甚多,无法计数,未作切除。术后痛更剧,复至天津,因无法治疗而转太原。六七年八月门诊。脉弦细苔黄腻。以调胃合攻坚为法。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1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陈皮30克、白芍30克、五灵脂9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行60克、瓜蒌120克、桃仁30克、川玉金15克、川军5克。一日一剂。预计疗程为一百二十日。七十剂痛止,一百二十剂后,又至前述医院超声复查“胰脏未见异常”。继服五十剂,恢复工作。 例二:陈某,女,50岁,驻军某部家属 一九七七年春忽左上腹胀痛,且腹渐胀大,并食欲减退,形体消瘦,精神不振。曾在某部队医院及其它医院作超声波及肝肾扫描检查,均诊为“多囊肝及左侧多囊肾”。五月来所门诊。脉弦细无力,苔白而略腻。与调肝汤合攻坚汤为治。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10克、甘草6克、茵陈30克、丹参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60克、川军5克、大枣10枚。服十余剂,疼痛大减,食纳增进。服六十剂,膨大之腹基本平复,精神大增。至一百二十剂,诸症均除。超声波、肝肾扫描复查囊肿消失。 便闭 王某,女,37岁,驻军家属 七二年三月,因患卵囊肿而行手术治疗,术后三月,出现腹持续痛,且不时甚剧。五日不大便,亦不矢气,并恶心,呕吐、腹胀。至某医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剥离手术。二次手术后两月,又见腹痛不大便,症状如前。患者不愿再次手术,遂来改求中医。时已一周不大便,腹胀满而痛甚。脉沉弦,苔薄白。以调肠汤合润肠汤为治。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15克、党参15克、川椒10克、陈皮30克、生白芍30克、川楝子30克、小茴香15克、五灵脂15克、王不留30克、芦荟3克、威灵仙10克、甘草6克。第一次服后,约六小时便下结粪甚多,腹痛顿减。三剂后痛止,连服二十剂,痛再未作。 张某,女,42岁,工人。 患者1969年以来,大便6-7天一次,伴有腹胀,排气多,饮食尚可,大便量少而黑。睡眠不好,多梦,易惊醒,心烦,小便黄而少,曾在数个医院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1972年元月13日门诊,脉象关、上鱼际,处以调神汤Ⅱ号: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桂枝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车前子30克、川军9克、丹参6克、大枣10枚、川椒5克,共服10剂,诸症均消,大便为一日一次。 奔豚 杨某,女,40岁,农民 近二年来常作奔豚,或三五日一作,或十余日一作,作时自觉气从少腹上冲于心,遂即昏不知人。旋即苏,稍事休息即一如常人。病不作时,亦无他苦。脉之弦甚。与苓桂甘枣汤。晚上服药后,一夜安卧,黎明前腹痛甚,移时大便,下寸馀长小蛔虫数十条,腹痛即止,后奔豚再未发。 痰核 例一:唐某,男,驻军干部 周身起硬核数十枚,大如枣,无痛无作,三年来,渐增多,曾诊为“多发性脂肪瘤”。七五年,该处某医师在我所学中医,遂介绍来诊,除脉弦之外,余皆如常。以攻坚除痰为治,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15克、牡蛎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80克、瓜蒌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川椒5克、桔梗5克。另鸡内金,炮甲珠等分为末,每次吞服2克,日三次。估计百八十帖病可除。渠亦信心十足,日服一帖,每十余日一诊。至九十帖疾无少变,证毕如初。唐惑疑,恐无效。师谓曰:“证之转变,有渐有骤,按尊疾之微象,宜有骤减。”其疑始释,服药不少懈。十日后复来,痰核皆缩小一半。至百二十帖则小如蚕豆许,至百八十帖,已无蒂芥矣。 例二:高某,女,35岁,干部 六三年春,忽於小腹及左下肢内侧生硬核,皮色不变,触之微痛,午后微热,背微恶寒。历三月,硬核渐增多至十七枚,大小如杏核。经皮肤病研究所检查,诊为“回归热性结节性化脓性脂膜炎”。诊得脉弦而少数,舌尖略红。午后微热为邪居半表半里,腹腿之硬核用痰气凝结,聚而为患。不行气无以破其坚,不行血无以散其结,以攻坚汤合鸡甲散为治。方用:柴胡2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20克、牡蛎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100克、桔梗15克、贝母15克、附子3克、川玉金1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分温三服,每次吞服鸡甲散二克。服七帖硬核变软,背恶寒除,午后发热减。共服二十帖全愈。或谓:“虽愈,恐有周期性复发,”今已十九年,健康如昨。 例三:武某,男,36岁,农民 因食不洁之猪肉,致周身渐生硬核数十枚,大如杏核,无所苦,至某绦虫病研究所诊为绦虫包囊,因数量太多,不宜手术,遂来我所。诊得脉略弦,除病核之外,余皆如常。亦与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15克、党参20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100克、槟榔30克。另,雷丸15克研细末,分三次吞服。四帖而硬核全消。 例四:王某,男,61岁,工人 六五年,右胸生一核,大如枣,稍硬,色泽如常,亦无它苦,而未介意。后渐长大,至七四年时已大如拳,至某院检查,诊为“胸壁结核”。患者不愿手术,于九月,来所门诊,脉弦而少数,舌苔微黄。亦以攻坚汤为治。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6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生石膏30克、瓜蒌120克。服八剂,肿块消除大半,三十剂全消。 盅胀 李某,女,18岁,工人 七一年五月,出现腹胀,食纳呆滞,日仅进食二三两,并有恶心,泄泻,一日二三行。既往并无黄疸及胁痛,形体日渐消瘦。延至七月,腹胀大甚而不能弯腰,下肢出现血斑。至某医院作超声波及腹穿检查,诊为“肝硬化腹水”。第二年七月,来所门诊,腹大如釜,青筋努张,四肢瘦削,小便不利,心悸短气,懒言少动,脉弦细无力,苔薄而少津。以调肾汤加减治之。与: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15克、党参30克、川椒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丹参30克、苍术9克、广木香3克、小蓟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60克。另合三甲散(鸡内金、炮甲珠、鳖甲等分为细末,每服3克,一日二次)。忌食碱、盐。十剂而小便大利,食纳增加,腹胀略减。六十剂后,肿胀全消,精神甚好,已无任何不适,复上班工作。 例二:谢某,男,56岁,工人。 患者1960年曾有肝炎史,1971年初出现右上腹胀痛,憋闷,食欲不振,下肢浮肿,在山医一院行超声波,肝扫描和肝功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服中西药一年无效,而上述症状加重,1972年2月24日门诊,除上述症状外,脉弦细,苔黄燥而腻,处以调肝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丹参60克、茵陈30克、川军9克、车前子30克、川玉金15克、王不留9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另配鸡甲散(鸡内金、鳖甲、炮甲珠等分为末)每服6克,一日三次,8月24日复诊,服药130余剂,症状消失,浮肿消退,精神佳,食欲好,又上班工作。 肿瘤 例一:宋某,男,62岁,农民 七二年三月,因情志怫郁,渐见吞咽时发噎,至五月,只能啜较稀饮食慢慢咽下,稍有不适,旋即吐出。因进食困难而饮食锐减,形体日瘦,大便四五日一行。至某部队医院及肿瘤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均诊为“贲门癌”。脉之弦细无力,苔黄厚而燥。为疏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旋复花3克、代赭石30克、生白芍30克、陈皮30克、夏枯草30克、特蛎30克、王不留90克、山豆根30克、芦荟3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二剂,呕吐止,大便一日一行。三十剂后,吞咽顺利,已不发噎,纳食已正常,体重增加,精神大增。六十剂后造影复查,食管通过顺利,贲门处未见异常。继服至一百二十剂后停药。一九七八年时仍健康。 例二:王某,男,某县干部 患者鼻塞而头闷耳聋,六九年以鼻中隔弯曲而手术治疗。术后病不减,复经某医院检查诊为“鼻咽癌”。第二年去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同上,因手术较大,且必去一目,患者未能接受。於七十年八月来诊。而光白,体瘦弱,脉弦细,舌红赤。与: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90克、夏枯草30克、生石膏30克、辛荑30克、苍耳子3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百合30克、川椒5克、某草9克、大枣10枚。药五十剂鼻已大通,头闷耳聋止。服二百剂后复查已恢复正常。今已十年,仍在工作。 例三:魏某,男,54岁,河北某县农民 一九七五年八月出现间断尿血,不急不痛。某地按肾炎治疗一年,尿血渐增多,形体转消瘦,萎顿少神。至七七年三月,至某医院经膀胱镜检查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诊为“膀胱癌晚期合并肾转移”。遂来诊,脉弦细无力,舌质灰暗,苔黄而腻。与调肾汤合攻坚汤为治。方为: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15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生蒲黄30克、仙鹤草30克、小蓟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60克、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三十剂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仍为间断尿血,但量少于前。一百二十剂后,尿血止。尿常规反复检查均正常。七月,因盛怒又出现尿血两次。仍服原方,并配服鸡甲散,每次五克,又服五十剂,再未尿血。十月,至原医院复查,原癌肿部位模糊不清,肾盂未见异常。汤剂改为每周一剂。仍继服鸡甲散。一九七七年,其子来并称:精神比病前还好,每天都参加农田劳动。 例四:刘某,男,51岁,工人 一九七二年五月,大怒后,遂见颈前生一肿块,大如指尖。月余后,增大如鸡卵,无痛痒,唯觉气闷。至某医院诊为“甲状腺瘤”。八月来诊,其脉关上独盛,苔略黄。与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9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十剂,瘤消太半,气闷已微,六十剂肿物全消,脉舌复常。 例五:李某,男,37岁,技术员 五八年时,发现前额突出,下额增宽,口唇加厚,面形渐丑,于掌宽大,足掌肥厚,而自觉并无所苦,不以为意。六八年时,又见两手麻木,腰及左腿疼痛,视力模糊,头目眩晕,疲惫无力。烦燥易怒,始惧而就医。经两个医院均诊为“垂体肿瘤~肢端肥大症”。六八年十二月来诊。其脉滑而上鱼,苔黄而略燥。与调神合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车前子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一百二十剂,腰及左腿疼止,头目眩晕除,烦燥喜怒消,视物清楚,体健有力,唯头面及四肢之变形如故。 肝痈 许某,男,35岁,教师 七二年四月初,突发右胁胀痛,并发热恶寒,体温有时达39.5℃,食欲不振。在某医院作超声、肝扫描检查诊为“肝脓肿”。至六月始来我所,其寒热胁痛如前,更见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脉弦数,苔黄腻。与调肝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茵陈60克、栀子15克、大黄1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玉金15克、王不留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十四帖,寒热止,胁痛减,食纳增加。三十帖后胁痛除。复作肝功能,超声波检查皆已正常。续服十帖,调养而安。 红斑狼疮 刘某,女,19岁,工人 七零年底,两颧、颊、鼻尖及额部出现豆大之红斑,半月后突发高烧,恶寒无汗,关节酸痛。经某医院诊为红斑狼疮,治疗两月症状消退。七一年七月,红斑重现,於两颧部呈蝶形,色褐红,并结痂,渐增厚,断续发烧,关节酸痛,烦悸不寐。治疗二月,未见佳转。延至十月,来所求诊。时高烧达40~41.5℃间,已持续半月不降。神识昏蒙。化验检查:血沉50mm/小时;尿:蛋白(艹),红血球(艹)。脉弦细数弱,舌红少苔。与消班解毒汤:柴胡1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丝瓜络15克、生石膏30克、草甘6克、大枣10枚。一剂即热退而神爽。二十剂后关节痛、心悸除,疮痂开始脱落。三十余剂,痂已脱尽,面部恢复正常,查血尿常规均已正常,精神甚好。至四十剂而停药。七二年春,面部又现如绿豆大小之红斑数个,继服上方二十余剂而愈。遂於每年立春后服十余剂以防复发。七五年冬因感冒来诊,云近四年再未发,一直坚持工作。 成某,女,38岁,工人。 患者于1971年春,鼻两侧出现红点状疙瘩,逐渐变大,见日光后更严重,山医一院诊为“红斑狼疮”,先后高烧达40℃五次,平素以强的松治疗,1973年7月初再度出现高烧39℃,经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7月15日门诊,脉浮数无力,处以消斑解毒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二花30克、车前子30克、青蒿30克、葛根30克、五味子15克、麦冬15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2剂后热退,脉仍弱,继上方服30剂,面部红斑开始消退,服60剂面部恢复正常,嘱每年春季服10剂以预防。 李某,女,40岁,干部。 患者原在山西省话剧团工作,1960年7月出现膝关节疼痛,当时血沉40mm/小时,以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并有间断不规则发烧,用激素治疗有效,疼痛明显减轻。71年调到第二热电厂工作,1973年春面部鼻两侧红斑,如盘状,尿蛋白(+),RBC(+),肝功能TTT1821,TPT(+++),转氨酶36021,同年5月在山医二院诊为“红斑性狼疮段急性扩散型”,强的松治疗可以使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1974年6月10日又出现发烧40℃,用各种抗药素和激素治疗不能控制。6月18日门诊,脉弦细无力,苔黄燥,处以消斑解毒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30克、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二花30克、苦参30克、青蒿30克、葛根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服一剂后,T为38.2℃,服8剂T恢复为正常,又服10余剂,面部红斑开始消退,服60剂后面部恢复正常,脉平,又服30余剂,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朱某,男,30岁,干部。 1966年夏,患者发现鼻部、耳前面部以及前臂有散在的对称性红色斑疹,无痒感,全身不适,持续三周未退,当时经鞍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尔后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诊治,诊断同上,服用激素强的松,氢奎治疗,除前臂红斑消失外,余无明显效果。1969年后,由于曝晒机会增多而上述症状加重,面部红斑连成片状,为蝶形损害,伴有痒感和微痛,伴有少量黄色渗出物,睡眠不好,日光照射十分钟即不能耐受,夏季外出必须戴草帽和穿长袖衣,血尿检查未见异常。72年5月因病情加重出现发烧达40.5℃,用西药控制发烧后,闻讯而来并求治。除上述症状外,伴有乏力,心烦,脉弦细数,处以消斑解毒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苍耳子30克、苦参30克、士苓30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5克、石膏30克。服药20剂后面部痒感、疼痛、流黄色渗出物消失,睡眠好转,日晒半天可以耐受,服药40剂,面色蝶形红斑消退,局部仅留有暗红色素沉着,服药60剂后,色素消失,夏季外出不用防护用品,73年10月复查未见正常。 程某,男,38岁,教师。 患者1969年5月发现鼻部右侧有星状红斑,无不适感,持续三月未退,经山医一、二院均诊为“慢性红斑狼疮”,长期服氢奎,强的松,维生素类药,约半年红斑消退,故停药,不久于右侧面部下方出现铜线大小圆形红斑,持续不退。71年春天参加农场劳动,日光照射后,局部红斑范围增大,出现痒感。6月又出现食欲不振又在山医一院诊治,继服上述西药,全体四个月,食欲增加,精神稍好,余无明显好转。72年3月18日初诊,除上述症状外,脉弦细,处以消斑解毒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30克、苍耳子3克、苦参30克、士苓30克、浮萍30克、二花30克、车前子30克、丝瓜络15克。日服一剂,服药四个月后红班开始消退,食欲正常,睡眠好,头晕消失,服药半年,红斑消失,面部皮肤恢复正常,仅有少数色素沉着,精神佳。72年11月恢复正常。 卢某,女,38岁,干部。 患者1965年春面部出现点状红斑,持续不退,伴有关节疼痛,肌肉酸痛,乏力,气短,有时发烧达39-40℃,5月在太原数个医院检查“狼疮细胞”,均诊为“红斑性狼疮”,用氢奎、强的松、维生素类药物治疗,除发烧可以缓解外,其余症状无明显变化,每年夏季加重,先后八次住院治疗,时间由28天到三个月不等。70年以后除上述症状外,伴有头皮剧痛,彻底不眠,下肢浮肿,不能下地活动,极度疲乏无力,面部红斑也较前为重,肝脾肿大,肝功能不正常(未见化验单),尿蛋白(++),管型(+),血沉35mm/小时,RBC3500/mm3,72年4月26日初诊,脉弦细而数,苔稍黄而腻,处以消斑解毒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苍耳子30克、苦参30克、浮萍30克、士苓30克、二花30克、车前子30克、丝瓜络15克、石膏30克。服药5剂后,面部红斑红肿更明显,出现红色疹子,伴面部发烧感,无力更甚,未停药,服14剂后,面部红斑开始消退,肌肉关节疼减轻。服至60剂,精神明显好转,能从事轻度家务劳动,食欲增加,睡眠好,72年7月复查肝功、尿常规等均明显好转,狼疮细胞消失,服药90剂后,红斑完全消退,面部色泽正常,肝功、尿常规化验均正常而上班工作。 王某,女,34岁,工人。 患者1971年5月指端和面部出现红斑,逐渐加重,以面部为甚,发展为以鼻部为中心的蝶形红斑,伴发痒,伴有背部发冷,手足易冷,小便次数增加,食欲差,当时在山医二院确诊为“红斑狼疮”,用考的松等治疗无显著效果,1972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同年7月1日门诊,脉细数无力,处以消斑解毒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9克、大枣10枚、苍耳子30克、浮萍30克、苦参30克、士苓30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石膏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8月28日复诊,服药24剂后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冷,背部凉感,面部痒感消失,小便正常,血常规正常,面部红斑开始消退,范围变小,服60剂后,面部恢复正常。 张某,男,13岁,学生。 患者于1972年7月面部出现红斑,逐渐加深变大,呈蝶形分布,在山医二院诊为“红斑狼疮”,服激素,维生素类药物三个月,无明显效果,72年11月中旬出现发烧,有时达39.9℃,72年12月10日门诊,脉数,体温39.5℃,处以消斑解毒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苦参30克、浮萍30克、士苓30克、石膏30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服4剂体温恢复正常,红斑开始消退,服60余剂皮肝胆恢复正常。 舌白斑病 贾某,女,42岁,工人 七一年三月,舌前部生一豆大黑点,逐渐扩大,三个月遍及全舌面。舌僵硬失灵,言语进食均有妨碍。至某医院诊为“舌白斑病”,谓无法治疗,遂来所求治。询得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头晕健忘,少寐多梦。舌面光黑,舌两侧散布紫瘀斑,脉象弦细。与攻坚、调胃合桃核承气为治。方用: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30克、生石膏30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烊)、枳实30克、白芍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十六剂,脘痞除,食纳增。舌两侧紫斑已消大半。舌尖黑斑减薄。以后随服药而斑渐消,至五十剂而复常。 鼻塞 王某,男,43岁,干部 鼻塞二年,常因呼吸受阻而夜间憋醒,曾在某医院诊为“双侧鼻息肉”,因怯於手术而未作治疗。诊其脉平,苔薄白。投攻坚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克、苏子30克、党参15克、川椒5克、牡蛎30克、王不留60克、夏枯草30克、辛荑30克、苍耳子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十剂病减,四十剂病除,经复查息肉消失。 青盲 肖某,女,35岁,工人 六七年出现双目胀痛,并头痛失眠,烦燥善怒,本医院诊为“急性青光眼”。第二年三月,突然失明,而胀痛如故,於五月来诊。时视电灯仅有光感,视物皆无所见,脉弦细,苔黄燥。与利目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桃仁30克、桂枝10克、川军10克、芒硝5克、白蒺藜30克、决明子30克、车前子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七剂,目胀痛大减。十六剂目胀痛消失。视大物体可见模糊轮廓,睡眠已佳,精神安定。五十剂后,已可做较粗之针线活。 相某,男,42岁,医院检验师。 患者1969年3月22日出现胀疼,不久即双目失明,失明后疼痛减轻,在本院治疗三个月无效,于6月初门诊,双目失明,强光下有光感,脉弦,处以理目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充隐子30克、视明砂30克、桃仁30克、蝉退9克、白蒺藜30克、决明子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20剂后开始有指动,服50剂能看见模糊的物体,服70余剂双目恢复正常。 郝某,男,52岁,工人。 患者1972年6月初突感头痛,双目憋胀发红,视物模糊,伴有恶心,呕吐,在山医二院检查,双目视力0.2,眼压59mm,诊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用封闭疗法,经安眠药,恶心呕吐消失,疼痛减轻,但视物仍不清楚,于7月10日门诊,脉弦,舌紫暗,处以理目汤加减合桃仁承气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白蒺藜30克、视明沙30克、决明子30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服药6剂,头痛双目胀痛消失,视物见好,继服药8月29日在山医二院复查,视力右眼1.0,左眼1.2,眼底正常。 相某,女,10岁。 患者于1972年7月2日觉右眼疼痛,发红,伴有恶心,在山医一院就诊,诊为急性青光眼,用西药治疗五天无效,于7月10日门诊,脉平,舌紫暗,处以理目汤合桃仁承气汤加减:柴胡9克、黄芩9克、苏子15克、党参15克、白蒺藜15克、石决明15克、视明砂15克、桃仁15克、桂枝5克、川军5克、甘草3克、川椒3克、大枣5枚。服药一月后复查,自觉症状消失。 失明 李某,男,22岁,工人 七一年八月初,出现左目羞明而疼痛,且引左侧头痛,视物模糊渐加,十余日后左目仅存光感。至某医院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谓瞳孔周边不齐,有粘连。同月三十日来所门诊。脉弦细,舌面有瘀汤。柴胡10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甘草6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桃仁30克、桂枝9克、芒硝6克、大枣10枚。八剂头痛除,已可见物,而不羞明。服十八剂视物已清,左目裸眼视力为0.8,唯瞳孔周边仍不齐,令继续服药。 腰痹 马某,女,49岁,工人 七四年三月停经,四月出现腰骶部疼痛,逐渐加重而至不能弯腰。六月六诊。脉弦细,舌尖及两侧有瘀斑,与理血逐瘀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大黄9克、芒硝6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三剂月经至。腰痛大减。继服二剂腰痛消失,活动自如。 张某,女,44岁,农民。 患者于1964年出现腰腿疼,以左侧为重,服中药,西药多年无明显效果,于1974年7月24日门诊,脉细弦,苔白而质暗,舌有瘀点,处以理血逐瘀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服5剂疼痛明显减轻,服17剂后疼痛完全消失。 张某,男,55岁,工人。 患者于1971年9月2日由于受凉后出现腰痛,不能活动,尤其不能后仰,被迫弯腰行走,经针刺治疗和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12月17日门诊,脉弦细,处以调神汤I号合桃仁承气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葛根30克、麻黄9克、石膏30克、王不留30克,服一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服7剂后疼痛完全消失。 脱发 徐某,男,24岁,工人 六四年出现脱发。初时甚少,渐增多,虽未断治疗,脱发转加。至七一年,头顶部已一发无存。遂于八月来诊。视其头两侧及后侧发亦稀疏,且有数处无发之花斑。并有心烦、少寐、健忘。脉弦细,舌尖有瘀斑,与理血遂瘀汤:柴胡15克、黄苓15克、苏子20克、党参20克、川椒5克、桃仁30克、桂枝6克、大黄9克、芒硝6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十二帖,已见顶部新发丛生,将月已满头黑发了。少寐健忘亦愈。第二年二月,又微有脱,照前方又服十剂而止。二年未再发。 李某,男,25岁,工人 1974年无明显原因出现秃发,为斑片状,伴有失眠,心烦,经多方治疗无效,1976年5月门诊,脉弦,舌有瘀血点: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服10剂出现新的斑片状脱发,旧的秃发面积缩小,有新发长出,服60剂后,斑秃消失,脉平。 痛经 赵某,女,28岁,农民 产后哺乳期,经七八月一行,经至前少腹剧痛,腰困甚,信水已下,痛始稍减。经量多且杂血块,十余日始止。断乳后二年,证仍如前,遂来诊。脉之弦细,舌尖有瘀斑。与理血逐瘀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桃仁30克、桂枝9克、大黄9克、芒硝6克、大枣10枚。药十四剂经至,与前次相隔三十五日,无腹痛,一周即止,后遂正常。 躄 聂某,男,16岁,外地学生 六九年七月,无因而见右腿行走不便,渐作足趾卷屈,以致不能走路。至某医院诊为“腓神经麻痹”。七二年四月来诊,脉略弦,舌质暗,尖有瘀斑。与桃核承气合芍区甘草汤:桃仁30克、桂枝9克、白芍30克、王不留30克、大黄9克、甘草9克、芒硝6克、烊。六剂即趾伸,足掌可平放着地。十五剂已可少行,其归家心切,令继服十五剂以求痊愈。 骨疽 陈某,女,52岁 六九年春出现腰痛,不久,右腰生脓泡两处,溃破流出状如米泔之秽浊稀水,形体消瘦,精神萎靡,渐至卧床不起。七O年至某医院诊为“脊柱结核”,见第十一、十二胸椎骨质破坏变形。治疗经年,未见好转。七一年五月来所门诊,其脉细数,舌苔薄白。与阳和汤。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鹿角胶9克烊、紫油桂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生甘草3克、一日一剂。因其在太原居住不便,急於归里,嘱其服药必在一百五十剂之上,至二百五十剂之间,不论效之有无,或者加重,必须坚持服食。一年后,患者来信感谢,其中写道:“……经月余治疗,非但病无转机,而且反觉沉重,一天只能吃三两粮,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了。咋办呢?是继续服药,还是就此中止,我内心深入展开了生与死的搏斗。我是一个病人,我有生的欲望,我也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医嘱。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一鼓作气,继续服药,乃是降伏病魔的唯一正确途径。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振奋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当我服到一百一十剂时,疮口长出了新肉,服到一百五十剂时,我顿觉精神清爽,食欲大振,不柱拐杖也能劳动,而且能围着灶台做饭了。就这样,历时一年,服中药二百五十剂,我的骨结核终于完全治愈了。” 王某,女,47岁。 患者1965年出现腰痛背困,逐渐加重,1967年致卧床不起,伴有食欲不振,低热,盗汗,在山医二院诊为“脊椎结核”有四个椎体破坏,住院一年余无效而出院。1968年8月门诊:脉弦细而数,苔黄而燥,质红,腰背部以及腹部有4-5处流出脓样物,处以消疸汤,150剂一个疗程:熟地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白芥子6克、鹿角胶9克、肉桂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生甘草3克、王不留30克、合雷半封100毫克,一日三次服。服70剂时,可以下地活动,服至110剂,体重增加,精神好转,低热、盗汗消失,服150剂后体壮如愿,能胜任家务劳动。 糖尿病 例一:张某,男,56岁,干部。 患者于1969年开始患糖尿病,血糖波动在180-300mg%, 尿糖+——++++,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先后在北京等地经中西医院疗均无满意效果,用胰岛素,D860有反应,故对治疗本病失去信心。仅以降糖灵维持,任病自便,每遇劳累,则尿糖则为++++,休息数日尿糖可以降为++,73年患者在同志们的劝治情况下请与诊治。治病中,与之聊谈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患者甚感兴趣,当述及中医的协调整体,改善局部的治则时,患者欣然赞赏,并要求治疗,并决心遵医嘱用药,遂投以理消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丹参30克、车前子30克、熟地30克、山萸30克、山药30克、花粉30克、石膏30克、生黄芪120克、猪胰脏半个。服药七剂尿糖为(±),病人更为欢慰,服20剂尿糖(-),以后以调心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百合30克、乌药9克、丹参30克、瓜蒌30克、川玉金30克、牡蛎30克,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服2剂调心汤服一剂理消汤,交替使用上方,共用60剂,两病皆愈。 例二:闫某,男,63岁,工人。 患者1970年出现食量增多,小便次数增加,饮水也多,并伴有烦渴,四肢酸困,消瘦,逐渐加重。本厂医院化验血糖208mg%,尿糖(++),诊为糖尿病,服用D860以及其它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1932年5月23日门诊,消瘦,脉弦细,苔黄而燥,处以理消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15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丹参30克、车前子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山萸30克、花粉30克、石膏30克、生芪120克、猪胰脏半具切。每日一剂,限制饮食,以豆面菠菜为饮食,5月27日又诊,血糖176mg%,尿糖(±),服药20剂时血糖130mg %,尿糖(-),精神好转,体重增加,烦渴消失,服药50剂时诸症消失,精神佳,继服至60剂。 尿崩症 宋某,女,25岁,工人。 患者从幼年有口渴尿多,1973年春上述症状加重,每日饮水达1万毫升,尿量特多,伴食欲不振,消瘦,无力。尿检(-),在某医院诊为尿崩症。西医用尿崩灵治疗无效。1974年2月5日门诊,脉细滑,以人参白虎汤加黄芪:石膏60克、知母15克、粳米30克、党参30克、黄芪120克、甘草9克。服药46剂时仍无明显效果,患者表失信,嘱其坚持服至60剂,当服至48剂时,口渴消失,尿量明显减少,服至60剂后饮食增加,精神转佳,上班工作。 青年痤疮 刘某,男,19岁,工人 患者于1971年12月无明显原因鼻侧起红色疙瘩,逐渐加重,有的发展为小指肚大小,在某医院诊为“青年痤疮”,经皮科治疗两月余无效,于1972年4月门诊,脉弦处以调神汤Ⅱ号合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30克、石膏30克,服10剂后痤疮变小变平,小的红点消失,服20剂后,完全消失,仅有少量色素沉着。 面部雀斑 赵某,女,17岁,话剧团。 患者自幼面部雀斑满布,大小不等,大者有绿豆大,小如芥子大,呈淡褐色,1977年5月患者要求试治,脉弦,处以调血消斑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9克、大黄9克、芒硝6克、赤芍9克、红花15克,服15剂,雀斑明显减少,为色度变淡,剩存的范围变小,服30剂面部雀斑基本消退,仅留有少数淡黄色小点,不细看之不能发现。 骨膜炎 赵某,女,62岁,农民。 患者于1970年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膝关节下有一个肿物如鸡蛋大,按之硬,逐渐长大,1973年8月在山医三院诊为“胫骨骨髓炎”,于8月23日门诊,肿物如小儿掌大,边缘不清,触之质实感,脉上鱼际,弦,舌暗,处以理血遂瘀汤合攻坚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30克、石膏30克、车前子30克、川军5克、桃仁30克、桂枝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芒硝6克。服5剂肿物明显消退,服10剂后基本变平,服30剂后表面恢复正常。 神经官能症 例一:武某,男,35岁,干部。 患者于1968年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心烦心悸,胸闷,盗汗腰困,阳萎,双侧乳房增大,在数个医院诊为“性神经衰弱”,服中西药4年无明显效果,1972年2月门诊,除上述症状外,脉弦数上鱼际,处以调神I号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石膏60克、桂枝3克、川椒5克、甘草6克、川军5克、车前子30克、王不留30克、大枣10枚,服三剂后头晕、头痛减轻,盗汗减少。服六剂后盗汗消失,头痛、头晕、失眠明显减轻,乳房变小,服30余剂后诸症消失,精神好而上班工作。 例二:张某,男,57岁,干部。 患者1971年7月头部摔伤,以后经常头晕头痛,山医一院神经科诊为“神经功能失调”,经服中西药2年无效,1973年8月又突然昏倒,无抽风,半小时后始清醒,以后头晕、头痛更为严重,伴有失眠,易惊等,1973年8月30日门诊,脉弦,舌苔白而质暗紫,处以调神汤I号合桃仁承气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甘草30克、川椒50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芒硝6克,服2剂头晕头痛明显减轻,服30剂上述诸症消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例一:吴某,男,40岁,干部。 患者1964年初,右足小趾出现疼痛,以受凉后明显,逐渐变得青紫,1965年7月在山医二院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用封闭疗法治疗两月无效,而且疼痛加重,右足凉冷,青紫,建议手术截肢治疗,患者拒绝手术,而于1966年2月22日门诊,陈上述症状外,右足青紫冰冷,右小趾又有个黄豆大溃疡面,周围组织变黑右趺阳脉失,又寸口脉弦细,处以理心复脉汤:当归15克、桂枝5克、通草9克、赤芍6克、细辛6克、甘草6克、二花30克、鸡血藤克、玄参20服药15剂,疼痛明显减轻,服40剂疼痛青紫消失,右足渐温,溃疡面变小,服60剂溃疡面愈合,为巩固疗效而服120剂。 例二:张某,47岁,医生。 患者1966年秋,无明显原因出现左足趾疼痛,青紫,以遇冷和行走过久后为甚,1967年患者在山医二院诊为闭塞性脉管炎。1967年4月门诊:脉弦,右足趺脉似有似无,处以理心复脉汤:当归15克、桂枝5克、通草9克、赤芍6克、细辛9克、甘草6克、大枣10枚、二花30克、鸡血藤克、玄24克,服药一月疼痛消失,但面部仍青紫发冷,服药半年后复诊,患者完全正常,右足趺脉正常。 例三:李某,男,40岁,工人。 患者1966年2月出现左下肢疼痛,以行走过度后加重,以足1-2趾为重,皮肤逐渐变为暗紫色,1966年3月门诊:脉弦,左足阳脉无,处以理心复脉汤,服20剂后疼痛收转而停药,4个月后左足拇趾出现溃烂,而病情急聚变化,疼痛加剧,而伴有全身多处青紫,1966年8月住院治疗,仍以理心复脉汤治疗,住院一年,服药200余剂,痊愈出院。1978年8月7日又诊,患者无异常。 例四:张某,男,24岁,干部。 患者1970年10月出现右足趾疼痛,以过度行走和遇冷后为重,面部皮肤发冷,青紫,逐渐加重,2月后皮肤溃烂,疼痛成为持续性,先后服中西药无效,1971年1月29日在山医二院诊为“脉管炎”,而于2月1日门诊:脉平,右足青紫趾外侧有玉米烂大小溃烂面,有少量分泌物右趺阳脉消失,处以理心复脉汤:当归15克、桂枝5克、赤芍6克、通草9克、细辛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牛膝9克、鸡血藤0克、二花30、王不留30克、玄参20克葛根30克,服药10剂后疼痛减轻,可以忍受,服60剂右趾溃疡面愈合,皮肤颜色近于正常,右足趺阳脉转动出现,任较左侧弱,继服药120剂后,双侧趺阳脉正常 胃下垂 例一:时其,男,38岁,干部。 患者于1964年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和下坠感,伴有嗳气, 服药无效,逐渐加重。1934年3月在太钢医院行胃肠造影,诊为“慢性胃炎,胃下垂8公分”。同年4月2日门诊,消瘦贫血貌,苔白腻,舌质紫暗,脉弦细。处以调胃汤合桃仁承气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5克、川军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芒硝6克(冲服)。服药3剂后出现腹泻一日3-4次,为粘液状稀便,伴有脐周隐痛,食后饱胀感减轻,食欲略增加。服药10剂后大便为一日2-3次,逐渐成形,脐周隐痛消失,饱胀感和下坠感有时出现,食量明显增加。胃肠造影胃下垂2公分,服40剂后,诸症均消,造影复查未见异常。 例二:高某,女,42岁,工人。 患者1968年出现食后经常上腹部饱胀感,伴有嗳气,食欲不振,腹胀,时轻时重。74年6月在山医二院行上消化道造影,诊为“慢性胃炎合并胃下垂12公分”。74年7月4日门诊,脉弦细弱,苔白腻,舌质暗。处以调神I号合桃仁承气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甘草6克、川椒5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5克、川军5克、芒硝6克(冲服)、陈皮30克、白芍30克。服5剂觉上腹部饱闷感减轻,食欲稍增进。服30剂“胃下垂为6分公”,服70剂后,嗳气饱胀感消失,食欲佳,体重增加,精神好,脉平,又造影检查“胃位置正常”。 胆囊炎、胆石症 例一:马某,男,32岁,工人。 患者1970年春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肋下胀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有时出现恶寒发烧,服西药可以缓解。1973年5月3日再度出现右肋疼痛,伴有发冷,发烧而住入十三冶医院,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肿大。打针输液住院一周而发冷发烧疼痛消失。同年5月29日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当时脉弦数,处以: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枳实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栀子15克、川军9克。服一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服三剂后发冷发烧消失,服40剂后症状完全消失,胆囊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 例二:王某,女,42岁,商场营业员。 患者1971年7月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绞痛,伴有恶心,食欲不振,8月在侯马市医院和1658医院摄片诊为“胆囊结石”,结石如拳头大,用西药治两月无明显效果,患者又不愿手术治疗,于1971年1月19日初诊,为持续性疼痛,右上腹可以触及一肿物,压痛(+),反跳痛(+),腹壁紧张,脉弦数,苔黄而腻,处以: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茵陈60克、川军1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芒硝15克、金钱草120克、海金砂15克、王不留90克、川玉金15克。服药10剂疼痛消失,食量增加,服30剂肿块模糊不清,服药50剂,完全消失,服60剂后摄片未见结石。 癫痫 例一:孙某,男,45岁,教师。 患者有癫痫发作史五年余,每次均为突然大叫而昏倒,抽搐,迷糊约半小时可以清醒,发作频繁,每日数次到10余次,服西药无效,1973年6月初门诊,脉上鱼际,处以调神汤Ⅱ号: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桂枝5克、川军9克、龙骨15克、牡蛎30克、车前子30克、甘草6克、川椒3克、大枣10枚,服10剂后发作为每3-5天一次,服30剂后可以间停20-40天,服70剂后半年未再发作,后失去联系。 例二:李某,男,33岁,干部。 患者有癫痫史3年余,6-7天发作一次。突然跌倒,继之抽搐口吐白沫,约2-3分钟抽搐停止,而进入昏睡状态,半小时左右可以唤醒,服笨妥固钠无明显效果,近半年又出现双足趾疼痛,局部青紫,西医诊为“脉管炎”,疼痛以遇冷和过劳为重,1973年4月门诊,脉上鱼际处以调神汤Ⅱ号合理心复脉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桂枝5克、川军9克、龙骨1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川椒5克、车前子3克、大枣10枚、当归15克、赤芍6克、通草9克、细辛9克、二花30克、鸡血藤30克、玄参20克,服30剂后癫痫未再发作,足疼痛明显减轻,服180剂,双足色泽正常,疼痛完全消失。 下肢静脉曲张 赵某,男,57岁,工人。 患者于1976年出现左下肢疼痛,浮肿,逐渐加重,以过度行走,过劳时尤为明显,当时在山医三院诊为“左下肢静脉曲张”,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又复发,肿痛如前,又去北京医院诊治,诊断同上,建议再次手术或用弹性绷袋治疗。患者用弹性绷袋治疗曾有一度好转,于1972年7月因“感冒”后肿痛更加明显,伴有皮肤褐暗,于1972年8月7日门诊,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浮肿,皮肤紫暗,静脉曲张明显,脉平,处以理心复脉汤加味:当归15克、桂枝9克、细辛9克、通草9克、赤芍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牛膝9克、鸡血藤30克、王不留30克、二花30克、玄参24克、葛根30克,服六剂疼痛减轻,服120剂疼痛完全消失,浮肿消退,静脉曲张缓解,上班工作。 静脉炎 例一:刘某,男,33岁,工人。 患者1972年春无明显原因出现左肋脉处疼痛,伴有一硬性条状物,按之疼痛,在某医院诊为“静脉炎”,服西药四环素无明显效果,于1972年5月12日门诊,脉弦,处以:柴胡15克、苏子30克、黄芩15克、川椒5克、党参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桃仁30克、桂枝9克、川军9克,服5剂疼痛减轻,服20剂疼痛完全消失,条状物变软,服38剂条状物消失。 例二:李某,男,32岁,工人。 患者于1968年4月出现左下肢麻木,每当过劳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左膝关节外侧外踝处出现一毛笔杆粗的硬性条状物,压痛明显,1972年4月初在山医二院诊为“下肢静脉炎”,服中西药多剂无效,于4月11日门诊,脉平,左足趺阳脉正常,处以理心复脉汤:当归15克、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9克、通草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牛膝9克、鸡血藤30克、王不留30克、二花30克、玄参20克、葛根30克,服30剂后疼痛消失,硬性条状物变细,变软,但站立过久或行走过累仍有轻度疼痛,服药102剂后疼痛完全消失,局部恢复正常。 肿病类 例:乳腺癌 郭某,女,34岁,教师。 患者于1973年克,发现左侧乳房有一鸡蛋大肿物,在北京某部队医院诊为乳腺癌行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癌”。术后放疗45天,术后4个月,右侧乳房又出现一核桃大肿物,右侧腋下,颈部也出现大小不等的数个硬性肿物。又到上述医院求治,因属乳癌晚期,无法治疗转回太原。病前半年曾有精神创伤史,1974年9月门诊,患者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颈、腋下、右乳房有硬性肿物数个,如上述。脉弦细无力,处以调胃汤合攻坚汤加味苔黄赋: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3克、甘草6克、大枣30克,一日服一剂,服药后,食量渐增。30余剂后各肿物开始变小,服120剂后,肿物完全消除,体重增加20斤,服至180剂,精神转佳,体壮,体重增加40斤,脉平,又去北京上述医院复查,无异常发现,以后每年去北京复查一次,每半年在山西肿瘤医院复查一次,78年6月仍无异常发现。 例:食管癌 王某,男,57岁,农民。 患者1969年春,因精神因素出现下咽困难,4月在襄垣县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诊为“食管中段癌”。继之在晋东南医院,山西三院均诊断同上,1969年5月19日门诊,消瘦,脉细弱,处以调神汤I号合攻坚汤和旋复代赭石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30克、瓜蒌30克、川军5克、旋复花15克、代赭石30克、山豆根30克、甘草6克、大枣30克、服三剂后觉进食较前顺利,服60剂后进食无不适感,继服上方至190剂,1978年仍健在。 于某,男,61岁,工人。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史已20余年,于1969年秋,因精神原因出现进食不利,发肿。在襄垣县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诊为“食管中段癌”。当时门诊给以“抗癌片”100片,服后无明显效果,而下咽困难越明显,1969年11月门诊,消瘦,咳喘状,脉弦细,处以调神汤I号,攻坚汤,旋复代赭汤,麻黄石甘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旋复花30克、代赭石3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川军9克、王不留30克、瓜蒌30克、麻黄3克、杏仁9克、石膏30克、川椒3克、甘草6克、大枣30克。服一剂后,觉进食有改善,咳喘明显好转,六剂后进食基本正常。本人遂停止治疗,但病情逐渐好转,后在该县医院复查“食管通过顺利,扩张良好,粘膜正常”。1975年因肺心病合并感染死亡。 例:骨囊肿 李某,男,14岁,学生。 患者1971年4月开始,发现右下肢运动受限,走路跛行。8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和太原市人民医院作右髋关节摄片均诊断为“右股骨近端处骨囊肿”。半年后出现髋关节处疼痛,行常跌倒,逐渐加重,经多方求治,无法。1972年5月10日门诊,脉弦细,处以调神I号合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王不留9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石膏30克。1972年6月20复诊,服药30剂后,症状全部消失,行走自如,再摄片,囊肿基本消失,嘱服药60剂。 例:猪米虫病 杨某,男,46岁,教师。 患者于1972年4月初突然发现左上腹疼痛,有一块状物如拇指大,在山医二院检查为“猪米虫病”,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能同意。72年7月20日门诊,处以调神汤合攻坚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甘草9克、大枣30克、王不留90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槟榔30克、雷丸15克(包研细末分三次冲服)。服上方6剂疼痛消失,肿块明显缩小,服12剂后,肿块完全消失。
顶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