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吧lisa全套:首届三部六病论坛暨诊疗技术推广培训班圆满结束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10:15
经方的三阴三阳实质
胡希恕经方传承研究会  冯世纶
经方的六经实质,就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争一样,至今莫衷一是,其原因很多,但《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为的误导,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经方的六经便是《内经•热论》的六经,而实际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不符,遂使经方六经实质扑朔迷离。其实了解一下经方的形成史,六经的实质就自然明白了。
一、    经方发展史
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我们的先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认识疾病亦用八纲,对药物的认识亦用八纲,这样当有病时,最多见者当属外感一类疾病,即在表的证,长期实践得知,病在表用发汗的相对药物可治愈,于是积累了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治表证经验;并观察到,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但有的未愈而病入于里,这时不能再用发汗治疗,而是应用治里的药物,因里证分阴阳,里热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那时虽没有文字,但其经验代代相传,至夏商时代有了文字,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做了精当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这一记载,实际标明了经方的起源和经方医学的特点,即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始即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即有什么样的证,用什么药治疗有效,积累了疾病的证和治疗该证的药的证药对应经验,即单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
疾病复杂多变,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复方药治疗经验,这样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该书相传商代伊尹所著,考无确据,但从传承来讲,其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积成于这个时代,其文字记载成书完善于汉代,因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所用理论仍是八纲。
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皇甫谧生于张仲景同期稍晚,可谓对张仲景最了解者,其称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而不称撰《伤寒杂病论》十数卷,可证汉代无《伤寒杂病论》书名,至西晋王叔和整理仲景旧论后,方有《伤寒杂病论》名。但无论书名叫什么,由于王叔和的收集整理,使我们得以看到张仲景《论广汤液》的内容,也从而知道张仲景《论广汤液》比《汤液经法》其最主要不同是,增加了六经辨证。而六经实质,由六经提纲看,皆是以八纲述证。再细读其內容,再主要看《伤寒论》第97条、第147条、第148条等,凸显了半表半里概念,提示东汉前病位概念只有表里,而至张仲景时增加半表半里病位概念,从而形成六经辨证理论。此一发展变革,民国初期杨绍伊的《伊尹汤液经》的考证,恰亦相吻合。因此,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斩钉截铁地说:“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八纲”。这样经方六经实质和用药原则就很明确了,即六经辨证起源于神农时代的八纲辨证,起初是单方方证,渐渐发展为复方方证,由于方证积累的丰富和对疾病病位认识的进步,即认识到病位有在表者,有在里者,还有在半表半里者,这样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使六经证有具体证型,故胡希恕先生曰:“八纲只具抽象,而六经乃有定型”。即太阳病即表阳证;少阴病即表阴证;阳明病即里阳证;太阴病即里阴证;少阳病即半表半里阳证;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六经实质大白于天下。
二、《伤寒》属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
    自金代成无己以《内经》注《伤寒》,开创“以经解论”的先河以来,如同唐代王冰首注《内经》一样,具有首创之功,在《伤寒》学术史上,出现了“成注出,则宋本 (即林亿等校注的宋刻《伤寒》) 隐”的奇特现象,其功大矣,其误导的作用也大矣!致使千百年来,中医学术界多认为《伤寒》和《内经》一脉相承。其实两者有明显的差异,《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就记载了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内经》属于医经家著作,而《汤液经法》(简称《汤液》)属经方家的著作。班固描写经方的特点是:“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马继兴、王雪苔先生出版《敦煌古医籍考释》,考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与《伤寒》的关系,是中医学术界石破天惊的大事,明确了《伤寒》的学术理论渊源,如其中记载:“陶隐居云:依《神农本草》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数,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汉晋以远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汤液经法》……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次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肯定了张仲景的《伤寒》取法于《汤液》,也即说明《伤寒》属经方派。
后世不少注家、医家明确提出《伤寒》的理论不同于《内经》,如宋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在宋刻《伤寒论》序写到:“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本草之经”;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晚年叹曰:“我从‘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两个本字中,悟出了中医是有学派之分的,张仲景乃是神农学派的传人(见《经方临床应用与研究》)”。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说:“重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见其察证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直逼实验科学的堂奥。……《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经》迥异,强合一起只会越讲越糊涂,于读书临证毫无益处(见《岳美中医学文集》)”。这些高明的论断,明确指出:《伤寒》的六经不同于《内经》的六经,应引起重视和研讨。
或许有人会说:张仲景在自序中写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之句,以证《伤寒》的理论来自《内经》,但近代有杨绍伊先生、刘茂如先生、钱超尘教授等已考证此23字为后人加入。
从两书的内容看,《伤寒》与《内经》在理论上有着明显不同,如《金匮要略•疟病》篇第4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痛,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而《内经•疟论》曰:“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瘅疟”。可见张仲景所论与《内经》根本不同。又有关癫狂的论述也截然不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难经•二十难》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而《伤寒》第112条曰:“亡阳必惊狂”。可见两者体系不同、理论不同。
张志民教授在《伤寒论方运用法》一书中写到:“《伤寒》是一部张仲景医案,是一部临床实验的记录,绝大多数可与今天临床所见的相印证,对书中有疑义部分,宜在临床实践中求解答,不要牵强的用《灵枢》、《素问》的有关论述来强作解释,反增迷惑”。
三、《伤寒》六经的实质是六证
分析《伤寒》的理论特点,还当从全书内容来看。人患病出现的症状,万病皆有一个规律,即病位不过三种,即表、里、半表半里。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外在躯壳,则谓表。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之为表。里,指人体的极里,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则谓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总之,表、里、半表半里三者,为固定的病位反应,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涵三为一的理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指的病位,是病邪反应的部位,不是病变所在的部位。每个病位有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符合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论,同样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故疾病虽极其复杂多变,但概言其证,不为阳,便为阴,这样三而二之为六,即病见于证的六种基本类型,即所谓六经者是也。临床辨证的依据,就是根据疾病的症状反应而判定。《伤寒》虽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名篇,但六病其实质是六证,且从属于八纲,故八纲只具抽象,而六经乃有定型,分析《伤寒》各篇概括的提纲(纲)及方证(目),即可纲举目张,明了其实质: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即表阳证,病在表,宜发汗,不可吐下,主要方证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方证。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即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说,若证在表,而脉微细,并其人但欲寐者,即可确断为少阴病。少阴与太阳虽均属表证,而病性一阴一阳相反,少阴治宜汗解与太阳相同,不同的是,发汗必须配伍附子、细辛等温性强壮药,主要方证有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证。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即里阳证,热结于里而胃家实。治则忌汗。热结实于下者,治宜攻下清热,如三承气汤方证;在中热而不实者,治宜清解,如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等方证;在上邪实者,治宜涌吐,如瓜蒂散方证。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即里阴证,里虚且寒,治只宜温补,汗、下、吐均当禁用。主要方证有理中汤、四逆汤、吴茱萸汤等方证。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即半表半里的阳证,治宜和解,汗、下、吐均非所宜,主要方证有小柴胡汤、黄芩汤等方证。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是三阴病之一,少阴、太阴皆无热,而厥阴因病位在半表半里,邪无直接出路,故极易寒郁化热而呈上热下寒,消渴、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是其特点。厥阴病,即半表半里的阴证,半表半里不可下,尤其阴证更不可下,若不慎误下,必致下利不止。治宜和解与少阳同,不同的是,在和解的同时须配伍温性强壮药,如干姜、附子等,主要方证有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等方证。
综上所述,《伤寒》的六经理论,是由八纲变化而来的六证,不同于《内经•热论》的六经,亦不同于《内经》的脏腑经络十二经,《伤寒》的六经理论,是张仲景主要继承《汤液》的方证经验中的八纲理论,加入半表半里理念而产生的辨证提纲、辨证理论,因此,创建了不同于《内经》的独特理论体系。
首届三部六病论坛暨诊疗技术推广培训班圆满结束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 珀香散;祖传秘方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 中药制剂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 制剂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 转载: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 中医验方方面的书籍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 老许的文章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 关于温粉大青龙汤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 刘渡舟医案大青龙汤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 医案选录大青龙汤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 按摩心要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 董氏奇穴针灸学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 黑木耳一味治骨折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 宫颈糜烂方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 平胃散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中... 桂枝汤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中... 泻青丸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中... 新验方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为中... 三个月学好中医之第一天:从哪里入手?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 消除脚臭特效方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 阳萎立效家传方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 陈士铎辨治阳痿浅析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 家传壮阳酒 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准中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