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脏了舔干净:杭州市美术职校 教育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14:02
让课堂的笑声延续下去──构建和谐课堂之我见 文章录入:mz027    浏览次数: 2     录入时间:2011-05-18     当今社会呼声最高的两个字就是“和谐”,近几年这两个字也被用到了课堂上,那么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一词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放在课堂上就是师生要相互配合,而且要适当地配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该称之为“教学方式”,应该称之为“教书”方式,教师只管把自己教案上备的内容讲完,学生会不会,能不能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有考虑的话,也就是学生必须会,如果不会,背也得背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回想我上学的时候,如果喜欢哪位教师,哪怕他的课很难学,也会努力地学,如果讨厌哪位教师,哪怕他的课很容易会,也不愿意学。那么,我就在想“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个问题。这几年我一直在总结,一直在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当然我做到了,学生们也都很喜欢我的课,直到“和谐”两个字被提出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如何让课堂“和谐”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工具性非常强的课程,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与活动的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由于工具性、学科性太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的差异,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较高,再加上师生之间存在的计算机,妨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让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而扼杀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才可以尽情展开想象,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充满个性的电脑作品。这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欣赏学生,对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更注重和谐课堂的建设。     一、构建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     1.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共同创造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到机房以后,总会按照自己的兴趣行动,课堂秩序往往很难维持。这时如果老师放手不管,学生更是有恃无恐,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正常的上课。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训斥,又会造成师生间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课堂质量。因此,必须得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正确对待学生“额外的”创造行为,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与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大胆求真、求新,发挥独特的想象力。“亲其师,信其道”。信息技术教师进入课堂后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马上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首先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学生往往也会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和尊重,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赞许之词。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面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要都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告诉同学们如果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那么可以进行其他的活动。     2.构建和谐互助的同学关系     学习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教师如何激活学习环节中的诸因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进一步推进生生互动、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习氛围的营建,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科学风的形成,但其主体归根到底还需要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为明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和小老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在班内逐渐形成兴趣浓厚、友爱互助、和而不同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     3.构建和谐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更能有效地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创造合适的情境,努力达到情境交融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心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现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学科精神。     二、开放的、真实的、有趣的教学内容是和谐课堂营造的基础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信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显现其巨大的价值。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仅局限于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通,因此,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1.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则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作性的修改,侧重使用创作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子和任务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趣味化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敏捷,联想变得更丰富,创新也就更频繁了。     比如在讲述图像制作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把范伟的头放在了范冰冰的躯干上,这样同学们很感兴趣,于是调动了学生图像制作的兴趣。     2.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现阶段学习信息技术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学业水平测试,一个是高考的基本能力,对于高考还比较远,所以同学们没有太大的压力,而学业水平测试同学们不知道会考些什么,不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所以我先让同学们做了一套关于学业水平测试的模拟题,让同学们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东西不会,于是,我每次上课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学生会说“什么时候上网”,现在会说“老师这一节课教我们些什么?”,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学习自然就会认真。课堂气氛就会更好。     3.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有一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老是睡觉,开学第一周升国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竟然是我们学校的国旗手,上课的时候在他刚要睡觉的时候,我把他叫起来问“今天的国旗手是你吧,真是太帅了,太精神了,相信上课你也是一样的精神”。从那以后,这个学生上课一次都没有睡过觉。像这样的情况在我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很多。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和谐的课堂一定能育出桃李芬芳。                                                                          ————摘自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