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女款2016新款图片:一次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会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1:34:10

一次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会议

——330会议:一个代际视角的领导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

——邓小平

选拔和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问题,我想得很多。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我们就难以向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革命先辈们交代,难以向党和人民交代。

——江泽民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即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分管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负责同志,解放军总政治部、武警总部有关同志等参加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落实领导班子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规定要求为关键,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保证一代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切实加强研究探索,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我以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领导者学研究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视角,一是心理学视角,主要从领导者个体特质的角度来研究;二是社会学视角,主要从领导者社会背景的角度来研究;三是政治学视角,主要从领导者所在情境的角度来研究。代际关系研究是领导学中社会学视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代”,是指一定社会中,由于年龄所规定的人们成长和活动于其中的特定的时代和环境而造成的具有一定社会特质的人群。这里的“代”既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年龄固然是评价一个人所属的“代”,但是其所在的社会背景才是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年龄与其说是划分“代”的标准,还不如说是判别“代”的标志。“代际”则是说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差异性,人们由于出生年代的不同,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当然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各自面临的问题、个体的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运用和许可运用的手段会有着明显的差异。“代际关系”是指共存于一定社会中相邻几代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共融共荣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沿着这些渠道分析问题,我们会得到许多有趣和有益的东西。

一个历史性的现象值得注意。从邓小平主政后,他对历史上我们党的党代会召开没有定制十分重视,认为如果不定期召开党代会,一是让国际上对我们党高层的政治格局产生怀疑,二是不利于安排和推进工作,因此党章上有了党代会不得延期的规定。于是“逢7逢2”召开全国党代表大会成为定制:11大——1977年,12大——1982年,13大——1987年,14大——1992年,15大——1997年,16大——2002年,17大——2007年。为了使党的意志变为国家的意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在第二年春天,即“逢8逢3”召开。以此惯例,如果不出意外,2012年秋将召开党的18大,2013年春将召开12届人大,这两次会议将会带来重大的人事调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武。”顶层的调整是以基层的调整为基础的 ,“调”人先得从下调起。顶层调人,“逢7逢2”;基层调人,“逢5逢0”。这就有了1980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范围内“整体性”调整干部的现象。一批青年人进了各级领导班子,成为班子“老中青”三结合中的一员,既改变了组织的年龄结构,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从自然规律来看,代的划分大致是20年,从社会现象来看也是如此。一般来说,领导者挑选接班人,往往是跨年代来操作的。同龄人当接班人不合适,略小者当接班人也不合适。这就有了中国政坛上的一个特殊的规律:接班人的“隔代亲”法则。上个世纪初出生的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挑接班人的对象是隔代的“3050”之辈,即30年代左右出生,50年代左右工作的人,考虑到“文革”的因素,少数20年代和40年代出生的人也在其列。等到这批人挑接班人,在2000年隔代的“6080”之辈就成了主要对象。依次类推,明年,也就是2010年将是我们党和国家整体性选拔年轻干部的时间,这个330会议就是为此做准备的。请注意习近平的这句话:“以落实领导班子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规定要求为关键。”什么是“关键”,关键就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格局。不过,这次调整的幅度不可能向前两次那么大,一是我们现在各级党组织在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上逐渐制度化,“渐进”已是用人的主旋律;二是在干部晋升问题上,“爬楼梯”要比“坐飞机”合理,后遗症要小得多;三是上一次“大面积”调整的对象是“6080”,他们正值年富力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他们整体性“边缘化”。但毫无疑问,明年将是“7090”之辈的春天,用邓小平的话来说,格老子,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

二、5070者的代际分析

按照我们国家现行的干部退休制度,一般情况下,正部(省)级干部的上线是65岁,国家领导人的上线是70岁;加上同一职务一般不得连任两次的规则,可以预见,下一次党代会和人代会顶层小组中的年龄代,将会从本届以“4060”之辈为主往下调至“5070”之辈(需要说明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段出生,没有完成中学学业直接进入“文革”的人也可以归为这个群体,他们具有同样成长的社会背景。)。为了让他们在下届有更好的工作基础,这批人成为此次调整青年干部的规则制定者和选拔者。而被选择者,则大多数是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出生,90年代左右参加工作的,即“7090”之辈。

选拔者的人生经历和处事风格往往影响到被选拔者,被评价者的结论最终不取决于被评价者而取决于评价者。研究规定制定者和选拔者的特质,从来就是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中最有价值的活动。这些人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也与共和国的经年震荡一起震荡。1966年“文革”的开始到1976年“文革”的结束,他们的青春在“蹉跎岁月”中度过。无论人们如何分析这批人的崛起,有一个基本事实是,在一个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最终走到了掌控大局的年龄。他们是那个年代的“幸存者”。“幸存者”的概念既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本领的成分。时至今天,他们的同龄人大多数被边缘化,而他们却走到了人生的“顶点”,究竟靠的是什么?作为研究领导者行为的教师,我从来认为人的发展的基本套路是“3+1”:知识、经验、信念和机遇,让我们看看前三条,因为这三条是自己可以决定,可以努通过力做到的。

——知识。读书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好读书是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志。他们无疑是同龄人中最喜欢并坚持读书的一类人,只要你将人民网“时政”栏目中“领导人活动报道”25个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个人简历打开,你就会对几位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段和50年代上半段出生的人,其求学道路的曲折,求学态度的执着所折服。读书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精神追求,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作为这个年龄段目前走的最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就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经验。阅历是获取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善总结是一个人明白与否的重要条件。尽读书者则不信书,没有什么人是完全靠读书发展起来的。美国基辛格博士是一个善读书的人,但也善于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他有句名言:“学者以探讨规律为业,但官员是要把事情干成的。”没有经历过各种事件,没有与各种人物打过交道,没有吃上一二次亏,人根本就不可能成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作了两年的知识青年,并以此身份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并在这个职务上考取了北京大学,而这个职务在当年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最近也经常强调,要为年轻干部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过还是胡锦涛说得好,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

——信念。感悟是获取信念最有效的途径,有志向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基础。对某件事坚定不移相信的态度,对某件事坚定不移执行的习惯,是许多人最终能够成才,在关键时候不出问题的关键。一个人的信念是其公众形象的基础,是赢得他人信赖的依据,是做人做事的准则,也是坚定前行的方向。没有经过大风大浪考验的信仰是苍白的,没有通过长期实践磨练的信仰是虚弱的。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能够走进“中央政治局”的人们,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道路尽管再曲折,但是内心里最核心的东西总是贯穿始终的,如此才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里,看看当年在陕西博物馆里跑龙套,后来成为著名的“救火队队长”的王岐山;看看当年已经完成了高考准备,但最终不能走进考场被迫“修地球”的张德江,看看当年先从食品厂“做饼干”到走进党校讲台,又从讲台走上政坛的汪洋;看看当年放着北京不待,首长秘书不当的薄熙来,你就知道信念在人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三、7090者的代际分析

让我们来分析“7090”之辈的大致情况。一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远非“5070”和“6080”之辈所能比,1970年出生的人入学年龄恰逢“文革”结束,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最为完整,这使得他们潜在的本领比人们想象的要大;二是他们也到了“年富力强”的年龄,1970年出生的,今年快四十岁,1979年出生的,也有三十岁了,如果不是“6080”者整体性调整所造成的“板块效应”,许多人应该早就该脱颖而出了;三是他们成家立业,上有老,小有小,也急需通过晋升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他们是有资格、有资质,也需要晋升的一代。不过虽然从学识和能力上,“7090”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他们要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要担当大任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还有许多规则要把握。要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有两个东西最重要:一是政治经验,二是政治信念。

先来看看政治经验。经验来源于积累,经验来源于反思。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报酬,这种报酬是经验。不同时代从政者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毛泽东时代的官员做了过头事是要杀头的。“5070”者当年的标准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政并非许多人的初衷。现在“7090”者往往愿意从政,但是对从政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却估计不足。而“5070”者只要看到长辈在从政中遇到的各种风波,多少会有所警觉。丰富政治经验的获得渠道无外乎是三点,一是学得进去,二是听得进去,三是沉得下去。第一,经验与思考有关,要学会在干小事时想大事。要善于从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来看问题,从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看问题,从促进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问题。第二,要多向历史学习,多向老同志学习,虽说从政一般“欺老不欺少”,但不要忘记老人的经验就是教训。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经验的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掉要付惊人的代价。”第三,好干部是需要“历练”的,即有经历的锻炼,年轻人要善于把每一个工作岗位当成积累经验的平台。我们党从来认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哪个不是从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

再来看看政治信念。政治经验不足好办,政治信念不足麻烦。不可回避的事实是,“7090”者是在“信仰危机”时代度过的少年期,又在“追去功利”时代度过青年期的。价值选择的多样性,价值选择的趋利性,价值选择的随意性使得他们很难建立起巩固的信念,也很难为一个信念去舍去组织认为应该舍去而自己或家人不认为应该舍去的东西。胡锦涛说,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是有为青年最可宝贵的品格。可这个“最可宝贵”的东西,恰恰是他们“最为缺乏”的。加之上层提倡的和下层追求的,人们讲的和人们做的往往又不一致,这就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最近我到一些单位为他们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辅导报告,有人问我,为什么毛泽东时代总是搞“运动”,邓小平之后的时代总是搞“活动”。我说这是我们党执政方式的特色,对组织而言旨在统一意志,对个体而言旨在提高政治信念。但这里有“三同三不同”,“三同”是:源于顶层、源于忧患、源于治吏;“三不同”是整不整人、折不折腾、拖不拖期。相比而言,“活动”比“运动”的压力要小得多,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活动”远没有“运动”对人的灵魂触动大。因此,且不要把明年的干部调整仅仅当成机遇,没有信念的机遇潜藏着危机。整体性的调整可能带来整体性的麻烦,从“文革”后二次“整体性”调整干部队伍的经验教训看,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出大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启用的“3050”的一批人,不少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成为“官倒”,不仅让老干部捶胸顿足,也使得社会舆论哗然;本世纪初启用的“6080”的一批人,不少人变成为“59现象”的继承者“39现象”,上台不久就捞,捞了就倒,倒了就哭。用民间的话来说,“饱鬼”不害人,“饿鬼”害人。要让这些人懂得“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最根本依靠的就是信念。因此,要对“7090”者讲明这个道理:“坚持信念,把握操守,是比提高能力,抓住机遇更重要的。”

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一直对接班人问题十分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要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代际关系的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最后,让我们用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干部选拔要遵守的“六个导向”作为结束语: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

(此稿拟稿于4月初,结稿于8月初,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我都没有放弃对这篇文章的工作。这源于我的人生理念和处事风格:闲人出思想,无事就读书,天下事从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