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国产cdx: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四十:走进科威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9:58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四十:走进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个位于西南亚的君主制国家。它濒临波斯湾,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科威特拥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国号同名。【独立日】6月19日(1961年) 【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黑色梯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色的等宽横条组成。黑色象征打败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另一种说法为,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 【国徽】呈圆形。一只白色的隼展开双翼构成圆周,圆面上有海水、蓝天、白云和行进在海面上的帆船,它象征历史上的科威 特。隼的胸前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面上部用阿拉伯文写着“科威特国”。 【国家政要】埃米尔(国家元首)兼全国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统帅谢赫萨巴赫,2006年1月正式宣誓就职。同年2月7日,萨巴赫发布敕令,提名前内阁第一副首相兼内政大臣谢赫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为王储,任命前宫廷事务大臣谢赫纳赛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为新首相,并要求他组建新政府。
【自然地理】面积17818平方公里(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及其附近的布比延、费莱凯等岛屿)。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海岸线长213公里。全境为一波状起伏的荒漠,西南部的杜卜迪伯高平原海拔275米,为全国地势最高的地方。北部有山地,西部有莱亚哈丘陵。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一些丘陵穿插其间。地势西高东低。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极少,饮水主要来自伊拉克及淡化海水。有布比延、法拉卡等10多个岛屿。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25-170毫米。
【人口】2 7 0 万(2002 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85万,占总人数的38%。外籍侨民139万,占62%。外国侨民主要有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其余为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 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同北京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际电话码】 965
【首都与行政区划】 首都科威特城(Kuwait City),有人口38万(2000年) 全国共分六个省:首都省、哈瓦里省、艾哈迈迪省、法尔瓦尼亚省、贾哈拉省、穆巴拉克·卡比尔省。 东南同沙特阿拉伯交界处有中立区,面积5,700平方公里,富藏石油。1970年两国对该区划定界线,分别统治。
简史: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 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返回科威特本土。
              




















































































科威特骆驼赛
以下为“沙漠风暴”2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及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
战胜伊拉克解放科威特精彩图片,回首海湾战争(组图)

据英国《卫报》1月17日报道,1990年1月17日,美国领导的国际联军展开军事行动,开始打击侵入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转眼间,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20年。英国《卫报》选择了当时一些令人难忘的图片,以祭战争结束20周年。图为1990年4月,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向伊拉克军队发表演讲。
1990年8月,在入侵科威特第一天,伊拉克坦克席卷威特城。

1990年8月,来自布拉格堡的1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降落在机场。

1990年9月,伊拉克和约旦边境两侧的难民,在祈求粮食。

1990年10月,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在红海上巡逻。

1990年11月,在伊拉克发动入侵科威特的战争后,美国第一骑兵师通过沙特沙漠参加海湾战争。

英国皇家空军“狂风”战机驾驶员约翰-尼克尔,在交战中飞机被击落,随后被伊拉克人俘获。

海湾危机期间,英国军队使用的苏尔坦战地指挥车。

1990年11月,驻扎在沙特朱拜勒市北部的美军士兵,正在训练如何应付可能的化学袭击。

1990年12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迪克-切尼与前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将军,一起向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的美军部队发表讲话。

1991年1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防空火力全开,照亮夜空。

1991年1月,当时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乘坐第四装甲旅的坦克,视察驻扎在海湾地区的英国军队。

1991年2月14日,一些男子正在检查阿米里亚防空洞的损坏情况,这里此前遭到联军炮击,据称里面的400多平民遇难。

1991年2月,一家美军F-16战机在地面战友欢呼声中飞过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地面部队准备参战时,联军对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轰炸依然在持续。

1991年,两名女子走过巴格达的废墟。

1991年,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威斯康星号”战舰上的16英寸口径机枪在开火。

1991年2月,从左到右分别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美国国防部长切尼以及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官诺曼-施瓦茨科夫,他们正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讨论“沙漠风暴”计划。

1991年2月,伊拉克士兵向联军投降。

1991年,一名美军士兵战争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上。

1991年2月,以色列特拉维夫遭到飞毛腿导弹袭击,图中为建筑物倒塌废墟。

1991年3月,在联军发动的攻击中,伊拉克军事人员及其家属逃往科威特。科威特北部主要公路上的卡车、公共汽车以及其其他车辆都遭到轰炸。

1991年4月,库尔德难民逃往伊朗。

1991年4月,来自第82航空师的三名士兵,带着防毒面具和雨具,适应沙特阿拉伯的夏季。

1991年,受伤士兵肯-科扎基耶维奇听说他的朋友、军车驾驶员在伊拉克被友军误杀后,放声痛哭。










1991年,科威特人挥舞国旗庆祝海湾战争结束,庆祝科威特重新获得自由。

1991年8月,科威特布尔甘油田的油井发生大火,一名消防员正在努力灭火。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四十:走进科威特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四十七:走进塞浦路斯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四十三:走进也门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二十四:走进哈萨克斯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二十五:走进吉尔吉斯斯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二十六:走进塔吉克斯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二十七:走进乌兹别克斯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二:走进朝鲜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三:走进韩国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四:走进日本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五:走进菲律宾: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六:走进越南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七:走进老挝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八:走进柬埔寨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九:走进缅甸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走进泰国[上]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一:走进泰国[下]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二:走进马来西亚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三:走进文莱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四:走进新加坡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五:走进印度尼西亚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六:走进 东帝汶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七:走进尼泊尔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十八:走进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