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x:乐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5:43

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

乐至县

总面积1424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天池镇,邮编:641500。代码:512022。区号:0832。拼音:Lezhi Xian。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的分水岭上,与遂宁市中区、大英县、中江县、金堂县、简阳市、资阳市的雁江区、安岳县接壤。

目录

·                                 • 乐至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旅游资源

·                                 • 教科文卫

[显示全部]

乐至县-乐至概况

 

面积:全县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86.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88万人。
交通:沱涪二江一东一西,国道318线、319线横贯县境,成渝高速公路紧邻相连。
地貌:地理条件独具特色。境内山脉系岷山台地分支,自北而南分全县为东西两部,成为沱江、涪江分水岭。极目四望,群丘林立,沟谷纵横,漕地棋布,蜿蜒连绵。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在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最高点海拔596.3米,最低点海拔297.0米。

气候:地处中纬度季

乐至县

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干燥、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日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均日照1330小时。年均降水量918毫米,但分布不均,夏季雨量占全年的半数,易冬干、春旱。

乐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树木茂盛,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32.6%,是全国最早的绿化先进县、造林百佳县,也是全国粮食、柑桔、生猪基地县和秸秆养羊示范县,首批长防林工程达标县,全国优质蚕茧基地县,“乐至黑山羊”被认定为四川省优良地方品种,养羊综合实力居全省十强县之首。

近年来,乐至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有香港百江燃气公司等30多户企业入驻乐至,以丝绸棉纺、食品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电器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乐至交通便捷,距成都106公里,国道318、319线交汇县城天池镇,班车直通成都、重庆、内江、南充、遂宁等省内外大、中城市,邮政、通讯设施遍布乡、村,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境,市场活跃,商贸繁荣。

乐至县-行政区划

 

乐至县辖17个镇、8个乡:天池镇、石佛镇、回澜镇、石湍镇、童家镇、宝林镇、大佛镇、良安镇、金顺镇、中和场镇、劳动镇、中天镇、佛星镇、蟠龙镇、东山镇、通旅镇、高寺镇、龙溪乡、全胜乡、孔雀乡、龙门乡、双河场乡、放生乡、盛池乡、凉水乡。

乐至县-历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2000年,乐至县辖17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4459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天池镇 86701 石佛镇 47783 回澜镇 39559 石湍镇 38943 童家镇 47272 宝林镇 45103 大佛镇 43534 良安镇 50190 金顺镇 37305 中和场镇 24667 劳动镇 39284 中天镇 31138 佛星镇 33192 蟠龙镇 19784 东山镇 28161 通旅镇 26116 高寺镇 36463 龙溪乡 15250 全胜乡 15030 孔雀乡 19525 龙门乡 23372 双河场乡 23812 放生乡 20781 盛池乡 29962 凉水乡 21672 

2004年,乐至县辖17个镇(天池、石佛、回澜、石湍、童家、宝林、大佛、良安、金顺、通旅、高寺、劳动、中天、佛星、蟠龙、东山、中和场)、8个乡(龙溪、全胜、孔雀、龙门、双河场、放生、盛池、凉水)。

乐至县-旅游资源

 

乐至县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是四川“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旅游专线(东环线)首站,四川“伟人故里”金三角红色景区之一,全车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乐至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川中名刹、著名道观、唐代睡佛、后蜀石碑、摩崖造像等文物古迹。

久远的历史文化、秀丽的群丘山川、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以“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观,特别是以陈毅故居纪念园为主线的红色旅游颇具魅力,乐至县红色旅游区由陈毅故居、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陈氏祠、陈毅纪念馆、陈毅广场、乐至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组成,现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区。始建于乾隆初年的陈毅故居是一座具有浓厚川中民居气息的三重堂穿逗木质结构的建筑群,依山傍水,座东朝西,占地11,000m2,建筑占地750m2,共有五个庭院,大小房屋36间,房屋四周遍种慈竹,葱笼掩映,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于陈毅故居东南侧修建了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系中国庭院式建筑,占地6,500m2,建筑面积2,000m2,古朴典雅,馆内珍藏着文物资料500余件,展现了陈老总光辉战斗的一生。位于县城以东18km龙门乡金龟山下的报国寺,寺内古树参天,四周绿树成荫,寺内殿、堂、楼、塔珠光四射,琉璃生辉。供奉佛像百余尊,尤以玉佛闻名全国,拥有缅玉佛像之多、之高、之大堪称国内第一,于1984年正式开放,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场所,游客甚众。还有困佛寺摩崖造像、烈士陵园。

乐至县-教科文卫

 

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广播电视、卫生事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998年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7项,实现产值3.25亿元。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巩固和提高了“双基”成果。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全县小学入学率达到97.3%,小学毕业率达100%,高考上线人数突破500大关。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医疗机构遍城乡。医德医风良好,医疗条件改善。认真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全县人口出生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1.93‰,计划生育率达到94.6%,被国家人事部、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998年底全县人民人均消费支出1363元,比上年增长10.3%,比解放初的1952年增长39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5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7元,比上年增长6.5%,比解放初的1952年增长10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6.4倍。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5元,比上年增长10.1%,比1984年增长6.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3922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261倍。

乐至县-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亿元,比上年增长44%,是1978年的36.6倍。投资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建设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势头。

国道318线、319线分别从东、从南至西贯穿全境,318、319线的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县城北门km迎宾大道基本成形,县、乡公路建设特别是县城至重点场镇公路硬化建设进度加快,效果明显,全县交通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以国道为骨干,以县城为中心,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乡乡镇镇和相当部分村都通了汽车。昔日崎岖小道,如今已成为人车熙攘的坦途。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日夜奔驰在各条线路,货运、客运量逐年增长。

天燃气引输工程已经完成,保证了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气,正在进一步扩大输供规模。

邮电通讯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技术数字化,传输介质光纤化。移动电话和寻呼通讯信号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199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装机容量21,000门,已装8,135门,移动电话现有1,593部,寻呼机8,000余只。电力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已有110千伏变电站1个,35千伏变电站8个,正在建设中的35千伏变电站工程两处,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立项、选址,进入了初设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天池公园改造正在启动;城区道路硬化和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小集镇建设和农房改造步伐加快,童家、良安、大佛、回澜等乡镇的集镇改造已取得明显成效。

乐至县-工业发展

 

乐至工业,以农业为依托,以轻纺、食品、建材、化工为支柱,扬长避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发展壮大。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狠抓技改投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依靠科技和技改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9.3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44.7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1.8倍。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多层次、合理化方向发展。

以蚕桑为原料的丝绸业是县龙头工业之一。已形成育桑、制种、养蚕、缫丝、织绸、丝绸服装生产配套成龙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多年来产品一直出口海外。其中红旗丝厂生产的404D白厂丝一直保持部优产品称号,曙光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真丝乔其纱荣获第8届美国国际(产品、技术)博览会及国际荣誉评奖会金奖。氮肥、磷肥等生产资料性化工工业稳步发展,不仅满足了本县农业生产,还供应外地市场。建工建材、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生产线运转良好,猪白细胞干扰素生物药品的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新建的永磁铁氧体生产线前景看好,久负盛名的天池藕粉、石佛挂面进一步发展。

乐至县-农业发展

 

乐至自古为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解放以后,乐至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辛勤耕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乐至县

全面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7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2.5亿元,比上年增长8.0%,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12.7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4倍;工农业总产值38.7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12.9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4倍。财政收入实现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30.3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0.3倍。

乐至农业历有“五业并举”之称,经过不断开发和建设,已形成“北部经济工贸区,中部工贸粮经区,南部粮作经贸养殖区”的各具特色和生机的经济区域,其蚕桑、棉花、海椒、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和生猪、山羊养殖都形成了规模,特别是近年县委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总体方案,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9.4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5.8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7倍。

乐至县-改革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发展和集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对外经济与技术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大力培育市场,加快了商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进一步繁荣了市场流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62.2倍,

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2.8倍;全年集贸市场贸易成交额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拓宽服务领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1998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967户,私营企业36户。年末,全县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956户,从业人员达13,064人。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根据“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采取“改、转、租、包、卖、破、并、组”等多种形式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以资产大重组促进结构大调整推动企业机制大转换。至1998年底全县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达116户,占规定任务的96%。对35户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转移安置职工3,810人。股份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股份制企业总数已达173户,其中新增106户。

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逐渐向重要基础设施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及产品转移,至1998年末,外地来乐至经商办企业达到353户,总投资2.96亿元。引进科研成果15项,引进项目6个,协议引进资金2.45亿元。全县劳务输出10万人次,劳务输出总收入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