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蓝蝶:元佑党籍碑与秦氏家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16:50

元佑党籍碑 ,宋代摩崖石刻。在今桂林市东七星山瑶光峰下的龙隐岩桂海碑林。北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把元佑、元符年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后徽宗下诏毁其碑。现存碑刻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梁律据家藏旧本重刻。碑距地丈余,额有蔡京手书“元佑党籍”四字。久经风雨侵蚀,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尚可辨认,是国内仅存完整的一块。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碑上有名者,扬州高邮人。此君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秦观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广西藤州。

话说桂林城东穿山乡,有秦氏一族。秦公绍成,是咱家外公,家道殷实,屋有书香,1905年清廷废科举办学堂,广西创办《桂林府中学堂》,秦公以年十三龄考入首期,毕业后又入《法政学堂》攻读法律,执律师业,出任《桂林律师公会》首任会长,渐渐置下了原义学巷,体育场附近等多处房产,就连现在的步行街,即原来正阳路上西侧的以前的蔬菜公司,中医联合诊所,也曾都是秦公的家业.此公喜佛音,爱红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老学究老夫子,一贯主张耕读传家,因此虽到了城里,仍与乡里往来密切,扶植鼓励族中子弟积极向学,并为族人管理与修缮家谱.他老人家一直很看重秦氏家谱,因为这本黄黄旧旧的“老黄历” 上居然赫然写着:“我桂林秦氏远祖系宋闲少游秦观公。公因坐『党籍』罪,贬徙广西,后人移居桂林,传至……方定居桂林东乡岭头村。因避祸乱,不愿以姓氏示人.......”。据说,当年因遭蔡京元佑党籍之祸,其子孙随秦观的先后被贬,四处游走,其中一支,就流落到了桂林.“故桂林秦姓皆其苗裔也”.家谱上的这么一句,使得老外公觉得十分光荣,先祖是著名的词人,文学大家啊!为此还专门跑到月牙山的桂海碑林里,找到那块元佑党籍碑,仔细寻着秦观的名字,回来在家谱上郑重地注道:“......有碑为证.”,好象那块碑是因为秦观才出现在桂林的一般.

及子孙们文化高了,便心里生出些疑窦来,史上似乎并未有秦观来过桂林之说。而且那秦氏家谱里有十几代的空白......外公显然对这种挑刺很是不满!他坚持认为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东西没得错!你以为是我杜撰的?秦观没来过桂林,但他死在广西的藤州!莫非他的子孙不会来么?那时兵荒马乱的,人家遭了殃,肯定是要隐姓埋名的嘛!你啷子考证?况且家谱上写道:“凡学士大夫皆侧身修行不愿以姓字流传......”老辈子的人是口口相传的!

外公笃信他们秦家有秦观文学大家的细胞遗传,选墓地时,高薪请了风水先生将他的归宿定在了桂林尧山旁的一座山峰上。从解放桥往尧山方向望去,可看见与索道右邻的一座平顶山,平顶的两边各又叉生出一个小山尖,举说这模样类似状元的帽子,叫做“金花插帽”,若灵魂安歇在这里,其后代们,肯定会金榜题名。于是外公向当年的皎霞村买下了这块山地。如今在山帽子的下面,还能找到当年的几块地界碑,上面写着“秦界”。虽然现在这块地现在都是公家的了,但这个村子的乡亲们很是友好,一直没有惊动过这块地方。清明时,秦族会前往外公坟前祭拜,每扫墓一次,年轻人都要累得叹道:这恐怕是桂林市葬得最高的人了吧?

秦公的儿子,咱的舅舅,是为秦少公,如今也七十有九了,当年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知名大学的博士,20多年前的深圳初期,被市府特批于50岁后调进深圳的特殊人才之一(当时政策规定调进户口不得超过35岁),专门负责公安局网络通讯的建设…..

现在,秦氏家族公推秦少公将荒疏多年的家谱重修一新。秦观,仍然是他们的远祖......至少是心目中的!子孙们从海外回来,定要到桂海碑林将党籍碑看过......

舅舅还与我约定,找个时间去藤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