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尚里捉蛇用脚:人生楷模林则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58:24
幼年的林则徐已胸怀开阔,气度不凡。小心眼儿的人,爱耍小聪明的人,喜欢斤斤计较的人,胸无大志的人,很难写出海“无边”山“绝顶”的诗句。这副对联与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无因袭套引的痕迹,而当时的林则徐还是个少年,与王安石相,后来者居上。



    林则徐最初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他的父母亲。

    林宾日虽然家境贫寒,考场失意,但学养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处世清高自洁。他活了79岁,其中有近50年是教书育人。在他的学生中,有数十人后来成了举人、进士,而他最杰出的学生正是他的儿子林则徐。在《闽侯县磊志》中有林宾日的传记,其中说:……子则徐四岁入塾,不仅教育儿子刻苦读书,更重视道德的培养。他要求林则徐“不妄与一事”,就是做事要有责任感,认真负责;“不妄取一钱”,就是洁身自爱,坚决拒绝一切不该得到的金钱;要“视他人之急犹己”,就是如同关心自己一样,关心他人,先人后己。这种父教,对林则徐为官后的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时时事事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绝不苟且偷安的品德和作风,都有直接的关系、重大的影响。道光三年(1823),林则徐任江苏按察史(相当于现好事,与他父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一位卓越杰出的人物,必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林则徐正是这样的幸运者。母亲对林则徐的教育,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也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林则徐从母亲那里接受了勤勉、节俭、仁义、待人诚实、对己严格的品德,使他一生受用不尽。林则徐37岁时在杭州当官(任杭嘉湖道),思子心切的母亲曾到杭州生活了一年,已经63岁的“陈太夫人”,完全可以尽情享乐,颐养天年,但她“珍食必却,美衣弗御”,就是饮食拒绝山珍海味,只吃粗茶淡饭;不穿高贵华美的衣服,坚持朴素的家风。她对儿子说:“一个人享受有什么意思呢?有钱的话,多周济些穷苦的人不更好吗!”这种仁慈克己的情操,以母爱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林则徐一生始终如一的高尚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

    清贫美德育英才。林则徐12岁的时候,因品学兼优、面目俊秀“充佾生”(被选人孔庙唱歌舞蹈),14岁考中了秀才,20岁考中了举人,这在当时已经是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