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四川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7:02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消息(记者 谢洪)有着近2000年盐业开采历史的自贡,在盐业最旺盛时期,境内有1万多口井,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庞贝城”,一座特殊的手工业盐城市。当时,煮盐的黑烟飘散在空中遮天蔽日;大地上天车林立傲耸云端;凿井声,号子声混响一片;竹制的输送笕管纵横交织;熬盐的灶房星罗棋布火光冲天,劳作的盐场工人如蚂蚁一般来回穿梭……

这里,曾经有由人工开凿的一个挨一个的盐井,一根根四通八达的输卤枧管,一座座坚立于井口之上高耸入云的井架。这种井架被称为“天车”,是盐井的灵魂,它是以“堆积木”式的方法,把数千根杉木层层往上累叠,用篾索捆扎而成,竖于井口,用于采卤、淘井、治井。因而天车林立的盐井架十分壮观,被誉为自贡盐场奇观之一!天车不管从采卤或者古建筑角度来说,都是盐都自贡特有的标志、不可多得的物质文化遗产。

 

已成为千年盐都记忆的众多古盐井遗址至今仍得以保存和延续,其中富世盐井、大公井、东源井、金流井、燊海井、自流井并称盐都自贡六大名井。自流井是一口不需要钻井就有卤水留出的一口井,以“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錾凿所成”而被誉为“自流井,井自流,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川省精华地,富庶甲蜀中”。“白玉”指的是盐,“黄金”指的是天然气。自古水火不相容,但在自贡,水与火却密不可分,因为这里的盐井既产盐卤水又产气,水与火两个不和谐的音符,却谱写出了最和谐的旋律。

 

据记载,清朝同治年间,曾任富顺知县的吴鼎立经实地考察,在其所著《自流井风物名实说》中称,自流古井遗址具体位置在“新桥下,下桥上,名为火井沱”处,今自流井区郭家坳街火井沱沿河一段河床西岸的浅滩上,崖壁上镌刻有“火井沱”三个大字。

 

关于自流井起源于什么时候?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在两百多种涉及四川井盐生产的史籍和盐史专著中,都没有明确记载。

在自贡富顺才子明朝西蜀四大家熊过先生的《南沙文集》卷四里载有《答李令论税粮驿传盐荚册籍四事书》一文,文章对当时富顺地区的盐业生产、征榷政策以及盐务管理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富义、邓井,久在坍塌。其新开自流等井,课程自可兑补原额。无井灶丁,自可经免虚赔”。它为自流井的开发背景和开凿时间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据。写作时间在嘉靖三十年到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51年到1553年。

在这以后的史籍中,最早用自流井这个名称的是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富顺知县钱绍隆写的《详情禁兵害文》。乾隆以后的史书就把自流井称为古井了,而且仅仅记载因为崖崩岸塞,井早就塌废了。

这样,自流井起源问题就明确了:嘉靖十八年到三十三年(1539到1554),由于旧井废弃,因而在富顺县以西九十里的荣溪水滨开凿了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开辟了新的井盐产地。以后又在郭家坳、土地坡、扇子坝、凉高山等地凿成了大量的卤井和气井,使自贡地区成了四川井盐生产的中心。自流井这个名称不仅仅是一批新盐井的代称,也成了这个地区的名称。

1935年熊楚在《自贡地矿产盐业问题》论述中说:“自流井因井而名地,今亦沿之,研究自流井名称之由来,此说较有价值。”1939年成立自贡市,将富顺县第五区所辖的4镇3乡全部划归自贡。4镇中的桐垱镇、长垱镇即今之自流井区。

1943年,桐垱镇改名为自井镇。1953年改为自流井区。及至后来的《自流井风物名实说》、《自流井记》等著作,所用“自流井”三字,已经不再是一井之名,而明显的指一个地区的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