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徐子涵资料:朱家骅与顾颉刚的交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17:14
作者:江南布衣
192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广州革命政府决定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中山大学,当时,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分别是戴季陶、朱家骅。这两个湖州人就职之始即锐意整顿,决心将中山大学办成国内一流的高校。他们对鲁迅评价很高,为了聘请这位现代文坛的“巨子”,多次函电敦促“竭力罗致”,终于如愿以偿请来鲁迅。朱家骅1925年在北京大学任过德文系主任等职,和同在北大任教的鲁迅相识。对于朱家骅在中山大学的一系列改革整顿,鲁迅也持肯定意见。事实上,鲁迅答应南下来中山大学任教,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朱家骅的面子。
中山大学在聘请鲁迅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的同时,也聘请了傅斯年担任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傅斯年和顾颉刚是同窗好友,而傅又把鲁迅视为“文科进行之障碍”。于是,傅斯年在中大刚立足,即致电在当时史学界已小有名气的顾颉刚,要他去中山大学开办“中国东方语言历史科学研究所”,其目的是想把鲁迅挤走。鲁迅素来就与顾颉刚不睦,听说顾颉刚要来,马上发表声明:顾来鲁走。后来,鲁迅、傅斯年都提出辞职,鲁迅辞职是因为顾颉刚要来,傅斯年是抗议鲁迅不同意校方聘请顾颉刚。中山大学为此召开全校师生代表会议,表决结果是主张三人都留下。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当时实际主政中大的朱家骅煞费苦心,他一面允许鲁迅请假离校(但不同意辞职),一面安排顾颉刚去江浙一带为学校图书馆购买图书。这样一来,鲁迅看不到顾颉刚,也就不再坚持辞职了。而顾颉刚是个书呆子,让他去买旧书,他也就乐不思“粤”了。在朱家骅的苦心斡旋下,两位势不两立的学界名流才得以在一个学校相安无事地共处了一个阶段。此事的成功应归因于朱家骅的开阔心胸和协调能力。
1927年7月鲁迅辞职后,在江浙一带云游购书的顾颉刚就可以回中山大学了。朱家骅任命顾颉刚为图书馆中文旧书整理部主任,主持整理他所购的12万册书,对爱书如命的顾颉刚来说,这个职务显然是桩美差。
担任中大校长的同时,朱家骅还兼任浙江省建设厅长。在杭州朱家骅听到不少有关顾颉刚购书的情形,曾亲耳听一位与自己沾亲带故的湖州书商说过:“我们送顾先生书他都不要,自己要的书也花钱买,这是为公家办事的人从来没有过的。”朱家骅因此对顾颉刚印象颇好,他隔几个月去中大一次,处理校务,顾颉刚向他申请设备费、印刷费,他无不批准。在朱家骅的支持下,顾颉刚在中大作出了许多成绩。
在中山大学工作期间,顾颉刚给朱家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此后,顾颉刚遇到麻烦,总要到朱家骅那里寻求帮助,而后者也是尽力为他排忧解难。
1933年,顾颉刚和几位同事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发行机构名曰“三户书社”,专门出版通俗读物,内容是宣传抗战。1935年,有人向当局举报,说该社里的人都是共产党,陈立夫以此为由要将该社查封。顾颉刚便于1936年1月带了该社所出的出版物到南京去找朱家骅。关于此事,顾颉刚女儿顾潮女士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其时朱先生任交通部长,他翻了这些小书后,称赞父亲的工作,并表示支持;但他又说,因父亲不是国民党员,党内不能信任,遂问父亲能否入党?父亲为维护通俗读物社起见,就答应了。于是他加入了国民党,不过未曾办入党手续,也未曾与北平市党部有所接洽,只是以后接到朱家骅所寄入党证书,成了特别党员。朱氏帮父亲平定了风波,不久又在中央党部里弄到2万元,汇寄北平,作为该社工作经费。”
朱家骅关照过顾颉刚,顾颉刚也帮过朱家骅的忙。1941年,顾颉刚在成都有稳定的工作,有不错的薪水,而朱家骅连连电邀,要顾颉刚去重庆主编《文史杂志》。与朱家骅见面后,顾颉刚问朱家骅办《文史杂志》的原因,朱家骅说:“抗战以来,物价日高,一班大学教授生活困难。政府正替他们想办法,办这个杂志就是办法的一种,要使能写文章的文学院教授们得到些稿费作生活的补助。”顾颉刚又问:“为什么一定要我来呢?”朱家骅答:“这个刊物虽是党部办的,却是纯学术性。以前卢逮曾主编,但他没有学术地位与号召力,决不能编好,所以非请你来不可。”顾颉刚“因感念过去朱氏在中山大学与自己的交谊,以及对自己办通俗读物和边疆研究两项工作的支持;且十年来已不专治学,为时代需要牺牲自己亦无不可,便同意了。”
朱家骅虽身在官场,但他所结交的好友中绝大部分为学术思想界正直的知识分子,而绝少官场中的官僚,他和顾颉刚的交往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