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事件杨红樱: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2:47


晏子使于鲁,比1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

晏子至,已复事,公延2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3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4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5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6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7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壹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8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9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译文】晏子出使鲁国,还未等到返回时,景公就派遣国人修筑大台,岁月寒冷而不停止,受冻挨饿的人每乡都有。国人都盼望晏子归来。

晏子回到齐国,汇报完事情,景公就请他入坐,饮酒取乐,晏子说:“君主赐臣坐下,我请求为君主唱支歌。”歌词这样说:“平民百姓唱道:‘冰冻的雨水浇洗我,怎奈何!上天糜烂散乱我,怎奈何!’”歌唱完毕,感慨叹息而伤心流泪。景公靠近他制止说:“先生何必如此呢?大概是为了建造大台的劳工,我将很快停止它。”晏子再次拜谢。走出宫殿一言不发,就走向大台,拿着一根小木棍鞭挞不干活的人,说:“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都有房屋居住,以避开炎热潮湿,君主想要一个大台而为何不赶快为他建好,为什么?”国人都说:“晏子帮助上天虐待我们。”

晏子回家,还未到,而君主已发出命令督促停止劳役,传令的车急驰而人们迅速离开。孔子听说后,感慨叹息说:“古代善于做臣子的人,好的名声归于国君,祸害灾情归于自身,入仕就帮助国君改正失误,出朝就推崇国君的品德仁义,因此虽然侍奉的是懒惰怠懈的国君,也能使国君垂衣治国,使诸侯朝拜,不敢自夸自己的功绩。能承担这种道义的人,就是晏子了。”

【说明】本节还是一则齐景公不按规则、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修建大台,按社会行为规范来说,属于大臣之事,交给司空去办理就行了,可是齐景公却要自己下令,自己督促施工,而且天寒地冻仍不暂停施工。再说了,修建这个大台有什么必要?真的是为国为民吗?其实,齐景公就是一时心血来潮。为这种一时心血来潮的事情劳民伤财,谁会愿意呢?当然,晏子后来庇护齐景公的做法,那是另一回事了。

——————————————————

【注释】1.比:(bǐ笔)及,等到。《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史记·项羽本纪》:“比至定陶,再破秦军。”《史记·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资治通鉴》:“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2.延:(yán严)假借为“引”。《书·顾命》:“延入翼室,恤宅宗。”《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礼记·射义》:“出延射。”这里用为引入、引见、迎接之意。

3.靡:(mi迷)古同“糜”,糜烂、散乱。《左传·庄公十年》:“望其旗靡。”《庄子·胠箧》:“子胥靡。”《荀子·大略》:“利夫秋豪害靡国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皆靡。”

4.就:(jiù旧)《书·秦誓》:“则曰‘未就予忌’。”《诗·小雅·我行其野》:“昏姻之故,言就尔居。”《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礼记·曲礼》:“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庄子·齐物论》:“不就利,不违害。”《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楚辞·九章·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广韵》:“就,即也。”这里用为靠近、走近之意。

5.殆:(dai带)《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诗·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孟子·梁惠王上》:“殆于不可。”《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这里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之意。

6.朴:(pǔ普)《书·梓材》:“既勤朴斫。”《老子·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说文》:“朴,木素也。”《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这里用为未加工的木材、木棍之意。

7.细人:(xì戏)地位低微之人。《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

8.趣:(cù促)通“促”。《周礼·县正》:“趣其稼事。”《管子·四时》:“慎旅农,趣聚收。”《礼记·月令》:“趣民收敛。”《荀子·脩身》:“趣舍无定,谓之无常。”《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以奉韩。”《韩非子·功名》:“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这里用为催促,督促之意。

9.伐:(fá乏)《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小雅·鼓钟》:“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老子·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荀子·仲尼》:“无伐德之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这里用为夸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