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香同人本子百度云:瘦西湖游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24:00
读书的时候,一段时间里曾痴迷于宋词,南宋词人姜虁在《扬州慢》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几句描写瘦西湖景物的词让我熟记于心并对扬州及瘦西湖无限神往。51516日,在控股公司《阳光旅程》编辑部的组织下,借2010年第二季度刊物策划交流之机,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有幸来到花柳繁华之地扬州,来到倾慕已久的瘦西湖畔,看到我神交多年的二十四桥和桥边的芍药。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的西部,是一条狭长的水道,历史上曾经是扬州的护城河,后因康熙、乾隆数下江南——最主要是乾隆年间,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临幸了扬州,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们便不惜巨资在湖畔圈地造园,以悦圣心,瘦西湖因此风景日盛。瘦西湖之名,据说来自于清代汪沆的《瘦西湖》诗: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也有说早在三百多年前《扬州鼓吹词》中瘦西湖之名就已经出现,对此我无法考证,只知道一个“瘦”字所包含的意趣让历代的文人们挥洒了无尽的才思。
瘦西湖之美,美在她的历史。扬州是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瘦西湖是其中的点睛之笔。在导游的解说中,湖边遗落的那些故事,如漫漫长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沿湖前行,一花一树,一亭一桥,哪怕是一幅楹联,一幅题字,都可以饶有兴趣地讲上一段陈年往事,虽不确凿,却足以让人驻足聆听:二十四桥边的芍药,让身处战乱年代的姜虁叹息;枝条摇曳的杨柳,为隋炀帝时代所植,并被赐以杨姓;那片桃林,扬州八怪曾经游览并赋过诗;籁籁飘落的花瓣让黛玉睹物伤情: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黛玉葬花一段曾在此地拍摄)还有那些桥,那亭台,无不承载着文人们寄情于山水的温婉与豪情。在钓鱼台,乾隆曾经悬钩,流传“凡鱼岂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龙”的佳话;在虹桥,王士祯曾徜徉嘻游,留下“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这位不爱做官更爱诗的官员写下“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浣溪纱》)的诗句,被后人誉为迄今为止能读到的关于虹桥的最潇洒、最浪漫、最具神韵的文字。在这儿,就在这湖边,孟浩然曾经漫步,李杜曾深情吟诵,欧阳修曾呼朋唤友,传花行令,张若虚写下脍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名人雅士的楹联题字比比皆是… …这一切,充斥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游人着迷,让文人倾倒,   更增添了瘦西湖迷人的内涵。  
瘦西湖之美,也可见于她精美的建筑。如果说官商们在瘦西湖畔留下的是趣史,野史,有后人加工或演绎的可能,湖畔而今仍存的古代建筑则向我们讲述着一部恢弘的正史-----她曾经辉煌的建筑史。据说清代盐商富庶,又有皇帝南巡临幸的东风,于是建私家园林成风,建筑者们不以宏伟的气势取胜,只以精致的风格见长。沿途所见,亭台楼阁,桥梁水榭,假山塔寺,均依景而造,毫无牵强,向我们展示着它的主人曾经的奢华。“销金一锅子”也许是对此最好的注解吧。这些建筑多而不杂,繁而俱精。极目望去,自然景物与人工建筑错落有致,远近相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有建筑虽非一代一人建造,却未见立意冲突,那些灵动的翘角飞檐,精致的雕梁画栋,三星拱照的独特构思,五亭观月的神奇意境,无不显现出建筑者们非凡的智慧和独到的美学造诣,令人叹为观止。 
      瘦西湖之美,还在她的山水花草之间。如今,虽历经风雨,瘦西湖畔依然保留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两岸动植物品种繁多。走在湖边,眼前或柳条长垂,或古木参天,或春桃青涩,或草绿花红;湖边可见野鸭戏水,湖心岛上白鹭筑巢,更有无数不知名的飞鸟在枝头跳跃鸣叫,全然不为熙熙攘攘的游人惊扰。园林中,池水与假山相映成趣,参天大树与青葱的灌木高低参差,人入其中,恍惚如在画中走,诗中游。
今日扬州人不仅保留了古人留给我们的关于瘦西湖的优美传说,还在此基础上进行维护和再造,比如风光旖旎的桃花坞,让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二十四桥,被扬州人引以为荣的五亭桥等等,使得如今瘦西湖畔依然保留“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繁华。湖畔漫步,脚下是隋炀帝时开挖的小径,眼前是唐宋时的盛景,鼻中弥漫明清时代的曼妙花香,耳边传来船娘们代代相传的俚语吴歌,让人产生时空倒转的错觉。不知不觉中,走完了瘦西湖畔,也走完了一部瘦西湖的历史,我们在慨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同时,依然陶醉于美妙胜景之中。
瘦西湖的水静静地流淌着,如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翻开厚重的书卷,向后人讲述她的故事,语调沉稳而祥和;又如一位温柔细腻的少女,眼波流转,巧笑轻盈,向今人展示她迷人的风姿。瘦西湖,古运河上的一枚明珠,虽饱经风雨,却依然灿烂耀眼,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