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新技术:上腔静脉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5:20

上腔静脉系

(2011-09-05 23:49:04)   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它借各级属支收集上肢、胸壁和部分胸腔器官回流的血液
  上腔静脉(v.cava superior)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在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注入右心房。入心前尚有奇静脉注入。
  头臂静脉(vv.brachiocephalicae)又称无名静脉。左、右各1,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左头臂静脉较长横过主动脉弓上缘斜向右下;右头臂静脉较短几乎垂直下降。头臂静脉除收集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血液外,还收纳甲状腺下静脉、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等。
  1.头颈部的静脉
  (1)颈内静脉(v.jugularis interna)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干。上于颈静脉孔处与颅内乙状窦相续。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同行在颈动脉鞘内。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由于颈内静脉壁附于颈动脉鞘,管腔经常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颈内静脉损伤时,管腔不能闭锁,可导至气体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
  颈内静脉的属支有颅内和颅外支两种。
  1)颅内支 通过硬脑膜窦收集脑膜、视器、前庭蜗器及颅骨的血液。
  2)颅外支
  ①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经鼻翼及口角外侧斜向下后方,在下颌角附近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下行至舌骨高度,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收集面前部软组织的血液。面静脉在口角平面以上一般无静脉瓣,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又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故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感染可经上述途径传入颅内,故临床上称此区为危险三角
  ②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回流的血液。下颌后静脉分前、后两支,分别注入面静脉和颈外静脉。上颌静脉起自翼静脉丛,而翼静脉丛经眼下静脉或卵圆孔及破裂孔的导血管与海绵窦相交通。
  3)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至其下端后方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位置表浅,在皮下可见到,临床儿科作为注射、输液、抽血的部位。
  (2)锁骨下静脉(v.subclavia)是腋静脉的延续,伴同名动脉走行,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壁与颈部筋膜以及第1肋骨膜紧密结合,位置恒定,利于静脉穿刺、输液和心血管造影等。
  2.上肢的静脉
  (1)上肢的深静脉 从手指到腋窝,各段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回流的血液。
  (2)上肢的浅静脉 起自手指的指背静脉,在手背部形成手背静脉网。
  1)头静脉(v.cephalica):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上行至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本干沿肱二头肌外侧缘上升,经三角胸大肌沟,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
  2)贵要静脉(v.basilica):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至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后,继续在肱二头肌内侧缘上升,至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与肱静脉汇合成腋静脉。由于贵要静脉较粗,其注入处与肱静脉方向一致,位置表浅恒定,临床常用此静脉进行插管。
  3)肘正中静脉(v.intermedia cubiti):斜位于肘窝皮下,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变异较多,是临床注射、输液或抽血的部位。
  3.胸部的静脉 胸腹壁静脉:位于胸腹侧壁的浅筋膜内,向上经胸外侧静脉注入腋静脉,向下与腹壁浅静脉吻合。
  (1)奇静脉(v.azygos)起自右腰升静脉,穿膈沿脊柱右侧上行至第4胸椎高度,向前绕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奇静脉前方接受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右侧接受右肋间后静脉;左侧在第8~10胸椎体间有半奇静脉注入。半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及副半奇静脉的血液。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上部肋间后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下方,借腰外静脉、腰静脉,与髂总静脉,下腔静脉相连。这样,奇静脉构成了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侧支吻合,这种广泛的吻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椎静脉丛 位于椎管内、外,连贯脊柱全长,分椎内、外静脉丛,两者有广泛的交通。椎静脉丛收集脊髓、椎骨和邻近肌的血液。椎静脉丛分别与椎静脉、肋间后静脉、腰静脉和盆腔内的静脉交通,向上与颅内硬脑膜窦相通。因此,椎静脉丛亦是上、下腔静脉系的重要交通之一。来自盆部或腹部的感染,肿瘤或寄生虫(血吸虫),可经此通路侵入颅内或脊柱、椎管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