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多肉砍头怎么生根:中国书院遗迹追踪(二)——石鼓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8:34:45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二)——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今湖南衡阳市石鼓区青草桥尽头的石鼓公元左侧,也是我们走的书院中所处位置最好的,依山环水,背靠石鼓山,左侧湘江、后面耒江、右侧湘江支流蒸江,三江汇流,远处望去,像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堡。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北宋初年,朝廷两次赐“石鼓书院”敕额,由于朱熹、文天祥、王夫之等接踵而至此而盛名不衰。


1.石鼓书院正门 2.石鼓书院石鼓

    石鼓书院当然不能少了石鼓。现在我们看到的石鼓为1965年陶铸首倡凿制,当然是敲不响的鼓了。据导游讲,唐朝黄巢起义以前的石鼓山上曾有一面石鼓,高六尺,叩之声闻数十里。

 3.石鼓书院禹王碑亭

 

 

    禹王碑亭亭柱上提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碑亭中央放置着禹王碑。碑文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刻的是无人认识的文字,据说是上古时代的蝌蚪文,相传为大禹治水时刻于衡山。从两晋时期起,就不断有人前往南岳寻访,但都没有找到。宋代朱熹、张栻游南岳,遍寻禹碑未得,朱熹去世后,与其同时代的张世南在著作《游宦纪闻》中记述了蜀人何致游南岳时找到了禹碑,随即照原样拓了两份,来到长沙,将其中一份摹刻在岳麓山顶一巨石上。1581年(明万里九年),湖广学政副使管大勋把从岳麓山摹下的禹碑碑文拓本翻刻在石鼓书院内,并造亭护碑,为禹碑亭。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重刻了石鼓书院已损毁的禹碑,1944年时被日军炸毁,残碑沉于湘江,20世纪50年代被打捞,“文革”时再度被毁,现在的禹碑是新刻的。在文物保护界,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

 

 

 

注:本文图片及文字皆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二辑)之《书院,中国思想能飞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