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炒肉丝:怎樣練好三心併站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16:12
怎樣練好三心併站庄 2009-02-19 11:31怎樣練好三心併站庄

余 洋

一,“三心并站庄”的命名

三心并站庄,是我们智能功的一个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应该是从一开始就练,一直要练到中混元。它是贯穿我们整个智能功当中一个最最基本的功夫。

三心并站庄,它就是指的人的三个部位,(也有说五个部位的)顶心,手心跟脚心往一块儿并,三个心并到一起。这么去站着,三心并站庄这个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

三个心,就头顶(百会),顶心,手心(劳宮),脚心(湧泉),三个心,并在一起。这个“三心并”要按古人的讲法,顶心属于天,脚心属于地,手心属于人,也是天,地,人三才,三才合一。三个合到一起,成为一个,也是要把人练成一个混元整体,要使人里边成为一个完整的。这个完整的是要从里边结合起来。

我们不练功的人呢,有时候觉得手是手,脚是脚,头是头。我们练功以后呢,就应该觉得这三个末稍部位,应该是一个地方动,就互相连带着。人是整体的,要慢慢慢慢形成一个这样的感觉,练智能功也好,练其它的功也好,应该使得周身的气完整如一。就好比是咱们是一个大轮胎似的,一个轮胎里面都有气了,哪儿一碰,周围传过去都会有震动的感觉。通过三心并站庄呢,就把这个身体各个部份有机的这么连起来。

这个功夫它是根据着武功里面的“三心并”,再加上了一些以前的站桩功。这个站桩功主要从太极拳的站桩功來的,一般形意拳以前的经常讲三心并。三心这个手心,脚心,顶心往一块儿并。它那儿一并,一开,一合,是武功的用法,我们是在把它变化一下用来养生。

二、“三心併站庄”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三心並站庄是智能氣功的基本功,靜多動少,說它是動功也可,說它是靜功也可。它是智能動功外混元階段以意引氣(意念外放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到內混元階段以形引氣(神與自已形合,不外放) 的過渡階段,练好三心并站庄是智能氣功快速通向高层次的捷径。庞明教授在“智能氣功科学功法学”一书中多处明确指出了它的重要性:

“看看這麼多功法,練功時間怎麼安排?”這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要從打好基礎做起,先在三心並、捧氣貫頂法上下功夫。……練三心并站庄時也可以練發氣,組場帶氣,內氣外氣。……”
“……不過我覺得當你還沒有認認真真打好基礎的時候,應該把三心並站莊好好練一練。……希望同志們要練基本功,從三心并站庄練起。”

“練三心并站庄就可以放在混元竅上。先練混元竅開合,它這一開一合裏面氣充上了,那個竅就開了……”

“……混元竅是傳統功法中的神氣併練的玄關竅,智能功也把它看作是神氣混融的處所,所以體認混元竅是非常重要的練功內容,不僅在練功中,而且在平時要經常發“靈”字音體會之,首先體會到的是發“靈”字音的“振動”部位,繼而體認到該處是空洞無涯、無形無相。至此後則要引動外氣在此間開合聚散。認真體會內外出入的景象,若能使神意與之緊密結合,則是傳統功法中的‘結丹’,練此可直達高層次。另外,還要體認五臟之氣在混元竅混融的景象。初練功也可用以意引氣可在混元竅進行開合聚散,這是採氣、補氣的妙法,可減少練功反應﹝主要指祛病反應﹞。

“……反復練混元竅開合,沒事就練,慢慢它就不知不覺地打開了,竅一開裏面就發生變化了。混元竅是中脈的一個重要部位,也為以後練中脈混元奠定了基礎。”

三心並站庄發動真氣快,強身健體作用明顯。很快就可以出現身體輕微晃動或微微顫動,產生熱感,兩手之間出現吸力與張力,兩手有難以分開與內合的感覺……。此功法不僅適于病患練功治病效果顯著,也是我們同道,通過練功松腰胯、松尾閭,開啟混元竅,打通“中脈”,快速提升功力的捷徑。

三、“三心併站庄”的練功的关鍵點

三心并站的練功目的,一个方面从气机上来讲,要使得这个周身的气,成为一个整体;从身形上来讲,要把我们这个身体的形,要通过练站桩以后,改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练气功的要求。

我們練功的人,要想長功夫,就要把这个腰练得松开,尾闾要垂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練三心并站庄就是解决松腰垂尾闾這个关键的問題。

一般正常的人,脊柱是有个弯曲度的。脖子往前弯,胸部往后弯,腰部又往前弯,底部又往后凸,那个尾骨,一开始往前弯,那尾骨尖那儿又往后凸,一條脊柱骨就有那么多个弯曲。

将来大家要看到古代气功书上讲,人的形体如“黄河九曲”,人体的“黄河九曲”就是指的脊柱的弯曲,逼得黄河水倒流,就是指脊柱的弯曲,使得督脉的气往上運行不順暢,影响人体的健康,影响我們練功人的功力提升。我们练功呢,练智能功呢,就必须纠正这个脊柱的弯曲状况。要把那个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尽量把它变小。

身体越虚弱和人,脊柱的弯曲就越大。有些小孩子非常虛弱,大脑袋壳,小细脖子往前那么弯着,脑袋都直不起来。一般人,这个脊柱的前后弯曲,是为了保持人的平衡的,它必须通过这些弯曲,直立起来才能保持平衡。如果这个脊柱里面气充足了,脊柱就可以直起来了。

那些身体比较健壮的孩子和成年人,就可以看到腰部是圆敦敦的,腰是直直的。体弱的人,脊柱就容易弯曲,尤其比较瘦弱的女人,分娩生了小孩以后,腰部就会往前蹋着,命門都凹進去了,说明身体非常虚弱,生命力明顯下降了。

通过練功,丹田气充足了,这个气它能支撑上下,脊柱就可以直起来。如果丹田气不足呢,丹田气拱不起来,脊柱就会往下弯一下,就好象一盆花草,沒有及時澆水,叶、莖都搭拉下來一样。身体越是虚弱,那个肚子就越往前面腆,腰越往前蹋着,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練智能功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是要把这个脊柱弯曲尽量調直,不让它弯曲。这就必須先使这丹田气充足起來,用它来维持这个平衡,把这个脊柱的弯曲度解决了。

懂得这个道理了,我们再讲三心并站桩,就比較容易明白了。有人说,这个脊柱的弯曲不是遗传的下来的嗎?是的,但是人体为什么要这么遗传呢?那就是由于人和大自然要保持平衡而形成的。人在自然界生存的时候,自然而然形成脊柱的弯曲的这么个現象。我们练功的人要想把这个脊柱撑开拉直。就必须用一定的姿式要求來矫正它,比如,“百会上領,下颔回收”,头顶懸起来了,这儿一撑呢,把頸椎的弯曲調直了;“含胸拔背”,把胸椎的弯曲調直了;“小腹回收,命门后凸”,把腰椎调直了;然后“尾闾下垂”,又把尾椎的弯曲調直了。通过这样的練功姿式調整,就可以把整條脊柱慢慢拉直。
我们智能功的垂尾闾,下垂点的位置很关键,往哪儿垂呢?不能垂在两个脚后跟的连线上,要垂到以脚后根連綫为一边,向后形成的等邊三角形,尾闾尖要垂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这个姿势再配合身体往后这么一坐,百會上領,两头这么一抻,把脊柱骨拉开了,拉直了,才合乎要求。

练三心并站桩首先就要懂得这些个道理。是练三心并站桩的非常非常关键的内容。先把这个总的宗旨明白了以后呢,我们再说其它的動作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三心併站庄”的練功口訣及练功要求

三心併站庄的起式,收式,和前面捧气贯顶法是完全一样的。一开始練功,还有个練功口诀,以口訣調整精神境界,使練功者進入練功狀態,它是貫穿於站庄的全過程。是指在练三心併站庄的时候,整个过程的一个简化的口诀。

口訣為: “七竅閉合鼻撩天,踩氣兩手在穴邊,三心併合心念處,身輕氣爽笑開顏。”頂心向下歸丹田,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三心併合歸丹田。下面結合動作對口訣作一解釋。

(一)七竅閉合鼻撩天

練功開始,要求周身中正,全身放鬆。目視前方天地交合處,兩眼輕輕閉合,目光勻速回收,收視返聽。收視返聽是指人的“七窍闭合”。“七窍”,是指眼睛,鼻子,耳朵,各两窍,再加一个嘴,共七个窍。这个“闭合”,不是说全部都封上。而是用意念把它封住。嘴可以封,这个封住是嘴不说话了,舌顶上顎;眼睛可以封,是眼睛闭合,眼睛反观内视,去看头脑里邊,耳朵向內听头中間,鼻子向內吸气,就似乎“七窍”这几个地方都往里边集中到一点,往那儿去集中呢?。都往眼睛里面的后面去集中。

們们讲捧气贯顶法的时候,讲點按印堂是平直向內贯气,与百会向下垂直貫气有一相交之处,它就是元神所在的泥丸宫,七窍就都集中到泥丸宮那儿,这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说的“精神集中”之处。

“七窍闭合”是指眼、耳、鼻、口七竅集於一處,使精神內守。目光向內回收至與百會穴向下垂綫相交處,耳不聽外界聲響,體會返聽收視與百會垂合後的動靜;舌抵上顎,上下門齒接觸,口唇輕輕閉合。
“鼻撩天”是什么意思呢?是從鼻尖用意念下引至會陰;從尾閭向上引至頭部,入泥丸宮,再引眼耳舌一起,往百會穴前一寸、旁开一點五寸的两个通天穴向上一撩,这往上一撩的时候,你这耳朵也跟着往上撩,眼睛也跟着往上撩,当然嘴闭上,舌顶上顎也跟着这么往上撩,这就一块儿都往那儿撩上了,这么一来呢,实际上就是往头里用“七竅閉合鼻撩天” 佈意、佈气,把神收回來,意念都往这儿一来,整个头上的气都足了,還可以使頭部氣血充盈到腳底。

“七窍闭合鼻撩天”先把那神收住了,精神集中了,如果精神没集中好,就先别做下边的動作。集中精神了,你就要用耳朵听里边,听里边有什么响声,有什么动静,听听里边什么样,耳朵集中精神听里边,一集中听,精神就集中了,杂念就没了。这个听里面,往往很有意思,听里面,往里面一撩,往上面一撩天。一开始,里边听不到别的,就听见鼻子喘气的声音,呼噜,呼噜的,听的特别清楚,能听到鼻子喘气儿,那也就很安静了,那也就没杂念了呀。所以一开始“七窍闭合鼻朝天”,这是把心神收起来集中到一点上去,这是练三心并站桩的前奏。

我们虽然不讲要入静,可是你按照这个做法,它自然而然就集中精神,我们不讲静,你爱静不静,反正你往头里面去听,往里边去看,往里边去想,鼻子往里边去撩啊,它就起了这个静的作用了,因此,对这个口诀,不能够一唸就完了,应该拿这个口诀去指导练功的行动,真正是一闭上眼睛的时候,你眼睛往回一收,一闭眼睛,往回一收,耳朵也跟着往回一听,舌头往上一頂,后往回这么一聚,都聚到了泥丸宮,鼻子一撩天,那问题就解决了。

对这些问题,希望大家要认真去体会,不要光唸唸口诀“七窍闭合鼻撩天”,光这么唸一下就完了,这个唸口诀里面得有实际的内容,你得实际去体验它去,实践了才行。这是第一句“七窍闭合鼻撩天”的讲解。

.其实“七窍闭合鼻撩天”这句口诀,并不是说等你都摆好了姿势,才开始去想,去撩的。实际上,从两脚一踩气的时候,两脚一分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应該在分开脚之前,就应该是“七窍闭合鼻撩天”了。一开始踩气,就要开始做了。

(二)踩氣兩手在穴邊

口诀的第二句是“踩气两手在穴边”。踩这个气,是拿脚来踩这个气,这个动作可千千万万不要随随便便一做,两脚平行站立的时候,随便一做就完了,就变成了后八字,那不行。

踩气,我們这个脚一分的时候,要拿脚来刮着气走。一开始把重心放到脚后跟上来,那个脚尖往外这么一分,就似乎这个脚把地上的气这么一刮,把地分开了,意念一想到脚,引导气往脚上去,脚的气就充足了,脚尖这儿就充满了气。两脚根成了90°角,然后把重心放在脚掌上,两个脚后跟往外一撇,往外一撇,两脚尖連线也成了90°角,一开始两个脚分成90°, 然后呢,两个脚跟一撇又一个90°,相当于每个脚都转一个90°,基本上就是形成了一个后八字。所以这个动作,实际上是一踩的时候,就把你的意念紧紧的和脚结合到一起了,一合,再一分,分的时候,那个脚步要用意念刮着地走,可千千万万不要认为用脚使劲刮,嗤拉,嗤拉,地真刮着地响,那不行,而是用意念刮着地走,脚尖抬起来一拧,意念刮着地走,并不是拿脚使劲刮地,重心移到前面两脚跟分开,也還是意念刮着地走,这么一来,脚上就有气了,而且它整个人的重心的力量都在下肢了,重心的吃力点是在腿的外侧面了,如果有些人会细心体会,这一踩气,整个脚就绷上劲了,它就是等于“內争力”争住了,因为头顶“七窍闭合鼻撩天”,头顶上一下来,脚下一踩气,又向连上了,这就等于是头上布的气和脚上布的气都有了,头有了,脚也有了,在当中两手一合,就把上下的气连成了一个整体了,。

踩氣兩手在穴邊,是指兩腳踩氣分開成后八字,氣即貫至腿外側陽經中,两腳內扣,腳三陰經自然放鬆,可以加強經脈陰升陽降之功能,使腳和下肢整個底盤氣機充盈,人的頭、腳用氣連在一起,整個人體氣機得到了固定平衡。

这个穴位在什么地方?就是指的肚脐。把那个手指連起来,扣在肚脐上,大拇指在肚脐上面,小拇指在肚脐下面,正当中差不多对着肚脐,正好一个园圈把这个肚脐扣上,把小拇指和肚脐平了都可以,但是不能大拇指和肚脐平着,大拇指和肚脐平着以后呢,整个手都放到小肚子上去了,在以前古人练功有的要求放在小肚子上,我们现在智能功,因为是走中上二田,就不能把手放到小肚子上去,最多是手正对着肚脐。

这个地方正对着肚脐有一个好处,如果一开始练功的时候,我们一点儿也不管下田的话,也不太好,因为我们長期养成的生活习惯,要讓精,气,神三者的平衡,已经形成了慣性,如果一練功上來就一点儿不管下田,这个气反而不容易把它守住,下田的精又丢了,所以下田你要管着点儿。
另外呢,就是这个肚脐旁边,掌根往这儿一放,正好是接的,因为是肚脐这个位子,上面手也有,下面也有,拿这个气,一个气球一裹,往这儿一挤,挤上了,这樣就很容易把身体上面的气,下面的气聚合到一起,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整体。

从外面的气来说,我们人体在肚脐以下,是接受地气,肚脐以上,来接受天气,肚脐这个地方呢,天气和地气相交,相汇合成一个气。将来我们讲混元气時还要讲这个问题,混元气产生阴阳的时候,从这个要生阴阳还没生阴阳的时候,可以叫“混元”,因此呢,天地的阴阳之气一交合,也可以转化成一个“混元”,天地之气它本来就是一个整的嘛,在天称为天气,在地称为地气,两个一交合,就是一个整的混元气。

我们古书上有寫到“天枢”,什么叫“天枢”呢?指的是往远处这么一看,那个天地交合处称为“天枢”,在这天地交合处的气,它對万物都能起作用。在人体里边呢,“天樞”就指肚脐旁二寸穴位,叫天枢穴,这个天枢穴,也是来交换天气,地气,在肚脐这儿混合,转换成人体的混元气。

宇宙中的这个“天樞”,它可以转成一个圈,天气和地气可以在这里发生变化。人体里边的这个天枢穴呢,也是人体的阴阳二气,天气、地气交合起来的地方,我们的手往这儿一放,我们既不偏重于阴,也不偏重于阳,混元起来,从肚脐进去,引進的是先天之氣,所以我们手放在这个位置,是从正常人的生命活动这點搞起来的。

将来隨着练功的提升,人的生命活动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提高,慢慢慢慢的我们就把这个手放的位置就不放在这儿了,往哪儿放呢?手往前一调,一立,向上面来了,上到这个地方——混元窍來,在这个地方真的混合成了人体的混元气了。古人認为从肚脐,到心,八寸四,相当于天地間的八万四千里,上面三寸六是天,下面三寸六是地,当中一寸二,正好是相当于混元窍的位置,往这上一放,扣起来呢,就代表扣住人体内部的混元气了。所以象膻中穴后面,那个一寸二的地方,它里边的气,是人体的混元窍之处。

一开始嘛,咱们放在肚脐,将来以后咱们可以把手立起来,往上放,气机一步一步往上升了,这个手放的位置和的形式就能起到这个作用,我们口诀里面哪,就是“踩气两手在穴边”,这个这么多的意思。
三之併站庄,一开始“百會上領”意念想头顶,第二步“两脚踩气成后八字”意念想脚,第三步“两手拢气扣肚脐”意念头放在手上,这就三关都有了。把这个意念都布好了,精神也集中了,就为了更好的把气往一块儿集中了。要把全身的气,精,气,神三个,都要往一块集中了。当然我们主要放的是神和气上,意念比较集中了,就要再具体一点想了,这就开始搞三心并合了。

(三)三心併合心念處

口诀的第三句是“三心併合心念处”。手在人體中部,如碗狀扣在肚臍上便於聚氣。虽然我們智能功直走中、上二田,但由於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精氣神的平衡業已形成,如若不管下田,氣收攝不住精易丟失,故而相應也要照顧到下丹田。手放在肚臍處,上至頭,下至腳,上下一裹,氣聚合一起,頭、手、腳三關佈意,全身神、氣集中,意念比較純正了,就三心並往丹田。

三心並往丹田,一般說先從頂心並往丹田,方法是先想頭頂,馬上想肚臍裏邊,像手電筒往下照射,千萬不要想氣行走的具體路線和過程,否則會出毛病。也就是說練功時只管意念,不管氣。這樣就可以收到宇宙的混元氣,否則會收到後天的濁氣。手心向內歸丹田,初練者不會歸,可用掌心往裏一縮,馬上想肚臍裏,使意念、形體和氣機相合從身體裏邊走,只要有從裏邊歸丹田的意念,就可以起作用。千萬不可手心直對著肚臍從外邊直接並進來,也不能故意引著氣順著手臂往肚臍走。

從手心歸往丹田,也可以一個手心一個手心地並往丹田,習慣後就可以同時两个手心一起往里併合。腳心歸丹田也是同手心归丹田的方法一樣。熟練後,可以從頂心、手心、腳心延伸出去,像五條大氣柱子往丹田裏拽氣。丹田位於肚臍與命門的中間地方。三心並站庄,就是從丹田這個地方制約外面,向里面拽氣。

三心併合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种:

(1)一是上述的三心併合方法:即從人體“三心”處向丹田併合。这是屬于內混元練法。

(2)二是從人體的“三心”的外面延伸線的無限處(即虛空)向丹田併合。這是屬于外混元練法。

(3)三是配合呼吸,吸氣時三心並向丹田,呼氣時從丹田部外開向三心處(可與前面兩種中任一種配合)。

(4)三心併合到丹田在不同練功階段,併合到丹田的位置也不同。開始時併合位置在肚臍內;練五元庄後,併合位置在混元竅;練中脈混元後,併合位置在腦中心。

“三心併合心念处”是在“七窍闭合鼻撩天”头上布了气,“两脚踩气在穴边”脚上布了气,两个手放在肚脐这个在方上了,这叫上、中、下三关。气要是从上直接往下这么赶着走下來,不容易找到平衡的中點,有了两头再去找当中,就比较好找了,两头固定了,往当中一放,气就容易平衡了。如果不先找两头,两头没有定下来,这个中就不好找,两头一定下来,拿气往当中一放就够了。所以我們是先管头,再管脚,最后再管手,把这个手往肚脐这么一放,放好了,就比較容易找到中了。
,
“顶心向下归丹田”是指想头顶,头顶向下归丹田,往哪儿想?往肚脐里边儿想。这个问题大家要特别注意,千千万万不要这么想:从顶心向下,呜……这么下来,别想这个过程,就是一想顶心,从顶上,好象一个东西从顶上哗……一下子掉下來,刹那间就到了,怎么掉下來的,你不知道。一想顶心,同时就想那个肚脐,至于当中什么样子,不管它。不能这样想,从顶心往下一走,經过嗓子眼儿,到了肺里边,肺从哪儿走的,从食管、气管、哪儿走的,下边要穿过膈膜,再穿过可能是那静脉孔,從静脉当中穿下去了,然后下面穿过了胃,穿过了小肠,才到肚脐眼儿下边儿,那就坏了!不能这么想。要一想顶心,就到肚脐了,就好象上面拿个手电筒往下面一照,一照就照到肚脐,肚脐那儿一下就有光了。至于这光在里边怎么走,不要管它,这样想就不会出毛病。

以后里边气多了,你才能会感觉到里边什么样子,象这些个穴位,这些个关窍,应该是“有气则成窍,无气则渺茫”。里边有了气以后,它就成了一个窍了,你就知道那个窍是怎么样的,感觉到里边有个球,多大个儿……没气的时候呢,迷迷茫茳的,渺渺茫茫的,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樣的。没气的时候呢,你也别想,别管它,一想头顶就到肚脐,就完了。

出不出毛病,这是关键。有的出毛病就出在这儿,练得那个头也胀了,也下不去了,说我的气怎么下不去呀,好了,越想下不去头就越胀,越胀就越下不去,十分难受。那就是他没有注意意念,而是光注意气了,我们练的时候就是不管气,只管意念。意念动,动,动把气就带动了,它自己会走了,自己会动了,那样动,完全是混元气,没有后天的浊气。顶心向下归丹田了,就是这樣。

下面就是“手心向內归丹田”,这手在肚脐这儿摆着,不能手心向内,往里边一缩,從外面直接就通到身体里边來,别从外边直接進來。同样是一说手心向内归丹田的时候,那手心,掌心这么一含,往后头一缩就缩到丹田了,就行了。那就是从里边走的。至于里边怎么走,同样还是不要分辩它,你只要是手心向里一缩,归到丹田里就够了,这就是从里边走的了,你可千千万万别想,从胳膊这么一转圈,呜……到丹田里了,不能这樣想,怎么進來的也不知道。手心一缩,自然而然把自己的意念、形体和气机联合到一起了,从身体内部走。

为什么要从身体内部走呢,为什么不让从外边走啊?因为咱们三心并站庄,就是为了在捧气贯顶法的基础上,外气比较充足了,然后把这个气往里边收,收到里边去,往里边渗,要它形成一个往里的趋势。手心向内归丹田一开始不熟的时候,你可以一个手一个手来。先左手,手心向内归丹田,然后右手,手心向内归丹田,練熟了以后,手心向内归丹田,两个一下子都归进去了。

下面再讲“脚心向上归丹田”。 脚心向上归丹田也是和手心向内归丹田一样,不論你是站立还是打盘坐,也是你的脚心向上一抽,从里面归丹田,一想到丹田了,就行了,就如同你这手心往里一吸,归丹田了;脚步心往上一缩,马上就想到丹田,那就是脚心向上归丹田,这腿里边是通的。关键是意念一想就行了,不要理会氣在里面怎么走的。

一开始也可以一只脚一只脚的向上归丹田,熟了以后就两只脚一起向上归丹田。这样,这是三个“心”就并上了,等将来做得熟了,一个頂心,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五个一块儿来归丹田,五心五条线,哗……一块儿来这样归丹田,不能老是一个一个来。

大家也可能说这样可难了,这五个地方,五个一起想,怎么想呀?你可以假想有一個小孩子在丹田里抓住五条綫,從五心放出五个風爭來,这个小孩在丹田里抓住五条綫一起往里边一揪,这五条綫不就同時都进来了嘛!一开始在它里边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时候,还没有连上的时候,你不会一下五个都進來,等你慢慢慢慢练到它里边会连成一个整体后,从五个心一块儿進來就可以了。

所以,一开始要一个一个的来,慢慢慢慢的变成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一块儿来。往里一揪,就行了。将来你会五个一块儿揪了,你还可以再多揪一点儿,把一些大的穴位一块儿往里揪,什么命門啊,肚臍啊,大包啊,印堂啊,玉枕啊,这个穴,那个穴的,一块儿来,往里边归丹田,将来周身都可以归丹田了,那你功夫就有了。

咱们不是讲练气功要照顾周身吗?全身都要照顾到吗?这个三心并站庄就要从里边来照顾外面的,里边丹田那个地方,就好比是一个總統、首相的,他在那儿一发布命令,哗……全部到出去了,一發命令,又都集中回来了。

对这个问题呢,希望大家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一步一步的练,不要操之过急,你一个一个归丹田你都还归不好呢,就别急着两个一起归丹田,要慢慢一步一步来。但是你熟了,又不能满足,要一个一个連起來,把全身都連起來,要用意念来练一下集中進來,一下子又出去,。

前面我們讲了不能老往肚脐那儿并,并着并着就要往上来一点,并到混元窍里头去。你往头顶上并也可以。但是一开始一定要先往肚脐这儿集中,等你五条线会集中了以后,你在挪个地方,或往中丹田,或往上丹田并。当你五条线还不能同时集中的時候,你最好别挪地方,還是往下丹田并。隨隨便便挪地方并一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先往下田集中有了基础了,再往上提,千千万万不要想快。练好智能气功的規律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循序渐进。熟了以后,三心可以一下子并合到你想的地方,这就是“三心并合心念处”的要領。

(4)身輕氣爽笑開顏

當站庄姿勢合度,氣機通暢,沒有雜念,似守非守地守著丹田,身體會有舒服感,心裏喜悅,面帶微微笑意,即身輕氣爽笑開顏。这个神清气爽笑开颜,那就是说当你把这个形式做好了,姿势做正确了,它就可以起到这个神清气爽的作用。这个笑开颜呢,一个就是当你把姿势做得比较正确了,气机比较通畅了,你会比较舒服,一开始练功的时候,腰也酸,腿也酸,腿也痛,站一会儿,腿肚子都有哆哆嗦嗦了,等把这个哆嗦劲儿过去了,那就气就通了,就舒服了,这是一个内容。
再一个内容呢,就是当你练三心并站庄的时候,你自己从脸上就要做出一个面带三分笑,这儿一站庄,笑咪咪的,别搞成象谁欠你多少钱似的,搭拉着个脸,那不行!一練站庄,就要从心里边也高兴,面带三分笑,心里边有喜悦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咧着个嘴笑,那也不行,有点笑的意思就够了,是用意念在心里边高兴,有点微微的面带笑容。

三之併站庄这个口诀——“七竅閉合鼻撩天,踩氣兩手在穴邊,三心併合心念處,身輕氣爽笑開顏。”它是贯穿整个练功的过程。那么有人問,这个三心并是不是老这么并啊?一开始,你就反复的这么練并: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反过来又脚心向上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顶心向下归丹田。老是这么一个一个归,归着归着,你就没杂念头了,光是归丹田,归丹田,归丹田……等没杂念了以后呢,归的挺顺溜,挺安静了,你就不再归了,你就安安静静待着了,不理它了。一有杂念,又赶紧的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一个劲儿地归丹田,没杂念了,又不归了,又安静呆着。有了杂念就归,把这这五条线归丹田,当成是排除杂念的武器。
我们練三心併站庄,也不讲入静,就告诉你这个方法,杂念来了就归丹田,沒杂念了,就不归了。等安静了以后,那就“自然”了。这个自然,就是说,要听其自然。我们不管呼吸,任其自然。当你安静了以后呢,可能它全出现跟呼吸有关的动作,这都是自己在动,这些动作也不是故意,不是用呼吸来搞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任其自然。

当你入静了,想体会体会什么气呀,练練气也是可以的。这个手这么转一圈,摸到气了,有些不敏感的人,不会看气,不会摸气,你没事就練三心并站庄,你就并好了以后,安静了以后,你就手这么一转圈儿,那么一转圈儿,转转转转,手上就有气了,然后拿这手摸气,就摸着气了,这个很简单方法。你练拉气儿也行,站在那儿,这两手不碰上,就这么拉,一定要离近点儿,千千万万不要离太远了,这么拉,拉呀拉,闭着眼睛慢慢的拉,有时候,两手一碰,…自己还会电自己一下子,这都免不了的,不用害怕。我們练三心并站庄,往里边集中气,等你集中气集中好了,还可以利用这个来练一练我们的敏感度,练练摸气,练练看气都可以,这叫主动的运用意识了,就这样练三心并站庄,这么拉气,很多人就能看到气,能看到气它们就算出特异功能之一了。

这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把三心併站庄当作一个随随便便的功站一站就完了,还需要用意识,用主动意识,主动去体会东西。三心并站庄的作用和练法就这么说一说。

五、“三心并站庄”姿势中的幾个要点

(一)三心併站庄的垂尾闾很重要。

尾闾下垂点的位置很关键,不能垂在两个脚后跟的连线上,要垂到以脚后根連綫为一边,向后形成的等邊三角形,尾闾尖要垂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这个姿势再配合身体往后这么一坐,百會上領,这个姿势,两头这么一抻,把脊柱骨拉开了,拉直了,合乎要求了。

我们这个垂尾闾,实际上它是把这个垂尾闾和这个泛臀开后胯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了,如果我们这个垂尾闾不能很好的往下垂,垂不下去,这样呢,这个周身的气呀,往上升的多,往下降的少,如果是转身的动作比较多,转身动作比较多,阳气上升,阴阳不得平衡,就容易出脑血管病,一些练太极的老师们,到了年岁大了以后,六七十岁以后,看起来红光满面,本來年岁大了以后,气应该不这么足了,可是那些太極大师們一个个红光满面,實际有很多人都是虚阳上升,那就是阳气充斥了,外露出来了,有得脑溢血的可能。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要貶低太極拳的老师,而是提醒大家要重视三心并站桩这一个松腰垂尾闾。只要你的尾闾垂得好,腰就容易松开,腰松开了,全身的关节就都有可能松开。

(二)练三心并站桩垂尾闾時,一定要注意肛门上提。

垂尾闾时候肛门还要缩一缩,也叫提肛。不能光往下垂尾闾,老是垂,垂,垂的。一开始没关系,等将来会垂了,还是一个劲地往下垂,气一直往下走,走得多了,弄不好,容易得小肠疝气,痔疮。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練三心併站庄往下这么一蹲,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往下这么一蹲,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尾闾就可以靠后了,这个臀部它就要往外撇了,往外撇出去了,这个胯骨它就要张开了,胯骨张开称为泛臀,有利于脚心向上归丹田,使气機更加活跃。膝盖不能过脚尖,鼻尖也不可以超过膝盖,能这樣向下蹲得越低、越久、越好。

(四)練三心并站桩,要两脚一定要踩成后八字

有人要问,为什么要搞成个两脚成后八字,站成平行脚不是一样吗?不一样,这是我们智能功的特色之一,两脚成后八字站,目的是为了使这个下盘更巩固,把胯更好的松开,我们強調要垂尾闾,脊柱要正,腰要放松,站后八字的时候,你脚尖要往里扣,这大腿骨就必须往里边拧,这么一拧呢,臀部那块儿它就开出去了,就容易把胝卡后关节打开,气機就容易暢通。如果你两脚不成后八字,而是平行站立,将来腰酸,腰痛,背部发麻,发紧,发木,这些症状都可能有。这就是后站八字和平行脚的差别。
练三心并站桩,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去认真对待,关键的关键就是垂尾闾,垂尾闾这个大腿根了要空,腰要往后凸,小腹要放松,只要这几点够了,就行了,同时呢,站的时候,头顶要有往上提的意思,百会上領,頂要向上提一提,身体也要往后坐,好象有一個很粗大的尾巴插在地上,屁股坐在尾巴上。头顶要往上提着,尾闾要中正向下垂,上下两頭抻着,这样脊柱就抻拉直了,上下来也就容易成为一个整体了。

我们的三心并站桩,就这樣简单说一说就行了。大家要认真的练这个基本功,在練功中再去体會。光练捧气贯顶法,那是从外面走的,再加上这三心并站桩呢,就往里边过渡了。

有人問这么多功法,先后的次序怎么排练呀?一般的来说,应该是先练捧气贯顶法,捧气贯顶法是練外混元,先把外面的气儿和身体里的气儿连上。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安排以下这么几种练功模式:

(1)练捧气贯顶法,收式完了,两手抱球扣于肚脐,两脚踩气分開成后八字,下蹲……三心并站桩开始,就下来了;

(2)或者是捧法第三節做了“撈气”回气以后,两个手成了莲花掌,两掌分开,抱球下落,扣于肚脐,接着做三心并站桩。

(3)也可以这样,练完了三心并站桩,不做收式,两手往外一拉,一叉腰,两个腿一并,再练形神庄,接着练。

(4)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这么练:捧氣貫頂法+三心併站庄+形神庄,“三合一”一块儿練。

(5)如果是早晨练功想練三心并站庄和形神庄,你最好是先练三心并站庄,然后再练形神庄。早晨你先练了三心并站庄,气足了,再练形神庄,周身的气都充足起来了,再去工作精力充沛。

(6)如果晚上呢,你要练形神庄和三心并站庄呢,就先练形神庄然后再练三心并站庄。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三心并站庄比较安静一点,练完了以后气就归到里面去就好睡觉了,如果你先练三心并站庄气也充足了,再练形神庄,周身都充上了气,想睡觉也不好睡了。你要先练形神庄,后练三心并站庄,站一会儿,养一养气,躺在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就比较容易一些。

这些安排的方法,就看你自己从什么意义出发,懂得这个道理了,自己去安排次序就够了。

三心併站庄,在智能功前四步動功——捧氣貫頂法、形神庄功法、五元庄功法、中脈混元法中都有附加進去了,練这幾步功的同時,都還要練三心併站庄,可見它的重要性。它是練通中脉的捷径。也就是说,认真練好了三心并站桩,功力就能够提升得很快。大家切切不可等闲视之。
09/04/2008 寫於馬來西亞 居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