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内送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谈文化体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58:17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谈文化体制改革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14日14:40 

  编者按:2010年9月13日10时,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臧世凯做客强国论坛,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创安徽文化建设新局面”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全文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演绎中华文明的重要舞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关注强国论坛推出的“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系列访谈”,前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安徽现象,说安徽的文化体制改革做的真、做的实,我们知道我们喜欢看的新三国电视剧就是安徽参与投资的,我们爱玩的方特主题公园就在安徽,接下来勇于创新、严谨实干的安徽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为大家邀请到安徽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同志作客强国论坛,部长您好,首先请您和网友朋友们打声招呼。

  【臧世凯】: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您好!非常高兴与各位网友见面,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对各位网友多年来对安徽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欢迎作客强国论坛,今天部长将会就“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创安徽文化建设新局面”为主题与网友们进行交流,欢迎大家积极给部长提问题。我们一位网友说到这样一句话,我给部长说一下,他说“我们知道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首先请部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臧世凯】:你说的很对,安徽确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演绎中华文明的重要舞台,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安徽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可以这么说,许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起源于这里;许多影响久远的名流大家诞生和活跃在这里。所以安徽的文化非常的灿烂,比如说老庄哲学、程朱理学、建安文学、桐城文派、徽州文化等等。可以说是流派纷呈,独树一帜。同时,安徽也是名人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名垂千古、彪炳千秋的风流人物,从老子、庄子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现代著名学者胡适;从我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管仲到货币理论家王茂荫;从三国的曹操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宋代名臣包拯到洋务大臣李鸿章;从外科学鼻祖华佗、珠算宗师程大位到两弹元勋邓稼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等,数不胜数,灿若繁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安徽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精神动力。

  [主持人]: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完成情况吗?

  【臧世凯】:安徽不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但省委、省政府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根本和经营型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展开、梯度推进。

  以2005年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整体转企为标志,在全国较早完成了出版发行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相继推进了三局合一,文化综合执法、广电网络整合、电视台电台合并、党报党刊发行、重点新闻网站、电影公司、影剧院、演出院团等方面的改革任务。目前,所有市、县(区)都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全省410家经营性的文化单位,注销了事业法人,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22000多人核销事业编制、转换身份,办理了社保接续。各市、县成立了新的广播电视台,推进制播分离,组建了21家专业制作公司。剥离省直广电系统经营型资产和业务,成立了省委、省政府直属的广电传媒产业集团。90家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我们作为非试点省份,但是却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我们有位网友叫做“单纯的哲人”,他说我们当初是怎么想到,下决心做这件事情的呢?有哪些经验?

  【臧世凯】:如果说怎么下决心做这件事,主要是原来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体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改不行了,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经验也谈不上,我们推行文化体制改革,之所以健康、平稳、有序,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还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的部署和决策;同时把中央的部署与安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最主要的。从具体工作层面来说,注意坚持正确方向与市场取向相统一,坚持按照两个规律,也就是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这个前提下,很重要一条就是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治皖理政的全局性的工作,真正列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同时把文化体制改革列入历年的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产业列为安徽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要求各市主要领导亲自抓,既挂帅又出征,既发号召又出实招,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情况列入各级党政班子量化考核体系,而且量化了考核的分值。我们十七个市基本上都是书记、市长当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省形成了一个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文化体制改革光靠宣传部一家不行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所以各个部门都把改革作为份内事,从大局出发,涉及很多具体决定,很多具体问题,打破常规,一路绿灯,特事特办,真正形成了大合唱。像财政、编制部门、税务工商等部门,很多事情都是搞大合唱,讲规定但更重实际,很多规定条条框框得坚持,但更注意从实际出发。还有一个,讲程序但不拘泥,不死抠条条框框,特事特办。比如综合执法队伍成立,全省要增加500个编制,编委会一时难以开会,编制部门采取报省长特批、留待备案的方式予以解决。安徽文化体制改革不光有丰厚的土壤,更有一个浓厚的扭氛围,大家都非常关注、支持这件改革这件大事。

  [主持人]:就像部长刚才说到的,我们知道中央一直强调早改革早受益、早改革早发展,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改革提供支持、为改革护航,在政策保障方面安徽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臧世凯】:政策是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保障。这几年,安徽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政策的同时,结合安徽的实际,先后下发了二十多个文件,从安徽的实际出发对文化改革和发展涉及到的各种突出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说土地的问题,转企单位人员的安置问题、待遇问题、税收问题等等,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总体而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形成了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这样一个政策导向。

  比如说安徽的财力还不太宽裕,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财政收入增长的也很快,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还处于发展中省份,跟东部地区比我们的财力也不是很宽裕,但是明确对于转制的单位,改革的成本要支付到位,过去遗留的问题要解决到位,促进发展的措施要支持到位,绝不搞一转了事,借改革和转制的机会断奶、卸包袱,所以各级财政的投入不仅不减少、反而逐年增长,对特殊困难通过专项解决,真正使改革单位轻装上阵、让干部职工没有后顾之忧。例如我们省里财政对文化建设增加投入的同时,从去年开始,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对省属5个院团大幅度提高演出补贴。同时对一些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像新建的博物馆、美术馆、百戏城等公共文化设施,都列入省政府“交钥匙”工程。省政府负责组织去建好了,钥匙交给我们。所以这些政策对于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对文化事业的繁荣起到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演艺院团的改革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

  [主持人]:部长您刚才提到了咱们院团的改革,我们知道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安徽也是戏剧大省,国有文艺院团众多,在这方面安徽是怎么做的?

  【臧世凯】:文化体制改革里面,演艺院团改革是难点也是重点,为什么?因为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基础差、底子薄,投入欠帐多,历史包袱重,有的院团几乎是一无所有,没有什么优质的资产可以变现。所以我们把演艺院团的改革作为攻坚阶段的重中之重,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实行分类指导、分批推进,不搞一刀切。我们大体分为三类:对能够走向市场的,整合资源,组建综合性演艺公司或集团,我们省里是这样,不少市也是这样,几个院团整合为一个院团,壮大力量,这是一种模式,能够走市场的,也有条件走市场;对那些名存实亡的,长期不能演出,就剩一个空壳的演艺院团,干脆予以撤销,人员进行妥善的分流,有条件的按照新的机制组建新的演艺院团;对于极少数市场化很低、观众面又很窄,但是又列入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的这种剧种和院团,经过严格的审查批准,暂时保留事业体制,但数量极少,全省目前为止也就不到三家,尽管暂时保留事业体制,但一律实行企业化管理。

  实践证明,演艺院团的改革,关键还是前面说的,政策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思想工作要到位,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对待。

  [主持人]:部长您说的思想工作,改革最难的恐怕就是要做好涉及到本人的思想工作,安徽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有2万多人是被打破了“铁饭碗”,当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不知道我们是如何解决的?

  【臧世凯】:是的,改革主要是人的问题,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改革的主体是转制单位的干部职工,他们思想解放的程度、认识的统一程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程度,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一些干部职工确实存在着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盲目留恋过去的事业体制。过去事业体制对我们演艺院团来说,对我们经营性文化单位来说,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更没有活力,而且很多都是差额补贴,有的甚至是自收自支这样的事业单位,就是这样我们有些干部职工还是盲目地留恋所谓的事业体制。怎么解决呢?我们在推进改革过程当中,首先还是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我们有三个硬指标,叫三个不转,一个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到位不转,政策保障不到位不转,思想工作不到位不转。思想工作非常重要,它也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思想工作是万万不能的。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包括市委书记都亲自找改革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来进行交心谈心,进行政策交底、解疑释惑、消除顾虑,激发干部职工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些工作一到位,就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目前全省400多家改制转企单位,22000多人由事业转为企业,其中离退休老同志接近八千人,但没有出现一例上访、一个人下岗,也没有出现国有资产流失。

  总体上,我们的改革既是坚定不移、强力推进,同时又是稳妥实施、平稳有序地扎实推进。

  [主持人]:我们有一位网友给您提问“我们知道安徽出版集团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都率先上市了,这位网友想请您介绍一下安徽文化集团的发展情况,同时他也问到,在新时代的出版业,您有哪些思考?

  【臧世凯】:感谢这位网友提问,集团化是安徽文化发展的战略之一,这几年我们一手抓转企改制,一手抓资源整合,相继组建了省属的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个集团,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省属五大集团为龙头,各类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格局。改革五年来,省属企业经营性的资产由改革前不到30亿元增长到近300亿元,效果很明显。例如出版集团,我们2005年底组建时一次性整体转企,发展非常的顺利,五年时间还不到,出版集团现在成为全国出版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或者叫排头兵之一。这个集团兼并了科大创新,成为全国第一个主业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上市以后被证监会列为“十大经典重组案例之一”,当然我也提醒网友“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行集团也是在主板市场第一个整体首发上市的,全国出版发行业一共是五个上市公司,我们已经有两个,这两个集团也都是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日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服务业500强名单,在入选的7个出版发行类文化企业中,我们两个集团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

  我说这个数字的意思是,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没有改革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渠道多了,新天地出来了,包括我们的报业集团,刚成立不久的演艺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发展势头都很好。

  出版集团现在跟国外三十多个大型跨国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美国的新闻集团,日本的索尼音乐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培育动漫产业建设“动漫大省”

  [主持人]:一提到安徽,大家都会提到动漫产业,以动漫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想请部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安徽的新媒体、新业态,特别是动漫产业的发展情况?

  【臧世凯】:动漫业不仅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而且是一个新亮点,所以安徽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把动漫业作为培育新兴业态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建设“动漫大省”的目标,目前我们初步形成了以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的动漫基地为主干,以马鞍山、淮南动漫集群为两翼的动漫发展格局,全省已经有动漫企业将近300家,动漫图书、动漫游戏、动漫影视剧,包括动漫在线教育等发展很快,动漫影视剧的产量也居全国前列。这几年还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动漫交易会,是由出版总署、广电总局、文化部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也是目前国内动漫节会规格最高的。

  另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动漫作品不断涌现,例如前几年的《虹猫蓝兔七侠传》,销量达到2000多万册;去年推出的动漫图书《三国演义》获得国家原创动画作品扶持图书类第一名,有10多个语种的版本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目前也是我们国家售出版权最多的原创漫画精品;动画片有很多,包括《黑脸大包公》也是热销海内外,实现了安徽省原创动漫电视剧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零的突破;还有我们学习型动漫图书叫《魔术笔记》成为国内第一个被苹果公司列入平板电脑的在线阅读内容。

  这些说明动漫发展的不错,势头很好。另外全省有20多所高校专门开设了动漫专业,培养动漫人才。我们的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对于建设动漫大省,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动漫强省的目标是充满信心的。

  [主持人]:就像部长刚才提到的《黑脸大包公》、《魔术笔记》,您刚才说到在国外都有很好的市场和合作,这是不是安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呢?

  【臧世凯】:对,应该说是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安徽文化走出去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积极进军国际文化领域,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种市场,这是中央的号召,同时我认为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需要不断地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强对外文化合作交流。改革五年来,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输出到一百多个国家,实现了由单纯的版权贸易到文化产品的实物出口,实现了由文化贸易到在境外兴办十几个企业。国家商务部选了我省7个企业、8个项目作为09年到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入选的企业和项目数都是在全国前六位,在中部我们是第一位。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组建了专门从事文化进出口的企业实体,也就是华文国际贸易公司。就4年多一点,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进出口公司之一,4年时间,进出口贸易额11亿多美元,利润超过1个亿,华文国际贸易生产出口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3。另外,我们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文化企业保税仓库。

  我们改革五年来,版权贸易输出达到1087种,也就是四年多的时间,是整个“十五”期间的9.5倍,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刚才我说到,我们到国外办实体,例如到俄罗斯兴办了印刷企业,在斯洛伐克建立了电子传媒工业园,现在和拉脱维亚正在谈判合作,建立一个出版培训基地,把欧盟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签订协议的国家,以及国家援外重点国家列入我们重点开拓地区。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文化国际贸易,实现企业的整体输出,包括管理和服务。外包服务现在发展的很好。不光是文化产业,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我们的杂技团现在是常年在美国演出,驻点演出,而且不断的在那里研发、创作新的节目。我们还跟国外、港澳台的演出公司合作,开展各层面的文化交流,包括利用电视媒体及其他的传播手段,全方位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贸易,推动安徽的文化进一步走出去,扩大安徽的影响力,同时也让海外进一步了解安徽,进而进一步了解中国。

  民营文化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二

  [主持人]:我们知道有一个民营文化产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部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安徽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臧世凯】:民营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在大力发展国有文化企业的同时,高度重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省政府在全国第一个以政府公告的形式发布了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对民营文化企业既明确了政策、放宽了准入条件、降低了门槛,同时也给它提供了服务和及时的引导。在发行、印刷、演艺、会展等行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从全省来看,民营文化企业产值占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值的70%左右,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还多一些。

  例如我们总投资45亿元的芜湖方特动漫主题公园,它现在游客总数和门票收入已经分别超过了黄山和九华山,以中国元素为主的二期工程已经建成。还有儒林书业公司,在全国图书馆藏配送领域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在高校。我们民营演艺院团全省已经达到1600多家,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面对面为群众服务,一年的演出大概有40万场次左右,年收入超过6亿。总之,民营这一块现在发展的很快、很好,而且空间和潜力也很大,所以我们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地鼓励和支持它们、引导它们。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其他省份大家说可以村村看到黄梅戏,这也是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臧世凯】:像黄梅戏,全省国有演艺院团当中,黄梅戏演艺剧团一共才28家,所以说让老百姓都能看到还是比较难的,所以民营文化企业是不可替代的,它与国有文化企业既有竞争的关系,更有互补的关系,所以对这个要扶持,要支持。

  [主持人]:我们知道有一种理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运用金融杠杆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了,安徽在推动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开展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的,我们说到招商引资,大家都说是老生常谈了。

  【臧世凯】: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要常谈常新。刚才您说到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对任何一个经济形态来说,或者一个产业形态来说,这都是不可或缺的,现代经济尤其如此,文化产业也不能例外。这几年我们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把建立多元的投融资体系、吸引不同所有制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杠杆和桥梁。

  刚才说到招商引资,我们是最早到境外、到香港大规模组织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的。安徽每年还有一个国际徽商大会,安徽是徽商的故乡,过去有人说“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每年都有国际徽商大会,每年徽商大会是吸引参观人数最多、气氛最热烈的展会,我们利用这个平台,每年都作为一个独立板块来进行文化招商。五年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一共签约项目326个,协议引进资金137亿美元,履约率达到51.6%。

  我们还搭建了银企对接的平台,先后与中国农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家级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它们三家给文化产业的授信是560亿元。

  此外,省属文化企业利用上市融资、发行债权、集合票据等手段,多渠道进行融资。像安徽出版集团与交通银行安徽分行就有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发行5年期10亿元企业中期银行债券,是全国文化企业第一家。安徽文化产业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还积极进军金融业,先后参股华安证券、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建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和版权交易中心。

  [主持人]:我们知道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是文艺精品,听说最近热播的《三国》就是安徽电视台与投资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几年,安徽还推出了哪些精品力作?

  【臧世凯】:安徽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三贴近”,弘扬主旋律,推出了一大批“三性”统一、“双效”俱佳的精品力作和特色文化品牌。改革五年来,195部作品获得各类全国性大奖。《十八个手印》、《农民工》入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国产新片”。今年8月,《农民工》在中国长春电影节评选中,荣获最受群众喜爱的故事片奖。国家广电总局专门安排资金面向全国放映了12万场。还有像电影《人民至上》、话剧《万世根本》,都是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首批十大献礼影片和重点剧目。新编黄梅戏《雷雨》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这是很难的,门槛是很高的。最近出了一部电影,以沈浩事迹为题材的《第一书记》,习近平副主席等中央领导还专门会见了主创人员和沈浩同志亲属。中组部、中宣部和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学习,实际上这部影片成为了我们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生动、鲜活的教材。当然我们的精品创作总体上来说,跟我们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我们安徽蓬勃发展的崛起态势相比,与我们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条件相比,差距还大得很,跟其他一些先进省市比,差距也还大得很。我们还要下很大的功夫。感谢网友关注这个问题,我们一定继续努力,不负重望,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出来。

  [主持人]:其实这些文艺精品让我们老百姓喜欢也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所以有网友问您,文化体制改革怎么能够深化,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我知道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更好实现文化惠民。

  【臧世凯】:对,人的需求基本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需求,一个是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发展方面来说,主要是为了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这种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消费进入了旺盛期。改革成功不成功,改革的方向对不对头,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能不能够让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最好的保障。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能够不断地得到满足,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目的之一,或者说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主持人]:是不是也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

  【臧世凯】:也是检验改革成功不成功的标准。所以在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并不是说都去搞市场。除了这个之外,我们省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这个也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把文化惠民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工程,现在全省已经提前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保证一个自然村一个月有一场电影,现在实际上我们已经超过这个目标了。还有“农家书屋”建设,“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馆站”建设等等。这几年还有一大批设施配套、装备先进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已经相继建成和正在建设,改变了过去大型文化设施寥寥无几的状况,仅合肥政务文化新区1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大型文化设施30多个,规划用地5000多亩,已完成投资近百亿元,建成面积77万平方米。

  这一块总体上来说有进展,但是我们这一块的任务还很重,离群众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使公共文化更广泛的覆盖到城市、农村,特别是基层和边远地区,覆盖全民。

  [主持人]:我们知道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了,除了您刚才说的,安徽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战略步骤?

  【臧世凯】:“十二五”期间是安徽文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文化改革的深化完善期、文化发展的转型跨越期。今后五年我们将以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努力开创安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文化事业的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居于全国前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一条皖风徽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发展之路。

  将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三大体系,形成四大格局,实施五个一批,建设八大工程。

  三大体系:即门类众多、特色鲜明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覆盖广泛、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新体系。

  四大格局:即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各方面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格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民族文化和安徽地域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开放格局。

  五个一批:即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强势品牌和优势门类;建成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培育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富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辐射力、较高品位的文化强市、文化强县;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

  八大工程:即文化创新驱动工程、文化品牌引领工程、文化龙头带动工程、文化产业跨越工程、文化建设惠民工程、文化外向拓展工程、文化环境净化工程、文化人才兴皖工程。

  黄梅戏是安徽文化艺术中最响的品牌

  [网友]:传统的黄梅戏怎样才能赢得80后、90后年轻人的喜欢?

  【臧世凯】: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黄梅戏的关心和关注。 黄梅戏是安徽文化艺术中最响的品牌,也是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剧种,也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现在黄梅戏我觉得和其他戏剧剧种一样,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情况,现在文化消费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性越来越强,另外,人们文化消费、文化欣赏的多元化倾向、多元化的市场也越来越多。作为戏剧,包括黄梅戏,怎么样能够长盛不衰、继续繁荣发展,尤其是能够赢得青年人的喜爱,我们这位网友说“80后、90后”,对传统的艺术样式怎么赢得他们的喜爱,怎么在市场经济中进一步发展壮大?我觉得可能既是黄梅戏面临的问题,可能也是其他剧种面临的共同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研究,我觉得从黄梅戏来说,从目前来说,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创新促繁荣。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理念、内容、形式、表现和传播手段,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抓精品出名家。精品与人才、经典与名家,历来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这两者是支撑起一个剧种的两大支柱。任何一个剧种,要想繁荣发展,没有经典不行,没有名家不行,所以我们必须在打造精品、培养优秀人才,包括培养大家、名家方面下功夫,推出一批“三性统一”,既叫好又叫座,深受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

  三、抓市场强产业。以推进黄梅戏艺术产业化为突破口,两眼盯着市场转,创作围着需求干。通过市场激发活力,提升黄梅戏品牌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增强黄梅戏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不能再靠传统的演出模式。要有突破,必须借助科技来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大体上我是这么想的,向网友指教。

  [网友不是我不爱你]:请问部长:安徽省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什么样的设想?有什么样的创新?

  【臧世凯】:发展无止境,改革无尽头。我们重点任务完成了,不代表改革就到头了;经营型文化单位体制变了,不代表当然地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干部职工的身份变了,不代表思想观念自然就新了。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在宏观管理与微观搞活方面下功夫,从五个方面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最主要的任务是,围绕转制文化企业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继续推进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推动已转制的企业,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机制转换,加强企业管理,建设企业文化,尽快形成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体制机制。

  2、选择一些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在事业单位普遍推行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单位和项目,如农家书屋等,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甚至市场化管理的新路子。

  4、进一步加强市场要素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文化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版权等等交易市场,建立文化资产的评估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大力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市场化程度。

  5、继续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真正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从改革来说,下一步我们初步考虑先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主持人]:我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在实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是像您说的,在各个领域都要有它的角,我们有一位网友问部长,我们在培养人才队伍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把他们吸引过来?

  【臧世凯】:这个问题问的很重要,因为人才是兴业之本,文化改革发展同样离不开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从人才的结构上来说,我们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新传媒信息技术这方面的人才,包括策划、创意等等,这些既熟悉文化又熟悉管理、经营,能够开拓市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这样一些复合型人才缺少。

  这几年,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省里面把“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纳入人才强省战略加以实施。前几年我们在全系统开展的大练兵活动,三学、三练,争创四个一流,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鼓励在业务上冒尖,鼓励年轻人努力上进成为排头兵、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在人才的选拔、安排使用上,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资力看业绩。谁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就用谁。只要能干事的,放手让他们挑大梁,让他们在实践中摔打磨炼,增长才干。同时,我们在培养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我们出版集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出版传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除了培养以外,放宽视野、不拘一格的引进人才,从国内外、体制外、系统外引进人才。这几年来,仅省属文化集团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像总裁、副总裁这样的高管人才1700多名。像我们出版集团的总裁、发行集团的总经理都是从外面引进的,出版集团的领导班子一半以上都是从外引进的。像我们新华集团的总经理,原来古井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国有企业的。关键是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宽松环境,鼓励他们去干事,让这些人才的活力和激情迸发出来。现在我们还有一批人才正在物色之中。

  [主持人]:现在在强国论坛有61万网友在线,互联网已经成为老百姓表达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这儿,我想请问部长,您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体察民意,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臧世凯】: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对我们很有启发。现在是网络时代,做好党政领导工作,利用网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改进作风、推动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和渠道。我们省里对这个比较重视,省委、省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对网络问政非常重视,身体力行,把网络问政真正作为体察民意、了解民情的重要窗口和渠道,作为改进领导作风、密切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书记、省长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具体规定和制度,指定我们省委、省政府的督查督办部门,专门负责办理网民对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今年省两会期间,网络问政工作还被写进了政府的工作报告。我想,作为安徽省来说,很多的省级领导在工作非常忙的情况下,还经常上网,通过这个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网友的联系进一步密切起来,与网友的沟通进一步加强,对网友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的重视。我们将努力使网络问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为安徽的发展,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提供帮助。

  [主持人]:在我们强国论坛上,也有很多网友的心声,其中有一块叫“E政广场”,希望部长可以看网友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臧世凯】:今天我要再次感谢网友们对安徽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感谢人民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网友提了很多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场合上跟大家沟通和交流,但是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意见和建议,我们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会全部原原本本的整理给我,我一定认真地看、认真地研究、认真地思考,帮助我改进以后的工作。再次感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我们也感谢部长,非常感谢网友朋友的提问和参与,感谢您的收看,再见。(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