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路线安排:国际新闻 2011-8-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5:56
国际新闻
国际热点
1.陈庆炎任新加坡总统
2.菅直人下台难保稳定
3.世界经济或临弱增长
4.英大臣公款学普通话
5.评论员讽奥巴马遭罚
6.阿盟恢复利成员资格
7.基地二号头目被击毙
8.俄洲际导弹再次试射
9.科学家发现钻石星球
10.马来西亚称无血燕
美国记者直播飓风遭下水道粪水淋满身阅读原文
综合媒体28日报道,飓风“艾琳”吹袭美国东部州份马里兰州时,酿成一场令人目瞪口呆的“惨剧”,一名敬业的电视台记者在海边直播风暴情况时,突然被大量神秘黄绿色泡沫打遍全身,他不以为意,还说泡沫“味道不佳”,但他这时怎也想不到,这些神秘泡沫竟是“原汁原味”的下水道粪水。据报道,WTTG-TV电视台的......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美国记者巴恩斯讲解他对飓风“艾琳”的感受,但没想到自己正被粪水覆盖
巴恩斯还说,这些不知为何物的黄绿色泡沫“味道不好”
中新网8月29日电 综合媒体28日报道,飓风“艾琳”吹袭美国东部州份马里兰州时,酿成一场令人目瞪口呆的“惨剧”,一名敬业的电视台记者在海边直播风暴情况时,突然被大量神秘黄绿色泡沫打遍全身,他不以为意,还说泡沫“味道不佳”,但他这时怎也想不到,这些神秘泡沫竟是“原汁原味”的下水道粪水。
据报道,WTTG-TV电视台的记者巴恩斯(Tucker Barnes)在马里兰州大洋城海滨小道上对镜头讲解飓风来袭的情况,此时时速为60英里(合约96公里)的强风将大堆黄绿色的泡沫卷起,打在他身上。
巴恩斯身穿红色连帽外套,戴着帽子,还介绍说这些“有机物质”“有些粘稠”,“味道不好”,与他连线的电视台主播也表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泡沫。
没有想到,后来报道说,这些打到巴恩斯身上,甚至脸上的东西,其实是下水道中未经处理的粪水。报道指,这些污水在风暴期间流入海中,之后形成泡沫,再被时速近100公里的强风吹回地面。
网民对这位敬业而“倒霉”的记者表示同情,有人留言说希望他直接奔向医院。
相关热词:美经济复苏不够强劲美国穷人为何胖子多美国富豪晒简约别墅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29/000487.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研究显示古埃及人也美发 打卷定型一应俱全阅读原文
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后发现,其中9具木乃伊的头发上包裹着一种油脂类物质,而且无论是人工制成的木乃伊还是自然形成的干尸均是如此。化验结果显示,这种物质中含有软脂酸和硬脂酸,却不含有树脂或者其他任何防腐物质。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古埃及人不仅使用这种油脂类物质给头发定型,还将其用于木乃伊......全文↓
来自:搜狐网  1天前
研究人员并未在木乃伊的头发上发现树脂或者其他防腐物质,这说明整理头型与木乃伊身体的处理是分开的。
这幅古埃及壁画中表现的就是人们为木乃伊整理头型的场景。
3000多年过去了,这具木乃伊的头型还没乱。
用发胶给头发定型是很多人每天必做的功课,不过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似乎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6日报道,科学家在研究了古埃及木乃伊的头发之后发现,古埃及人相当精通于美发技术。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了这一有趣事实,该小组仔细研究了18具距今2300年到3500年的古埃及木乃伊。这些木乃伊男女皆有,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只有4岁。
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后发现,其中9具木乃伊的头发上包裹着一种油脂类物质,而且无论是人工制成的木乃伊还是自然形成的干尸均是如此。化验结果显示,这种物质中含有软脂酸和硬脂酸,却不含有树脂或者其他任何防腐物质。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古埃及人不仅使用这种油脂类物质给头发定型,还将其用于木乃伊的制作,以求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保持美好的外形,而且美发的过程与木乃伊身体的处理是分开进行的。
现年29岁的娜塔莉?麦克里希博士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古老的“发胶”很有可能是用动物脂肪制成的,但目前还无法断定。她说:“古埃及的这种油脂类物质相当于今天的发胶,简直惊人的相似。”
麦克李希博士推断,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经掌握了相当复杂的美发技术:“这些木乃伊的发型各不相同,其中一些还留着十分漂亮的卷发。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油脂类物质特别适合用来定型卷发。我们把其中一具留着短发的木乃伊戏称为"玛丽莲?梦露",另外一具木乃伊留着长一点的卷发,有点像蕾哈娜,而一些年轻男性也用这种油脂固定他们的分头。”
“由于一些自然形成的木乃伊头发上也发现了这种物质,因此我们认为古埃及人不仅是在制作木乃伊时候才为尸体美发,很多古埃及人平时也会用到它……不单单是法老,很多普通埃及人也会用到。你几乎可以想象到他们像我们现在一样整理头发,或是给头发打卷。” 麦克李希介绍说。
相关热词:埃及代表团拟访利埃及召回驻以大使埃及将建科学之城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roll.sohu.com/20110829/n317638939.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英媒体称卡扎菲准备移交权力 反对派拒绝谈判阅读原文
反对派指挥官里法伊迪告诉路透社记者,反对派部队正从东西两面逼近苏尔特。在东线,反对派武装已推进至距离苏尔特100公里的位置;在西线,反对派从米苏拉塔出发,现距苏尔特30公里。另外,反对派发言人扎瓦维说,反对派已经占领距离苏尔特大约100公里的本贾瓦德镇。苏尔特是卡扎菲的老家。按反对派的说法,如果要控制......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26日,在的黎波里,反对派武装人员为进入一座建筑,向该建筑大门门锁开枪。图/东方IC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指挥官28日说,武装人员正逼近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反对派说,他们不愿见到流血冲突,正与驻守苏尔特的卡扎菲支持者谈判,希望后者打开城门。不过,谈判进展不大。
反对派逼近苏尔特
反对派指挥官里法伊迪告诉路透社记者,反对派部队正从东西两面逼近苏尔特。
在东线,反对派武装已推进至距离苏尔特100公里的位置;在西线,反对派从米苏拉塔出发,现距苏尔特30公里。
另外,反对派发言人扎瓦维说,反对派已经占领距离苏尔特大约100公里的本贾瓦德镇。
苏尔特是卡扎菲的老家。按反对派的说法,如果要控制整个利比亚的地中海沿岸,苏尔特是最后障碍。
不过,进攻苏尔特也许比夺取首都的黎波里还要困难。一些分析师相信,不少死忠卡扎菲的武装人员聚集在那里,市内仍存有不少军事设施。
近几天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机不断空袭苏尔特。英国方面说,空袭并不针对卡扎菲,而是希望确保卡扎菲武装撤离的黎波里后没有其他可用的军事指挥和控制中心。
若强攻需要10余天
反对派发言人扎瓦维说,东线的部队已停止进军,正等待与苏尔特守军的谈判结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放”苏尔特。他说,谈判进展不大,“我们仍在等待他们停止战斗,打开城门”。不过,他没有说明反对派会等多久。
反对派指挥官里法伊迪证实正与卡扎菲支持者谈判,“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流血冲突,而是为了解放”。他说,一旦谈判失败,反对派武装需要10多天时间攻克苏尔特。
反对派西线米苏拉塔部队的指挥官福迪亚告诉法新社记者,反对派正与苏尔特城里的部族领袖谈判,并没有与卡扎菲直接谈判,“我们正与部族协商如何实现苏尔特和平移交”。
一旦苏尔特和平“解放”或遭攻陷,反对派武装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卡扎菲部族的重要据点、南部城市塞卜哈。
促卡扎菲投降受审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卡扎菲的发言人易卜拉欣据称已经表态,卡扎菲就移交权力做好了谈判准备。
不过,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负责石油和财政事务的官员塔尔胡尼告诉路透社记者,卡扎菲如果想谈判,必须先投降,“没有和卡扎菲谈判。如果他想投降,我们会抓住他,会有谈判”。
另外,“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承诺,如果卡扎菲投降,他和他的高级助手将受到公正审判。
法新社28日援引贾利勒的话报道:“我们呼吁卡扎菲和他的同伴投降,我们可以保护他们,避免他们被违法处死。我们向他们保证,会有公正审判。”
先前,国际刑事法院已经签发逮捕令,下令逮捕卡扎菲和他的儿子赛义夫。
阿否认卡扎菲入境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言人27日说,阿方断然否认媒体有关“利比亚车队进入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报道。
埃及中东通讯社此前报道,利比亚反对派消息人士称,一个由6辆奔驰车组成的车队26日早晨从利比亚进入阿尔及利亚境内,卡扎菲及其儿子可能在车内。
对此,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言人贝拉尼当天接受阿官方通讯社采访时说,这条消息没有任何根据,阿尔及利亚予以坚决否认。他表示,几个月以来,阿尔及利亚成为误导性虚假新闻的受害者,埃及中东通讯社这条新闻也属于虚假信息。
这是阿方近日第二次否认媒体有关利比亚局势的报道。26日,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否认了一些西方媒体关于“阿方准备有条件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报道,称相关报道毫无根据。
作为利比亚的重要邻国,阿政府目前还没有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合法代表。
■反应
阿盟恢复利资格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28日凌晨发表声明,同意恢复自今年2月以来暂停的利比亚在阿盟的成员资格,由利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派员担任驻阿盟代表。
阿盟27日深夜举行外长特别会议,讨论利比亚和叙利亚局势。次日凌晨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声明还呼吁联合国和相关国家解除对利比亚资产的冻结,同时要求联合国允许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代表利比亚在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的席位。
声明还强调了利比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表示阿盟将对过渡时期的利比亚提供支持。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参加了会议。他呼吁阿拉伯国家帮助利比亚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
阿盟在今年2月的特别会议上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利比亚政府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
27日召开的阿盟外长特别会议还决定派遣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赴叙利亚,传达阿盟有关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一项方案。
■链接
囚犯逃脱卡扎菲军队屠杀
诸多群体死亡事件涉及交战双方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枪声渐少,冲突不比前几天的激烈,“寻找和清理尸体工程”开始。多名现场媒体记者描述中,“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屡见不鲜。诸多群体死亡事件,涉及政府军和反对派两派,既反映出因战乱而瘫痪的基础服务,也表明人道主义危机泛滥。
>>仓库遗尸政府军处决百余名犯人
的黎波里城南一座军事基地的仓库内,烧焦的遗骨堆积成堆。英国天空电视台新闻频道27日播出的画面显示,仓库内墙面熏黑,有焚烧痕迹,另外,墙上留有清晰可见的弹孔。
天空电视台认为,这些可能是遭政府军囚禁的犯人遗骨。
“震惊!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亲眼目睹这样的场景。”家住基地附近的利比亚医生拉朱布在电视新闻中说。
布拉尼自称是一名“幸存者”。他说,政府军23日和24日用冲锋枪、手榴弹处决犯人,而后一把火将死者“付之一炬”。布拉尼说,处决前,自己与120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牢房内,军方将这群人转移至仓库时,他与另外十多人侥幸逃脱。
清点显示,遗骸总计53具。但有幸存者告诉媒体记者,死者可能超过百人。
反对派称在仓库外发现3具尸体,他们双手反绑,身着军装。有人“猜测”这3名政府军士兵因拒绝行刑而遭枪杀。
>>医院陈尸卡扎菲支持者拒降被杀
几天前反对派突入的黎波里后,在部分城区与政府军发生激战。激战中,阿布·萨利姆医院的医疗人员弃患者而逃。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戴维斯在医院内发回的报道称,院内腐尸至少200具,是的黎波里迄今“最令人震惊和沮丧”的场景。
另外,这家医院周边陆续发现数十具腐烂的尸体,媒体推断有人因枪击致死,有人因缺少救治而亡。路透社报道,医院急诊处的担架车上有5具尸体已经肿胀,花园里另有25具尸体。
27日,在的黎波里塔朱拉区,当地居民亲手埋葬22具尸体。一些人告诉路透社记者,死者为卡扎菲而战,当“反对派要求他们投降时,他们拒绝了对方”。言下之意,这些人遭反对派“处决”。居民卡特艾说,“街坊邻里决定将他们集体埋葬”。
反对派没有就这一说法作任何表态。
>>人道危机 交战双方均有虐俘嫌疑
群尸的接连出现,说明人道主义危机已经出现,而且还在上演。
利比亚红十字会医生比利勒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这里亟须援助,十万火急。这里没有政府。我们需要来自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专业援助。(因为缺乏救治,)阿布·萨利姆医院正经历一场‘大屠杀’。”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先前下令手下士兵不要实施报复性杀害。但事实真相恐难查明。
一些非政府民权和人权国际组织警告,这些组织手中已经掌握证据,显示政府军和反对派双方都存在虐待俘虏的嫌疑。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些证据包括,政府军警卫强奸阿布·萨利姆监狱内遭扣押儿童;反对派士兵殴打投降的俘虏等。
媒体报道说,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的调查人员已介入调查最近一周的群体死亡事件及虐待事件。人权事务高专办先前警告,一些案件可划入战争罪或反人类罪范畴。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829/000156.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日本执政党今日选举新党首 获胜者将成新首相阅读原文
日本执政党民主党定于29日选举新代表、即党首,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和前国土交通大臣马渊澄夫这5名候选人中海江田与前原胜算较高。 不过,日本媒体28公布多家媒体调查显示,海江田和前原或许不能一轮定胜负,党首选举极可能出现“加时赛”......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竞选日本民主党代表的5名候选人28日出席党主办的讨论会,前原诚司(左起)、马渊澄夫、海江田万里、野田佳彦、鹿野道彦握手展现团结精神。摄于东京都内的饭店。(共同社)
日本执政党民主党定于29日选举新代表、即党首,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和前国土交通大臣马渊澄夫这5名候选人中海江田与前原胜算较高。
不过,日本媒体28公布多家媒体调查显示,海江田和前原或许不能一轮定胜负,党首选举极可能出现“加时赛”。
首轮三梯队
民主党党首选举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获胜者将旋即成为日本新首相。“旋即”的概念是,民主党398名众议员29日投票选定党首后,众议院全体议员最快可能在30日投票表决新首相。
由于民主党在众议院占据绝对多数议席,新党首获众议院表决通过、接替菅直人出任新首相没有悬念。
《每日新闻》28日公开一项在民主党议员内所作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党首选举可能出现三个梯队。
因为获得民主党最大派别“小泽一郎阵营”的支持,海江田所得票数应当在115票左右;
前原、野田和鹿野当属第二梯队,各有各的支持团队,可能平分总计250票以上票数;
马渊支持率不会过高,可能会被前四位候选人远远抛在身后。
二轮难预测
首轮选举中,如果没有候选人能够获得民主党众议员半数以上支持,支持率居高的前两位候选人将随即进入第二轮选举。
日本媒体分析,如果5人大战,前原没有优势,因为野田和鹿野分走不少前原的票源;但如果是前原与海江田进入第二轮选举,那么海江田的优势将被弱化,前原的胜率将因获得大量野田和鹿野的支持议员而增加。
如果是海江田和前原进入第二轮选举,那么二人的胜率将无法预测。
诸多不确定因素,令海江田和前原阵营在选前都表现出谨慎姿态。
《日经商务》28日援引小泽一郎一名副手的话说:“在现在情形下,赢得首轮选举十分艰难。”
前原则在27日晚亲自举行新闻发布会,作出“诚恳”姿态。他说,自己的政治团队在2005年至2010年间确实收受了4名外国人和一家外国企业的政治献金总计7000美元,但自己确实不知情。
前原年初因卷入政治献金案而辞去外务大臣职务。一些党内人士不无担心,如果力顶前原担任党首乃至首相,他可能会因案件最终司法判定结果而被迫下台。
当选更艰难
如果说前原是“鹰派”,海江田则是相对意义上的温和派。路透社28日分析说,无论新首相是软是硬,这位5年来的第六位首相,都将面对异常艰难的前路。
日元的异常坚挺使出口业很受伤;福岛核危机让新能源战略踯躅迷茫;海啸震后重所需巨额重建资金令业已举债不堪的政府还得放下面子去讨钱;快速老龄化社会结构促使社会福利危机成为随时可能引爆政府的定时炸弹……
另外,增不增税势必还是新首相要在国会辩论的常态话题;能否联姻最大反对党自由民主党仍是新首相解决执政党在国会面临跛脚鸭窘境的最大难点;至于重振经济、恢复“经济一极”等等愿望已成为后续议题,至少在5名候选人的宣言中都未出现。
当然,新首相上马第一天就将面对的当务之急,是灾区重建。海啸过后半年,灾区仍有好几万人居住在拥挤的临时避难所或临时房屋内,怨声载道。
“新首相的第一档子事儿是灾后重建,”明治丸大学政治学教授西川晋一(音译)告诉法新社记者,“其次,是搞好与自民党的关系;再者,要理顺影子幕僚小泽一郎控制下的民主党内部关系。”
“不管怎么样,等待首相的是极严峻挑战,换句话说,这(个职务)就是个火中取栗、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西川说。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29/00152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伊朗称若北约打击叙利亚将陷泥潭阅读原文
伊朗官方通讯社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8日报道,伊朗外长萨利希近日在接受该通讯社专访时说,如果北约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将会陷入“泥潭”。萨利希说,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出的威胁丝毫不会影响叙利亚人民的决心,如果北约对叙利亚发动打击,北约就会被拖入“泥潭”,永远无法脱身。北约的军事打击威胁不了叙利亚......全文↓
来自:合肥在线  1天前
叙政府通过国营电视台播出画面,指“滋事者和持枪歹徒”把军人尸体掷入河中。
俄官员称北约计划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叙政府军疯狂与北约赛跑
新华网德黑兰8月28日电(记者杜源江)伊朗官方通讯社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8日报道,伊朗外长萨利希近日在接受该通讯社专访时说,如果北约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将会陷入“泥潭”。
萨利希说,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出的威胁丝毫不会影响叙利亚人民的决心,如果北约对叙利亚发动打击,北约就会被拖入“泥潭”,永远无法脱身。北约的军事打击威胁不了叙利亚。
他表示,地区国家将会阻止西方国家通过军事行动达成任何目的。他还说,“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干涉是无效的,如果西方坚持这条道路,就永远也无法取得良好成效”。
另据伊朗新闻电视台28日报道,萨利希27日警告说,如果叙利亚出现政权更迭,将会导致“可怕后果”,引发该地区出现严重危机,所造成的危机可能会波及该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他批评美国要求叙利亚总统下台的要求“傲慢无理”,不符合国际协定,并称国际协定不允许其他国家对某一国内部事务采取干涉的态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首次明确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几乎在同时,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分别发表声明,称巴沙尔已完全丧失其合法性,必须下台。
资料图:8月1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首都大马士革一家医院看望受伤士兵。 新华社发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1/08/29/011128103.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斩首拉赫曼为美反恐注入强心剂阅读原文
起初美媒体并未透露关于拉赫曼如何被打死的具体细节,只是提到22日当天美国确在瓦济里斯坦地区实施了无人机轰炸。其后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跟进一步,从美国官员那里确认,拉赫曼被美中情局无人机炸死。虽然事情发生在巴基斯坦,但巴政府和军方截至28日下午仍未对此事予以回应,巴媒体的报道也以引用美国媒体为主......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据美国媒体报道,拉赫曼被美中情局无人机炸死。图为美军“捕食者”无人机。
美官员证实“基地”组织二号头目拉赫曼被炸死。美军方称,如继续采取强有力攻势,“基地”组织溃败指日可待
美国媒体27日援引美政府匿名官员的话说,本·拉丹死后“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拉赫曼已于本月22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瓦济里斯坦地区被打死。
截至28日下午巴方仍未有回应
起初美媒体并未透露关于拉赫曼如何被打死的具体细节,只是提到22日当天美国确在瓦济里斯坦地区实施了无人机轰炸。其后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跟进一步,从美国官员那里确认,拉赫曼被美中情局无人机炸死。虽然事情发生在巴基斯坦,但巴政府和军方截至28日下午仍未对此事予以回应,巴媒体的报道也以引用美国媒体为主。
对巴政府和军方而言,美国的无人机轰炸是一个不愿公开触及的敏感话题。虽然巴基斯坦不时对美在巴西北部落地区的无人机轰炸给予谴责,但美国对此置若罔闻。按照巴媒体的说法,其实美在巴西北部落地区实施无人机行动已经在私底下获得了巴方的默许,而巴方时不时向美提出公开谴责,也是由于主权问题绕不过去,不得不向巴民众作一番交代。
美国在巴的行动不仅时常触及巴主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美军在行动前根本不跟巴基斯坦打招呼,这引发巴方的强烈不满。今年5月初,美国派“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丹就是如此,而依照《纽约时报》引用不愿具名的巴政府官员的说法,此次斩杀拉赫曼的行动,美国还是没有向巴方面透露半点信息,而只是在美国确认了拉赫曼的死讯后,才向巴基斯坦作了通报。这再次揭示出美巴两国反恐合作,特别是在情报合作方面的不信任程度。
巴媒体认为,美军打死拉赫曼,巴方如何反应又是个两难选择:如果巴官方当即祝贺美国又除掉了一个“恐怖大鳄”,势必引起巴民众对政府无视主权被侵犯的抗议,而且可能引发“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对巴政府机构的报复性反应;但如果就此对美国大加指责,则可能进一步刺激本已十分脆弱的巴美关系,加深美国对巴的不信任感。在处于两难的境况下,巴官方选择沉默也就不难理解了。
拉赫曼以爆炸技术赢得地位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信息,拉赫曼来自利比亚,十几岁时就作为伊斯兰“圣战”者投身上世纪80年代抗击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并借此与本·拉丹会面。美国官员介绍,“作为‘基地’组织的核心成员,拉赫曼很早就深得本·拉丹信任”,“本·拉丹也通过他向外传递信息”。据悉,拉赫曼曾负责“基地”组织在伊朗的联络工作,并加强了“基地”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的力量存在。
在本·拉登死后不久就有分析推测,鉴于长期跟随本·拉丹,并在“基地”组织内部具有深厚的人脉基础,拉赫曼出任本·拉丹继任者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此后扎瓦赫里接了本·拉登的班,但美国情报官员认为,“扎瓦赫里为巩固自身在‘基地’组织内的地位,也不得不倚重经验丰富的拉赫曼”,“拉赫曼的位置在‘基地’组织内部是难有人顶替的”。美国国家反恐中心的网页上写道:“拉赫曼以爆炸技术在‘基地’内部赢得了地位。”
美方认为,拉赫曼之死对“基地”组织造成了重大打击,将影响“基地”现任头目扎瓦赫里全面控制该组织的能力,也将影响该组织与其分支之间的联系。
另据报道,一列客运火车28日下午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遭到不明枪手袭击,造成至少5人死亡,17人受伤。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有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美军目标是重创“基地”再生能力
拉赫曼之死可能进一步增强美国决策者对“基地”组织的溃败更加近在咫尺的判断。美国新任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上个月曾公开表示,美国击毙本·拉丹等事件“预示着‘基地’组织的战略性瓦解”,而现任美国防部长、前中情局局长帕内塔也认为,如果美国继续对“基地”组织采取强有力攻势,“基地”组织的溃败就指日可待。
美国白宫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顾问道格拉斯·鲁特认为,“当前只要从战场上再除掉3至5个高级头目,便可以危及‘基地’组织的再生能力”。鲁特并没有具体指明这几个“高级头目”是谁,但美国媒体认为拉赫曼位列其中。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虽然近一段时期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的“基地”组织势力遭到重创,但该组织在也门和北非地区的分支仍然构成潜在的重要威胁。
关于美国如何获知拉赫曼行踪的情报,媒体分析认为,作为“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拉赫曼主要负责“基地”组织的日常指挥工作,其中包括要向各分支传达“基地”领导层的指令,而指令传递的过程中也就不免受到电子拦截,从而更容易暴露身份。(记者牟宗琮、王恬)
点评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反恐战略近年来进行了重要调整,一是加强本土的防御措施,着重通过情报等手段,严防国际恐怖势力袭击美国本土的图谋,同时防范本土内潜在的个体恐怖威胁;二是在海外反恐行动中,与布什政府时期动用大规模地面军事力量的做法不同,奥巴马政府更倾向于实施针对性极强的特种打击。今年5月,本·拉丹被击毙以及此次“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拉赫曼被打死,都是这一思路调整的重要体现。
今年6月29日,美国政府公布新的国家反恐战略。该战略既是对“9·11”以来美国10年反恐作战的全面总结,也是针对近期全球恐怖形势变化所做的最新调整。其中,“手术刀”式的特种打击被确定为美国反恐战略新思维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也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都有美国反恐特种作战的特征或迹象。与以往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相比,特种作战具有“高度精确”、“节约成本”、“减少负面舆论”等特征,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可减少同相关国家的外交矛盾。
不过,从长远来看,单纯击毙恐怖组织头目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恐怖主义活动的蔓延。就在本·拉丹被击毙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也门、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境内的恐怖主义势力呈现出迅速发展和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因此,美国也需要认清在反恐行动中运用特种打击这一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29/001839.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以色列民众住帐篷抗议高房价 示威者最多达30万阅读原文
特拉维夫一所大学的学生尤瓦尔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一边用手中的iphone上着网。尤瓦尔说,他是最早来抗议的人之一,在罗斯柴尔德大街上已经露营了一个月。“抗议者中大多是学生,也有宗教人士、小孩、老人,我们的信仰、党派并不相同,但大家相处融洽,时常在一起讨论唱歌,因此抗议活动就像是一场社交运动。”尤瓦尔......全文↓
来自:新浪网  1天前
示威者在帐篷里住了1个月之久。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任业刚 摄
特拉维夫帐篷示威者,拍摄时间8月17日,地点特拉维夫罗斯柴尔德大街。
在欧洲,住房花销还不到他们收入的30%,在以色列,房租占到了我们45%以上的收入。年轻人在特拉维夫真是住不起。”
———以色列青年尤瓦尔
对于月均收入6000谢克尔的年轻白领而言,他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小户型房子。
———导游谢女士
我会一直住在帐篷里,直到政府对我们的行动作出回应。
———以色列青年艾瑞克
“当年我们从基布兹(以色列集体农庄)来到城市还满怀希望,如今,年轻人在城市里迷茫地生活着,他们的付出远大于收获。”
———抗议者米里·吉拉特
8月的夜晚,湛蓝的海水夹着白色的浪花,有节奏地轻吻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沙滩。绵延数公里的金色海滩上,身着比基尼的时尚男女在海边嬉戏;在海滨大道的对面,一个个装饰各异的酒吧错落排列着,酒吧不停闪烁的各色灯光和喧闹的人群,令这座“永不停顿的城市”的夜晚更加迷人。
但沿着歌舞升平的海岸向里步行两三公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著名地标罗斯柴尔德大街被一个个颜色、造型各异的帐篷占据,帐篷内,有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也有孩子和老人。这里,就是持续一月有余的“帐篷示威”运动现场。
房租吃掉近半收入
特拉维夫8月的夜并不凉爽,罗斯柴尔德大街被酷热笼罩,抗议者们走出帐篷,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特拉维夫一所大学的学生尤瓦尔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一边用手中的iphone上着网。尤瓦尔说,他是最早来抗议的人之一,在罗斯柴尔德大街上已经露营了一个月。“抗议者中大多是学生,也有宗教人士、小孩、老人,我们的信仰、党派并不相同,但大家相处融洽,时常在一起讨论唱歌,因此抗议活动就像是一场社交运动。”尤瓦尔笑称。
什么原因导致抗议者齐聚罗斯柴尔德大街?首要原因无疑是房价。尤瓦尔说,他和朋友合租一套两居室的公寓,公寓的起居室被改成简易卧室,厨房和卫生间都很简陋,即使这样,他每个月仍要支付1600谢克尔(约合450美元,100谢克尔约合28美元)房租。“在欧洲,住房花销还不到他们收入的30%,在以色列,房租占到了我们45%以上的收入。年轻人在特拉维夫真是住不起。”尤瓦尔抱怨说。
特拉维夫的房价有多贵?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建筑多是低矮的老式建筑,即便这样,一套55平方米的两居室每个月的房租仍高达5500谢克尔(约合1500美元)。
市中心房屋不够住,年轻人只能跑到郊区买房、租房。在特拉维夫北部海滨,一片正在开工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导游谢女士表示,这里的房屋大多在10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之间,每套售价高达四五百万谢克尔(约合100万美元至130万美元),很多都被法籍犹太人买走。外籍犹太人热衷回归,加上国际热钱的炒作,使得以色列的房价频频攀高。谢女士说,1997年她在特拉维夫旁边的卫星城买了一幢带花园的住宅,当时只花了200万谢克尔,如今这套房子至少能卖600万谢克尔。
这片沿海建筑的对面,是一些小户型项目,这些房屋不靠海,地理位置差些,但每套售价仍然接近300万谢克尔(约合80万美元)。对于月均收入6000谢克尔的年轻白领而言,他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小户型房子。政府对土地加强控制、小户型房屋奇缺,引起年轻人的不满。尤瓦尔表示,政府每年批准的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太少,开发商总是喜欢建造大房子卖给富人,这一点必须做出改变。
工薪水平十年未涨
让帐篷示威者不满的,不仅仅是高房价,其他物价水平也超出老百姓接受的范围。
Mahane Yehuda市场是耶路撒冷规模最大的蔬菜食品市场,这里要比外面便宜很多,即便如此,这里的菠萝每公斤卖12谢克尔(约合3.3美元),鸡蛋每公斤26谢克尔……导游谢女士说,在以色列,在餐馆要想填饱肚子,即便不吃肉最少也要25谢克尔(约合7美元),没有四五十谢克尔则根本吃不到肉。
公交设施滞后,路况拥堵也令人头疼。即便在以色列公共设施最齐全的特拉维夫,公交车数量亦很少,发车间隔长,不少线路长达半小时一趟。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民众不得不买私家车出行,这更加剧了拥堵。在以色列,油价高达每公升7.3谢克尔(约合2美元)。谢女士抱怨说,在以色列养车的成本差不多和养个孩子一般高。
房价、房租、食品、交通、医疗……尤瓦尔说,过去十年来,以色列民众的工薪水平并没有变化,而物价却在不断攀高,住在特拉维夫已经成了奢侈。不满之下,一场席卷全国的帐篷抗议爆发。特拉维夫青年艾瑞克说,起初参加抗议的人并不多,也没有人组织,后来大家自发带着帐篷来这里住下,抗议行动逐渐升级,8月6日,特拉维夫的示威者达到创纪录的30万人,抗议者手持各式小旗帜,高举双臂,要求政府更多地考虑民生问题。
随着抗议者的增多,政府开始重视他们,也开始派遣警察维持秩序,但这里并没有发生骚乱,也没有暴力事件。现在抗议活动已经从特拉维夫转向其他城市。
年轻人向往公平生活
在特拉维夫参加帐篷示威的并不都是年轻人,一些长者也来这里表达他们的关切。米里·吉拉特回忆,“当年我们从基布兹(以色列集体农庄)来到城市还满怀希望,如今,年轻人在城市里迷茫地生活着,他们的付出远大于收获。”
基布兹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公有社会运动,其成员共同享有生产资料、公有财产,共同劳动与消费,共同并平等地享受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
对年轻人而言,生活稳定、强调关爱的基布兹无疑成了他们的寄托。媒体评论也指出,示威者对社会公平和道德的向往,正体现了基布兹存在的价值。既然如此,这些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为何不回到基布兹去寻梦呢?
以色列目前仍有200多个基布兹,经过长期改革后,这些基布兹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公社了,不少成功转型为旅游集团。隐底基布兹对外联络负责人丹尼尔·科恩说,“现在以色列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多人开始向往基布兹。”
隐底基布兹濒临死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了死海周边的旅游热门景点。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亚热带植物繁茂生长,设备先进的剧场、篮球场、游泳池一应俱全,儿童看护中心、中小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随处可见。正因此,不少年轻人都渴望来到这个“世外桃源”。
“年轻人要适应基布兹的生活并不容易,首先,他们要找到自己在这里的位置,”科恩说,“更重要的是,基布兹要有空闲的房间、工作来接纳这些人,还要经过成员表决。”参观过多个基布兹的谢女士则说,基布兹对年轻人回归虽然持有欢迎态度,但大多都有严格的限制,要进入基布兹,不仅要获得投票批准,还要经过一两年的考察期。但无论如何,基布兹仍是年轻人理想的落脚点。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29/040323066042.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无人机炸死基地老二 基地组织或已名存实亡阅读原文
美国无人机本月22日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边境部族地区实施轰炸,炸死“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提耶·阿布德·拉赫曼(左图)。拉赫曼被外界评价为“基地”的“首席执行官”,早在原头目乌萨马·本·拉登今年5月被美军打死前便担任“基地”恐怖袭击操作层面的指挥官,在艾曼·扎瓦希里出任“基地”新头目后升任二把手,是核......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基地”组织成员参加训练资料照片。图/东方IC
美国官员27日确认,美国无人机本月22日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边境部族地区实施轰炸,炸死“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提耶·阿布德·拉赫曼(左图)。拉赫曼被外界评价为“基地”的“首席执行官”,早在原头目乌萨马·本·拉登今年5月被美军打死前便担任“基地”恐怖袭击操作层面的指挥官,在艾曼·扎瓦希里出任“基地”新头目后升任二把手,是核心圈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美国宣布死讯
依照美方官员表述,拉赫曼本月22日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地区遭美国无人机轰炸死亡。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拉赫曼之死是‘基地’的重大损失,因为(扎瓦希里)倚赖他帮助制定和运作这一恐怖组织,特别是在本·拉登死亡之后。”
这名官员说,美军今年5月上旬在巴基斯坦突袭击毙本·拉登后,从他的寓所内起获大批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显示,在突袭本·拉登行动前,拉赫曼便“深度参与”“基地”行动。
“他在组织内部承担多种角色,难以给他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名官员说。
美方官员没有公开空袭细节,也没有对媒体说明如何证实拉赫曼被打死这一说法。现阶段,不清楚拉赫曼的尸体在谁手中。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过拉赫曼的死讯,但该消息事后没有得到美官方和“基地”组织的证实。这次披露拉赫曼死亡消息的美官员表示,美政府内部一致认为,拉赫曼确死无疑。
核心中的核心
巴基斯坦方面,截至北京时间28日上午,没有确认拉赫曼之死。
路透社援引巴基斯坦情报消息源说,美国无人机22日的空袭总计炸死4人,但死者据信不是“基地”组织成员,而是当地部族武装人员。
当被问及拉赫曼在“基地”内的职务时,一名巴基斯坦情报人员说,不清楚他的具体职务,但一定是“基地”内“前三位人物之一”,属于“核心中的核心”。
按西方通讯社先前公布的资料,拉赫曼,三四十岁,利比亚人,炸弹制作专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进入阿富汗追随本·拉登,抵抗入侵的苏联军队。曾作为本·拉登的“特使”前往伊朗联络当地武装组织,一度反复往返于巴基斯坦部族地区和伊朗之间,负责征募新人。
在突袭本·拉登前,美国已确认拉赫曼为恐怖分子,冻结了与他有关的资产,并对他发出赏金100万美元的悬赏令。
据熟识拉赫曼的人透露,拉赫曼是化名,他的真名是贾迈勒·易卜拉欣·伊什塔维,出生于利比亚米苏拉塔,毕业于米苏拉塔大学工程系。
拉赫曼是“基地”组织最早一批成员之一,但一直保持低调,直至最近两年才公开发表声明和录音讲话。上世纪90年代,贝努特曼在利比亚领导反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时,一度想拉拢拉赫曼,但遭后者拒绝。
■观察
基地行动力或基本完结
拉赫曼之死在一些反恐安全分析师看来,这一事件有不少延伸解读。一、美国反恐行动目标性更加明确,直打“基地”高层的特征越发明显;二、“基地”缺失一个重要的对外联络工具;三、甚至可以推断,“基地”的行动力基本“完结”。
祛除后顾之忧
尽管巴基斯坦多次抗议,美国“我行我素”的无人机轰炸战略不仅没有停止,相反“取得成果”。按路透社说法,这次行动,给了华盛顿以及美国反恐战略设计师们绝好的外交及军事“借口”。
一些分析师看来,美国此刻专打拉赫曼,可能与他的身份及利比亚局势相关。
拉赫曼,出生于利比亚米苏拉塔,在“基地”内部享有“思想家”“组织家”“外交官”的多重“美誉”。美国担心,一旦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倒台,拉赫曼可能趁乱返回老家,在另一个阵地组织反美活动。
现今的利比亚,无论卡扎菲去向如何,对于拉赫曼及其“基地”组织而言,实在有不少“反西方资源”可以利用,尤其是在西方战机持续实施半年轰炸之后。
打死拉赫曼,确实清除了美国对战后利比亚的一大担忧。
斩断联络功能
事实上,过去几年,拉赫曼一直充当“基地”总部与其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之间的联络官。2007年,正是在拉赫曼协调下,“基地”北非分支在北非萨赫勒地区成立,活动范围纵跨北非诸国。
今年以来,中东北非地区多个国家发生骚乱事件。每出现一国骚乱,拉赫曼必发话,从宗教角度出发“鼓励”民众参与“推翻政权”的运动。尽管,多数国家的骚乱与宗教并无关联。
“拉赫曼的死,意义重大。”总部设在英国的危机顾问公司“独家分析”中东北非局势分析师安娜·穆里森说,在“基地”组织内部乃至中东北非地区,“大批不同背景的听众”听命于拉赫曼。
完结操作能力
“独家分析”分析师穆里森认为,本·拉登、拉赫曼等人的相继消失,基本“完结”“基地”组织的行动力。“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基地’还会继续存在,但作为一个组织,‘基地’看似已经完结,它的内部几乎没有人能够挑起发动大规模袭击的重担。”
穆里森说,在组织内部乃至地区有影响力的“基地”人物眼下只剩3人,一是接过本·拉登“衣钵”的艾曼·扎瓦希里,二是埃及人赛义夫·阿德勒,三是利比亚人阿布·叶海亚·利比。但是,这3人都不是像拉赫曼那样的“操作型人才”。
扎瓦希里是总指挥,负责战略统筹;阿德勒是阴谋策划师,负责出点子;利比专搞理论研究,不涉足具体行动。
英国奎利亚姆研究所专门吸纳一些“改过自新”的武装人员作为研究所分析师。努曼·贝努特曼便是这一类型的分析师,他原是利比亚极端组织“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领导人,后放弃极端思想,前往英国“从良”。
曾与拉赫曼熟识的贝努特曼告诉路透社记者:“拉赫曼是‘基地’组织不能失去的人物之一,他是‘基地’的首席执行官,是‘基地’全球活动的总操作师。”
贝努特曼评价,近两年,“基地”组织在阿富汗、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的一些恐怖袭击均由拉赫曼“一手策划和组织”,“他是‘基地’强大的决策者,是卓越的辩才,是各个极端组织之间最富技巧的沟通联络员。”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cd.qq.com/a/20110829/000489.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报业数字化“急行军”(国际视野)阅读原文
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强烈冲击下,从2008年开始的美国和欧洲报业危机持续加深。美国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报业第一季度广告收入再跌7%。上半年各大报业集团的股票价格普遍继续下跌,如李氏企业集团股票同比跌幅达63.8%,传媒通用公司下跌51.3%,纽约时报公司下跌11%。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全文↓
来自:网易  1天前
人民图片
图为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壮大,有关报纸未来命运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报纸寒冬论”、“报纸消亡论”等“唱衰”论调不绝于耳。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说,一种新的传播工具出现,并不会导致旧的传播工具消亡,而是引发其承担新的传播功能。
转型升级
范东升
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强烈冲击下,从2008年开始的美国和欧洲报业危机持续加深。美国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报业第一季度广告收入再跌7%。上半年各大报业集团的股票价格普遍继续下跌,如李氏企业集团股票同比跌幅达63.8%,传媒通用公司下跌51.3%,纽约时报公司下跌11%。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美欧报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2011年出现了以下一些显著变化:
首先,数字优先战略提上日程。如英国《卫报》传媒集团宣布转向“数字优先战略”,这家报纸及其姊妹报《观察家报》去年亏损了3300万英镑(约合3.5亿元人民币)。《卫报》发行量下跌12.5%,《观察家报》也下跌了13.9%。该报负责人说,如果不对经营方式进行改革,3—5年内该报的财力将耗尽。该报决定将更多的资源从印刷产品转向数字产品,目标是在2016年将数字项目收入翻一番。该报已经决定从10月1日开始,停止海外版的印刷发行(海外版占其发行总量的7.9%)。拥有19家日报和154家网站的美国日报记录公司也大胆提出“数字优先、印刷置后”的发展战略,该报业集团总裁约翰·佩顿说,“由于认识到我们的竞争者和未来都将是数字化的,所以我们所构建和制作的一切都必须朝着这个方向”。
其次,创建新赢利模式发生变化。自互联网问世以来,传统媒体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对失措,一直举步维艰。在门户网站的竞争压力下,纷纷将内容免费上网,从而造成其经营模式出现内在矛盾与冲突,导致发行量不断下降,收入不断减少。为了改变10多年来形成的“白送新闻”的不利局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批美欧报纸开始尝试为其数字产品建立“付费墙”。《纽约时报》从1996年1月以来曾两度实行网上内容收费,但后来又都放弃了。该报痛定思痛,经过慎重研究,从2011年3月开始第三次建立内容收费制,但其成效仍有待观察。英国《泰晤士报》于2010年5月25日开始试行网上收费制,至2011年7月的数据显示,其各类数字产品(网站、Kindle、iPad)的付费订阅者持续上升,已超过10万人,每月收入达87万欧元,其中iPad版每天的下载量是3.5万次。该集团人士说,这证明人们愿意为高质量新闻产品付钱。
再次,移动网络异军突起。在平面媒体危机的刺激之下,有关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网络及终端设备的技术发明近两年来极为迅速,已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并为建立新媒体经营模式创造了新的机会。市场分析表明,大多数新型移动终端的用户愿意以微支付方式为数字产品包括媒体产品付费。苹果公司制作的平板电脑iPad于2010年开始上市,成为平板电脑市场的“领头羊”,2010年全球销量达到1500万台。据测,2015年全球各类平板电脑将达到3.07亿台。
(作者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 术语解读
微支付(micropayment)
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一些小额的资金支付,适用于B2C、C2C最活跃的商品交易,特别是数字音乐、游戏等数字产品,其所涉及的支付费用很小,往往只要几元钱。
付费墙(Pay Walls)
传统报业的衰落促使许多新闻提供商考虑建立网上付费模式,对其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
>> 链接
《The Daily》iPad日报
在新兴的移动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世界传媒新物种默多克新闻集团于2011年2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在iPad上出版的日报《The Daily》,被称为“传统报业进军平板电脑世界的一场试验”,十分引人注目。该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电影、信息图形、特效动画等融于一体,以华美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触控功能,让每个版面变得鲜活起来。
美国 走向“下一代报纸”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洛杉矶时报》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一份报纸,也是高居美国发行量第二位的大报。不过,阅读这份报纸的体验有时并不令人愉快:由于近些年开始出版瘦报,再加上纸张质量难以让人恭维,那份细长的报纸捧在手里,感觉就像是在读一份小报,而且几十个版面翻阅下来,油墨总是把手弄得脏兮兮的。然而,点开《洛杉矶时报》网站,却立即有了一番新感受:考究的页面、养眼的颜色、动感的照片、合理的分类……仿佛让人一下子就触摸到这家传统媒体仍然保持着的活力和生机。
像《洛杉矶时报》一样,美国每家在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的传统报纸,几乎都在把编辑和经营重点转移到网络空间,争取让报纸这一有着厚重历史的传媒形式,与互联网时代的崭新阅读习惯和生活节奏完美对接。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洛杉矶时报》负责媒体联络的副总裁南希·苏丽文介绍说,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洛杉矶时报》网站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更强调时效性;其二,信息量远大于报纸。
苏丽文介绍说,除了用心经营报纸网站,《洛杉矶时报》还重视通过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来二次传播《洛杉矶时报》的重要内容,并密切与读者的联系、互动。此外,在很多时候,推特上的信息还是《洛杉矶时报》记者的新闻来源。打开苏丽文传给本报记者的一个编读互动链接,可以看到《洛杉矶时报》编辑部对读者通过推特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这些问题有的涉及新闻稿件语法,有的关乎新闻事件本身,不一而足。
报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传统报纸之所以大举进军互联网,并重视通过网络来加强编读互动,除了反映出传统报纸不甘心在互联网时代败下阵来之外,更主要的是一种经营策略的需要。众所周知,报纸没有广告收入便无法长期生存,而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的统计,美国报纸的广告收入在过去3年中持续下跌,《纽约时报》已考虑在头版刊登广告。广告收入下降,一方面有金融危机让许多传统广告客户捂紧钱袋子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报纸本身的影响力呈现萎缩趋势有关。
报纸利用互联网加强编读互动,便可以把读者的兴趣点留在传统报纸的疆域之中,甚至于有望实现“绝地反击”,让更多的眼球投向以理性思考和深度报道见长的传统报纸。当报纸成功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便不难吸引到广告商的青睐,这就为报纸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际报业协会高级副总裁本内特认为,报纸有必要继续做它们已经开始在做的事情,即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这样它们就能获得不同的广告收入来源,以至于吸引到原本不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客户。
据统计,从2008年底到2010年初,共有200多家美国报纸关门歇业。其实,早在2005年美国报业便已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报纸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下一代报纸”的概念。只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美国报业的“严冬”提早到来,许多报纸“非正常凋零”。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期待美国传统报业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走入良性的财务循环区间。未来,一种更新速度更快、互动程度更高、新闻来源丰富、质量普遍提高的“下一代报纸”必将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报纸这棵生长了几百年上千年的老树在互联网时代更加郁郁葱葱。
欧洲 迎接新闻3.0时代
欧洲报纸视数字化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报纸与读者之间的博弈不断推进报业数字化的进程。
欧洲报纸都有网络版,有的是“原封不动”搬上网络,有的则以网络文本形式出现,为受众提供了方便、快速及海量的信息,也使受众数量远超纸质报纸订阅者的数量。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英国《每日邮报》的网站用户数量达5400万,居英国报纸网站首位,其次是拥有3900万用户的《卫报》,以及3100万用户的《每日电讯报》。
最初,多数报纸的网站选择了免费阅读,希望通过网络广告弥补损失。但实践证明,“免费”阅读能使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但报纸的赢利能力不一定成正比增长,甚至在逐步下降。报纸向受众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与众不同的,这种与众不同可来自于观点的差异、视角的独特,或呈现方式的不同,而“免费”则让这些“有价值”的与众不同变得一文不值。
为此,“付费墙”便陆续出现在报纸的网站上。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去年开始对网站实行收费,是英国综合新闻大报中第一个实行收费的网站。“付费墙”后的《泰晤士报》网站开放给读者预览,只需注册即可阅读。约半年后,《泰晤士报》对外宣称,自从网站开始收费,大约流失了90%的用户。
相对于《泰晤士报》的“惨淡”,《金融时报》则幸运得多。《金融时报》网站从2002年开始对读者收费时被视为“异类”,今年3月《金融时报》网站总经理格里姆肖表示,《金融时报》印刷版发行量约为40万份,网站付费用户为20.7万,免费注册用户为300万,用户每月可以阅读10篇文章。他表示,“我们的付费数字业务营销收入每年增幅超过50%。这一模式不会造成广告和付费业务的此消彼长,因为我们的网络广告业务营销收入的增幅也达到两位数”,并呼吁其他出版商尝试对网络内容收费。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付费模式更适合财经新闻类内容,“这类内容具有独特性,制作成本较高,用户不大可能愿意为其他类型的内容付费”。
目前,对报纸网站内容实行收费成为当下欧洲报业数字化的主要策略。拥有《每日电讯报》的英国传媒巨头电讯传媒集团从去年11月开始实施一系列线上内容付费方案,并计划于今年9月开始对部分数字内容实施收费,用户将在达到计量限额时被要求注册并支付阅读相关内容的费用。这一计划旨在让订阅者购买纸质报纸,这些用户同时能免费阅读网上数字内容。《每日电讯报》的发言人同时表示,在关于引入付费内容模式上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电讯传媒集团对于数字领域的发展在进行持续评估。
报纸网络内容收费的关键是质量和差异化。如果有了高质量的内容,就具有了独特性;有了独特性,就有资本和机会对内容收费。
欧洲报业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阅读终端的多样化。电脑、手机、专门的阅读器或阅读软件,大大拓宽了受众获取报纸内容的途径。这也让报纸逐渐进入新闻3.0时代。对照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提出的“全球化3.0时代”的概念,在新闻3.0时代,受众成为主角,让各种信息终端“为我所用”,增强了新闻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从容应对
《俄罗斯报》社长 巴维尔·涅戈伊察
在电子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的销量急剧下滑,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都为此感到担忧。就报纸而言,从编辑、排版、印刷到发行,是一个很长、花费很大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倾向于上网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不是看报。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而且信息随时更新,还有不断增加的视频和图片报道。
在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免费阅读,报社的运营只能依靠报纸的广告收入。如果报纸的网络版开始收费,那么网上的读者就会转向其他的信息来源,比如另外一些新闻网站。如果读者不愿意为阅读报纸的网络版付费,那么希望就只能寄托在广告发布者身上。将来,如果纸质媒体确实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各家出版商才需要共同就纸质媒体的网络版是否收费的问题制定国际规则。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俄罗斯报》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是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建设自己的网站。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能容纳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而报纸网站的容量是无限的,大大提高了信息容量。在《俄罗斯报》的官方网站上,已经在该报发表的新闻只占33%,另外67%的新闻是该报记者专门为网站采写的。这些记者分布在俄罗斯和全球33个分社。此外,《俄罗斯报》还发行手机报,利用脸谱网等社交网站发布自己的新闻。
网络等新兴媒体改变了《俄罗斯报》编辑部的工作模式。举例来说,几个人坐下来,为第二天的报纸进行选题策划,其实不是策划报纸的选题,而是策划所有可能的资源。几百名记者的任务是把当天掌握的新闻信息源源不断地发给网络编辑部。相对报纸而言,网络在时效性、容量等方面优势明显。报社的记者不再仅仅为报纸供稿,还要随时为报纸的网站提供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
随着文字记者逐渐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现在的记者承受的压力加大了。以往,记者给报纸写稿时,可以喝一杯咖啡或茶,还可以出去抽支烟,因为记者知道,下午5时之前交稿就行,时间充足。现在有了给网络发稿的任务,记者的时间就没有那么多了,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往网上传稿。《俄罗斯报》编辑部正准备培训记者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今后,在很多情况下,写稿、拍照、摄影等工作都得由一个人承担。
目前,《俄罗斯报》有两个编辑部在同时运转,一是网络编辑部,二是报纸编辑部。报社正计划把两个编辑部合二为一。西方国家的报纸在报网融合方面有许多实践经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合并的效果是不错的。《俄罗斯报》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让网络编辑部的新闻信息自动被分到报纸编辑部的各个部门,比如经济部、法制部、突发事件部、体育部等。
《俄罗斯报》十分重视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主要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任何在报纸网站上发布出来的新闻信息,都会自动发布到社交网站。报纸网站的编辑们随时观察这些新闻信息的点击率。如果我写的东西在社交网站上贴出来了,立即会有网友回复。这一现象对记者们来说是革命性的。借助网络,他们能够知道,他们所写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或者他们在写东西时是自说自话。即使网上出现了批评性的反馈意见,《俄罗斯报》也会予以讨论和报道。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163.com/11/0829/05/7CJNO53Q00014AED.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奥地利2架小型飞机相撞3人死亡阅读原文
据滨湖采尔机场负责人莫泽称,这两架飞机相撞的地方“距机场跑道约250米远,离地面40至50米高”。当时两架飞机正一上一下同向飞行,“显然是两机的飞行员都没有注意到对方”。另据滨湖采尔机场新闻协调员艾姆普尔介绍,相撞的两架飞机一架是动力滑翔机,另一架是塞斯纳150型轻型飞机,均在德国注册。警方称,两机相撞......全文↓
来自:新浪网  1天前
新华网维也纳8月28日电(记者刘钢)奥地利中部滨湖采尔地区28日下午发生一起两架小型飞机空中相撞事故,至少造成3人死亡。
据滨湖采尔机场负责人莫泽称,这两架飞机相撞的地方“距机场跑道约250米远,离地面40至50米高”。当时两架飞机正一上一下同向飞行,“显然是两机的飞行员都没有注意到对方”。
另据滨湖采尔机场新闻协调员艾姆普尔介绍,相撞的两架飞机一架是动力滑翔机,另一架是塞斯纳150型轻型飞机,均在德国注册。
警方称,两机相撞后,塞斯纳150型飞机立即坠地,机上两人当场死亡。动力滑翔机上一名妇女当场死亡,驾驶员则身受重伤被救护直升机送往医院。
滨湖采尔机场是一座无人指挥的小型机场,即没有塔台引导飞机的起降。因此,每架飞机的驾驶员在起飞或降落时都必须及时“报告自己所在位置”。事发时,当地的天气情况和能见度均很好。奥地利有关部门正在对这起撞机事故的原因展开调查。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29/051323066337.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伊朗判处暗杀物理学家凶手死刑阅读原文
穆赫辛尼·埃杰耶说,根据伊斯兰革命法庭的判决结果,法什被判处死刑。法什在阿里-穆罕默迪遇刺后被捕,他被控犯有“发动针对真主之战”、“世界败类”等罪名。伊朗法庭本月23日对他进行了审判,法什供认自己曾获得以色列特工的资助。阿里-穆罕默迪生前是伊朗著名大学——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教授,去年1月在......全文↓
来自:人民网  1天前
新华网德黑兰8月28日电(记者杜源江)伊朗检察总长、司法部发言人穆赫辛尼·埃杰耶28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伊朗司法部门当天判处去年暗杀该国核物理学教授马苏德·阿里-穆罕默迪的凶手贾迈利·法什死刑。
穆赫辛尼·埃杰耶说,根据伊斯兰革命法庭的判决结果,法什被判处死刑。法什在阿里-穆罕默迪遇刺后被捕,他被控犯有“发动针对真主之战”、“世界败类”等罪名。伊朗法庭本月23日对他进行了审判,法什供认自己曾获得以色列特工的资助。
阿里-穆罕默迪生前是伊朗著名大学——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教授,去年1月在其家门口遭遇炸弹袭击,当场身亡。伊朗指责西方国家炮制了这次暗杀事件,炸弹是由美国和以色列特工安置。
在阿里-穆罕默迪遇刺后,伊朗又发生数起针对核物理学家的爆炸袭击事件。去年11月29日,伊朗贝赫什提大学物理学教授沙阿里亚里在上班途中被炸身亡,该校另一名物理学家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在另一起爆炸中受伤,此人自今年2月开始出任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今年7月,伊朗核物理学家大流士·礼萨伊在德黑兰家门口遭暗杀身亡。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people.com.cn/h/2011/0829/c226638-2058999799.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克罗地亚总统命令军队给干旱地区居民送水阅读原文
克罗地亚最近十多天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除导致干旱外,还使各地火灾频发。据克罗地亚通讯社28日报道,因高温及旱情影响,克罗地亚东部波德戈拉茨地区部分居民遭遇饮用水困难,市长贾尼奇向总统、政府及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了紧急救灾请求。贾尼奇28日说,总统约西波维奇已就救灾请求作出回应,决定派军队帮......全文↓
来自:新浪网  1天前
新华网萨格勒布8月28日电(记者马震)连日高温致使克罗地亚多地遭遇严重旱情,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居民饮用水困难的情况。应波德戈拉茨市市长请求,克罗地亚总统约西波维奇已下令动用军队向当地居民提供饮用水。
克罗地亚最近十多天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除导致干旱外,还使各地火灾频发。据克罗地亚通讯社28日报道,因高温及旱情影响,克罗地亚东部波德戈拉茨地区部分居民遭遇饮用水困难,市长贾尼奇向总统、政府及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了紧急救灾请求。
贾尼奇28日说,总统约西波维奇已就救灾请求作出回应,决定派军队帮助当地解决居民饮用水困难问题。
来自克罗地亚国防部的消息显示,军方已向波德戈拉茨地区派去军人和供水车,将视灾情变化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高温除给农业和林业等部门造成影响外,还给居民健康带来威胁。据克罗地亚急救部门统计,在一些遭遇高温的地区,寻求急救的人数有所增加。医疗卫生部门已向人们发出了高温天气下关于饮食及出行等方面的建议。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8-29/014123065344.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巴格达一清真寺遭自杀式袭击至少28人死亡阅读原文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警方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当晚走进巴格达城西的乌姆·库拉清真寺,引爆身穿的炸弹背心,导致正在祈祷的人员伤亡。伤亡者中有一些是儿童。事发后,伊拉克安全部队赶到现场,将伤者送至医院并封锁附近路段。记者在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驻地听到窗外警笛大作,持续一分多钟。警方消息......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新华网巴格达8月28日电 (记者张宁 王宏彬)伊拉克警方28日说,首都巴格达市内一座清真寺当天遭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至少28人死亡、40人受伤。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警方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当晚走进巴格达城西的乌姆·库拉清真寺,引爆身穿的炸弹背心,导致正在祈祷的人员伤亡。伤亡者中有一些是儿童。
事发后,伊拉克安全部队赶到现场,将伤者送至医院并封锁附近路段。记者在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驻地听到窗外警笛大作,持续一分多钟。
警方消息来源说,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声称制造这起袭击事件,案件正在调查中。
当天早些时候,巴格达西南部的巴亚地区还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导致1名平民死亡、8人受伤。
近几个月来伊拉克暴力事件回潮,斋月期间各类袭击也未见减少,尤其是针对伊拉克安全部队和政府官员的袭击层出不穷。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29/000904.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阿布扎比王储会见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阅读原文
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通讯社28日报道,阿布扎比王储兼阿联酋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当天在阿布扎比与到访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举行会谈,双方就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讨论。报道说,双方在会谈中强调下一阶段应努力在利比亚全国范围内确立安全与稳定,实现利人民......全文↓
来自:腾讯网  1天前
新华网阿布扎比8月28日电 (记者安江)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通讯社28日报道,阿布扎比王储兼阿联酋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当天在阿布扎比与到访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举行会谈,双方就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讨论。
报道说,双方在会谈中强调下一阶段应努力在利比亚全国范围内确立安全与稳定,实现利人民的团结与和解,选出能够代表利比亚人民的统一领导,实现利人民渴望稳定、安全与在各个方面实现进步的诉求。
阿布扎比王储在会谈中强调,阿联酋坚决与利比亚人民站在一起,支持利比亚的重建进程,支持重振利比亚国家机构,以服务于利比亚的明天与未来。
报道说,贾利勒在会谈中高度评价了阿联酋政府与人民对利比亚人民的支持与帮助。
阿联酋政府于6月12日宣布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的代表。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829/00092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法国希望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推动征收金融交易税方案阅读原文
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想法由美国已故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于1972年提出,多年来因各国意见分歧,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法德在欧盟范围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提议出台后,英国和荷兰政府表示异议,他们认为,金融交易税应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否则更多国际资本将流向没有征税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市场更为扭曲,无助于稳定全......全文↓
来自:光明网  1天前
新华网巴黎8月28日电(记者李明)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弗朗索瓦·巴鲁安在法国《星期日报》28日刊登的专访中表示,法国政府希望预定今年11月初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能够就进一步推动征收金融交易税取得进展。
今年8月1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巴黎共同提议在欧盟范围征收金融交易税,以限制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本出现大规模流动,预防金融风险,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巴鲁安说,法国和德国政府将在今年9月向欧盟提交一份金融交易税征收方案。欧盟将在今年秋季对此进行审议。作为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法国将征收金融交易税列入将于今年11月3日至4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讨论议题,并希望相关讨论取得成果。
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想法由美国已故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于1972年提出,多年来因各国意见分歧,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法德在欧盟范围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提议出台后,英国和荷兰政府表示异议,他们认为,金融交易税应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否则更多国际资本将流向没有征税的国家和地区,这样市场更为扭曲,无助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
对于欧洲主债务危机,巴鲁安承认,欧元区存在经济治理问题,它的政治决策效率无法与市场“合拍”,需要进一步改进。萨科齐和默克尔已提出加强欧元区经济治理的主张,法德两国将向欧盟提交统一公司税的完整建议,这一建议预计将在2013年实施,将为欧洲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个范例。法德还将加强整顿公共财政在实践中的协调和合作。
今年7月底以来,受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外溢及美欧经济增长乏力影响,欧洲乃至全球股市均陷入剧烈动荡。本月10日,有市场传闻称法国兴业银行濒临破产和法国信用评级将被下调,从而引发巴黎股市大幅波动,其中银行股暴跌,并拖累欧洲股市金融股整体表现。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orld.gmw.cn/2011-08/29/content_2545633.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查看更多国际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回顾»
1914年8月29日,电话在欧洲普及。到1914年,丹麦平均每千人拥有45台,德国每千人21台、英国每千人17台、法国每千人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