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房地产信息网站:学习爱 学会爱(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1:18

学习爱  学会爱(1)

(2008-08-16 19:22:03) 分类: 人际交往指导

美国诗人桑顿·威尔德(Thornton Wilder)指出“在生死两岸,爱是中间的桥梁……爱是惟一的生机,爱是惟一的意义”。爱是对人或对事物诚挚的感情,它既是人生一世动机的核心,也是陶冶人的道德品质,引导人走向创造和平与发展之路的重要力量。生命的本体是爱,爱是人类的灵魂。生命中如果没有爱,世界会是一个非常冷酷而寂寞的地方;而如果有爱,世界就会变成天堂。爱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言行的体验经验中积累和升华而获得的——人不仅能够在生命中创造爱,而且爱会生生不息地从人的生命中涌现出来。因此,要想得到爱就必须首先学会爱的法则。

 

爱始于人的思想

 

印度有一则预言:“只有当一棵大树被砍下,只有当最后一条河流被下了毒,只有当最后一条鱼被抓住了,你才会发现金钱是不能吃的。”这则预言告诉我们,人类在追求科学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那么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下面我来讲两件真实的事例:

事例一,2005年7月25日晚,在北大33号宿舍楼,一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坠至水泥地面,因抢救无效身亡;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02级数学系一博士生坠亡;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女子坠亡。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令多少学生向往,使多少学生作为苦苦学习奋斗的目标。然而,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发生学生跳楼自杀现象,使人唏嘘不已。7月25日自杀的学生是北京大学心理系一名本科男生。这就奇怪了,作为心理系学生就是学习心理方面知识的,遇着困难和思想问题,应该比别的学生更知道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可是,居然也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条路,更加令人费解。

事例二,1991年11月1日下午3时左右,卢刚在美国依阿华大学枪杀了包括他的导师、中国同学在内的六个人后自杀。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非常有潜力的学生自杀或毁人后自灭呢?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教导学生如何读书写字、如何计算加减乘除以及那些我们自认为是良好教育的东西,但却忽略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如何去爱。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需要爱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多,只是我们把它忽略或忘记了。我们汲汲于追求其他的目标,比如事业、金钱、财富和声誉,我们专注地追逐休闲、娱乐,而忘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大家想想,有什么比爱更重要呢?

洞灵子在《薄白学》中指出:人世界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你觉得幸福,你便幸福;你觉得痛苦,你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你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在心理情绪之上,南宋陆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证。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呢?一句话,“爱始于思想”。

“爱始于思想”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你一心想着气愤,你就会体验到气愤;如果你有着兴奋的思想,你就会兴奋起来;如果你想着快乐,你就会快乐……当然,如果你有爱的思想,你就可以体会到爱。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它就是这么简单。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思想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了下来,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她的阳光、雨露和爱抚,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改变思想”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就不会那么简单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击败自己的心灵比击败无数个论点来的伟大”。不过它是有可能做到的。我们本来应该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思想的,但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却被教导着去选择错误的思想——评判别人、踩踏与自己等同的人、歧视比自己差的人。从我的实践来看,当你向一个孩子敞开胸怀无私地去爱他的时候,这个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这就是人类爱的本能。问题是,孩子会从师长的一言一行中,来构建他们对爱的理解————如果对孩子总是批评、否定和体罚,他们就会相信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然后就以这种方式对待别人,来取代爱的行为;每当我们一说到爱,师长们就认为是情爱、性爱、恋爱,这不仅扼杀孩子们对爱的领悟能力,而且也把孩子们的美好心灵推向了邪恶的边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重新学习爱的真谛,以及被爱的意义。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才能走进爱的世界。

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态度;种下一种态度,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行动则产生行为;而行为则造就了我们的命运。爱一个人就是去关心他们,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他们身边,换句话说,就是表现出你最高的仁慈。

当我们去爱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我们必须先想到他们,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渴望。举个例子来说,当我刚刚从事教学的前五年里,我认为教育学生就是传授学科知识、技术、技能,我的眼中只有学科知识、技术、技能,所以学生不仅与我远离,而且对我所教的学科毫无兴趣。通过反思我很快发现,我所教的不是学问,而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的个体不仅有不同的灵魂所主宰,而且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还有不同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把这些个别特性考虑进去,才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乐趣而积极主动地去学好本门学科。

生活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要,才有可能拥有爱的关系。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脚放进他人的鞋子里,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尝试一下。比如说,很多人陷入了无爱的关系里,经常抱怨他们的伙伴、同学不爱他们,可是他们不要总是问:“我的伙伴、同学为我做了些什么?”而反过来扪心自问:“我能为我的伙伴、同学做些什么?”当他们这样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伙伴、同学就会有被爱的感觉,同时也会把更多的爱回馈给他们。问题是我们经常想着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到他们的需要,那就很难得到爱了。

从上可知,任何事情都是从一个想法开始的——爱的思想引导着爱的行动,以及爱的经验。也就是说,爱的思想不仅能帮助你寻找到爱,而且还能把你吸引到和谐的爱之中,进而创造出爱的关系。

 

从尊重自己做起

 

俗话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所以你不爱他人,他人也就不会来爱你。如果你要爱一个人,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那个人,而你第一个必须尊重的人就是你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那他怎么能爱自己呢,进而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所以我说:你想在自己的生命中充满爱,就必须首先学会爱自己。

很多人从来不尊重他们自己,他们要么不喜欢自己的外表,要么不喜欢自己的声音、性格或智能,因而失去了自尊,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劲。所以我希望你在得到别人的爱之前,必须首先学会自己尊重自己。那么如何学会尊重自己呢?

我们必须学习接受自己,满怀感激,不要在意别人对我们的恶意批评。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每个人、每件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灵魂和独特的身心素质,所以每个灵魂都值得我们尊重。

犹太教里有一个美好的说法:“一个人只要拯救了一个灵魂,他就拯救了整个世界”。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可贵的。不论外表、行为和个性是多么的不同,但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世界也随着每个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改变当中。当我们这样看问题时,意味着爱已经发生,它就会促使我们既尊重自己,又敬重别人,创造出爱的绿茵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来。

至此你可能会问,你谈了这么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自己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东西。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所具有的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提出和回答任何问题。虽然有时候大脑的回答是错误的,但无论如何,只要你提出问题,它就一定会给你一个答案。比如说,如果你问自己,在我的身上什么是我自己尊敬的地方呢?你的大脑就会把答案想出来告诉你,如果你一时想不出来,只要多思索一会儿,相信你就一定会想出一些东西来。诸如:我的记忆力很好,会很快记住所学的生字词;我很诚实,在学习和生活中从来不欺骗自己和他人;我虽然愚笨,但我却有持之以恒赶超别人的意志力;……。这些都是值得你值得尊敬自己的地方,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只要你长久地去开发和发掘自己所尊敬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你就会找到许多自己值得尊敬自己的地方,那么你也就会愈来愈爱自己了。所以,找到自尊的方法就是问自己,什么是自己值得尊己和喜欢自己的地方。

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找到尊敬他人或去爱他人的好方法。尤其是那些你不喜欢的人,你更应该问自己,他们什么地方是值得我尊敬的。当你这样扪心自问的时候,你就会想到这些人的优点,而不会只注意到他们令人生厌的地方。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以爱来对待他们。对他们表现出仁慈,并且更多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有些人对待别人的方式很恶劣,总是把别人看成是没有用的东西。然而事实却是,我们都是人,都来源于同一个创造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地球母亲所生,我们都是兄弟姊妹,我们绝不能低估了人类的个别性,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且世界也随着每个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改变当中。当我们能够尊重一个人的真实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以迥然不同的方式看待他们了。

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问题之所以会发生,都是因为失去了尊重的缘故——对我们自己,对他人和对生命的尊重。结果就是人心向背,人与人之间怨恨、怀疑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敌视——邻里纠纷,白人与黑人怒目,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仇视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尊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灵,也就是以爱来对待他们,我想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一旦我们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价值,我们就会开始欣赏别人的价值,并且尊重他们,而当我们有了尊重,我们就能够去爱了。拿你来说,当你学会了如何尊重自己,进而爱自己的时候,你和他人在一起就会显得轻松、自然、和谐,因为你使用一种尊重的眼光去看别人的,很自然,你的态度就会显得温和亲切,这时你也就感觉到自己能够去爱别人了。

[附录]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1)平等原则

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所谓平等就是指以礼貌待人,礼尚往来,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心理要求。人人都渴望平等,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任何抬高和贬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知道你听过这个故事没有。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苏联访问,他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儿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儿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儿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很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向小女孩儿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还有一个故事。战争年代,一位老教授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请老教授吸烟,可是不巧,只剩下一根烟了。这可怎么办呢?主席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很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老教授也不会同意。毛主席将这一只烟分成两半,一个人半只,极大欢喜。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

别忘了--平等是礼仪的第一步。

2)尊重原则

在现代礼仪中,尊重原则是实质。是指在礼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他人真诚的尊重,而不能藐视别人。礼仪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回引来别人的反感,更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分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自尊往往人们容易做到,要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都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愉悦。

3)尊重技巧

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如果过分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

第二,要给人留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心对一个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你和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记住--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做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而尊重他人便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将心比心,凡事不仅替自己想,也要替别人想;你有自尊,人家也有;你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爱护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当你问路时言语不礼貌,人家就会不理睬,甚至故意乱指方人活在世上,必须和别人交往。与人交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要想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爱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家也常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反映到爱之上就是:如果你要得到爱,那么你就必须首先付出爱。对于爱来说,你付出的越多,当然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比如,你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人一个灿烂的微笑,那么他人也会回报你一张灿烂的笑脸。这个微笑无论是对于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都有同样的效果。同样,你以礼貌的话语问候师长、同学、朋友,师长、同学、朋友也会以相应的方式回报与你。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用以展现你关爱的形式,只要你付出,最后都会以关爱的不同的方式会到你身上。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回应。的确,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也许不是每个人,但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来回应的。爱就像个弹力球,只要你抛掷出去,不论迟早它总会反弹到你手上,而且回来的数量总会比你抛掷出去的要多。

你要谨记,爱并不像物品、财产和金钱,你把她送出去,你自己就匮乏了。相反,爱的付出是可以无限的,我们对他人付出爱,自己的爱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事实上,只有你对爱吝啬付出的时候,你的爱才会减少。

在此你可能会说,付出爱得看对象。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些人非常可恶,而且连一点良心都没有。对这样的人付出爱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

现在让我来问你:有一些植物种子,它们可以生长出美丽的花朵和葱茏的树木,如果让你去播种,你会把它们播撒在什么地方呢?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原,还是肥沃空旷的土地?

聪明的你一定会把这些种子播撒在肥沃空旷的土地上,因为这块土地最需要这些种子,美丽的花朵和葱茏的树木会让这块土地显示出无限生机和欣欣向荣来。如果把这些种子换成爱,你愿意把它播撒在充满爱的心灵、痛苦的心灵,还是孤独苦闷的心灵之中呢?

带着微笑不会比皱着眉头困难,舒展神色不会比拉长颜面用更多的力;说一些友善和鼓励的话语,也不会比批评一顿劳神费心。友爱地对待他人,其实比敌视、怀疑、怨恨来得更容易。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充当那个首先付出的人,我们只有之得到了之后,才会付出。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或教育中学会了——爱是有条件的,比如,如果你爱我,我才爱你;如果他对我好,我也会对他好;……。我们总是在等待着别人迈出第一步,而就是这种等待使我们很多人没有经验到爱、缺乏爱,进而出现了心理问题或造成了人间悲剧。

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爱不关乎别人是什么、做什么和有什么,而只关乎自己是什么、做什么与有什么。这就是说:不论你为自己选择什么,都要给予别人;如果你选择快乐,那让别人也快乐;如果你选择丰饶,那让别人也丰饶;如果你选择生活中有更多的爱,那让别人生活中也有更多的爱。要真心真意的这样做——不是因为你寻求个人的获得,而是因为你真的要别人获得——于是你所给出去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上。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患上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在骨髓配型的时候,很幸运她弟弟的骨髓与她的完全吻合。在即将抽取她弟弟骨髓的时候,医生对小弟弟解释说:你姐姐的骨髓已经不能造血,如果没有新的骨髓植入她的身体,她就会死去,只有你的骨髓能救她一命。弟弟毫不犹豫地答应,愿意抽取自己的骨髓来挽救姐姐。就在弟弟被麻醉之前,小弟弟转过头来问医生:我死的时候会不会很痛?

一个不到七岁的小男孩,他以为要救活姐姐,就必须把自己的所有骨髓都抽出给姐姐,而自己会因此死去。现在你要寻找的爱并不至于像那个小男孩对姐姐的爱一样,那么纯粹和绝对。你并不会因为付出爱而少了什么。与这个故事中弟弟对姐姐的爱比起来,你的爱是无足轻重的。

你可能会说,那是对家人,爱自己的家人就容易多了。这并不一定!有些人不但不爱自己的家人,反而对家人充满仇恨。比如,那些弑父杀母者、兄弟相残者、自寻短见者等等。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最大错误是在乎别人是什么,做什么或有什么。你只要在乎自己(self,本我)就好了。自己是什么,做什么或有什么?自己需什么,要什么,选择什么?自己的最高选择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说,爱的本质就是从他人的身上看到你自己。所以,如果你想体验源源不断的爱,你就必须愿意无条件地付出爱——不求任何回报地付出。否则,它就不是爱了。一份礼物如果不是自愿地付出,那它还算是礼物吗?进而,爱不是无条件的付出,它还是爱吗?体验付出的欢愉和创造的爱,最佳的方法就是实践无所求的慈爱。

无所求的慈爱、自动自发的付出,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付出,只求付出所带来的快乐。对哀伤者抚慰;对别人良好的行为表现,哪怕是一丁点儿闪光之处,给予真诚的赞扬;带给你所遇到的人一个灿烂的微笑;送给你所认识的人一句礼貌的问候;……。并且使这种行为从现在开始永远伴随着你。

关爱是我们对他人的探索、了解以及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只有关爱才能使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性情开放、胸怀敞开,也才能使世界充满爱。所以,在得到爱之前,先问问自己能给对方带来什么,而不是别人能够给你什么。一旦你可以付出你自己的爱,那么你就有能力得到爱。

请你记住: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不论你为自己选择什么,都要给予别人。

如果你选择快乐,那让别人也快乐。

如果你选择丰饶,那让别人也丰饶。

如果你选择生活中有更多的爱,那让别人生活中也有更多的爱。

要真心真意的这样做——不是因为你寻求个人的获得,而是因为你真的要别人获得——于是你所给出去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