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文化交流协会:陈九 : 昨日巧遇张恨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23:18

纽约陈九

http://blog.sina.com.cn/fchen 个人资料 陈九  昨日巧遇张恨水(2011-09-02 02:37:29) 标签:

张恨水

鸳鸯蝴蝶

啼笑姻缘

砖塔胡同

《孽海花》

杂谈

分类: 纽约纪实

昨日巧遇张恨水

 

陈九

 

            的孙女。去你的,有这样说话的吗,骗谁呀?你看你看,急了,我要说昨天真遇到张恨水你信吗?这不话还没说完嘛。是这样,昨天参加聚会,席间友人介绍说,这位是已故文学家张恨水的亲孙女。我跟她握手,左右端详眼前的女人,直到她脸红起来,可我还在看。友人揶揄道,九兄大色狼,看到女人就没命。我说你错了,因为她长得很像张恨水,我看过许多张恨水的照片,印象颇深,如果让她改梳分头就更神似了。对吗?我问眼前的女人。她点点头。

 

            所以嘛,我看的不是女人,是张恨水。相貌的本质是延续,这种延续甚至可能与相貌者无关,比如张恨水这个孙女,她相貌延续的不光是祖父这个概念,更是张恨水,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曾拥有的辉煌。面对这样一张与祖父相像的面孔,我的思路立刻被勾回到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那个山河破碎与文蒸霞蔚相反相成的动荡时刻。文学的繁荣往往处于朝代之没落或初始阶段,那时的中国恰恰如是。我在试图通过注视张恨水孙女的眼神寻找故去的张恨水,揣摩那段波澜起伏充满传奇的历史篇章。

 

            张恨水呀,或许因为他名字中这个恨字,使他的人生也让人饮恨。明明是民国第一写手,他毕生写下三千万字的作品,古往今来中国的历史上何曾有过!可现在人们却只知张爱玲不知张恨水。即便有些人知道,也非给他贴上一枚“鸳鸯蝴蝶派”的标签。何谓鸳鸯蝴蝶派?不外乎男女相爱。如今不把情爱当回事了,同男同女的,一夜风流的,随你便。可张恨水那个年代,情爱是要冒生死考验的,是大悲大壮,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那是中国真正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中华民族人性大觉醒的时代,张恨水或许偶然写下《啼笑姻缘》等著作,但历史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让他成为呼唤人性解放,将通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的领路人。

 

            别小看鸳鸯蝴蝶,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存或死亡,你选择吧。

            如果只知道张恨水写过《啼笑姻缘》,只知道所谓鸳鸯蝴蝶派,那离张恨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真正贡献还相差甚远。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小说大都采取章回形式,称章回小说,这是由于中国传统小说与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所致,这种状态直到清末民初仍未改变,像曾朴的《孽海花》,包天笑的《留芳录》,均采用章回手段。而打破这种束缚的,开天辟地当属张恨水。他的小说也取章回形式,但他扬弃了文言式叙述,改为白话文,并在结构上采用了西方小说的手段,为中国小说洗心革面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所以作家茅盾曾说,张恨水是中国通俗小说第一人。这话说得并不过分,是对事实的忠实陈述。

            更令人感叹的还有张恨水的人品。他是个纯粹的文学家,他的名言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当年蒋介石宋美龄邀他出任闲差,月薪一百大洋,被他婉言相拒。这种特立独行的人格,在那个趋炎附势鱼龙混杂的动荡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恨水的人品还体现在他的铮铮风骨中,当日寇铁蹄践踏中国大地,他愤然写下《热血之花》,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抗日小说,《大江东去》,这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的作品,还有《虎贲万岁》,这是第一部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常德保卫战的小说。他曾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重庆大后方用他的笔杆子为抗战呼号。人们一提张恨水就鸳鸯蝴蝶派,无论从作品还是人品上看,这对他都太不公平了,真是怎一个‘恨’字了得。

 

            张恨水病逝于一九六七年,他生前住在北京西四的砖塔胡同,这是我昨天从他亲孙女口中得知的。这条胡同里还住过鲁迅和周作人,一条胡同走出了三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学巨匠,堪称奇事。我问这位亲孙女,你也住过砖塔胡同?住过。那同和居,广济寺,西北角的新华书店,还有那家酱肉铺子,都记得吗?我一连串发问,仿佛住在砖塔胡同的是我不是她。她说都记得,可您为何也这么熟呢?她反问道。我一九六五年住在武王侯胡同,隔你两条胡同,那时我常去那家酱肉铺子给我的爷爷买下酒菜。真的吗?真的。亲孙女脸上绽开微笑,那笑容是平静适度,大家闺秀式的,跟我看过的照片里的张恨水真很神似。我开始朦胧起来,渐渐分不出眼前微笑的是张恨水还是他孙女,只觉得一张熟悉的面孔,微笑着,微笑着。

 

            没骗你,昨天我就是遇到张恨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