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美国两极化堪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8:09

        美国两极化堪忧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莲•邰蒂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15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华盛顿难道疯了吗?最近几周,目睹围绕美国债务上限的闹剧,许多美国人与非美国人可能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人们不必纠结于那些处于讨论中心的惊人的财政数字:对于大多数观察人士、尤其是美国以外的观察人士而言,真正的冲击是这场闹剧所展现出的美国政界两极分化、甚至是极端主义的程度。

一方面,茶党活跃分子一直打着宪法的名号,宣称在财政问题上“绝不妥协”,即便此举有可能会导致美国发生债务违约。而另一方,民主党左翼派系同样寸步不让。双方共同导致了一个有害的僵局,这一僵局不仅让许多非美国人(比如那些持有美国国债的中国投资者)困惑不解,也让许多华盛顿观察人士感到心惊胆战。

尽管喧闹的论战向来是美国政治生活的一个特色,但最近这场论战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完全有害无益,且缺乏共同点。例如,已经退休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Sandra Day O'Connor)最近曾在华盛顿的一个会议上发言说,在她担任亚利桑那州议会的领导人时,一旦发生危机,她会用啤酒与墨西哥菜来营造和谐的气氛。“我将大家聚在一起,然后烹调墨西哥菜肴。我们团坐在屋外,一起喝啤酒和享用美食,结交朋友。这种办法很管用。”但如今,部落主义(tribalism)已发展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很难想象茶党活跃分子会与民主党人一起分享墨西哥卷饼、甚至是热狗。双方看上去截然对立,压根儿没有携手缔造和平的兴趣。或者,正如前白宫预算主任彼得•欧尔萨格(Peter Orszag)最近所写的:“我们的政治体系两极分化得如此严重,以至于我们难以推进任何立法。”

为何会如此?一个乐观的解释是,这只是一个短期现象,反映出所讨论议题的重要性。削减美国14万亿美元的债务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一个缺乏分配痛苦的经验或文化参照标准的国家而言。而当前这场论战之所以会如此激烈,是因为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对于理想的政府规模的确怀有不同的政治构想。

然而,包括欧尔萨格在内的一批人认为,美国政界也开始进行一场长期结构性转变。他辩称,与整个社会一样,美国的政治也正变得愈发两极分化。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国会的投票分布: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民主党与共和党政客的投票常常会出现相当数量的重叠。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极分化便上升至创纪录水平,甚至超过了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30年代的两极分化亦相当严重,但仍比不上今天)。

地域分化也十分有趣。任何对华盛顿闹剧感到不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比尔•毕晓普(Bill Bishop)才华横溢而又发人深省的著作《大归类》(The Big Sort)。这本书于3年前出版,描述了美国人正逐渐向政治观点类似的地区“集中”。因此,尽管2006年仅有19个州出现了选票“一面倒”的情况(其中既有倒向共和党的,也有倒向民主党的),但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36。在地方层面上,这种情况甚至更加极端。

电视也变得愈发部落化。尽管一些受欢迎的频道,比如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仍坚持中间路线,但极右的福克斯新闻(Fox News)却是上月最受欢迎的新闻频道,而左翼的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则排名第三。此外,社交媒体非但没有成为连接这些孤岛的桥梁,反而催生了一种独特的新型网络部落主义

 美国人如今觉得自己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创造身份,所以他们越来越想当然地以为,信息应该“定制”;而随着媒体公司争相提供这些定制服务,他们退守至心灵孤岛也就变得越发地容易了。“矛盾的是,正是多种频道的存在……才导致许多人躲在狭小的空间逃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凝聚力中心(Center for Social Cohesion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主任格雷戈里•罗德里格斯(Gregory Rodriguez)表示。他警告称,“超连接生活”的问题在于,“我们会逐渐决定与和我们类似的人交谈,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互动”。或者是——就华盛顿来说——决定不和那些观点相左的人交谈,即使是在有墨西哥卷饼的情况下。

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吗?可能到了某个时刻,选民们会奋起反抗。近期民调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自称“无党派”的选民比例急速攀升,已经逼近40%。这或许意味着,他们会成为中间派——如果有这样一个政党可支持的话。另一种可能是,到了某个时刻,整个体制的功能严重失调,迫使政治精英们联手合作。又或者,某个外部威胁促使美国人团结到一起。总之,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国会两极分化的程度之所以相对较低,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美国既面临一场真正的战争,还面临着“冷战”,需要全体美国人团结起来联合对外。

如果没有外部冲击或内部观念改革,我们很难看到两极分化消失——或者说,不会在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期间消失。难怪欧尔萨格与其他一些人预测,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僵局。不管有没有那些数万亿美元的“交易”,争吵显然都不会停止。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