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续写神界至尊:令人堪忧的教育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17:56

令人堪忧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教育体制、教育理论、教师队伍、课程系统等都处在变革之中,其发展速度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毫不夸张。但是,这里面却存在着令人堪忧的一系列问题,这种现状如得不到改变,将会极大地影响未来的正常发展。

首先,教育的政府化状况越来越严重。无论大学、中学都与政府机构攀比,诸如学校及其校长若是省部级的、地厅级的、县局级的等那是巨大的荣耀,官位主义非常严重。学校就是政府,校长等于官员,教书育人,学术研讨尽管名义上十分响亮,实际上是政府的随从,官员的使女。同时,即便是一所中学,也得有校长、书记一班人马,七八个人来七八条枪;学校所设机构颇多,诸如教务处、科研处、办公室、后勤处、伙管处、政教处、保卫科、公寓科、工会计生办、团委等,这些部门的正副职位都是学校响当当的中层要员,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待遇与职权,名利共寓其中,成为一些骨干教师追求的动力和向往的关键去处;此外,挂不上级别的还有一些机构及其人马,诸如教研室、年级组、电教中心、考试中心、信息中心等,大有叠床架屋之势。无怪乎人们会惊叹“和尚多了无水吃”,即人多不出活,遇事不合作,有事无人管,并出现“教而优则仕”的局面。我们并不反对设多少机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因此,我们很希望看到教育走上它独特的发展之路,即具有学者风范的教育家管理学校,具有研究型的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使学校不完全成为国家官员的实验基地和从教师、校长中选拔官员的场所。

其次,师资力量配备的不均衡和资源差距的不断拉大。一般来说,这个问题,整体上城市好于农村,沿海地区好于内地和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落后地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根本。尤其是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就是工商业荟萃之地,近代工业的发展也是由此起步然后向其他地区扩散。我们当前的改革开放,使这种优势更是得到了突出的发挥。这样,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教育的进步又为经济发展造就着人才和技术的力量保障,同时,还吸引着内地和外来人才的源源涌入,进入良性循环。但是,广大的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就不能与之相比了(除个别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之外)。﹙2﹚国家政策的制订和走向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国家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为我国的教育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证。我国又在1993年和1995年制订了教师法和教育法,这样,国家在教育方面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更进一步的细则化和具体化。的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受教育人口是前所未有的。这光辉的业绩必永垂史册。不过,我国直到目前仍存在着师资配置和教育投资偏重于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倾向,而农村地区、偏远和落后地区却远远不足。譬如,国家大学的设置,国家与地方的重点性中学和小学的设置大部分都在城镇,因而造成了在实际上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冷落和忽视。这些地方的学生上学相应要付出更多的代价。﹙3﹚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落后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它包括经济的差异、意识的顽固(重男轻女)、现实生活的困惑,特别是近年来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对教育费用的不堪负重,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和运行。因此,我们一面宣传的是基本完成了艰巨的“普九”任务,一面面对的是农村中大量的失学儿童和少年,尤其是青少年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组成庞大的劳动大军涌入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老年人和相当数量的儿童则真正成为农村的留守者。这反过来又限制了农村的发展与繁荣,而农村的落后又制约了国家总体的发展,并成为中国走向发达与和平崛起的严重缺陷。

其三,教育历经波折之后,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变化。我国的教育在建国后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导致正常的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教师的地位严重下降,教师队伍严重不足,以至于形成后来难以弥补的知识断层、人才断层。这些问题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经过到如今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是:(1)从总体来看,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绝大部分优秀人才都进入了行政、科研、涉外机构、新闻媒体、外资企业等部门里面,相对来说教育部门所能够容纳的优秀人才比重较小。即使这一部分人才也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并且经过各种方式的选拔他们也大多流向和集中在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中学里面,流向发达地区。(2)从上世纪末以来,由于教师地位的提高,主要是工资的稳步提升,工作环境和岗位的稳定与改善,引起的变化是原来由教师转向其他部门,变为其他部门的人员开始大量地向教育部门转入,向校园转化。这本来是个好事情,代表着良好的发展方向。然而转化来的大多是非教学人员,他们占用了相当数量的很可贵的教师名额,挤压了教育的有效空间,反而使学校不断地因为正常教学缺乏教师而困惑和苦恼。(3)目前,师范性的教育也面临着变化,一方面,本科以上的师范教育的生源状况在不断地得到改善,但他们毕业后大都考研去选择新的职业,或进入名牌中学,暂时还很难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那些由于院校调整,由专科刚刚升成本科的所谓师范院校,其生源还不敢让人恭维,但他们正在成为给教育系统提供后备力量的重要渠道。同时,那些专升本的师范毕业生正在大量地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这都意味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人们不可避免的担忧是:那种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博大精深的知识功底、海涵宽容的内心世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勤奋扎实的日常生活是否会从变化的教师队伍中销声匿迹。(4)教师队伍的编制和学校规模的调整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而是依据计划和某些文件,导致实际发展和领导意志常常不能吻合。所以,教师的超负荷劳动和班级的扩大和班级人数的膨胀经常相伴。教师中,一人干两人的活,或两人干三人的活,跨年级甚至跨学科的情况都有,且美其名曰“满负荷工作法”,再加上周末补课,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给教师的身心健康道劳带来极大的影响。由此,人到中年便疾病缠身者有之,英年早逝者有之。就班级来看,50多人到60多人便是小班,70人以上才是大班,接近100人甚至突破才是大规模。这一切,给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其四,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和晋职条件的规定也在产生着误区,甚至是人为地制造着影响教育的不利因素。不可否认,传统的业绩考核和逐步规范化的教师晋职制度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曾经和正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其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1)中国人向来把学校的升学率和孩子考了多少分数看得比天都高,同时,又把孩子考入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看成了决定命运的 大事情。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最讲实际的,他们的眼里,老师不管用什么办法,把孩子们管得服帖,使孩子的成绩进入一流,那绝对地是好老师。而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基本上是如此。因此,学生考成绩,教师凭成绩,学校比成绩,升学、晋级、评优,甚至长工资、提干部等等成绩成了最基本的和几乎唯一的依据。常言“一俊遮百丑”。至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处世为人是否健全、完备,那都是未来的问题。这种把学生成绩作为教师业绩依据的考核办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存在的教师身心压力大,学生厌学,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大学生中发生的向黑熊喷洒硫酸以及马加爵事件,则充分暴露了这种评价体系本身所存在的严重问题。(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步规范化,教师队伍的晋升机制逐步完善,其中,很多措施和具体标准也不断细化,从而对推动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逐步完善的教师晋升机制也当然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中小学的教师职称评聘条件来看,它的必备条件和业绩条件尽管制定的相当完美,在实践中又易于操作,却不能掩饰某些业绩条件的不良影响。比如,关于教师晋职的年限规定,于情于理都能让人理解,却容易导致论资排辈;关于优秀班主任条件的规定,校级的尚容易获得,地市级的便很有难度了,省级乃至国家级更难于登天,因此,其激励作用则可想而知;尤其是关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条件规定,附加有年限起止、发表的级别、字数的多少等等,导致评职前忙于写作,东抄西凑,粗糙的作品漫天飞,评职后则释然游手。从而使有些学术刊物成了职称论文的集散地。由此,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的掏钱买者有之,剽窃别人成果者有之,冒名顶替者有之。这种情况在大学里边也是屡见不鲜。最终导致神圣的学术殿堂被亵渎,庄严的学术交流成儿戏。

其五,目前,国家把教育费用的一部分摊分给社会之后,随着各级学校各种收费的不断上升,相当多的家庭感到难以为继,适龄青少年失学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长远上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里,透过中学的收费做个简略的分析。初中(城市)每生每期杂费90元,电教资料费12元,代办书本费100元以上。这样,每生每年的正常交费在400—500元之间。若要有择校费、食宿费(全封闭教学)、教辅资料费等等,那是一个另外的问题了。高中(城市)每生每学期学杂费200元,代收课本费300元以上,电教资料费12元,约600元。其他还有食宿费、军训费,各种证件费,每生每年约2000元以上。如果是择校生,其择校费在高中阶段每生三年下来农村一般4000—7000元,城市里省级重点中学21000元—25000元、市级重点中学15000元。学生们上大学那更是个天文数字了,据说一个大学生四年下来一般花费在50000元左右,要是读研究生还得有一笔同样的花费。出国留洋例外。这样一笔花费对一个即便是收入相样的家庭来说,也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况且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还有大量的失业人员在等待新的就业机会,真正能支付起孩子读书费用的家庭还相对比较少。如此下去,我们的教育将贵族化,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接收完整的教育将是一种奢侈般的消费。国家所设想的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可能会在相当的时间内只是一种文件结论,于实际无益。

其六,我们的教育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失衡的问题。国家的选拔人才制度和就业状况时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国家对人才使用的微妙意向,将决定着人才的流动和生源的趋向。我们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大国,经济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决策是灵魂。目前,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大一小、一稳一浮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怎么解决,人们将拭目以待。

其七,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动手操作。社会、家长、学校都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人们还不时地用劳动或其它方式来惩罚那些不守纪律、成绩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会积小差为大差,缺乏成就感,并蔑视劳动,内心空虚,等到负罪感、羞耻感丧失,再摊上片面追求时尚,另类打扮,那将真的就积重难返。这一切,社会上尤其是校园周围的网吧、舞厅、酒店等无不吸引着他们,一些文字粗糙、内容下流的布袋书,一些淫秽的音像光盘会成为填补他们内心空白的食粮。这些,真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净化文化载体,净化社会环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应该是人们对政府的又一个关切并且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了。

我们的教育现状如此堪忧,实在值得人们去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它?我们当前能做些什么?从那里着手?这是全国教育系统,甚至是全民族值得深思并予以期盼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