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孔孟”的“异端邪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30:11

     再好的“指导思想”,只要到了独裁者手里,他们都会“去其精华,留其糟粕”,把它改造成十足的专制理论。

历代封建王朝将儒学奉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学的核心是“孔孟”,最近,我“重读经典”,发现“孔孟”中有不少“异端邪说”的东西。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又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此说就等于赋予了人们 尤其是知识分子 有迁徙的自由,“叛国”的自由,海外发展的自由,选择国度的自由。美国立国前居住在那里的13个“部落”,就很像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孔子的这一思想,彻底颠覆了历代皇权所宣扬的“爱国主义”。不管你被腰斩也好,灭族也罢;邦内是天灾也好,人祸也罢。作为臣民,必须“守土有责”,“生是皇帝的人,死是皇帝的鬼”。孔子显然反对这样做。而像李陵那样的人,无疑早就应该平反。

孟子主张君臣人格平等。他讲过一句最“狠”的话:“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君王把臣工当成土坷垃和草末,那臣工就把君王看作土匪和仇敌。人们对“寇仇”取什么态度,那是“豺狼来了有猎枪”呀。很显然,在孟子看来,臣子反抗君王的蔑视、侮辱和杀戮,极具正当性。如果他老人家看见明朝的士大夫,被锦衣卫一排摁倒在午门外,几十条棍子一起照着脱光的屁股打去,他肯定会发出最强烈、最愤怒的抗议。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意思是:君王如果有错误反复劝说而不改,严重的可以“不换脑袋就换人”。历史上恰有成功的一例。汉昭帝死后,辅佐大臣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这家伙登基后,顽劣本性不改,诸臣苦苦劝谏也毫无效果。万般无奈之下,霍光在朝中秘密活动,最后将刘贺易位改由刘病已做皇帝,即历史上的汉宣帝。此举显示了霍光敢于担当的大丈夫气概,功在社稷。然而,霍光之后,历代皇帝闻“霍光”而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和“掘墓人”,必欲斩尽杀绝。而在孟子看来,霍光所为天经地义。孟子所言直接为霍光式的“谋反”正名,石破天惊。

孟子还说过一段更“偏激”的话:“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叫他为‘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臣弑君的。”这里有极为可贵的三层思想:像纣王那样的祸国殃民的暴君应杀;杀暴君乃杀独夫民贼;这样的杀并非犯上作乱而是为民除害。孟子的这一思想,将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列入了“独夫民贼”,如秦国嬴政、吴国孙皓、后赵石虎、后梁朱温、金国完颜亮、明朝朱元璋朱棣父子等等。孟子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允许反抗暴政,其引申意义是:它否定了暴君统治的合法性,肯定了革命的暴力推翻暴政的合法性。据柏杨考证,中国历史上共有599个皇帝(见《中国人史纲·自序》)。其中暴君达三分之一还多,即使明君,也多有残暴的一面。而“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语,又是对独裁统治最无情、最深刻的批判。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一样,光芒四射,独步中国思想界数千年。而,儒学被统治者奉为国家意识形态、尤其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原汁的儒学已被历代皇权集团一次次过滤,不利于独裁统治的东西都被拿掉了,比如上之中的“孔孟”,已被清洗得无影无踪。最终,只剩下了“忠、孝”两义,即对皇帝要无限的忠,对父母要绝对的孝,而孝是为忠服务的。正是这一“指导思想”,将中国彻底驯化成了一个愚民社会。子民像猪狗一样活着,但仍乐在其中,直到“清末新政”和“五四运动”,人民才有短期的觉醒。儒学的这种“嬗变史”,也告诉了人们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再好的“指导思想”,只要到了独裁者手里,“去其精华,留其糟粕”,他们都会把它改造成十足的专制理论。换句话说,千万别相信独裁者所标榜的“孔孟”,虽然他们随时打着“孔孟”的旗号,但行为已离之十万八千里了。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