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西方社会为什么总是误读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1:18

  从毒饺子事件到巴黎名店对中国顾客的无礼与违法,再到西藏事件西方媒体整体的迷失,都令中国感觉到一种深深地被误解、被诬蔑与被刺伤的痛楚。当北京正怀着美好的期待准备与世界共享一个盛大体育节日的时候,中国一时间竟被流言与诽谤所包围。为什么中国倡导和谐却传来如此不和谐的声音?为什么中国不断向世界释放友好的信息却总是遭到冷遇?为什么中国渴望与世界共享发展的时候却总是遭到怀疑?

  历史文化的隔离与对立

  埋藏于表象背后的是深刻的历史文化的隔离与对立。首先可以从两个概念进行分析。

  首先一个是同异之辩。所谓同乃相似性或同质性,而异乃差异性、异质性也。西方人讲认同,讲一律,讲一元化,讲西方价值观普适性,讲求对差异的排斥,虽然在文化上也讲多元化但骨子里还是讲求西方文化主导。这就与东方的二元论辩证统一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东方人讲同与异是相对的,不能强求一律,异同是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统一体。同与异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可以转换的。同与异的问题,是求同存异,还是去异求同。这涉及的是共存还是势不两立的问题。

  另外一个是东西之别。这里涉及历史发展中的文化之界的问题。文化上有一个东方学的概念,出生于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义德在他经典名著《东方学》中指出,东方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被西方建构起来的概念,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是与西方相对立、相比照而出现的。近三百年来,在西方的殖民统治和文化训导下,东方始终处于从属和被奴役的地位。西方的历史优势导致了欧洲出现了包括沃土和财富在内的天然优势。西方文化被置于中心地位,而东方文化则处于边缘地带。东西之别涉及文化中心与文化从属的区别,涉及西方价值主导还是多元价值共存的问题。表面看主导与被主导由竞争法则决定,实际上东西方之间却受到一种极大的不平等不公正对待。

  在西方人眼中,西方代表了先进主导,而东方始终是落后和附属的。东方意味着落后、附属与服从。东方的宗教不正统、东方的价值观不入流、东方的文化是落伍的,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东方必须接受西方的启蒙、引导与教化,这样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已经成为他们性格和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西方这样的做法和心理并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整个东方国家。误解中国实际上仍然是误解东方历史的一部分。

  错误的认识和态度

  西方长期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和立场,可以归结为歧视说、偏见说、误解说、无知说、恐惧说等。这些态度、立场归根到底是因为不能客观地、公正地、平等地认识和对待中国。

  首先是歧视说。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对东方社会的态度不曾有过改变,它预设了中国是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中国的形象与民众的行为只有在落后的标准下才是真实的。从新闻上看,只有符合这一预设前提的报道才能与他们的思维定式相互吻合,也才能够让他们相信这是真实的。而与他们思维定式不符的报道他们是很难相信的。

  其次是偏见说,偏见的一部分原因缘于西方人骨子里那份傲慢与优越,偏见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随时可见。他们或许受到了误引,但在其社会心理层面,存在着偏听偏信的氛围,西方社会普遍不想不愿认真地了解他们以为仍然是落后的世界,固执地相信那些地方是止步不前的,即使是五十年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反过来,媒体的报道既引导又迎合了这种心理,相信只有顺应这种心理才能产生广泛的共鸣。西方的知识精英普遍相信,西方的媒体报道虽然还不够客观中立,但却比中国或其他东方国家的报道客观,西方的制度虽然也不尽完善,但一定比东方国家完善。一些西方人并不真正关心中国却喜欢指责中国,并不了解中国却在对中国指手画脚。近代以来的历史使西方社会形成了一种优越心理,保持这种优越心理是维持他们自信的一种重要基础。因此他们对于其他国家的问题表现出不正常的关注,十分热衷于讨论别国的不足和缺陷。挑别国的错误,夸大别国的问题,不乐见别国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不同发展模式国家的发展。对于别国出现的曲折和困难往往是冷眼旁观或幸灾乐祸。对于与别国相关的事件往往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有错推定,甚至妄加指责。他们一方面希望永远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又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切实际地指责或要求发展中国家。

  这里更为深刻的背景或许在于,西方贬损他人实际上是对自身的重新炒作。通过贬低别国来提升自己,不甘于紫气东来,不甘于被冷落,担心被边缘化,希望始终占据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中心与主流的地位,希望唤起世人的注意,希望永葆昔日的吸引力。

  还有一个就是无知说。即使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即使世界处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许多人仍然对中国缺乏必要和最基本的了解和关注。2004年,他们不相信中国的神五能够升空并成功着陆,也不相信中国的国际化进展所能达到的程度,同样在2004年他们甚至于不相信中国球员姚明在NBA能够取得成功,更有甚者,还有人会问中国男人是否仍然扎着长辫或中国人是否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等。这些都是笔者亲历的事实。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于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了解无知到这种程度,至少说明了一点,即他们依然抱残守缺地相信,中国是一个与他们毫不相关也不需要他们了解的国家。

  再次是误解说。由于东方是被臆造的而与西方相对比的概念,与此同时东方又是反衬西方先进、文明与发达的概念,因此东方与西方一开始就被割裂开来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进而发展为东方与西方是对立的彼此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被主导的东方不仅仅是追求平等而是摆脱被主导从而取代西方的主导地位。双方的关系不是能够融合的关系而始终是对立的关系。因此一些西方人缺乏东西方共生共荣的整体观念。即使在全球化时代也是如此,全球化一度被西方理解为西方主导、西方引导的以西统东的浪潮。而且从过去的历史中看,无论是西方国家内部还是东方与西方之间都没有摆脱权力政治零和博弈的模式:一个大国的崛起总是伴随着另一个大国或大国集团的衰落。在他们眼中,如果中国真正崛起或许就意味着西方真正的衰落。如果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似乎就意味着西方的发展模式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普世的和最佳的模式。一些东方国家正在探索的发展模式是对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一个极大的冲击,因而他们的本能反应是不能接受,既而表示怀疑和抵制。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在当今时代中国模式印度模式还有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是凭空而生的,无一不是吸取人类有益尤其是西方创立的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果而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再次,中国等国也正在吸取以往历史上此消彼长的发展模式的教训,强调共同发展互助共赢,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以其他国家的衰落为代价为前提。不仅在政策上这样设计,实践中也在努力落实。

  还有一种是西方对中国的发展有一种担心和恐惧,恐惧什么呢?恐惧中国超过这些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吗?这不仅是一种棒杀也是一种无知。以中西方发达程度的比较以中西方面临的不同问题而言,中国要超过发达国家(这里指的是人均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等而不是GDP总量)恐怕要百年左右,恐惧者难道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吗?这种恐惧还是一种传统优越思维的反映,即西方应该永远保持对中国等发展中百年的优势,一旦这种优势缩短为五十年或三十年,那就有了一种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恐惧,他们就难以承受了。他们太在意他们眼前这种优越的生活,他们无时不在担心这种生活被破坏的后果。这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威胁论在西方国家总能叫座的原因。却原来,西方的优越感是建立于脆弱的心理自信之上的。

  因为许多人都清楚,西方历史上的殖民掠夺有其极不光彩的一页。历史上西方的发达建立于别国不发达的基础之上,或者说西方的发达是以别国的不发达为前提的。时至今日,西方一些国家仍在利用这种先发优势享受着不公正的待遇。西方制造了一些国家的不发达却回过头来指责别国的落后;西方人从不发达国家获取廉价劳力从而赢取了巨大的利润,却说这些国家夺走了他们就业的机会;再有西方将产生污染的企业移向别国,却回过头来说这些国家给世界带来了污染。对于中国的典型事例是,一些国家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享受着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却在骂中国从事不公平竞争中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当中国在对外政策中庄严承诺中国不搞输出革命不以意识形态划界,而西方却相信他们的价值观是唯一的,而且与中国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共同性的,制度之间的差异仍然是以相互替代为前提的。只有把他们的制度价值强加于人强求一律才能罢休,这是典型的一元论思想和帝国思想。

  中国还很落后,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西方高高在上的傲慢作法和歧视态度让人怀疑其行为动机。他们是否真正关心别国的疾苦与进步,还是通过这种指责的过程以满足其优越和傲慢的心理需要,在这里指责什么指责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指责本身。因为他们连基本的事实都不想了解就可以指鹿为马或信口雌黄,缺乏了基本的严肃态度和道德水准。可笑的是有些人士对此浑然不觉,还以为正在践行某种崇高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讲实事求是,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他们则不然,想当然而理直气壮,认定别国终归是错,或别国是不可能正确的。别国的正确只是偶然和意外,失误和错误以及缺陷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常态。

  西方国家引领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对于西方的成就历来是尊重也是虚心的,对于西方的成果,中国始终抱着真诚学习和借鉴的态度,但这并不能成为西方傲慢的理由。

  从历史上看,文化总是与权力相联。文化的影响力伴随着权力的影响力。而在当今时代,文化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就必须摆脱文化与权力相联的模式,而要让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散发出来,折射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力量,就必须摆脱强加于人的作法,否则其自身文化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http://www.qstheory.cn/zl/ztck/xwzyymtzr/200908/t20090818_9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