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索道开放时间:汤头歌诀白话解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26:48

七、消补之剂

  消补之剂,即消导剂。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治疗饮食
停滞, 癓积痞块的方剂。由于食积痞块有因饮食不节,损伤
脾胃而成;有因脾胃素虚,失其健运所致;或积滞日久,耗
伤正气,故消补之剂有消重于补,或补重于消,或消补并
重,或以消为补,或以补为消的区别,应用时应根据具体证
候选用。

1.平胃散    利湿散满。

(《火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①  调胃诸方从此扩②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③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词解】①瘴岚:瘴(zhèng),音丈。岚(lán),音
兰。瘴岚,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气。即指南方山林中湿
热蒸郁产生的一种病邪。
②此扩:此,指平胃散。扩,即扩充、扩展。
③堪:堪(kān)音看,即可以。
【组成】 苍术五斤(15克) 姜制厚朴 陈皮各三斤二两(各
(9克) 炙甘草三十两(4克)
【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每次服用二钱(6克),加生
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去姜枣,饭前服。或生姜、大枣煎
汤送下;或6味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
味,呕吐泄泻,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懒嗜卧,舌苔白腻
而厚,脉缓等。常服可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
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分析】湿滞脾胃为本方主证。宿食不消,痰饮,或感
受风寒瘴岚四时非节之气均为其兼证。故方中重用苍术燥湿
运脾为君药。厚朴助君药燥湿运脾,且行气散满,为臣药。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助苍术、厚朴之功;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助脾健运,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为使。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多归属祛湿剂,为治湿滞脾胃
的主方。临床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以
扩展的。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易宿食不消。服用本方可燥
湿健脾,以助脾运,消化宿食,故将其放入消补之剂。
【附方】(1)平陈汤(《病因脉治》)即本方合二陈汤
(见祛痰之剂),水煎服。
功用:燥湿健脾,理气化痰。
主治:痰湿中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不思饮食,恶
心呕吐,咳嗽等。
(2)胃苓汤 (《丹溪心法》)即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
之剂),水煎服。若做成丸药就叫“胃苓丸”,每次服6~
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湿,停饮夹食,浮肿泄泻的实
证。
(3)加味平胃散 (《丹溪心法》) 即本方加麦芽、神曲,
水煎服。
功用:燥湿散满,消食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宿食不消,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
腐吞酸。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
(4)柴平汤(《景岳全书》) 即本方合小柴胡汤,水煎
服。
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湿疟(疟疾夹有湿邪的病证)。症见一身尽痛,
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等。
(5)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本方加
藿香、半夏,等分为末,每次服三钱(6一9克),用生姜三
片,大枣二枚同煎,去滓,食前稍热服。
功用: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腰背
拘急,咳嗽痰涎,霍乱吐泻等证。
按:平陈汤原书名为“二陈平胃散”。

2.保和丸(朱丹溪)  饮食轻伤。

(《丹溪心法》)

【歌诀】
保和神曲与山楂  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  亦可方中用麦芽
大安丸内加白术  消中兼补效堪夸
【组成】 山楂六两(180克)  神曲二两(60克) 半夏
茯苓各三两(各90克) 陈皮 连翘炒 莱菔子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7味研成细末,用神曲煮糊和丸如梧桐子
大,每次服七八十丸(6-9克),用炒麦芽煎汤送下。也可将
麦芽一两(30克) 研末,和在丸药内。或作汤剂,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十分之一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一切食积。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
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分析】食积内停之脘痞腹胀,恶食嗳腐,舌苔厚腻,
脉滑为本方主证。若舌苔黄,为食积化热,是本方兼证。呕
吐吞酸,大便泄泻为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重用山楂,以消
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为君药。神曲消食健
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长于消谷面之积而下气,共
为臣药。君臣相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因食阻气机,胃失
和降,故用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又食积易于生
湿化热,用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而散结,共
为佐药,用麦芽煎汤送服,则又增强健脾消食之功。
按: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此病证多因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所致。由于本方药力较缓,故适用于食积轻证。
【附方】大安九(《丹溪心法》)即本方加白术二两
(60克)。用法如保和丸。
功用:消食健脾。
主治:饮食不消,气虚邪微,以及小儿食积兼脾虚者
按:大安丸较保积丸多白术一味,消中兼补,即消食中
兼有健脾之功,适用于食积兼有脾虚者,对于小儿食积用之
尤宜。而保和丸但消不补,宜于食积内停,正气未伤者。

3.健脾丸   补脾消食。

(《医才集解》

【歌诀】
健脾参术与陈皮  枳实山楂麦蘖①随
曲糊作丸米饮②下 消补兼行胃弱宜
枳术丸亦消兼补    荷叶烧饭上升奇
【词解】①麦蘖:蘖(niè),音聂。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麦蘖,即麦芽。
②米饮:即米汤
【组成】 人参 土炒白术 陈皮 炒麦芽各二两(各60克)
山楂一两半(45克) 炒枳实三两(90克)
【用法】上6味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做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钱(9克)
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功用】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体倦少气。 
【分析】脾胃虚弱,饮食内停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人参益气健脾,以补脾虚;
用麦芽消食积,健脾开胃,共为君药。以白术助人参益气健脾;
山楂、神曲助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共为臣药。又佐以陈皮理气健脾
和胃;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痞。诸药相合,共成消补兼施之剂,
使脾健食消。因本方君药有人参,故又叫“人参健脾丸”。
【附方】枳术丸(《脾胃论》)引张洁古方)枳实一两
(30克) 白术二两(60克) 二药同研为极细末,用荷叶裹包陈
米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十丸(6~9克),白开水送
下。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症见胸脘痞满,不思饮
食。
按:本方亦为消补之剂,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
用荷叶烧饭为丸,是取其养脾胃而升发清气,助白术健脾益
胃,增强消化功能。荷叶与枳实相配,一升清,一降浊,清
升浊降,使脾健积消。

 

4.参苓白术散     补脾。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药甘莲砂薰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山药 炙甘草各二
斤(各1000克) 白扁豆一斤半(750克) 莲子肉 砂仁 薏苡仁
桔梗各一斤(各500克)
【用法】上11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用大
枣煎汤送下。本方做成丸药(水丸)即“参苓白术丸”,每
次服6一9克,每日2次,用枣汤或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补肺。
【主治】脾胃虚弱夹湿。症见饮食减少,四肢乏力,便
溏,或泻,或吐,形体消瘦,胸脘闷胀,舌苔白腻,脉细缓
或虚缓等。
【分析】脾胃虚弱为本方主证,夹湿为本方兼证。故方
中用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健脾为君药。白术、茯苓、山药助
君健脾益气,且白术可燥湿,茯苓渗湿,使湿有去路,共为
臣药。莲子肉、白扁豆补脾止泻;薏苡仁渗湿健脾止泻;砂
仁、陈皮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且补气而不壅;桔梗为手太
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可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祛湿,又
载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气,所以方歌说“桔梗上浮兼保
肺”。用大枣煎汤送服,也是因它有补养脾气的功能,均为
方中佐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补益剂,为补气的代表方
剂。其组成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扁豆、莲子肉、
薏苡仁、砂仁、陈皮、桔梗而成。方中无一消导药,而重在
益气健脾,是以补为消,脾胃一强,饮食自然正常。由于本
方兼有渗湿止泻及补肺之效,故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之证,
亦可用治兼有肺气虚,短气咳嗽者,为“培土生金”法中常
用方剂。

 

5.枳实消痞①丸 (李东垣)  补脾消痞①。

(《兰室秘藏》)

【歌诀】
枳实消痞①四君②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       清热破结补虚痊③
【词解】①痞:痞(pǐ),音匹。是胸腹间气机阻塞不
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本方所消之痞,乃是心下痞满(即胃脘
部堵闷不舒)。
②四君:即指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
草)。
③痊:痊(quán),音全。即痊愈。
【组成】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克) 半夏曲 人参各三
钱(各9克)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麦芽各二钱(各6克) 干姜
一钱(3克) 厚朴四钱(12克)
【用法】上10味共研细末,用汤浸蒸饼成糊与药末和
匀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七十丸(6一9克),温
开水送下,日二次。亦可做汤剂,水煎服。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
食,倦怠乏力,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调等。
【分析】中脘气滞痞满为本方主证。常因脾胃虚弱,升
降失司,无形之寒热中阻,则气壅湿聚,痰食交阻而成。故
方中以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燥湿除满为臣。君臣相
配,加释消痞除满之效。黄连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温胃
化痰,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三药相合,辛开苦降,调
其寒热,助枳、朴行气消痞。麦芽消食去滞;人参、白术、
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强脾胃消化
吸收功能,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兼有调和诸药之用。
制丸用蒸饼,乃因其是用面发酵后制成的,能养脾胃,助消
化。诸药相合,有消积除满,清热破结,补虚的功效。
按:本方所治之痞满,乃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
寒,实多虚少之证。故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意在行气
消痞。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临证可依据虚实寒热程度不
同,酌情调整用量。
因方中枳实、厚朴用量大,气滞是主证,故有的(方剂
学)将本方归入理气剂,是有一定道理的。

 

6.鳖甲饮子(严用和)   疟母①。

(《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
鳖甲饮子治疟母①  甘草芪术芍芎偶
草果槟榔厚朴增    乌梅姜枣同煎服
【词解】①疟母:疟疾久久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
结于胁下,出现结块(多见于左胁下),名为疟母。类似久
疟后脾脏肿大的病证。
【组成】醋炙鳖甲 土炒白术 川芎 酒炒白芍 槟榔
煨草果 厚朴 陈皮 甘草各一钱(各3克) 炙黄芪一钱半(5克)
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乌梅少许。
【用法】水煎服。
【功用】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祛湿消癥。
【主治】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结块,胁腹胀
痛。以及癓积结于胁下,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
疲乏无力等。
【分析】疟母为本方的主证。由于本证因疟邪久留不
去,正气日衰,气血运行不畅,寒热痰湿与气血搏结,聚而
成形,留于胁下所致。故气血亏损,正气不足为本方兼证。
方中以鳖甲为君,咸寒入肝,软坚散结消癥,又滋阴补虚清
热。用川芎行气活血;槟榔行气攻积;草果燥湿散寒,除痰
截疟;陈皮、厚朴燥湿除满,下气消痰,共为臣药。黄芪、
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使气旺以促血行;白芍益阴养血柔
肝;加姜、枣调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少许乌梅,与芍
药、甘草相配,可酸甘化阴,又能引药入肝,以除瘀结,共
为佐药。诸药相配,使气畅血行,湿去痰消,攻邪而不伤
正,扶正以助除疟母。

 

7.葛花解酲①汤(李东垣) 酒积

(《兰室秘藏》)

【歌诀】
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词解】①酲:酲(chéng),音程,即喝醉了神志不
清。解酲,能解除酒醉。
【组成】葛花 砂仁 白豆蔻仁各五钱(各15克) 木香
白茯苓 猪苓 人参 陈皮各一钱五分(各5克) 青皮三钱(9克)
白术 神曲 干姜 泽泻各二钱(各6克)
【用法】上13味共研极细末和匀,每次用白开水调服
三钱(9克)。
【功用】分消酒湿,温中健脾。
【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症见眩晕呕吐,胸膈痞
闷,饮食减少,身体疲倦,小便不利,或泄泻。
【分析】饮酒过度,酒湿停积为本方主证。脾胃虚寒为
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甘平无毒能解酒的葛花为君药,使燥
热从肌表而出。用神曲解酒消食;砂仁、白蔻仁行气醒脾和
中、开胃消食;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热从小便
去,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使酒湿从内外分消。又佐以陈
皮、木香、青皮理气化滞;干姜温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
健脾燥湿。
按:本方善治脾胃虚寒,中阳不振,饮酒过度之证。故
方歌说:温中利湿酒伤珍″。若湿热盛而见面赤烦热,口渴
饮冷等证,又当减去辛燥之品,改用清热祛湿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