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老道长咏春茶馆:汤头歌诀白话解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40:46

八、理气之剂

  理气之剂,即能调理气机,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周行全身,温养内外,以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若因情志失常,或寒温不适,或饮
食失调,或劳役过度等因素,均可使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
各种气病。概括归纳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
闭等证。其治疗分别运用补气、行气、降气、升陷、开闭等
方法治之。气虚证的治法与方剂,已见于补益剂中,理气之
剂多以理气药为主组成,治疗气滞、气逆等证。因此,理气
剂主要分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1.补中益气汤(李东垣)   补气升阳。

(《脾胃论》)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①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归术    调中益气畅脾神
【词解】①内伤: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
【组成】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15~20克) 炙甘草各
五分(5克) 人参 白术各三分(9克) 橘皮 升麻 柴胡各二分
或三分(6克) 当归身二分(9克)
【用法】上8味药切碎,水煎一次,去渣,空腹稍热
服。亦可照本方做成蜜丸或水丸,即“补中益气丸”,每次
服6一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
少气懒言,面色光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发热。症见身热,自汗,渴喜温饮,气短乏
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等。尚可见头痛恶寒,动即气喘。
(3)气虚下陷。症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便血
崩漏等。
【分析】脾胃气虚,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均为本方的主
证。头痛恶寒,气喘为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用黄芪补中益
气,升阳固表止汗为君药。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助君药补
脾益肺固表,共为臣药。当归身补血:陈皮理气健脾,且使
补气不壅,共为佐药。使以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炙
甘草益气调药。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诸证自
除。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于补益剂。为补气的代表
方剂,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虚弱而致发热,食少
便溏,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口渴多汗及脱肛、子宫脱垂、
胃下垂等证均有较好的疗效。如果是阳气虚弱的人感受了外
邪,可以在本方中加入适当的解表药,乃有益气解表之功。
方歌中言:“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即是此
意。
本方为李东垣“甘温除热”之方,此热就是气虚发热,
时发时止,通过甘温益气可解除。
【附方】调中益气汤(《脾胃论》)即本方去白术、当
归身,加木香6克.苍术9克,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调中祛湿。
主治:牌胃不调,胸满短气,饮食减少,四肢倦怠,口
不知味,以及食后呕吐等症。
按:本方加木香可升可降,善行脾胃气滞,兼能健脾消
食;苍术燥湿健脾,故更适于脾胃气虚,湿阻中焦、气机阻
滞者。

 

2.乌药顺气汤(严用和)   中气①。

(《济生方》)

【歌诀】
乌药顺气芎芷姜  橘红枳桔及麻黄
僵蚕炙草姜煎服  中气厥逆②此方详③
【词解】①中气:中(zhòng),音众,作中伤解。中
气,此指因怒动肝气,气逆上行所致突然昏倒,不知人事,
牙关紧急,身体四肢逆冷等症。
②厥逆:即四肢逆冷。
③详:即周密完备。
【组成】乌药 橘红各二钱(各6克) 麻黄去根节 川芎
白芷 炒枳壳 桔梗各一钱(各4克) 炮姜 僵蚕 炙甘草各
五分(各2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顺气、祛风、化痰。
【主治】中气证。症见突然昏厥,不知人事,牙关紧
急,四肢逆冷,脉沉伏等。或中风而见遍身顽麻,骨节疼
痛,步履艰难,语言謇涩,口眼喎斜,喉中气急有痰者。
【分析】中气证(大怒引动肝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
中风有痰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乌药通调气逆,为君药。
陈皮、枳壳助君药理气,以调顺逆气;麻黄、桔梗宣通肺
气,与枳壳相配,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共为臣药。白芷散
风;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气逆会生痰,故用僵蚕祛风
化痰散结;炮姜温经通阳;生姜大枣和营卫,共为佐
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顺气祛风化痰之
功。
按:严用和所著《济生方)》中未见此方。而《和剂局
方)》有载,各药用量有不同。

 

3.越鞠①丸(朱丹溪) ) 六郁②。

(《丹溪心法》)

【歌诀】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  甘苓橘半栀砂仁
【词解】①越鞠:鞠(jǖ),音居,同“郁”。越鞠,即
发越郁结之气。
②六郁:指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组成】川芎 苍术 香附 栀子 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
每次服三钱(6一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
情增减药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
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分析】气郁为本方主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
食郁均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
君药。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即助香附行气解郁,又
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为臣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
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
共为佐药。痰郁多由气郁而湿聚痰生,亦与气、火、湿、食
诸郁有关,诸药合用,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痰郁自除。
按:本方为治郁证之大法。临证应用时,可根据六郁的
偏重灵活加减。如气郁甚的,可再加木香、槟榔。食郁甚的
可再加山楂、麦芽、砂仁。血郁甚的再加桃仁红花。痰郁
甚的可加南星、半夏、瓜萎。火郁甚的可再加青黛、黄芩。
湿郁甚的可再加茯苓。若兼有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茱萸祛
寒。
【附方】 六郁汤(《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 川芎
醋炒香附 赤茯苓 橘红 制半夏 山栀各—钱(各 3克)苍
术 砂仁 甘草各五分(各1.5克)
用法:诸药切细,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祛湿化痰。
主治:与越鞠丸相同。

4.苏子降气汤   降气行痰。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①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②
【词解】①下虚上盛:又称下虚上实。下虚,是指肾
阳虚乏;上盛,是指痰涎上壅于肺。
②合机:即符合病机
【组成】紫苏子 制半夏各二两半(各9克) 川当归 橘
红各一两半(各6克) 前胡 厚朴各一两(各6克) 肉桂一两半
(3克) 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二、三钱(6~
9克), 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照本方制成的水丸,即“苏子
降气丸”,每次服3一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
闷,或腰疼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
等。
【分析】上实(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为本方主证。下
虚(肾阳虚乏)为本方兼证。故方中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
咳为君药。半夏降逆化痰;厚朴、橘红、前胡皆可下气消
痰,降逆除满,4药合用,助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以治上
实,共为臣药。肉桂温肾壮阳,纳气平喘;当归养血补肝,
同肉桂以温补下虚,《本草经》又谓当归“主咳逆上气”;加
生姜可散寒祛痰止咳,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诸药
相配,上下兼顾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喘咳自平。阳
气太虚者,可加入人参以大补元气,但量宜小。

5.四七汤 (陈言)   开郁化痰。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歌诀】
四七①汤理七情气②    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        痰涎呕痛尽能纾③
又有局方各四七        参桂夏草妙更殊
【词解】①四七;方由四味药组成,用以治疗七情病,
所以叫四七汤。
②七情气:即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影响而致的气郁。
③纾:纾(shǖ),音书,即缓和,解除。
【组成】制半夏五钱(15克)  姜制厚朴三钱(9克) 茯苓四
钱(12克) 紫苏叶二钱(6克)
【用法】4药切碎,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
吐不出,吞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
【分析】气郁为本方的主证。痰涎结聚为兼证。或咳或
呕或喘均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半夏降逆化痰,散结开郁,
且又可和胃止呕,厚朴下气除满,两药共为君药。茯苓健脾
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助半夏化痰祛湿,为臣药。苏叶质轻
辛温,芳香疏散,可宽中散邪解郁,与君药相配,则升降并
用,有利于气机条畅,更增强宽胸畅中,行气解郁之功。加
生姜可助半夏降逆和胃止呕,辛散化痰结。大枣可助茯苓健
脾,且又可养血柔肝,皆为佐药之用。
【附方】局方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
肉桂 炙甘草各一两(30克) 制半夏五两(150克)
用法:共研粗末,每次服三钱(9克),加生姜三片同煎温
服。
功用:温中解郁,散结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虚冷上气。症见心腹绞
痛,不思饮食,膨胀喘急等。
按:本方原名“七气汤”,以治七情气郁证,故名之。
因气郁日久,正气不足,故用人参、补气健脾;肉桂辛热,
散寒疏气止痛;郁久生痰,半夏、生姜辛散化痰;炙甘草调
和诸药,又助人参补气健脾,所以本方更适合郁结偏寒兼有
气虚的证候。若绞痛过甚的,可加延胡索同煎,疗效更好。

6.四磨①汤(严用和)  七情气逆。

(《济生才》)

【歌诀】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②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
【词解】①四磨:方中四味药非久煎不能出性。但煎
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味散失而疗效减弱,因此采取四味
药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故名四磨汤。
②实者:指身体壮实人。
【组成】人参 乌药 槟榔 沉香各等分。(各3克)
【用法】四药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沸,温服。
【功用】行气疏肝,降逆宽胸,兼益气。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逆不降。症见胸膈烦
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等。
【分析】肝气郁结,气逆不降为本方的主证。病人体弱
气虚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乌药行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沉香
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沉香、槟榔都能降
气,配合君药调逆气,共为臣药。又恐三药耗损正气,又佐
以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散而正气不伤。
按:本方是以行气降逆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是邪正兼
顾,治疗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犯上逆诸证。若为体实气
足的人,可不用人参而用枳壳,以加强行气降逆之功。此即
方歌所言“实者枳壳易人参”。
【附方】五磨饮子(《医便》) 即本方去人参,加木香、
枳实各等分(3克), 用白酒磨汁服。
功用:行气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即因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
证” ),或七情郁结等。症见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
按:本方与四磨汤均能行气降逆,主治气滞气逆证。但
四磨汤有人参益气扶正,兼顾其虚。本方全用行气破结之
品,力猛势峻,故仅适于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之证。

7.旋覆代赭汤(张仲景)   痞硬①噫气②。

(《伤寒论》)

【歌诀】
代赭旋覆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词解】①痞硬:此指胃脘部胀闷难受,如有物堵住。
②噫气:噫(yī),音衣。噫气,又称“嗳气”。即饱
食之息,其症状为胃中似有气上冒,微有声响。
【组成】旋覆花三两(9克) 代赭石一两(6克) 人参二两
(6克) 半夏半升(9克) 炙甘草三两(6克) 生姜五两(12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代赭石打碎先煎(20分钟),再放入余6味
药,旋覆花布包煎,用水煎服,分3次温服。
【功用】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
除,舌苔白滑,脉弦而虚等。
【分析】痰浊内阻,胃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弱
为兼证。故方中旋覆花性味咸温能下气消痰涎,降逆以除
噫,软痞硬为君药。代赭石苦寒,体重而沉降,善镇逆气上
冲,助君降逆面止呕噫;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消痞,和胃降
逆止呕,共为臣药。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而补虚,共
为佐药。炙甘草又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使
痰浊得消,胃虚得补,气逆得降,则心下痞硬得除,噫气自
止。
    按:本方又名“旋覆代赭汤”。

8.正气天香散(罗知悌)顺气声经。

(《绀珠经》)

【歌诀】
绀珠①正气天香②散  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      气行血活经自匀
【词解】①绀珠:绀(gàn),音干。绀珠,即罗知悌
所著(绀珠经)的简称。
②天香:天,指天台乌药(天台为产地,天台产者为
佳)。香,即香附。因本方的君药为乌药与香附,故方名
“正气天香散”。
【组成】香附八两(240克)乌药二两(60克) 紫苏叶 干
姜 陈皮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每次服五、六钱(15一l8克),
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女子肝郁气滞,郁气上冲心胸之间。症见胁肋
刺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分析】肝郁气滞,郁气上冲为本方主证。血行不畅,
月经不调为兼证。方中重用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乌药
行气散郁止痛,为君药。陈皮助君药理气解郁,为臣药。紫
苏助香附理血分之气;干姜温中散寒,通经活血止痛,共为
佐药。诸药相配,使气行郁解,气行则血行,月经也就恢复
正常。
  按:本方以行气为主,兼有温胃散寒之效,故适用于气
滞寒凝诸痛。

9.根皮竹茹汤 (严用和)   胃虚呃逆①。

(《济生方》)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
赤茯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加辟
【词解】①呃逆:因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是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作声,连续不断的症状。
【组成】橘皮 竹茹 半夏 枇杷叶 麦冬 赤茯苓 各
一两(各30克) 人参 甘草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12克),加生
姜5片,大枣3枚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降逆止呃,清热和胃。
【主治】胃虚有热。症见口渴,干呕呃逆等。
【分析】胃热呃逆为本方主证。胃虚为本方兼证。方中
用橘皮理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降逆止呕,共
为君药。枇杷叶助竹茹清降胃热,降逆止呕呃;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呃(生姜为呕家圣药),共为臣药。麦冬养胃阴,
清虚热;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虚和胃;赤茯苓降心火而
清虚热,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之用。
按:本方是严用和在《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橘
皮、竹茹、生姜、大枣、人参、甘草)的基础上加枇杷叶、
麦冬、赤茯苓、半夏而成。二方均可治疗胃虚有热,胃气上
逆之呃逆证。但《济生》橘皮竹茹汤更适用于胃中气阴俱虚
之胃热呕呃证,临床多治久病虚X赢,虚火上逆之呕逆。若是
虚寒性和实热性干呕呃逆,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