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50百度云资源:老兵抗战有功成历史反革命 60岁出狱后遁入空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57:38

老兵抗战有功成历史反革命 60岁出狱后遁入空门

2011年08月31日 14:41
来源: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常德市相关部门邀请众多的抗战老兵召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的纪念大会,就在大会按照既定议程进行的时候,一个身披袈裟的老和尚突然走进会场,在与会者诧异的目光中来到最后一排,一言不发地坐下,仔细地听,在小本子上不停地记。会议临近结束,主持人问还有没有人要发言?这时候老和尚举手,他走上主席台挥臂高呼,“中国人民不可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先烈永垂不朽”,之后转身离去,整个会场为之震动。

凤凰卫视2009年7月11日《我的中国心》文字实录:

四名抗战老兵亲述早年经历

曾子墨:这是一群中国抗日老兵的故事,60多年来,他们对曾经的杀敌经历绝口不提,对曾经身为军人的荣耀三缄其口,他们只是从昔日的战场上退下,成了工人、农民、老师或者僧人,然而当灯光聚焦,摄像机开启,90高龄的他们突然间滔滔不绝,老泪纵横,这让我们明白,对于他们来说,曾经的沉默是一种无奈,那炮火连天的战场,其实一直都在他们眼前闪现,那杀声震天的怒吼,其实一直都在他们耳边回响。我们的采访让他们完成了一段讲述,实现了一个心愿,也还原了一段历史。

 

刘桂英:“穿越野人山”唯一活着的女兵

解说:刘桂英是我们寻访到的第一位抗战老兵,1942年,在穿越“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中,她是唯一一位活着的女兵。刘桂英192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在贫女院长大无父无母的“孤儿”,抗战爆发后,16岁的刘桂英报名参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新二十二师野战医院,成为了一名护士。

1942年3月,为保卫西南大后方,保卫当时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十万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他们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然而,由于英军屡次临阵逃脱,五月一日,日军侵占曼德勒,中英联军全面溃败,远征军所有的回国通道被日军切断,28000余名中国远征军,被迫绕道“野人山”辗转回国。

“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地带,是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这里山林纵横,河流密布,传说有“野人”出没,当地人称之为“胡康河谷”。胡康,缅语意为“魔鬼出没的地方”。

刘桂英(安徽老兵):那个原始森林,无边无际,像海一样的,走不到边,看不到边,也看不到头,那个山峰啊,它插到云上头去了,就像个天柱一样的,那个山,高高低低的山,周围那个山包,就像海浪一样的,一波一波的,千年百年的树,树上的叶子枝子都搭起来了,根本连阳光都透不过,黑洞洞的,灰蒙蒙的,好闷气哦。要是看到筛子那么大的一块天空,人都好像有精神些。

五名女战士相依为命 野人山求生

解说:进入“野人山”不久,远征军将士迎来了热带原始丛林肆虐无常危机四伏的雨季。河床很快被山洪淹没,沿河床撤离的营团各部随即失去联络,部队所有的建制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互相照应。身高不到一米五,身材瘦小的刘桂英,和护士班四个女战士走在了一起。

刘桂英:护士长好像是一个大姐姐一样的,我们都听她的,而小孙是一个很温柔的,不大肯说话的一个淑女,一见到死人就怕,怕就在你背后躲。小王的性格就是活泼开朗,你要是坐了,你不小心她就把凳子抽掉,就让你摔一跤,她就拍手大笑,是这样的,都是十六七岁。

记者:就你们五个人还是个相互之间的依靠。

刘桂英:嗯,我们几个女孩子在一堆,都不想分开了,死就死在一块儿,走就同时走。

解说:死亡之路上,死神紧紧地尾随着这支疲惫、饥饿的军队,随时伺机吞噬脆弱的生命,一天,小孙在寻找食物时,突然被毒蛇咬伤,经过姐妹及时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身体已极度虚弱。

远征军女战士被野狼活活咬断食道

刘桂英:她就在后面走,开始能够讲话,还听得到的,听到一点嘶哑的救命声,回头一看,狼把她叼跑了,那个营长,他有抢赶快打枪,那个狼腿负了伤,拖不动这个人了,它就把这个人丢下跑掉了,我们到了这个人边上,她这个东西(食管)咬断了,食管咬断了,无救了,是这样死的。

解说:简单地掩埋了战友,四个姐妹互相搀扶互相鼓励着,继续艰难前行。在危机四伏的热带丛林,家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刘桂英:在棚子里睡了,雨也下着,棚子上都是芭蕉叶盖着,打得哗啦哗啦地响,那个时候你哪睡得着,睡不着也没有力气讲话,自己想自己的心事,这要是在国内多好,就是这样想,想自己的国,想自己的家。

女战士患上疟疾 为不拖累姐妹跳崖

解说:除了饥饿、寒冷、野兽和蚁蝗侵袭,瘴气弥漫的原始丛林里,疟疾、回归热、破伤风等疾病开始肆虐横行。成百上千的远征军将士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刘桂英的战友孙月霞也染上了疟疾。

刘桂英:我们明晓得这个病传染也无法离开她,真是一路的人,你怎么安心走呢?明晓得传染也不在乎了,也只晓得你先死,我后死,总是要死了,经常换毛巾,给她退烧。哪退得掉,只是一种安慰吧,陪着她,她后来三天之后醒来了,你们怎么还不走?我们在陪着你,等你烧退了我们一起走,我要死你还陪着我?你们要走,你们不能等我。

解说:三天后,持续高烧的孙月霞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

刘桂英:烧得糊里糊涂的,军毯盖不住扒掉,衣服穿不住扒掉,也没什么羞耻感了,疯狂了,跑,疯狂地跑。她说,你们走,我要跑,一路跑,跑得非常得快,跑到悬崖边往底下一跳,哎呀,叫也叫不住了,那个人,连骨头被谷吞掉了,找不到了,我们在崖边上哭。

幸存女战士:我们睡在死人堆里

解说:不久,活泼好动的王平也倒了下去,再也没有醒来。每天大批将士因饥饿、疾病或食物中毒死亡,蚁蝗吸血浸蚀,大雨冲刷,数小时内尸体变为白骨。远征军回家的路,白骨垒垒,前后相继。

刘桂英:我们就睡在死人一堆,有时候那个棚子里死人睡满了,我们后到的没有棚子住,就把他们挪挪靠靠,靠到半边,就腾个棚子,睡在死人旁边,看见好几个上吊的,上吊的,也没得人去把他搞下来,他也没有亲人在边上,每个人都饿得没有一点力气,去把他抱下来,也不需要这样做,好像这样做是无济于事了。

解说:被刘桂英视为姐姐的护士长何姗,因为误食有毒的野果上吐下泻,腹部剧烈疼痛,在走了两天之后,再也无法坚持。

刘桂英:她说,你们走吧,我不走了,我真的不走了,我坚持不下去了,她不想连累别人。

记者:她最后跟你们说什么了吗?

刘桂英:她说了,你们回国去,把这个事情向国人说说,我们是为国捐躯,我们的青年的生命献出来了,我们是爱国的青年,让我们把这个能写的写出来。

幸存女战士:在野人山看到美丽降落伞

解说:早已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只是沿着垒垒白骨指示的方向不停地走,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一天,刘桂英和掉队的几个远征军士兵,艰难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

刘桂英:突然爬上去,哎呀,看见一些红的、绿的、黄的棚子,一片广阔,蓝蓝的天,阳光也特别的亮,老远看,真像是做梦一样的,这好像是海市蜃楼吧,那是一种恐惧。

记者:根本不敢相信。

刘桂英:不敢相信,不敢相信,我就没有看到那个美丽的降落伞过,没有看见,也不可能在那个野人山看见那样好看的东西,回头,确实认真的看一下,里面有人摇手了,看到山边上摇手了。哎呀,那种精神百倍哦,我转过背,把手拿着对后面讲,快来呀,这里有粮食了,你们快走几步,向后头叫。

野人山唯一幸存女战士:我不是英雄

曾子墨:几天后,当刘桂英和最后走出野人山的一批战友,被送抵中国远征军位于印度的朗姆茄基地时,一个女兵活着走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军营。印度兵、英国兵、美国兵,都赶来一睹刘桂英的尊容,他们要看看这个活下来的中国女兵,到底有着怎样的三头六臂,能够穿越如此魔鬼之地。而就在这次死亡之旅中,28000名中国远征军的将士,幸存不足6000人。

刘桂英:连印度人,或者英国人、美国人,那都热烈地欢迎,说是你们能够从那个山里头,逃出一条性命出来,举起大拇指佩服你。问我怎么爬的出来的,我听我们的师长讲,能够爬出野人山是人精,他也把我看成你英雄了。

记者:你觉得你是不是女英雄?

刘桂英:我说我不是什么英雄,一个普通的小兵嘛。

解说:1945年内战爆发后,不愿参加内战的刘桂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了丈夫老家安徽怀宁,不曾想,回乡后不久,丈夫就和另外一个女人结了婚,并把刘桂英和孩子赶出了家门。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刘桂英谋得了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生活才算稳定了下来。然而,由于“历史问题”,1962年,刘桂英被清理出教师队伍,遣送农村劳动改造,这一改造就是三十年。1990年,刘桂英获得平反,如今,她居住在女儿的一间老房里,平静度日。

 

中条山战役 八百陕西小伙跳崖投河

曾子墨: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冷娃”这两个字在陕西话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酷小伙”的意思,几十年以来,在陕西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八百“陕西冷娃”扑黄河的故事。七十多年前,中日两支军队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血战数日,双方死伤无数,横尸遍野。数日后的一个黄昏,血染残阳,一群衣衫蓝缕,都是十六七岁娃儿的中国军人,被数倍的日军重重包围,他们被逼到了黄河北岸一个悬崖之上,弹尽粮绝,三面绝壁。而这八百“陕西冷娃”面朝陕西,先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一头扎下了山崖,扑向滚滚黄河。

解说:胥继武,原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将士,曾参加过中条山保卫战。

胥继武(陕西老兵):可不是现在的三门峡市,那个三门峡是三个峡,水就是由这峡里边过,叫人门、鬼门、神门,有四个口,那个水是由那儿流,有群众,老百姓来说,说是这三门峡这个漩涡里边尸体很多。

解说:老百姓说,那都是些中国军人的尸体,胥继武和战友,奉令前往打捞安葬死难的烈士,当他们赶到三门峡时,眼前的一切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

老兵乔立明:不当亡国奴 15岁参军

胥继武:千人都有,不要说八百几百了,千人都有,男的,女的都有,女战友也有,尸体都腐烂了,因为在那漂了好几天了,它那是个漩涡,水就在那儿漩,那尸体也就跟着那水,就在那儿漩,都没有衣服,后来我才听说那个水呀打的,把衣服都打掉了,都是光的。十几岁的,十七八岁,有伤的不多,也有,少数,大部分都是跳下去的。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惨不忍睹。它一漩过来就捞一个,还漩,又捞,那也有100多人在那捞呢,那都是满满的,还有一部分流走的,你堆不下了嘛,捞上来反正是就地埋,在哪儿埋?就是三门峡的北边有一个沟,都埋在那个沟里边了,当时也不知道谁是谁,捞上来就埋。

记者:有没有做什么标记?

胥继武:没有,谁都不知道是谁嘛,那就是把那尸体掩埋了,就算不错了。

解说:胥继武老人说,七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很多事情都忘了,但三门峡那惨烈的一幕,至今仍然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胥继武:那咱们没有死,咱们死了的话也就和那一样。

记者:经常都会想起来?

胥继武:是,原来不敢说,现在敢说。

记者: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幕。

吴淞:我们一个营只剩下三人

解说:第十军将士以惨重的代价攻克德山,12月11日,常德收复时,吴淞发现,自己所属的三师九团三营包括自己只剩下了三人。

吴淞:营长以上的,都用棺材运到长沙去了,营长以下的太多了,没有那么多棺材,也没有那么多运输工具,营长以下的都埋在山头,运到长萨那个码头上的那个河边,我去看了,我还没有到那个码头,只听着一片哭声,有的亲友,他的家属,那个河边的码头上,摆了很长一片,一副副棺材,摆在一个码头,很远很远。

解说:常德会战后吴淞又参加了衡阳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被提为少校军官,解放前夕吴淞本可随国民党残军退守台湾,但因规定少校军官只能带妻儿,不能带老人撤退,毅然放弃返回长沙。

吴淞:我有一个哥哥被日本兵害死了,只剩我一个人,我没有兄弟姊妹,我走(台湾)了,我的父母怎么办?

解说:在亲戚帮助下,吴淞谋得一个办事员的差事,平静度日。1959年11月,吴淞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82年,60岁的吴淞刑满释放,16年后,经历了战争、牢狱、死难等一系列人生灾难的吴淞在常德石门夹山寺剃度出家,开始了身披袈裟,口念经文,日日为昔日战友超度亡灵的日子。

吴淞:因为我觉得,常德是我人生上一个关键是吧?

记者:还有这么多战友在这里?

吴淞:是的,我愿意所有的人,不但是我的战友,所有的老百姓也好,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外国人,最好不要再受到伤害,所以我出家,我念我的经,念我的大悲咒,是希望大家都得到解脱,希望没有战争,没有这些残酷的悲剧。

曾子墨:这是一些人和几段故事,这是一个即将远去的时代,这是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今后在他们平淡而逐渐凋零的人生暮年,那段曾有过的惊心动魄,仍足以让他们热血沸腾,那段曾经有过的辉煌荣耀,仍足以让他们在后人面前昂首挺胸。如今,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援少将就建议,希望在大阅兵中,专门增加一个老兵方阵,如果真能被邀请,我们无法想象这些进入迟暮之年的老人会是怎样的安慰,怎样的荣耀。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胥继武:就是,一想起来心里边难过,我就想起这些人很可怜,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陕西。

解说:通过胥继武老人,我们了解到,那些死难的战友大多是原国民革命军38军177师的将士,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陕西冷娃”。西安近郊贺韶村,我们找到了177师幸存的老兵乔立明。

乔立明,15岁参军,原国民党96军177师的一名士兵。

乔立明(陕西老兵):当时我们老师跟我们讲,我们要抗日,不然就要当亡国奴,还有我几个亲戚,都跟我一道就走了,7个。

记者:7个?

乔立明:啊,都是我的亲戚一块去的,年龄跟我都是大一点点,就我小。

乔立明:战士被打掉胳膊还拿枪杀敌

解说:不久,中条山保卫战中,最为惨烈的“六六战役”爆发,1938年6月初,日军集中了两个师团,配属野炮八十余门,战车30辆,飞机38架,向中国中条山守军发起猛烈进攻,而177师驻守的陌南镇,成为了日军进攻的首要目标。

乔立明:“敌人的飞机扫射、轰炸,敌人的骑兵也冲锋陷阵,我们的人呢跟敌人在那拼,咱们很多成千的战士啊,都已经打成没胳膊没腿,有的甚至头都掉下来了,有的战士在那儿,就是没胳膊了,还拿着枪跟敌人打呢,开枪打。

解说:战斗从凌晨3时打到下午4时,中国军队和日军反复冲杀,阵地多次易手。

乔立明:我的战友们,那些大个子上去就跟敌人戳去了,那戳过来戳过去,有戳死咱的,也有戳死日军的,一围都是几十啊,不是一两个人,几个人在那扑,我的个子,当时16岁个子还低一点,人家还不让我上去,大人,高个子都冲出去了,亲眼看着一个个倒下去。”

乔立明:前有如狼日军 后是滚滚黄河

解说:177师和数倍日军反复冲杀,血战一日,损失过半。6月6号下午,陌南失守,中国军队被日军的飞机坦克逼向了黄河岸边。前面是步步逼近的日军,身后是浊浪翻滚的黄河,生死一线。177师的师长陈硕儒孤注一掷,他收拢有生力量组成敢死队,命令40名机枪手,一字排开在前开路,又返身杀向日军。

乔立明:人家那个碉堡打过来,尽是死,就不会活,这会我带领一个小组,河岸还尽是刺棵,哎呀,咱硬爬过去,你不爬,敌人把你打死,就这情况。一下爬到跟前以后,贾福成把手榴弹撂进去,敌人撂出来,贾福成撂进去,敌人又撂出来,这会儿贾福成呢就把这个大衣脱下来后塞住,这一下才把里面的敌人才给炸死。

解说:已被置于死地的中国军队,突然杀回,日军猝不及防,177师一部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黄河滩。但新兵团和工兵营两支部队没能跟上,分别被困在了黄河岸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新兵团一千多人,大都是十六七岁的新兵,边打边退,最终八百余人,被逼上了黄河岸边的绝壁。

乔立明:八百陕西冷娃血洒黄河滩

乔立明:敌人飞机还在扫射呢,这个敌人的步兵还不断地来拿枪打,打到底,宁打死都可以,我也不投降,我看见就打,敌人乱轰乱炸啊,他这一会儿他跳黄河了,眼睛都能看见的人,没有老百姓,都是军人。

解说:几乎在“八百壮士”投河的同时,在相距十余里的马家崖,177师工兵营的二百多个将士,也集体扑进了黄河。“六六战役”中国军队近万名官兵殉国,战后,当乔立明随部队重返黄河岸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失声痛苦。

乔立明:还有死到黄河边,没到黄河的,已经到了黄河的跳下去顺水流走了,还有没死的,抱住那个木筏子,木筏子你懂吗?就是拿木头排到一块,抱住那个而死去的人,就是遍地死伤,遍地都是死人,还有的地方都是一堆一堆的死人。我们的一些将领都哭得,血洒黄河嘛,血洒黄河。

乔立明:从不后悔15岁跟老师上战场

解说:中条山战役持续三年,随后,乔立明随部队转战河南,参加了中原大战等无数大小战役。至八年抗战结束,曾经的战友只有少数活着回到了陕西。

乔立明:我是个幸存者,是在这些战斗上,我就受过两次伤,就这个脚上过去由这儿打过去,一点儿,轻伤不许下火线。

记者:还有一处伤是在什么地方?

乔立明:还有伤就是腿肚子,这不算伤嘛。腿肚子这里打一个,由这里进去,由这里出来,这都不要紧。

记者:不要紧。

乔立明:不要紧。

解说:乔立明解放前夕随部起义,数年后被遣送回农村老家。岁月流逝,曾经的战火硝烟渐渐散去,十五的娃儿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世沉浮。

乔立明:那个时候把以前的事情也都忘了,又斗争,又吃不上饭,我也只得忍受。

记者:那会儿有没有后悔15岁就跟着老师上战场了?

乔立明:没有后悔,我们打日本为了不当亡国奴,我们要把日本打倒,我们就是个国家,我是国家的一个小伙子了,就这情况,我一点儿都没有后悔。

 

常德血战国民党八千人仅存百余

曾子墨:在湖南常德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常德市相关部门邀请众多的抗战老兵召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的纪念大会,就在大会按照既定议程进行的时候,一个身披袈裟的老和尚突然走进会场,在与会者诧异的目光中来到最后一排,一言不发地坐下,仔细地听,在小本子上不停地记。会议临近结束,主持人问还有没有人要发言?这时候老和尚举手,他走上主席台挥臂高呼,“中国人民不可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先烈永垂不朽”,之后转身离去,整个会场为之震动。

前不久,我们在常德进行了寻访,想知道那被称为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如今到底还有多少幸存的老兵。

解说:这里是位于常德市中心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常德会战死难将士公墓,这里埋葬着七十四军6000名常德会战阵亡的将士。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余程万部奉命守城,面对三万日军,孤军血战16昼夜,殉国8000,仅余100余人。

吴荣凯,原国民党57师169团上尉书记,参加“常德会战”,先居常德市白鹤山乡吴家口村。吴荣凯今年已是九十高龄,但对于六十年前的那一场血战依然记忆犹新。他说,那场战争改变了他的一生。1941年4月,21岁的吴荣凯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参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

吴荣凯(常德老兵):那常德被日本人炸得一片焦土,那时候年轻,心里面就是不服气,你日本人真的可恶得很,一股雄心和壮志还是有啦。

解说:之后不久,吴荣凯奉调57师169团任上尉书记,师长余程万。57师军纪严明,作战勇猛,代号“虎贲之师”。1943年秋,为切断通往川黔的陆上交通,从而进逼长沙,威胁重庆,并夺取洞庭湖大粮仓。日军举兵十余万人进犯常德,57师奉命守城,师长余程万向全师将士发布,“保卫常德文告”。

吴荣凯:他说常德这个地方在战略是不宜于固守的,这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背水一战的地方,大家不要抱着有活的希望,我如果死了,你就给我葬在那山里,到处的黄土可埋人。这个我们名义上是文告,实际上是我们战前动员令。

战士肠子被刺穿 带手榴弹冲入敌军

解说:11月18日,日军对常德形成合围,数万日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轮番猛攻常德外围据点,中国守军与日军反复冲杀,血战六日。

吴荣凯:你不活就是死,不死就是活,一七一团第二营的袁营长,他是五百多人守河伏山头,一个人都没有跑掉,一个人也没有活出来。最后是死了只剩营长一个人了,营长一边打机枪,还在对着敌人扫。一边喊师长,师长,他说我自立决也,自立决也。

解说:57师常德外围守军大部战死,河伏、德山等地相继失守,8000将士仅余不足3000人,被日军四面围困在常德城区。26日,日军两万余人向常德城区发起攻击,15个钟头以后,城墙被炸成灰末,常德城东北角的中国守军全部阵亡,日军涌入城内,双方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吴荣凯:最惨了,有一个叫钟志启(音),他同日本人拼刺刀,肚子被刺穿了,心肺肠子露出来了,但是他人没有死,他抓起了肠子按在肚子里了,自己把手榴弹拿着,冲到敌人阵地上,炸死了十多个日本兵,自己也死了。

吴荣凯:团长战死 只有坐在棺材边哭

解说:12月2日晚,常德已成火海,57师步步撤守,300余人被日军压缩至了师部指挥所,仅300公尺左右的弹丸之地,余程万几欲举枪自尽,被部下柴意新苦劝。随后,57师战时军官会议通过决议,师长余程万率部突围寻找援军,169团团长柴意新坚守常德。作为团长书记官的吴荣凯,也做好了和团长战死的准备,但是当吴荣凯回到169团残部所据守的阵地时,团长却对他下达了另外的命令。

吴荣凯:他就跟我讲,你也突围出去。我说,团长怎么对我这样?你也出去,赶快同杜团长他们一起出去。我说我不出去,我说我还是同团长守常德。他头一摇,要你出去你就出去,我在常德是拼命啊。

解说:吴荣凯执意要和团长一起留下,但团长不容置疑地命令他突围,最终吴荣凯只有服从。

吴荣凯:他说,命令你赶快出城。我说团长,那我走了。我说我服从命令,我走了,我跟他敬了一个礼,我就走,才走了两步,他说,告诉你啊,沿途小心,他把手一指说沿途小心。我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我出去了,把团长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心里不乐意,但是这话在当时不能讲也没有讲。所以给他敬礼,眼泪就顺着脸上掉下来了。

解说:这成为吴荣凯与团长的最后告别,第二天留守常德的柴意新和二十九名战士全部战死,柴意新身中四弹,吴荣凯跟随师长余程万突围,数次与日军遭遇,最终,仅104人突出了重围。

吴荣凯:突围时,这腿上被机枪射中的。

记者:这腿上是被机枪射中的?

吴荣凯:打了两个眼,一个从这边,一个从这边。

解说:常德会战结束后,常德各界及74军举行隆重追悼会,统一安葬6000名为国捐躯的死难将士。

吴荣凯:我就在58军野战医院,我听说常德开追悼会,但是我走不动,我就搞了一大个棒,拿在前面拄着才踱着去,走不动就爬。

解说:从野战医院到74军阵亡将士安葬地,三、四里的路,吴荣凯走了近四个小时。

吴荣凯:一到那里就想见团长,见不到了,棺木都盖起来了,都钉死了,所以我想见见柴团长,见不到了,不得见啊。只有坐在柴团长棺材边,就坐在那地上就只有哭,就只有哭。

吴荣凯:不知团长为何让自己突围逃生

解说:常德会战后,吴荣凯随部转战南北,又参加了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不久,因为不愿打内战,吴荣凯解甲还乡,1968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几十年过去了,吴荣凯说,很多事都忘了,但唯独离开团长的那一幕,他无法忘记。一想到团长牺牲,自己却突围逃生,心里就有一种不安,他一直在猜测,团长为什么要叫自己突围?但几十年了,还是没有答案。

吴荣凯:他是四川南充人,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多岁,结婚才七个月,所以他的妻子应该有小孩。但到现在,都没有到常德来悼念过。也不知道究竟他有没有后代,我就经常耿耿于怀,回忆,在内心想念,在内心回忆。究竟他还有没有后?究竟他还有没有兄弟,你看现在我屋里这样的情况,反正也不可能去找。

记者:为什么这么希望见到他们呢?

吴荣凯:我一个穷光蛋,我也没什么东西赠送他们,不过是见见面,安下心。

解说:回乡数十年了,吴荣凯每次从村里步行20多里,到常德卖菜赶集,或在特别的日子,都要到常德公墓坐一坐,和自己的老团长聊一聊。

吴荣凯:每次去向他行个礼,说两句惜怜的话,我不过是一个后死者,一个幸存者,没有同他们一路死。

 

来空法师卫国有功身陷囹圄 坐穿牢底后遁入空门

解说:通过吴荣凯我们了解到那位在纪念会场上振臂高呼的老和尚,法名来空,现居干明寺。那里曾经是他当年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场。

来空法师,原名吴淞,原国民党第十军将士,曾参加常德会战,76岁时出家成为一名僧人。常德会战是来空从军后参加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役,但他并非57师余程万部,而是随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与外围反攻日军,主攻德山。

吴淞:第九团打得最激烈,就是那个张慧民(音),就在这个德山牺牲的。

记者:就在这山上?

吴淞:对。

记者:当时你们就是攻击这一片。

吴淞:就在那抢夺高地。

记者:就抢夺这个高地?

吴淞:抢夺高地,这上前的高地上全都是日本鬼子,从下面往上面攻的,打得很辛苦。

记者:攻这片高地的时候,牺牲了多少?

吴淞:这是孤峰岭,由孤峰岭到老矛头牺牲了一千四百多人。

解说:吴淞,1922年出生于长沙一个小职员家庭,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三镇威逼长沙,长沙如火如荼的抗战气氛,深深感染了16岁的吴淞。

吴淞(常德老兵):很多太太小姐啊,戴着个金戒指、耳环啊都丢在募捐箱里,特别是那些人力车夫,人力车夫很辛苦啦,但是他把所有的铜板都丢在募捐箱里头,大标语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

解说:当吴淞看到很多青年男女在新兵招募处报名参军时,他毅然报了名。

吴淞:母亲送我,送到门口的那个街口子上,到最后走的时候,我当时心里还是难过啊,面对着她敬了一个礼,敬了一个礼,当时我马上就转回身了,因为我怕我自己流眼泪,引起母亲难过,所以我就转身了。

解说:吴淞参军后,因为表现突出,被保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受训,结业后,吴淞奉调第十军,不久常德会战爆发,第十军驰援常德,攻击德山日军。

吴淞:部队的士兵官员一排排倒,刚作战的时候我心里还紧张,但是人死多了,那时只看怎么拼了,就是喊“杀啊、杀啊”,就这样就冲啊。

吴淞:我们一个营只剩下三人

解说:第十军将士以惨重的代价攻克德山,12月11日,常德收复时,吴淞发现,自己所属的三师九团三营包括自己只剩下了三人。

吴淞:营长以上的,都用棺材运到长沙去了,营长以下的太多了,没有那么多棺材,也没有那么多运输工具,营长以下的都埋在山头,运到长萨那个码头上的那个河边,我去看了,我还没有到那个码头,只听着一片哭声,有的亲友,他的家属,那个河边的码头上,摆了很长一片,一副副棺材,摆在一个码头,很远很远。

解说:常德会战后吴淞又参加了衡阳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被提为少校军官,解放前夕吴淞本可随国民党残军退守台湾,但因规定少校军官只能带妻儿,不能带老人撤退,毅然放弃返回长沙。

吴淞:我有一个哥哥被日本兵害死了,只剩我一个人,我没有兄弟姊妹,我走(台湾)了,我的父母怎么办?

解说:在亲戚帮助下,吴淞谋得一个办事员的差事,平静度日。1959年11月,吴淞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82年,60岁的吴淞刑满释放,16年后,经历了战争、牢狱、死难等一系列人生灾难的吴淞在常德石门夹山寺剃度出家,开始了身披袈裟,口念经文,日日为昔日战友超度亡灵的日子。

吴淞:因为我觉得,常德是我人生上一个关键是吧?

记者:还有这么多战友在这里?

吴淞:是的,我愿意所有的人,不但是我的战友,所有的老百姓也好,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外国人,最好不要再受到伤害,所以我出家,我念我的经,念我的大悲咒,是希望大家都得到解脱,希望没有战争,没有这些残酷的悲剧。

曾子墨:这是一些人和几段故事,这是一个即将远去的时代,这是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今后在他们平淡而逐渐凋零的人生暮年,那段曾有过的惊心动魄,仍足以让他们热血沸腾,那段曾经有过的辉煌荣耀,仍足以让他们在后人面前昂首挺胸。如今,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援少将就建议,希望在大阅兵中,专门增加一个老兵方阵,如果真能被邀请,我们无法想象这些进入迟暮之年的老人会是怎样的安慰,怎样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