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有哪些魅力:目前班主任工作的现实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2:36

目前班主任工作的现实问题 

    班主任观念

    一、基础教育定位的社会观念差误。

    初中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时期,是人生重大转折关头。他决定着孩子一生的生命取向。因此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是基础教育中最为复杂的工作。而今时代的变革,又给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难的课题。这就是育人观念革命——素养教育。初中班主任因其特别的教育地位,必将成为这场革命的先锋。下面我们从传统的与时代的缝隙来认识一下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取向与利弊以认识基础教育的新定位。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班级是一个特别的集体,受教集体的特别属性,决定他的治理方式严格区别于社会上其他群体。因为社会上其他绝大多数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制造、产出,而班级则是一个猎取、求索的群体。他在某种角度上具有产品的属性,并且是一种特别的产品——人才。这是一个极一般的概念,但在教育工作中,绝大多数的班级治理者——班主任受形而上学观念的影响,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差别,因此在班级治理方面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尽管有相当多的优秀班主任,也总结了他们成功的经验,但绝少上升到理念的高度。所以,往往他们的经验被后继者拿来使用时,却很难在其他班集体上奏效。长期以来,教育届的同仁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教育群体的个性差别。笔者在这个问题上也曾长期困惑。可经过十来年的探究和研究,发现人们在总结班级治理经验时,常常是仅着眼于其有用性,却忽视了其有用性产生的客观环境。未把经验与其产生的条件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未能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再加之长期以来班级治理囿于传统观念。在极大程度上掩盖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传统观念革命的今天,残酷地暴露出来。

    教书育人谓之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只育人不教书,都是教育的缺憾。时代把育人以一个新课题的方式呈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建国后,我们在育人方面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制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英雄之歌。然而总结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教育经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那个制造“英雄之歌”的育人方式,也不是无有瑕疵的。他在制造百分之一的英雄的同时,也制造了百分之九十的庸才。英雄能影响历史,但制造不了历史。制造历史的是人民,只能是人民。在我们扬弃毛泽东时代遗产时,他老人家的这个精辟论断,还是很有道理的。试看,英雄支撑的时代,终于被人民拥有的时代所代替。纵观这历史的一瞬,可以看出过去半个多世纪的育人原则太偏离人的原始价值观。而是把育人原则定位在一个虚拟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因此,在广大人民价值观产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在定位育人原则时,要认真审视当今时代的普遍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育的人才被未来社会所接受,不至于重蹈过去那培养庸才的覆辙。我们的教育成果才能成为未来时代的载体。规律告诉我们,教育首先要造就出时代意义上的人,才能造就时代的英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造就英雄首先要造就人,造就一般人。也许读者要认为此论离题太远,我却要说,这恰恰是一个班主任应该认识的教育观。不把自己的劳动同历史进展联系起来,一个知识分子就没有动力。班主任要把自己视为时代的制造者,站在这个高度才能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要讲的育人定位问题。

    班主任育人工作的取向,是直接关系育人工作成效的大问题。班主任只有从度人“成仙”的“大仙”,回到现实中作度人**的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不辱历史使命。全体同仁,孩子们**才是你们的真正责任。

    有了上述认识,只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即以全体学生作为工作对象,培养一般劳动者——现实社会中自立的人。这也是给天下所有英雄奠基。英雄是一般人的升华,这种观念,并不辱知识分子培养杰出人物的伟大理想。

    确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取向,还须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环节。这还得从形成环节的最原始因素——动力,来认识崭新的班级治理观念。动力是一个人成长或一个群体运作的要素。在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动力后。就该找寻班级运作的动力了。班级运作的动力来源于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治理的伊始,恰当运用首因效应,及时充分地使全体学生的生命意识与时代生命意识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坚韧的生命意识与坚韧的生命力度是时代价值观的须要。在具体工作中,我曾用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的小说来形象地教育孩子们,给他们讲美国人是如何崇尚杰克•伦敦式的生命意识和海明威式的生命力度的。使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具体化形象化。还曾通过现实中的生命质量差别激励孩子努力去追求。这种激励与孩子的原始价值观产生共鸣,是极易产生效果的。如若同时,再以高生命质量者的成功经历,让孩子明白人类的所有成功背后都有超常的艰辛。要想在未来获得事业上成功,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待遇,就必须经过困难困苦的历练。则更能激发孩子原始的积极生命意识。日常治理中班主任要以自己的丰富阅历,从孩子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帮助孩子分析其未来的出路、成长过程中的困难,自身行为中与其生活目标相悖之处。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成为班级运作的动力。变学生被动被治理为主动配合。使班级治理走上一个学生自我治理的良性轨道。操作中,班主任利用日常活动,制造帮助学生理解上述观念的机会,也不失为良策。比方在运动会上,长跑对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极限的挑战。如果哪位参加了,就要给这个孩子,以别人享受不到的待遇。让孩子明白特别付出会会得到特别回报。以鼓舞孩子挑战极限。指导孩子从分析中国现状入手,让孩子认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成功几乎都是极限竞争的结果。提高孩子主动参与极限活动的意识。通过极限活动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们的坚韧生命意识。以生命力度之美,诱发孩子们的恢弘审美意识。在学生中间提倡“挑战极限,臻善自我”。

    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从思维方式入手,引导孩子以理念战胜本能。将思想意识上升到理念与本能的和谐统一上。用通俗的方式使孩子明白,理念战胜本能是人的智慧结果。例如,别人把你打痛了,你要反击。这是本能。可大夫在给你手术时,也会把你弄痛。可你不但不会反击,还要谢谢大夫。同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有两样对待方式,这就是人类理念战胜本能的结果。理念告诉你,大夫虽然把你弄痛了,是为了给你治病,以临时的疼痛换取长久的健康。跟别人打痛你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劳累是很难承受的。可如果让孩子们明白理念战胜本能的道理,使他们知道,劳累可以锻炼意志,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必经程序。孩子们就不会惧怕劳累,而会主动迎接劳累的挑战。我们北方城市,清雪是孩子们每个冬天的雷打不动的任务,雪一下,哪怕是大年三十,也得去清雪。被车轧在柏油路上的积雪很难清,一个成年人连续清三四平方米也会达到体力极限。可我们的孩子,每次清雪都要在四平方米以上。因此,对政府派给学校这个没有条件可讲的任务,每个学校都非常头疼。生源区物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常常抗拒政府不许收钱的**令,按每个学生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价钱收取清雪费。而政府面对路面积雪清不出的现状,也只好一边**止向学生收清雪费一边默许此种收费。可这对绝大多数生源区物质生活比较差的学校来说,也是做不到的。就只好驱逐着孩子们去接受这种无奈。因此每次清雪,对孩子们来讲,都是一次极限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就只好凭功夫磨,被动地牵强应付过关。可我的学生,在我讲清极限对他们的意义后,明白这是他们唯一弥补与别人差距,赶超同龄人,猎取成功的途径。清雪中,都积极主动,每个孩子都以多干一块为得,因此每次都比其他班提前干完,且质量合格,居同校其他班之首。有一年清雪路段过大,孩子们干到最后,实在干不动了,面对最后的一段路面,我对孩子们说:“现实生活中,最困难的时刻,恰恰是成功的临界点,挺过去获得成功。放弃前功尽弃。绝大多数人因挺不过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眼下这个困难,就是对大家的严峻考验。这在中国的学生时代是难得的机会,今天有幸让大家遇上了。现在,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地放弃。如果有不干向命运低头的人,报定信念追求成功的人。我,陪同这样的勇士接受这种极限的挑战!放弃者请让开,不屈的弟子们咱们每个人连续大干五分钟,冲过去!”所有孩子都参加了,随着铿锵的钢锹击打路面,最后一段被攻克。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今天以坚韧的精神奏响了一曲强者的凯歌。在你们通向成功的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今后,再遇上这种生理极限挑战时,你们可以自豪地说:别来无恙,还敢再过几招否?大家记住,两军相遇勇者胜。今天的事实说明,在各位通向成功的路上,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得了你们。”那次清雪后,我流泪了,我心痛孩子们。我被迫犯了一个错误,但我要让这个错误犯得有价值。为人师者,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施教,将不利因素转换成有利因素。站在中国教师的角度,能把每时每刻都用来从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就是一个上不愧孔夫子,下不愧同胞的“播火者”了。

    在教育学生用理念战胜本能的同时,教师也要自省的。尤其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是否还停留在本能的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否已上升到理念高度?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归结起来就一个字——“爱”,但这种爱是理念与本能的和谐统一。在班级治理上培养孩子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使孩子树立了自信心,才能激发其产生主观能动意识。才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化成班级运作的动力。而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师爱是滋生学生自信心的土壤。

    一般中学里学业失败青少年人数逐年上升,已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已严峻地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学业失败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缺少关爱。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关顾,有的是父母素养太低对教育缺少清醒的认识。琳琳总总,但一个共性的规律,就是这部分孩子缺少关爱。因此,对这些孩子要区分不同情况,给以不同的爱。父母离异的要多在生活上给些关怀,感情上给些爱护,消除其孤独感。使孩子体会到他自身的优势。从而树立其自信心;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关顾的,要让孩子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体会经济进展中危险性使任何金钱后盾都成为不了终生的依靠。通过孩子自尊的本能,强化其自尊心,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使其确信他若努力,会比他父母更有成就;对家庭贫困,父母素养太低对教育缺少清醒认识的孩子,要用对比方法,以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强大吸引力与成就意识,把孩子引上一条追求、奋斗、成功之路。让孩子坚信他具备成功的条件。进而树立远大理想。**离现实生活,**离人的本能去培养孩子的远大理想,建国后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成功率是不高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对物质文明的追求不该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管子就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廉耻”。**离人对物质文明的依赖,本身就违背物质精神的存在规律。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因过去传统意识的影响,观念上仍走不出这个误区。曾几何时,在那形而上学猖獗的年代,要不是有那一大批不以“白专道路”为耻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们用什么去造原子弹,用什么去解决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今天我们的国威何在?我们的人民又靠什么生存!历史进展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天下为已任,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荣辱不能作为推卸历史责任的借口。冲破传统观念,以社会进展为指南,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理念。用这种理念战胜个人得失的本能,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拿出你雄厚的师爱来,孩子们要在这里成长。师爱孕育的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即使以一己遭受非议,换来全班孩子的“自信”,也是值得的。这就是班主任的自信。

    一个不自信的班主任,不可能带出自信的学生。但教师的自信来源于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教师施爱的过程,是把“爱”上升到理智的高度的过程。不是盲目的自信。理解师爱的真正内涵,将增强师爱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效果。那么师爱究竟有什么不同于本能爱之处呢?

    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小学没有完成全部学生的启蒙教育,升入初中后相当一大批孩子的是非观念、行为习惯存在着严峻的缺陷。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爱不能以孩子是否情愿接受为标准。要施以外界因素,迫使其接受师爱——这种理智的情感。理智爱的最高体现是循循善诱、侮人不倦加情感替代,师者不能以有缺憾孩子的意愿决定是否施教。要在迫使其接受的同时或其后再向其说明道理。把师生的喜怒哀乐都放在本能的水准上。是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以一个尚处在半蒙昧状态的孩子的喜怒决定是否施教,是对教师二字的亵渎。教育的手段是要根据具体学生而定的。《论语》述而篇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之原则就很有借鉴意义。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距离美”。一说到爱,往往就有人掌握不好分寸。所以笔者强调师爱的最高境地是理智的爱。不是那种“老牛爱子舐犊情深”的本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把每一次施教都向没有受完启蒙教育的孩子说明,是很难做到的。而这有限的时间——孩子的最佳受教时机,则失不再来。在孩子心理、生理、都能承受得了的情况下,施加一定外力,让孩子先机械地接受教育,后去探讨其合理性也是教育的特别过程——情感替代过程。这种方法要获得成功,教师必须以其学识,生活阅历,深邃的洞察力赢得学生的崇拜。只有一个学生崇拜的老师,学生们才能不问为什么而接受他。“亲其师,信其道”是亘古不变的原理。这就是情感替代,因为有这份情感,学生才可以接受不理解或临时不情愿接受的东西。尽管这种“接受”违背常理,但他为孩子们争取了时间。教育活动中常常有这种现象,由于教师刚刚接触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很长时间不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再没有个良好的形象,师生抵触,就使孩子失去了最佳受教时机。因此,常常出现差学生毕业后感激老师之情高于好学生。而绝大多数教师则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自己以学生的恩人自居。殊不知恰恰是为师者当初的“尽心而已”断送了这学生的前程。学生自责的同时老师是是否也该自责呢?“善诱”的善字的深刻内涵,“尽心而已”是难以诠释的。教师的爱是将爱这种人类本能升华为理念。是受结果制约的理智情感。这是时下班主任常常忽略、而且很难做到的。他须要承受来自学生、家长、同事们的抵触、责备、非议,得忍辱负重。因为这种超前的认识,在大多数人来讲是需要一个认识过程的。

    我们提到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治理对象被动接受治理为主动配合,自我治理。在这个环节上,家长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他们对作为被治理对象的孩子们有着特别的制约作用。不做通他们的工作,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努力将事倍功半。因此,家长会再不是简单向家长汇报的过程。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过程。这还不同于某些家长学校,绝大部分的家长学校都教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协助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可绝大多数的一般校的学生家长同学生一样一般,甚至比学生还要一般。他们的文化素养、认识能力、观念参差不齐,水准一般较低。做他们的工作比做孩子们的工作要难得多。然而这个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必定程序。

    做家长的工作,要求教师要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深邃洞察力。要把自己的教育设想,通俗、深入浅出地说给家长。根据家长的生活环境,讲述过程中要多用家长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为例,要引导家长去分析未来社会的进展方向,分析自家孩子今后的生活取向,制约孩子生活取向的不利因素。比如眼下,入世问题。就可以从世贸组织成员国互相承担的义务,中国农业生产力与美国生产力的差距等方面分析加入WTO将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农业受到冲击后,第一个反映就是将有大批的农业人口因无法从事农业竞争而涌入城市。这些没有后路的农民,将成为时下城市绝大多数孩子的强大竞争对手。中国的农民,有城市孩子所不具备的与生俱来的吃苦耐劳精神,有为生存而不计较的低收入标准与择业标准。因此,未来城市中的绝大多数第三产业就业机会,工业生产中的绝大多数险累工作都将被他们所占据。许许多多的工业企业也会看中这个廉价劳动力群体。没有哪个企业、哪个老板会花高标准的工薪雇佣制造同样价值的工人。还要告诉家长,城市里的绝大多数孩子的文化水平并不比涌入城的农民高,而吃苦耐劳的精神尚远远不如这些农民,他们的意志、毅力也远不能同没有生活出路的农民的求生欲相比。除此之外,城市里的同龄孩子也是要参与竞争的。这残酷的现实摆在家长面前,那些学业平平的孩子家长,就会为了孩子的未来接受上面所倡导的“理智情感”。有了家长的配合,再把这些现实讲给孩子们。孩子们就会主动接受老师给他制造的锻炼机会。主动地寻找锻炼机会,抓住机会充实自己。

    有了教师理智的情感,就是如何精心为孩子们制造锻炼机会了。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孩子们不同的缺憾,因材施教。对少数学习好的孩子要注重为其制造磨练意志的机会,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在为其制造磨练意志的机会的同时,以学习检验其磨练的结果。把学习再作为新的磨练机会。如此交替往复,设计适度,终将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视学习为最大困难的孩子,如能主动追求知识,就是磨练的成果。由于能力与客观条件所限,这样后起的孩子绝大多数很难在学业上有辉煌的成就。但宝贵的是激发了孩子积极的生命意识。为他们今后进展提供了条件。

    上面提到设计机会适度问题,这里的“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掌握不好会前功尽弃。在为学生设计锻炼机会的时候,要注重孩子的承受能力。最初要让孩子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目的。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孩子的自信心是在成功中确立,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有了自信心后,再结合孩子追求生活质量的本能为其树立生活目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在班级运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缘此,考试就成为一个树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环节。总结多年的经验,结合上述目标,笔者设计了一套考试方案。将考卷设A、B两套卷。A卷全面降低难度,落实基础。难度系数以预测未来社会生活需要为依据。B卷,当有一定难度,体现进展的方向性,并根据学生层次,要求学生至少必须选择三至一科B卷,其余皆以A卷补齐所学科目。A、B卷难度要相当明显,分值相同。将基础文化教育的合格标准定位在中档偏上。因为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教育方法。减轻负担不是不考试,进展特长也不是不要基础文化。不从研究科学教育方法入手,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套方案充分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在实行中有灵活的可操作性。学生即可以选一科B卷,也可以二科乃至所有科。可根据学生选卷确定学生进展取向。这样即不埋没学生特长,又兼顾了智商平平的学生。符合了基础教育的育人定位。

    没有理念与本能和谐统一的师爱,就没有孩子们成长锻炼的机会。没有成长锻炼的机会就不会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级治理也就无法走上正常轨道,学生成长也就无从谈起。理智的爱须要一个复杂的施爱过程。上述只不过是笔者一管之见。在具体操作中,只要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着上面这个程序,灵活运用,是完全可以使班级治理走上良性化轨道的。

    形成与进展是相辅相承的。情感是一个极不稳定因素。因此,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后,须要不断强化。提高学生情商教育就是一个强化过程。情商:治理情绪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认识人际关系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等。现代心理学研究普遍认为,青少年未来能否被社会任用,能否进展,取决于情商。因此,利用教育手段,改造低情商青少年,提高其情商,是时代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情商是与智商相提并论的,即:情绪商数。智商(IQ)是情商(EQ)高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提高孩子智商,只是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智商、情商并重,是班主任班级治理的又一新课题。这既是班级治理的重要手段,也将成为时代给予教育的最新组成部分。

    社会的高频代谢,使中国教育相对滞后。导致青少年的情商相对社会需求过低的趋势日益加重。不但低智商的孩子如此,高智商的孩子也是低情商者居多。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会因为父亲责骂几句而跳楼。甚至少部分感情脆弱的孩子会把父母忙于生计看作是不再爱她而辞世。早恋的孩子因承受不了社会舆论压力和家长、老师的简单教育而双双殉情或以死来躲避。受过多年高等教育却缺乏向社会推销自身的能力,本科生被迫去卖抻面等等。一系列残酷的现实向时代教育敲响了警钟。低情商不但对孩子的未来埋下隐患,同时也成为孩子学业失败的重要因素。现代学校已是社会的缩影。操纵社会对学校的影响至少现在还缺乏有力度的手段。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与日新月异的观念的冲击下,孩子学习的道路上比“自力更生”的年代多了许多坎坷。他们被社会大变革的大潮惊呆了,感到孤立无援。然而无助的孩子们,即得不到旧体制下过来的父母的指点,又因计划生育而失去了兄、姊的帮助。每一代孩子一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极有限的,教育体制的变革相对某一代孩子一生受教育的时间来说是慢得足以使孩子们失去希望的。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以至少一代或几代孩子的牺牲为代价的(需要将转变传统观念的时间考虑在内)。因此,在国家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转变教育观念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过渡时期的孩子们的牺牲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全国教育界同仁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除了珍惜人才资源的因素外,现实也呼唤着高情商的人才。新价值观、新经济体制带给中华民族的是历史上空前的机会也是空前激烈竞争的时代。这种社会氛围里,高情商则是最雄厚的竞争资本。孩子从小要学会面对悬殊的生活条件,悬殊的学习环境,悬殊的奋斗起点。这种心理态势不是几个心理医生所能平衡得了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树立自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实现班级良性治理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新时代班主任的又一重要工作。

    人类知识量的增加为全球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定位问题。知识爆炸使使人类制造的知识总量相对于人类的普遍接受能力产生矛盾。基础知识、基础教育的内涵与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定位基础知识的合格标准,如何定位基础教育的层次成为全球性的新课题。时下素养教育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基础教育的新定位,给了班主任工作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关于班主任工作环节的设计,就是从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的。当前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要求,班主任也应该站在素养教育的高度来认识。

    素养教育的灵魂是因材施教。提高孩子情商是其重要的过去忽视的环节。如今人类文明高速进展,社会越来越成为一台周密的机器。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受生理极限制约,人不可能成为样样精通的人才。突出进展特长是时代的特征。新时代要求人才成为社会的一枚螺丝钉,用你最专长的本领为社会服务。每个部分先进了,社会也就进步了。这是一个靠人类群体智慧进展的时代。人与人的配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学生时代进行提高情商教育。然而,这是个生活能力教养过程。提高情商不完全是课堂上讲出来的,还须要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锻炼。提高情商教育的特别性决定其绝大部分将属于班主任工作范畴。因此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提高情商锻炼机会成为时代给予班主任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个课题,就必须从班级治理入手,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将传统班级治理中的学生为被动角色转变为学生自我治理中的学生为主动角色。由此可见,提高情商教育不仅能强化班级治理,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班级治理,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本身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二者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班主任班级治理,已不再是过去那种自由支配的伸缩性很强的组织活动。而是一个严谨的教育过程。培养中档文化基础一般劳动者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定位,使班主任工作的取向从治理教育过程转化为专业教育过程,从随意教育转化为严肃教育。尤其是初中班主任,处在孩子世界观定型期,非有皮格马利翁般的痴迷与技艺所不能为。因为他们是新生命的制造者,在给予别人生命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新生。

    二、传统观念上的精神过敏。

    药物过敏比较好处理,可精神过敏却难处理了。尤其是传统精神过敏,就更难处理。比如“性”的问题,早恋问题,就是一个容易过敏的话题。更是当今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今班主任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学生早恋、性亢奋。对男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两问题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女孩子。生理因素致使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如今中学里女孩子主动冲击男孩子的现象已非常普遍。男班主任不但要做细致的学生工作,还要考虑社会舆论,也就是精神**敏。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受到性早熟女孩子的冲击下,不是语言就可以使他们理智对待感情问题的。这种情况下与孩子们谈理智已完全超出人的生理极限。更何况世界观尚未完整形成的孩子。当下社会环境对待这两个问题最有效果的办法就是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一边**敏,一边推延学生早恋、性亢奋的出现时间。具体办法是,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多设置男女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使学生性亢奋从正当的渠道有分寸地宣泄。如男女共同参加的舞蹈,男女生二重唱。男女生共同参加的极限运动等。多组织男女学生集体活动,引导男女学生的感情健康进展。鼓舞男学生树立关爱女同学的绅士风度,提高男孩子的文明修养。鼓舞女同学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将男女生的交往从自然非礼性向积极理性诱导。从而达到**敏效果。在**敏的同时,尽量**忌在学生面前谈及早恋、性过失等敏感话题。以暗渡陈仓的办法抑制青春骚动。使学生平安地渡过脆弱青春期。告诉学生青春期任何畅想都是纯洁的,可要把意念变成行动就必须考虑这行为是否符合人类的道德准则。同意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非原则性过失。尽可能地不去批判孩子的这种非原则性过失。把这种过失说成是对彼此的不尊重,说成是个人修养的欠缺。免得学生内心背上传统的罪恶感包袱。对自己的纯洁产生怀疑,自身的纯洁是青少年进取的动力。所以不要轻易地给孩子的过失下原则性结论。这个环节中,**敏程序是积极的。在这两个问题上,积极**敏,消极拖延,都是行之有效的。

    三、学生被动接受治理的负面效应

    至今为止已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了,在班级治理上取得了些许经验。可近年来发现,在成功治理特差班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误区。那就是学生缺少制造性思维,文化学习上缺少进取心,对未来缺少信心。毕业后,缺少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缺少抵御现实生活中困难困苦的精神。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发现这个现象,已有些年。经近两三年的研究发现这与学生在校接受被动治理有一定的关系。

    初中学生的世界观形成,班主任工作是重要因素。多年来,一个个乱得不能上课的班级,在我的手中几个月就被治理得恢复正常。学生自立能力超过同类班级,并在纪律、卫生、学校各项活动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在学生文化学习方面,却收效甚微。分析自己多年来常用的治理方式发现,在加强班级组织纪律的同时,自己的治理方式也在某种程度制约了学生的制造性思维。致使学生在本班集体中能较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可是离开这个集体后,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过去从表面上看,我似乎已很出色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任务。可是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里的独立生活能力。老师得为学生一生一世负责。不能只满足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要满足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出于教师的神圣职责,我现在开始探究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意识下的班级治理方式。时下让我困惑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参差不齐,尽管付出了全部精力,也无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完全提高到配合治理的程度。这意味着将有个别学生成为这种治理方式的漏洞。如何弥补,时下正在苦苦求寻。教师的职责不许他们遗弃一个学生。

    探究班级治理方式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无任何约束地尽情地再现自己。从中摸索规律。寻找方法。可是这与学校死看死守的治理方式相抵触,为此自己落了个蔑视领导的罪状。同行们,什么时候你们能清醒清醒,放弃个人利益为国家民族着想着想……

    改变这种状态,须要点燃学生磨练自己的**之火。一个好的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把大脑接收器,更多地对准关系他们未来,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样孩子们的生活才有动力,有目标。从未来社会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地针对未来生活要求,磨练自己意志。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印证“意志”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少年时的磨练是奠定未来美好生活的基础。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少年,都应该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锻炼机会。每一份磨练就为未来积蓄一份竞争实力,积蓄一份幸福。这是人生规律,不是临渴掘井所能取代的。如果学生能把认识提高到这个程度,就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挫折都看成生活的财富,从而振奋起精神,勇敢地面对未来。

    要教会学生从生命的角度面对生活。伴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再也不是少年不识愁味道,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少年。现实生活的挫折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尽管此前已对学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意志培养,可那时学生生活中的所谓挫折还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当真正的生活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还是会令他们手足无措。些时要教育学生热爱生命,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然后再从生命的角度教育学生,无论是什么样的痛苦、悲观、挫折、失败都是生命的体现,因为有了生命才有这些感受,所以这些都是生命的财富。同成功、欢乐、幸福、希望同样可贵。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受到生活损害的。把生活的每一挫折都看成是新的生活的开始,就会增强生活的信心。因为有了时间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对待一个初三的学生,三四十分的成绩就初中学业而言是希望渺茫。可如果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把初中这最后一年看作是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就同样具有无限的希望。

    人只有勇气还不够,重要的是行必有方。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须从关爱自己开始。关爱自己的身体,关爱自己的荣誉,关爱自己前程。就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首先得从关爱自己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将学生的进展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会使学生的生活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产生生活的动力。

    爱集体,爱祖国,是爱自己的连续和升华。因为集体、祖国与自己是荣辱与共的。爱集体、爱祖国的最高体现是遵守社会公德。加强个人修养,是遵守社会公德的须要。在培养学生制造性意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将制造与适应和谐地统一起来。现实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懂得协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四、木桶理论,短板效应

    南方一种用木板条竖着排列拼成的木制水桶。其中一板条长,或者除一板条外都长,也无法把水装到长木条的高度。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根板条短,水就只能装到短条的高度。这就是短板效应。拼成木桶的每一块板条,要是看**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只要有一个重要因素有缺陷,人的综合能力就将受到这个缺陷的制约。所以在人才成长中,每一个关于人成长的重要因素都要重视,不可偏废。即要重视孩子的提高孩子的智商还要注重提高孩子的情商、财商……尤其是对待学习好的学生。

    五、人际交流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健康的心理可促进友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的交往也会促进青少年的心理走向成熟、走向健康,为使每位青少年的聪慧才智得到发挥,学业有所成就,身心**得均衡,因此青少年应学会人际交往。教育工作者应该屏弃隔离式的治理方式。

    (一)与老师的交往

    每一位老师负有培养下一代的重任,面对求知的学生,老师要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师生能很好地合作;

    作为学生要理解老师的艰辛,教师的职业是伟大、高尚的,教师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递者,是一代代新人成功的梯子,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人类积存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完全需要教师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得以使人类文明连续、进展。然而,每一位学生不一定知道,老师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需花费多少时间去准备,作业批改,辅导,思想工作,家访,从早到晚,从没有报过辛苦,老师就是用自己的心血一点一点地灌注学生的心田,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学生开启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而有些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不理解老师,上课溜号,不专心听讲,随便讲话,搞小动作,打闹,看课外书,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守纪律,种种,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一遍遍地教育,呕心沥血,为的是什么?作为学生要理解教师的劳动并不比别的劳动轻松,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这就要师生合作,学生要认真听老师的指导,老师要抓住学生特点认真专研教学方法,只有师生互相理解,师生融洽,才能搞好教学,学生才能有所进步。

    尊重,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要求,人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对他人的轻视,损害,就是对自己的贬低,若要让人感觉你是个有教养的人,那就要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注意做到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所以,在学校应服从命令,听教师教导,就是尊师的表现,也是学生应具有的美德。纵观古今,多少尊师的佳话,广为流传,“程门立雪”等,都是人们歌颂的学习的榜样,毛泽东年轻时的老师有许多,毛泽东都非常敬重,这些早已成为人们街谈巷里的话题,这其中我国为尊师的美德是人人赞颂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做为学生,要克服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特别要注意一些小节,如与老师挤,抢着往外出等,都会令老师对学生有反感。如果,学生若发觉老师不象以前那样亲近了,学生就应马上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言行,及时改正,只有养成讲礼貌的习惯,老师与学生关系才能融洽。要讲礼貌,首先要知礼。那么什么叫礼呢?就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交往中应有尊敬他人的行为规范,若不懂,就不受欢迎,只有知书达礼,才受人喜欢,受人爱戴,受人尊重。在与老师交往中要做到见老师要先主动问好,上课要注意听,有问题要举手,不随便说话,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顶撞老师,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工作,尊重老师才是现代中学生的美德。对老师的爱心要给以恰当地回报,什么是恰当的回报呢?注意,绝不是请老师吃饭,送老师东西,而是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才是对老师的最好的回报,而老师为什么会对学生施以“爱”呢?因为老师深知热爱学生,关怀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感召力量。老师用真挚的感情,酷热的爱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热情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联系。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爱和关怀,也就没有教育,爱是师生沟通理解的阶梯,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他越过了年龄的差异,时代的鸿沟,把师生情意推向更加美好的境地,所以,心不通是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的。师生之间在交往中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能成为新型师生关系,方可保证教育的成功。

    (二)学生之间的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是日常生活中最应说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伙伴,在家同在一

    起学习,玩耍,说笑,谈天说地,在交往中建立深厚的同学友谊。交往要使人受益,增长才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交往中若不会,则也会给人带来苦恼,好事办糟,同学之间交往要贵在真诚,某位哲人曾说过:“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以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又一位阅历丰富的人说过:“人与人结为朋友会有各种机缘,朋友之间表达情谊,也有不同方式,这是无法强求的,但是我觉得,唯有真诚情感的土地,才能长出友谊的长青树,靠酒肉关系,靠虚情假意培养的友谊,是经不起风雨的。”交友贵在宽宏,要珍重友谊,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宽宏大度,不计较情面,不计较得失,有意义的直言会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所谓交友要交净友就是这意思,区区小事,不苛求,原则问题不模糊。交友要贵在信任“人无信,不可交”。信任是友谊的桥梁,忠诚是友谊的核心,对于朋友的信任,我们万万不可辜负,不然的话,你不仅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还会失去友谊,因为,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交友贵在奉献,不重索取,友谊与自私不相容,友谊就是主动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在别人有了难处时,帮一把,这是待人友善,若要落井下石,则就不够做人的,是无人味的,生活中不论朋友贵**,顺境逆境都以诚相待,无论你职位高低,有什么变化,你都不要忘记曾经关怀过你,帮助过你的朋友,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不是以好处为目的,而是以友谊为目的,奉行“给”比“拿”更愉快的交友之道,才能赢得真正的友谊,牢固的友谊,只有爱惜友谊,珍惜友谊,才能在同龄人中有知心朋友,这些朋友也会伴你终生。待人以诚,使人获得安全感,待人以宽宏,使人享受一种自尊感,自有这样,待人才能以信,也自有这样才能使人人之间交往快乐,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得以健康进展。

    青少年的身心正在**时期,通过自身的,外部的各方面的因素的作用,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以健康的心态投身其中,从中受到教育,受到推动,受到鼓舞,得到最大程度的进展,这样的一代人成长起来以后,其力量将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国家之兴盛,民族之强盛才是成为可能的,我们应在教育中使学生体会到以上思想的教育影响,培养我的青少年学生优良的心理素养,让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成长。

    六、惩处的补偿教育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惩处在某些时刻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他能警醒学生不重犯错误。可以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疚感,从而把惩处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所以惩处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对正面教育有一种补偿作用,能解决一些正面说服教育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论语》述尔:“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就是孔子留给后人的惩处教育的最高境地

    作用:1、矫正功能;2、威慑功能;

    策略:

    1、全体当事者自述,互相解释,找出矛盾处,寻找答案;引导学生认识处罚对其成长的真正含义,取得学生的主动配合。学生最难接受的惩处方式是只看结果,不问缘由便批判,当着许多学生的面大声指责,不按校规、班规处罚(不教而杀为之虐),侮辱学生人格等等。

    2、讲究实效,力避无的放矢。不可多用,个案尽量不用。非广泛恶劣影响的错误不用。心理承受能力低者不用,陌生学生不用。

    3、掌握好分寸:度,是惩处教育的重要要素。否则就会改**质。要在尊重学生尊严的前提下为之。取得学生的理性配合。

    4、把握好时间性:首先,要体现及时性。以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注意惩处在不同时间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一般每月十五左右不惩处学生,因为十五左右为月圆之日,月球引力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使人情绪不稳定,难以做出准确的推断。实验表明,月圆之日,自杀、车祸、其他操作故障比平时要高出许多。晚放学前不惩处学生,一天的劳累,使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惩处的真正意义。往往在别人的误导下,做出错误的推断,导致不能正确对待。周末休息日前不惩处学生,但可以提醒学生回去思考这个问题,下周拿出个观点来。首先,周末应该还给学生好好休息。其次,周末学生接触许多不同层次人,这此人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容易误导学生。每天早晨八点之前尽量不批判惩处学生,因为此时学生尚未进入最佳思考状态,易冲动。

    5、惩处后的调控是必要的环节: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素养,要及时对受惩处的学生进和调控。如果发现学生反映不正常要审查惩处是否公正,如果有失偏颇,要及时向学生道歉。反之也需及时勾通,解决学生的误解。

    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罚。辩证地应用处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个性强的学生要以柔克刚。

    (2)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一般共性问题,易公开批判,个别问题一般单独处理。

    (3)忌感情用事,酒后,生气,情绪不稳定,不易作这个工作。要公正、一视同仁。对学生过去的错误要简单具体概括,不易反复。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在自己很有必要重视眼下这个问题。

    (4)要以理服人,要让学生解释,要说服学生。忌压制。在学生理屈词穷的情况下而为之。

    七、批判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情绪效应,距离美是教育的重要因素。为师者,要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去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空白效应,心理效应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由语言批判引导学生自省。批判之后,最好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这样,学生就不会有种被“穷追不舍”之感,抵抗心理就会锐减;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喋喋不休地批判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将心扉紧闭,对批判一概充耳不闻。

    近因效应,心理实验表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一段话的调子。例如,“随便考上一个学校,该没什么问题吧?虽然基础不好。”“虽然基础不好,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语句排列的顺序不同,但给人的印象是全然不同的,前者给人留下悲观的印象,后者则相反。因此我们教师在批判学生时,应注意选择语句的先后顺序,尽可能使他产生一个良好的近因效应。“近因效应”的功能明确地告诉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

    八、班主任工作的四种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和形象

    1、班主任第一次亮相,要做到衣着整洁得体,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气可亲,举止文雅大方。

    2、班主任第一次“施政演说”应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他是学生对班主任能力、信心、魄力的一次检验,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形象。

    3、班主任的第一节课,更是班主任常识水平、教学艺术的一次展示,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班主任的敬重和信赖程度。因此班主任应精心上好第一节课。

    (二)、利用南风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掉。北风劲吹,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缓缓,轻柔温暖,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动变为自觉。这种以自我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三)、利用期待效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他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

    (四)、利用化妆品效应鼓舞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无知分两种,一种是一看就无知。这种人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一种虽然无知,但对学问有个一般了解,不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是看不出来的。后者这“一般了解”就好比化妆品,他掩盖了人的缺点。使此人有了尝试的机会。这些尝试的机会,就又为这部分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之有了继续求进的机会。用这种方法,可以鼓舞那些已完全丧失完成学业的学生,建立积极的生命意识。为这部分人终生学习,奠定心理基础。

    九、初中生性心理初探

    初中生早恋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在孩子们偷吃伊甸园**果的现实面前呆滞不休。从人类社会进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新陈代谢畅通的标志。孩子们的性早熟,说明社会基本劳动者的循环周期缩短,人类文明进展速度的加快。早在多年以前,毛泽东先生就提出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其目的一方面是减少劳动者再培育的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加快基本劳动者的再生速度。以增加人类社会的有机制造力量,消除代沟。只惋惜多年的政治纷争,扭曲了先生的初衷。以致于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体制、理论滞后于时代的进展。在孩子们的正常生理反应面前惊诧不已,不知所措。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不只有继承先人经验的任务,还负有进展前人理论的使命。而理论缘于实践,就让我们去探究,去寻找一把开启时代青少年心灵之门的钥匙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初中生早恋问题,让作先生的正视青春萌动,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性”意识,多年来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被我们视为最丑恶的东西加以“遗弃”。性心理即丑恶灵魂,更谈不上如何对待青少年性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毋需探讨,扼杀勿论。尽管在时代文明之风中此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可绝大多数具体教育工作者除了扼杀、回避别无良策。并非他们不懂教育,主要是这些先生心理问题尚未解决。如不扼杀、回避怕染好色之嫌。先生去“适者生存”了,那么又怎样教导孩子们去开拓呢?孩子们倘若亦来个“适者生存”,我们的社会又怎能前进?我想倘若作先生的多点先哲布鲁诺对信念的坚定性与献身的勇气,我们的社会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怎能想象正视人性,比伽利略观察天体还要难。面对为真理而献出自由的伽利略,面对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我们难到不为吾辈的怯懦而惭愧!难怪世人称我们为教书匠,“匠”与“师”的区别,就在于“匠”只会模仿,而“师”会进展制造。

    作为这一课题的序似乎长了一点,可作为对传统观念的宣战尚显不足。就让我们用实践来谱写华夏新的文明之歌吧!

    探寻青少年性心理,不亚于弗罗伊德释梦。摸索个性尚可,寻求共性绝非易事。想取得世人认可更难。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让我们先从青少年个性心理入手吧。

    在人的一生中,性心理的产生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双重因素。

    性,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但**的强弱则受客观条件制约。可以说**的增强与减弱是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存在着外在内在之分。外在的条件包括听觉、视觉、肤觉、嗅觉;内在的条件也就是青少年性早熟的根本原因,就是内分泌的速度的加快,新陈代谢周期的缩短等等。

    由于物质文明的提高,青少年的饮食结构有了很大改变,由原来以谷类为主,逐渐增加了大量的肉、蛋、奶类,这种改变加快了内分泌的速度,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致使性萌动时间大大提前。原(二十年来前)十七八岁才有的性萌动,现在十三四岁就已经很明显存在了。这种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恐慌,给教育出了个难题。面对这种现象,除了善加诱导使其正确认识**关系外,降温仍是个必要的手段。象美国这样开放的国家,对青少年**也是严加限制的。如何使青少年正确对待**问题仍是美国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性心理降温是诱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恰当运用人大脑的兴奋灶交互抑制原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支配主要行为的区域称为一个兴奋灶,一个新的兴奋灶的产生将抑制旧的兴奋灶兴奋。既然性兴奋灶的产生,抑制了孩子学习的兴奋。我们何不再造一个兴奋灶,操纵一下孩子们的性兴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孩子们产生性兴奋的客观条件。从生理上讲,性早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遗传因素。人类的繁衍在生理上是有其连续性的。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其生理特征是具有稳定走向的。在当今时代,性成熟的时间逐渐在缩短是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据调查,小学生中,女孩子来月经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多。初中生中,男孩子遗精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上面提到这个现象除遗传因素外,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个重要原因。过分营养使孩子们的**速度加快。这是物质文明进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心理上讲,性早熟也有其客观原因。社会的进展,改革的加速,使社会风气西化。**关系日趋融洽。成年人正常的男女关系,在孩子心理上产生了较强的刺激,诱发了其本能。传播媒介的迅速进展,使孩子们有机会看到许多本属于成年人的节目。尤其是一些不法商人,用黄色影音书在孩子们身上谋利。这种强刺激,令孩子们性亢奋,以致失去理智。在未成年的孩子心理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尤其是传统的性观念,使包括老师乃至家长在内的**世界,不能正确对待有过**的孩子。使孩子一但偷吃了伊甸园**果,就着到全社会的鄙视。这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卫道者们,你们年青时的心理世界难道就是一片净土?如果客观条件同意,这些卫道者们又有多少能成为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社会需要理智。作教师和家长更需要理智。作女孩子家长的更应该多些理智。孩子们有初次**时,大多是迷惘的,他(她)们此时需要关怀,需要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性早熟的孩子多数是聪慧的,善加诱导将有许多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可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诸多卫道者,扼杀了多少好材料,只有从教者自己心里明白。行此文的目的不是责备哪些人,只希望从教者将自己的思想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给孩子们一片蓝天的同时,也还给孩子们一个七彩的世界。

    这是一个**的话题,所以为研究此课题作了诸多诠释。但这不是此次行文的目的。此文是要研究性早熟现象与教育手段。

    生理研究表明,女孩子的成熟时间要比男孩早一二年。加之思想解放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女孩子带有较强的性攻击力。上海做过一次调查,初涉情河的青少年中,女孩子主动的占百分之九十,女孩子主动发生**的占百分五十以上。虽说全国象上海这样文明程度的城市并不带有普遍性,但这至少表明一个趋势。因此,对女孩子正确的性心理教育,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实的都是解决性早熟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首要。学校调查表明,尽管学生早恋现象中女孩子主动的越来越多,可这部分女孩子的性心理是不成熟不具体的。有的觉得与男孩子在一起有兴趣,因为男孩子大多大度不与之计较,遇事多礼让女孩子。有的因受到校内校外的冲击,觉得找个勇敢的男孩子有安全感。还有的因性格孤僻,在女孩子中没有人员,觉得找个男孩子做朋友不受卑视。还有性格怯懦的,在纷乱的环境中觉得无安全感,找个男孩子有人庇护。纯属性需求的不是普遍现象。在文化程度较落后的城市中,男孩子主动的相对较多。但不管男孩子主动还是被动,他们绝大多数还是比较看重“初恋”的。在他与她之间女孩子把握分寸的能力与力度要较之男孩子强。所以,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女学生特别心理教育是当务之急。这一点日本教育就是个较好的范例。男女心理教育差别是社会分工不同确定的。

    上述现象只是一般规律。可不管什么样的特别现象,都不能强行堵截。要汲取大禹治水经验,学会疏导。多安排男女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但要运用排列组合减少两个个体短期内重复接触。组织学生研讨规律与责任。让孩子们懂得如何遵循人成长的自然规律,如何作一个有责任感的正义之人。使学生们在现实生活现象面前,用理念战胜本能。让他们懂得,人的某些成长规律是不能做改变的。比如食欲这一人生第一大欲,在不同时期满足食欲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婴儿时就必须吃流食,这时给他吃山珍海味不但不是享受,反而会要了他的命。即使到了能咽下山珍海味时也不意味着所有山珍海味都可以吃。有些生、冷、硬的东西吃下去不但品不出美品,还可能把胃吃坏了。从此伤食,一生都无法再享用这种美味了。因为此时的功能尚不健全,无法消化所有美味。山珍海味就好比**情感,不同年岁情感交流的方式是不同的。虽然孩子们从记事时起,就知道男人女人。但是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相互交流都是需要时间的。相识只是偶然,同学也是偶然的结果。但要在学友的感情基础上升华,则需要彼此相互深层次的了解。这是责任使然。如果彼此看重这个缘分,就应该认真对待。让对方去了解真实的你,让你去了解真实的对方。那种任**横流,是不负责任的态度。玩一玩的想法,是要不得的。那如同玩火。玩火者必自焚。真正促成友情完善的唯一方法是共同进步。因为人与人的结合包括男女结合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对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婚姻都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感情的产生是需要文明基础的。不同文明层次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离婚的原因不一定非得有一方有错误。感情不合的离婚案比比皆是。所以在一个人进展还没定型的时候,就确定情感取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初中阶段,男女同学建立起健康的友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科学地看待青春萌动。过分地强调意志在性冲动时的作用,是形而上学的的观点。教育所要遵循的是带有普遍性规律。这是教育研究的唯一取向。教育研究不是考察孩子意志,而恰恰是要挽救那绝大多数意志薄弱的孩子。青少年时期意志薄弱不意味着终身都是个意志薄弱者。意志是培养出来的。因此,丰富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是解决青少年早恋的理想方法。也就是用业余文化生活在孩子们大脑中再制造个兴奋灶,用以抑制孩子们的性兴奋。同时,还要教导孩子象楚庄王拒饮强台一样,主动为自己设计成长环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能有此自知之明,终有一天会一鸣惊人的。

    性文化是最原始的一种文化也是最现代的一种文化。说他原始,是因为一般在愚昧落后的地区是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说他现代,是因为他已有了理性升华。现代教育不是将孩子们与性文化隔离,而是让孩子们稚嫩的性观念理性化。英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比较保守的国度,试婚现象曾一度受到政界的攻击。可当试婚现象成为普遍现象后,英国议会不得不通过试婚法。由此可见,社会现象只能善加诱导治理,取缔大众意愿,难于登天。解放思想是世界文明进展的趋势,正视现实是当今人们流行的时尚。

    世界本来就是有男女之分的,受完初等教育后相当一部分孩子就已走上社会,去直接面对生活了。如果让少男少女们对世界的另一半不还十分陌生,那将使孩子们走多少弯路。可见,性观念教育不仅是解决影响孩子们学习的问题,还是社会进展的需求。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新生事物往往留下的印象较深。当新事物成为日常现象时,孩子们就不觉得新奇了。有的学校,在性教育的路上刚刚迈出一小步,发现男女学生出现了单恋现象,就吓得不敢再进行下去了。这恰恰是没有遵循规律的结果。没有使新奇的事物,变成日常文明行为。每一个新的兴奋灶,抑制着旧的兴奋,那么学生们就将在老师给他们制造的兴奋引导下,逐渐地走向文明。

    性教育不可忽视青少年的闭锁期,如能在青少年的闭锁期就适时地进行诱导,比开放期再行教育要有效得多。往往人们经常在幻想,先不要让孩子们去涉及这个领域,万一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岂不是适得其反。这还是“性”罪恶观念在作祟,总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其实只有从某种角度看,只有在青少年时期产生性意识,才说明孩子是正常的,是个好孩子。否则说明孩子有残疾。

    青少年的课余活动,要以陶冶情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高雅情趣为取向。促成孩子积极人生观的产生。性心理是个亘古不辍的话题,非一朝一夕所能窥透。青春期教育也是随着社会进展而千变万化的。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教育方法,都必须遵循疏导的原则。本文的宗旨也就是探讨疏导规律。虽尚显琐碎,但取向是正确的。

    十、接待家长艺术:

    1、知子莫若父。同样见父亦晓子。通过孩子可对家长有个一般了解。当然特别情况除外,例如从小不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所以接待家长,首先要判定家长的社会层次,文化素养。要从家长的嗜好处切入。说孩子的缺点,要具体委婉。单间要穿插对孩子的肯定。观察家长表情,要家长表现出不爽时,要用时肯定孩子某方面的成绩,肯定家长优点。切不可一味贬叱。

    2、从交谈中推断孩子家境,社会关系。切身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成长的利弊。指出孩子缺点在今后生活中的影响。用生活多变社会现实,来鼓舞家长重视对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引起家长对孩子缺点的重视。

    3、多肯定家长舐犊情深的情感。从而将家长的情感从本能引导致理念。交谈中要自谦,表示把不成熟的认识仅供参考。同时又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让家长确信为师者的观点。

    4、用举例的形式委婉地批判家长的一些行为。同时马上肯定交谈者,例如:“如果家长,都象您这么明事理,我们当老师的工作要好做多了。”

    5、对孩子可能发生的一些行为,要明确简要地向家长提出。提醒家长注意。同时要阐明这些行为眼下孩子还没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象给孩子习保险似的,谁也不希望孩子出事,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

    6、家长会艺术:家长会上,莅会家长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家长会上的用语要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共唱。举例要恰当。观点要明确。理论依据要充实。声明,在会上谈孩子缺点,最难为情的是我这当老师的,不是你们做父母的,要给家长们以台阶下。对女孩子的一些问题要与家长个别交待。男孩子涉及个人**的问题也要个别处理。会上要分析班级进展情况,要有数据、有比较,即有孩子个人纵向比较,也要有班际横向比较。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要给以专业的分析。帮助家长找准培养方向。

    7、向家长明确启蒙教育的不完整性,阐述强化教育的必要性。让家长明确,这是教育时间所决定的。是无可选择的。理念战胜本能,如同手术一般。正常情况下,用刀割肉是不可以的,有了病就必须割掉,否则就要全部交待。不管你痛与不痛,情愿与不情愿。不情愿割肉,怕痛是本能,手术割掉该割的肉就是理念。强化教育就好比手术,虽然痛,却是为了孩子的前途。

    学生现象

    十一、班级学生的违纪现象群体化

    一群在一起较长时间生活的孩子,他们的生物钟会产生内在的联系。多年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了这个规律。也就是说一个集体也有生物钟。尤其是学校内的班集体,这种生物钟的规律更加明显。孩子们常常有规律地兴奋、消沉,甚至连脆弱,有时都一同发生。而且一旦到来很少能受外力左右。如果这个时候,盲目地以外力施压,就会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目前为止,本人也只是发现学生们这些现象的周期性发生,却没能发现其规律。尚无法确定其周期的规律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孩子们集体生物钟的现象,同孩子们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的关系。是由于较长时间的抑制,使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汇合在某一时刻同时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是有周期性的。可这种周期性的内在规律,尚有待于研究。比如孩子们周期性兴奋,一学期有时发生一两次。多数发生在一学期的中后期。就这个问题,我研究过,发现孩子们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或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迷惑时,绝大多数的孩子出于对老师的敬畏,不敢表现出来。可是当这样的学生人数超过班集体人数三分之一时,集体生物钟的现象就易发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孩子人数增多时,学生容易兴奋;学生生活中产生迷惑的人数增多时,学生容易消沉。当集体生物钟现象发生时,说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较集中较多,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别之多之大,很难在短时间内说服学生。所以,究其形成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采取泄压法。临时先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再摸清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逐一清除孩子们的心理障碍。班集体生物钟出现兴奋、消沉现象时,多源于学生对老师的畏。反之,当学生对老师敬时,则会表现出委屈、自卑等脆弱的一面。

    总而言之,班集体生物钟现象是对班主任的警告。说明班级问题已较集中,学生而同老师(包括班主任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此时的任何批判都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此时,同学生进行恳谈,娱乐,极限体育活动等。都是较好的减压恢复孩子理智的方式。

    十二、正视学生的顶撞

    一个唯命是从的学生是没有进展的。学生学习的最高境地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所以以听话与否为衡量学生好坏为标准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师傅最大的尊重,就是学有所成。因此,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以理念战胜本能。师道尊严,在今天应该有新的概念。重视学生的顶撞,是一个为师者的教育从本能升华为理念的开始。

    首先,学生开始顶撞老师,不应该简单视为学生对老师的不尊敬。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发现学生行为的积极因素。学生开始有了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哪怕只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本能诡辩,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种进步。因为学生开始冲出老师头上的光环是要有勇气的。对这种本能要是善加利用,诱导其把这种勇气用在追求真理上。这种情况下,为师者要用道理说服学生,并鼓舞学生用道理说服老师,鼓舞学生以与老师辩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其次,学生顶撞老师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反馈。他说明教育通道堵塞,学生与教师之间已产生隔阂,如果这种隔阂隐藏下去,势必为教育造成为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学生顶撞老师,切不可以力压服,否则会埋下隐患。应诱导学生从本能的自我保护式的顶撞,过渡到用道理为自己的行为找根据,直至在学习上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

    再次,学生开始顶撞老师,应视为学生扫除心理障碍的最佳机会,在中国师道尊严是传统,学生生活在中国的国情里,如果没有巨大的心理障碍,是绝少能与老师顶撞的。所以,简单地压服学生对老师的顶撞,将使学生失去清除心理障碍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把其内心的所有想法都说出来。用为师者的睿智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再次,顶撞也是一种交流。虽然他是一种消极交流,但却为变消极交流为积极交流提供了可能。压制只能把交流变成无声的消极对抗。势必大大提高教育工作的难度。应鼓舞学生,尊师的最高境地是把不懂东西弄懂,而不是无条件的逆来顺受,逆来岂能顺受。开明的教育工作者,会把顶撞视为进步、成长,至少是进步、成长的消极表现。

    再次,顶撞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表现。如果说否定自我是人成长的第一步,顶撞则是否定自我的第一步。因为有了自我意识,学生才会顶撞。最可悲的是学生无自我意识可言。所以当学生顶撞老师时,教师应真诚地表扬学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我意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顶撞的潜意识根源。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勾通不但是必要的教育手段,而且还是学生必修课程。在以勾通解决学生顶撞矛盾的同时,教学生学会与人勾通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职能。通常学生之间发生事情,老师总是积极地参与处理。深怕学生处理不明白。因此,使学生失去锻炼与人勾通、处理问题能力的机会。这是一种溺爱,是一种舐犊情深的本能。这种非理性的爱,其危害程度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损害都严峻。因为他具有隐蔽性,有传统观念所观赏的华丽外衣。更具危害性的是我们现今大多数教育部门的领导只有善良的本能,不能把教育升华为理性教育。他们的观念往往贻害从多学生一生。当今社会有个错误观念,就是一个能把课讲得好的教师定会是个好的教育领导者。教育治理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极严肃复杂的科学。不是凭着传统经验就能从事得了的。如今素养教育的最大障碍就是各基层教育领导者的观念与素养。缺少良知的把教育当作发财的工具,唯金钱是从。良知尚未完全消灭的也不去研究教育的进展,忽视教育的社会职能,简单地以行政治理方式、企业治理方式来治理教育。传统的为官之道,使他们与被领导者之间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加之某些领导者刚愎自用,盲目自大(他们或她们有一部份曾经是比较优秀的老师),以他们以过时的观念来治理教育,不但起不到促进进展的作用,反而成为教育进展的巨大障碍。

    教会学生勾通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无法改变领导者的观念。因为大部份领导者的观念是受利益驱使的,并非只是简单的认识误区。这是体制问题。可悲的是这种统治阶级所确立的体制约束下的教育并不反映该统治阶级的意志。至少是不反映统治阶级公开表现的意志。使教育的社会职能受到桎梏。这种矛盾不解决,我中华民族将有**灭种的危险。天下的“匹夫们”不知现在都在干什么?难道民族的局限性真的成为了世界进展的障碍了?

    十三、宣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时代特征,生活节奏加快,初中生再不是玩皮不谙时事的少年,少年也绝非不识愁味道。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环节。定期适时有组织地让青少年宣泄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历史原因,现今的孩子心理素养较差,承受能力偏低。所以心理压力成为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因素。传统原因,这个年龄的孩子又少有宣泄的机会。久而久之,积郁之病。这就是当今精神病人年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青少年恶情犯罪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多年来尝试帮助学生宣泄的方式有以个几种方式:

    1、多与学生在校外接触,离开学校学生会在精神上有一种放松感。多参与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活动中要注意当个参与者的角色,尽量不去做任何事情。让学生当你的领导,学生会有很多交心话与你说。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正常宣泄,还可以成为教育的信息反馈。

    2、在班级定期召开肯谈会,让学生随意评价老师,并保证不将会上内容外传。开发班主任信箱,让学生倾诉,并保证有人信必回。

    3、开导学生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该喊时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让他们走到旷野,尽情喊叫。

    4、协调科任老师,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为师者,豁达是必要素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老师的辛苦。

    5、倡导学生交友,本着友直、友谅、友多闻的原则广交益友。

    6、指导学生有克制的宣泄,时间、地点、场合,要尽量不影响别人、不损害自己、不妨害社会利益,否则就会带来新的情绪困扰。

    减压法。长期严格治理,势必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如若不及时进行减压,将造成失控的形势。即使平时有计划地进行宣泄,心理压力也会在较长的时间里形成高压状态。所以在学生的人生转折关头(升年级、学习产生质的变化、学生家庭产生巨变等),要给学生些思考时间,时间可视学生心理压力的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一周到二三周不等。

    十四、隐发事件的处理

    面对班级的备品损坏、班级丢东西无人承担责任等隐发事件,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承担破案的侦探角色,还要承担起班主任教育本职。在破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让学生敢做敢为。让学生明白把责任感视为生命,是一切有作为的人必不可少的素养。让学生养成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的良好品质。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简单充当侦探的角色,是有悖教育宗旨的。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切不可简单从事。否则给孩子心理留下的阴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人的品质是随着世界观的形成而形成的。在孩子还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时,孩子也就有具备完整概念的品质。良好的品质是要教育以后方能形成。仓廪实而知廉耻。不用说一个孩子就是成年人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因此针对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方法去处理。

    损坏班级备品无人承担责任的,要先动员责任人自己承担责任,孩子一旦被动员承担责任,要及时鼓舞表扬学生正确思想斗争的结果——勇于承担责任,委婉地警告这种行为在人品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危害。在动员完无人当场承认的情况下,要表示给犯错误学生机会,不可当场马上求结果。过后要暗地里调查,调查中要切记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与尊严。不可采取极端手段。但可采取连带责任制,给相关责任人施加压力。让学生揭发不良行为(让学生无记名写条揭发,但可在没看之前继续给全体学生施加压力,鼓舞责任人承认)。与此同时(看条的同时),继续给全班同学施压,鼓舞责任人主动承认。如若仍无人承认,就要由负有备品保管责任的所有人共同承担,如值日生、生活委员、值周班长、班长,初期还要由班主任也承担一份责任。不教而杀为之虐。较长时间的这方面教育后,班主任老师可不再承担责任。但在初期要给学生们做出榜样。贵重物品,可考虑学生承担能力,分成若干份分别承担。一般廉价物品,要由每个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比方说盆坏了,如若是这个结局,就要让每个责任人都赔一个盆。

    如果班级有同学丢东西,先不要大张旗鼓的批判。要私下批判丢东西同学,保存物品与财物不利。平时要学生不要把贵重物品带到学校来。并要把所有钱物随身携带。不要给别的同学提供犯错误的机会。同时要私下调查,调查也要本着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与尊严的原则。怀疑对象不可过少,即使确实少也要找理由让部分同学陪同。最好鼓舞学生为了自身的清白,都主动配合调查。同时要说明,嫌疑只是一种关系,不等于就是责任人。就象被告不等于就是输掉官司,不等于一定就是坏人一样。所谓嫌疑就是与发生的事件有关联。这事也可鼓舞学生自己调查。但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原则,就是调查必须得到同学主动配合。不可强迫。

    十五、如何对待初中女孩子的青春冲动

    生理因素决定,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成熟的早。如何对待初中女学生的青春骚动,是关系着女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还是一个关系着民族素养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倾向疏导,可却忽视疏导是受许多客观因素制约的,收效较慢。多年来的经验,这种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孩子自身成熟程度制约。对待初中女学生的青春骚动,首先要先采取冷却法,充分利用学生惧怕老师知道的心理,策略地表现出关注。尽可能较长时间地拖延学生的性亢奋期的到来,经验告诉我,这时的任何教育方式都很容易刺激女学生产生性亢奋。一旦她知道她的怕人知道的事已不是秘密。她就再也没有顾忌,甚至会放纵自己。但这个时期,可以委婉地(尽量回避刺激字眼)讲一些如何正确对待青春冲动问题。教育学生遵循人生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学生明白,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会因为得到眼前少许的欢乐,从而失去人生此后的几乎全部幸福。因为人生的列车是按规律停站的,如果在一站耽误时间过多,就会错过同龄人的这趟列车,得以失去以后的所得为代价。

    在学生的性亢奋期到来时,要尽量幸免男女学生单独活动的机会,多制造男女学生集体活动的机会。在学生中开展极限运动(如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较大量的劳动,较大量的机械学习等),一方面缓解女学生的性亢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时教育男学生正确对待女同学追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当男女同学之间因早恋发生矛盾,要教育男学生培养高雅的男子汉风度,让学生明白尊重女性是文明世界的社会规则。教育学生以豁达心胸对待生活。要做大事业,就必须豁达的胸怀。人有多大量就能做多大事。对待女学生最重要是化解其心中的情结。学生的早恋绝大多数是没有结果的。不能让女学生们感觉被遗弃或被耍弄,否则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就会种下仇恨的种子。这将毁掉她们的一生幸福。在这个问题上,做老师的只有用自己的智慧之身挡住男女学生们射向对方的丘庇特之铅箭。不让学生受到损害,是为师的天职。即不能让学生互相损害,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不要结下冤仇。要让女学生明白,这种矛盾她们是有责任的。如果她们当初以平和的心态与对方交往,没有超出同学友谊之外的期待,她们就不会有受损害的感觉了。同学之间今天好了,明天不好了,没有谁认为自己受到巨大损害。所以,早恋是孩子们在还没有明白成年人生活准则的前提下,玩了不适当的游戏。要诱导孩子们把这种感情化为同学之间的友谊。化为未来美好的回忆。

    引导女学生通过写日记进行宣泄。通过笔谈的方式使学生敞开心扉,解开学生的心结。是较适应中国国情的心理咨询方式。老师,尤其是年青的男老师要认真润色批语,幸免让亢奋期的女孩子产生误会。

    十六、矫正学生的对抗行为:

    1、把握学生身心健康进展的特点及规律,学会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这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式走向成熟的必要途径。

    2、要充分理解信赖学生,非必要不揭穿学生的谎言,或学生还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要通过勾通,使学生主动告诉老师。对学生学习中的苦衷,要给以明确理解。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适者生存的道理。要让学生懂得这种适应能力对未来生活的真正意义。

    3、对学生要做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忌主观臆断,道听途说,以偏概全,要重视学生对抗的情绪因素。不要把学生的对抗行为轻易地与个人品质相联系。例如:“可以这样对学生说,你今天不冷静,肯定有原因,能否告知老师,如果不方便相告,老师也不牵强。但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你先休息,把问题搞明白,咱们再谈。老师也年轻过,非常理解年轻人的理性冲动。那种能自我搞清认识,情愿把自己与大家与社会融合在一起的瞬间不理智。而不是那种把自己与大家与社会对立起来的非理性冲动。老师希望健康的你能从健康的理性冲动中走出来。你先回去。”做学生思想工作,要学会上台留梯,要及时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4、要引导学生自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要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要培养学生“慎独”。〖慎独能力:是指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是自觉意志的表现,是在强烈的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5、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内心中的矛盾。如:组织或自发地唱歌、写日记、参加体育活动等等。

    6、人间正道是苍桑。要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和道德风尚。

    十七、如何对待学生的非理性冲动

    这个问题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本校而言,这种问题一但发生,师生对峙起来,大多数的结局是导致学生辍学。我们现在无法探讨应不应该存在师道尊严问题。可幸免对峙,恢复其理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尚不失为良策。在这方面,我所体会有如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法:先生高度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仪表,言谈举止,以获得学生的仰慕,此乃制服学生,增强教育效果的关键。只有这样先生才会对学生有慑服力。

    二、时间法:初中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思想意识。看问题具有较强的形而上学的倾向。一但发生对峙,时间可以使其从支离破碎的认识中选出基本准确的推断。恢复其理智。适时的时间,可以增强其心理压力,促使其反思。所以学生犯严峻错误后不要马上批判,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三、珍惜法:要十分爱惜学生的自尊心。哪怕是“虚荣心”也应该倍加呵护。这是学生是非观念的一种体现。如加以妥善诱导,是可以使其成为自尊心的。强化其自主意识。一但发生对峙,学生才不会丧失理智。

    四、晓喻法:明确其生活目标,阐明其错误与其生活目标的矛盾。己所不欲,毋施于人,诱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深其对老师行为的理解。方能助其恢复理智。

    五、尊重法:无论学生如何不理智,教师不能用语言挖苦。要尊重学生人格。伤人以言,重于利刃。要维护师尊就必须如此。批判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五法,欲行之有效,必须加强教师本人的语言修养。语言的逻辑性与诡辩术同样重要。诡辩术可以给学生设疑。生疑则是制止学生错误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就赢得了再教育的时间。通俗地讲,也就是要学会用学生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其行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十八、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12~14岁的初中学生被称为“危险年龄”者。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青春期来得突然、迅速、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加上好奇、冲动、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和观念模糊会导致不良品行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生怎样对待感情〔爱情〕,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工作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

    异性之间的喜爱和吸引不知不觉表露出来,这是生命力催动人体生长和**的结果,班主任应当喜悦而平静的迎接“青春信息”的到来。对待早恋的学生,要针对其爱虚荣和好表现的特征,努力提高其做人的素养,规范异性之间的礼仪交往引导其恪守“情书不言情”,“相交不言爱”“同学相交不耍赖”的做人准则。对于相互喜爱的异性,首先,要求他们“动于情、止于礼”,并引导他们互相鼓舞,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把情书变成异性之鞭策学习的交战书。尽量开拓学生视野,把两人间的异性吸引力放到对所有异性身上,建立同学之爱,师生之爱和父母之爱。巧妙地引导学生走出青春误区。把学生间的相互吸引力转化成他们学习和做人的动力,建立起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树立志异性之间的竞争意识,让异性之间充分显露自己的才能。学习的进步、道德品质的提高、异性之间的相互帮助和鼓舞,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化自卑为前进的动力,最终把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凝聚成班集体团结向上的力量。这就需要班主任多给学生提供心理成长空间。做到“巧为红娘察病因,对症下药要细心”。让学生明白,一个自身还没有生存能力的人言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爱是一种庄严的允诺。一个建立在假想基础上的允诺,是欲不是爱。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舞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对后进生要多鼓舞,对优生批判要一针见血,少而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