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伤感女诗号两句: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1:01
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 2009年12月08日 13:50 凤凰网历史综合 【 】 【打印共有评论0

 

毛泽东时代的最大缺憾就是没有个人自由、个人利益

网友:今天重点反思的问题是那个时代给现在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

萧延中:重点反思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究竟是什么?毛泽东时代强调团体的凝聚力,对于个人的利益以及对于个体的尊重在那样的时代当中是没有的。所以毛泽东有一句话,“你们经常有一个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说白了哪儿有我为人人,不就是人人为我”。他把这样的思想看成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今天我们用“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概念,我们中国人特别容易弄混淆,容易把“个人主义”这样严格的政治学概念理解成“自私自利”(self-serving),这完全是两回事。有没有个人的地位?有没有个人的主体自由?这个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

毛泽东时代最大的缺憾就是在那个时代个人自由、个人利益是没有的。今天反思,我们建立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础是以个人为基础。今天我们提出“人本”,这个概念很模糊。人本是指个人还是指群体?个人也是人,群体也是人。人本主义究竟指的是什么?不能说毛泽东时代没有人本主义,他也很关心整体民族的发展,但是他没有把思想的聚焦点放在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自由之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讲过,他理想的共产主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主义。毛泽东也的确说过,要造成一种即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十分遗憾的是,在以后的政治实践中,他的这种愿望并没有得到贯彻。当时毛泽东时代对于个人强烈的抑制,甚至压抑,这是今天需要反思的。

由于没有“个人”这样一种概念,因此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简单认同群体价值的趋向,不允许你有各色。比如,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拿的工资都是一样的,发型都是一样的。当每个人都是一个大模子刻出来的时候,就会形成个人不自觉地,甚至必须地要向一个统一的价值认同。如果不认同的话就会被另类化,另类化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是生存不下去的。今天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我们今天穿的衣服就不一样了,我穿花的,你穿红的。当时这种情况叫“资产阶级作风”。

萧延中:我再强调一遍,“个人主义”是完全可以谈的,“个人主义”这个概念必须是要有的。要反思毛泽东时代,这个信息应该给大家。政治学对于“个人主义”的内涵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但是在普通大众当中,是不是仍然会把“个人主义”与“自私自利”两者划等号?这是一个太大的误区,这两者绝对不是一回事。当然,所谓“个人的自由”必须以法律为基本前提,但那个时候没有。过去流行一句话,叫做“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我们现在要问:大河之所以满,其源流是从哪儿来的?所以,最原始的涓涓细流才应当成为首先被关注的基础。当由此形成巨流之后,那些支流才可能受益。但受益的支流也要有所节制,否则就会对主流构成危害,最后一切全毁。显然,保护源头和节制支流都很重要。问题在于究竟谁是基础?谁为首要?源头和支流之价值的轻重,在根本性质上绝不可平起平坐,同日而语,更不能本末倒置,反客为主。这就是立基于“个人主义”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再强化“群体协调和互助”的简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