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侠影之轰定干戈20: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08:13
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 2009年12月08日 13:50 凤凰网历史综合 【 】 【打印共有评论0

 

毛泽东不是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

主持人:我们回头来看一下毛泽东的人生,他的一生也是起起落落。我们现在经常知道口头常说的是邓小平的人生三起三落,毛泽东的人生其实也是三起三落。怎么归纳出来的他的人生的三起三落?

萧延中:关于三起三落已经有文章了,搜狐前几天就登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主持人:这种说法以前好像听到的比较少?

萧延中:对于这些事,在专业圈子里,大家都知道,只不过大家更关注他的晚年或者是革命成功以前的最后一段,也就是中共七大前后。1942年到1945年左右毛泽东崛起就再没有落下去,一直到1976年去世,关心这段历史的人比较多。

前一段历史大家关心的不是太多。毛泽东自己说过,以党的代表大会为标志,每逢单数的时候他就得意,每逢双数的时候他就倒霉。这是他自己开玩笑说的,他个人说话很幽默。在我们搞专业的人看来,所谓毛泽东在党内的得意或倒霉,实际反映的是他的思想被整个中国共产党接受的一个过程。

我们知道,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主要是从俄国传过来的,是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准确地说是列宁主义。按照那样一种模式,首先要有产业工人阶级,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数量达到足够多的时候,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已经容纳不了生产力成长的时候,就会爆发革命,强迫使二者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通常的革命理论的逻辑。显然,按照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说法和做法,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逻辑不相符合的。反对者认为,当时中国有几个产业工人?整个全是农民,农民能干什么?农民造反只能做李自成,只能做洪秀全,怎么能搞无产阶级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内所信奉的是列宁主义或者是按照传统的经典革命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毛泽东的观点显然是“另类”,显然不能被接受。所以毛泽东就被说成是“草寇共产党”,“山大王”和“靠《三国演义》打仗”的人。中共党内的几名领导人,像瞿秋白、李立三,以及后来很出名的王明,其实都跟毛泽东在党内都有过分歧。我认为,那时毛泽东被政治边缘化,不是个人之间的私人恩怨,用毛泽东的话说,那是“路线斗争”。

毛泽东的三起三落历史有一个过程,如果不是毛泽东在军事上面显示出那么高的才能,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被对手追着打,而他的战略指挥使红军的一部分幸存下来,那么,他在党内被政治边缘化的状况很难改变,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毛泽东用自己指导战争的胜利这样一种事实使别人接受了他,而不是在理论的雄辩上说服了反对意见。所以我说,他在党内的三起三落,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毛泽东不是那种正统的、经典的或者叫做“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

主持人:您自己有一个说法,觉得他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萧延中:他不是一个经典的和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他的这样种思想和做法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旁门左道。他是用战争博弈的胜利结果来证实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再加上毛泽东本人有超凡的政治修辞的能力,他能说服人,他在长征途中说服了王稼祥。特别是在延安时期的大量讲演、演说,论证自己的思想,这才使他的一整套思想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被中共党内的大多数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