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12d:治痛对穴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36:36

一穴止痛,疗效神奇

腕痛太溪肘阴陵,肩刺条口中渚颈,背痛内环腰印上,手麻后溪透劳宫。

颞颌关节手三里,髋求合谷跟大陵。肋间丘墟膝曲池,踝痛合谷泻无踪。

头痛前针中脘穴,后寻至阴偏太冲。胃痛中脘胆胆囊,急腹三里肾精灵。

上牙下关下合谷,咽痛廉泉目光明。臀针奇穴向腋窝,网球肘泻冲阳轻。

痛经十七椎下刺,口疮玉枕不留情。乳痛肩井痔支沟,休厥失语刺人中。

扁桃体炎二商血,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

 

找出你身上6把止痛“钥匙”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疼痛,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亚健康有关,除了吃药止痛,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专家帮你找出藏在你身体上的6把止痛“钥匙”。

解除头痛的钥匙——揪揉两眉间

  无论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紧紧相连。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因为那把解除您头痛的钥匙就藏在两眉之间。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动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点力度。一般的头痛立刻能见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戴奇斌介绍,这儿有个穴位叫“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这个部位有助于推动督脉气血运行,缓解头痛、鼻部不适等症状。

解除背痛的钥匙——手助后腰暖

  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中,旅行归来一身疲惫,不少人会腰酸背痛。解除背痛的那把“钥匙”藏在哪里呢?很多人在公园散步时喜欢双手叉腰锻炼,其实,后腰位置便是这把“钥匙”所在。用钥匙自然离不开手,双手搓搓后腰,会惊喜发现,腰酸背痛的症状会有立竿见影改善。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贴后背脊柱两侧的腰眼处,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腰部是中医所指的“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自然有助于缓解腰酸背痛啦。

 解除牙痛的钥匙——按虎口下关

  牙痛让人坐卧不安,这时不妨打开两把解除牙痛的“钥匙”,一把在百姓常说的“虎口”附近,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这个地方,中医的合谷穴也在这个位置。揉压“虎口”时,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此穴道疗效。但要注意,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第二把钥匙在面部,耳朵前方,颧骨下方的凹陷处。感觉牙痛,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按压这个部位,也是下关穴所在。中医认为手阳明经的脉络入下排牙齿,足阳明经的脉络入上排牙齿,合谷、下关两个穴位都是阳明经穴,按摩这两个地方能有助止牙痛。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以免耗损了胎气。

解除肩痛的钥匙——提揉肩上“井”

  很多儿女经常帮感觉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标准动作是什么。戴奇斌介绍,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气血,还有一个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按摩肩井穴能直接或辅助治疗肩膀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症状。很多父母年事已高,常感腰酸背痛,“拿肩井”是好办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血压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解除心痛的钥匙——手腕上“玄关”

  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钥匙”,是内关穴所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心脏不好者若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按内关穴,对其行点、按能活血通络,止痛。一般需按5分钟。仅作辅助治疗以及急救使用。

解除痛经的钥匙——脚背对点按

  痛经让许多女孩子痛苦。有没有解除痛经的钥匙呢?有!就在脚背上,在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这是太冲穴的位置。按揉这个点,具有明显疏肝止痛作用,有助治疗痛经。具体按摩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治痛对穴介绍

北京骨康源中医馆  

治痛对穴是指二个穴位相配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个穴位单独使用,治痛作用则 不强,或者没有治痛作用。­  一、合谷---太冲­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体会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二、内关---足三里­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体会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体会 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按  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按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按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按  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按  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功用 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按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功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按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治痛范围  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功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按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功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按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功用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按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按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功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按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按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按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功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按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功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按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功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按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功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按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按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21.螨虫特效方:刺血神阙穴周围加根治性拔罐,特效!
首先我说的是镇痛,除了后溪,养老,,,等常用穴对腰部镇痛外,我在临床有一个特殊穴对腰部急性期疼痛病(间盘突出,急性扭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而且持续时间更长久止痛效果更快,如果有神经根水肿的就别用了(先地米加甘露醇吧),此穴是跟鲁明千老师学的他是国家重竞技体育运动对的队医(经常给急性腰扭伤的用,而且经常就这一针)。 在阳池和曲池的连线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的交界处(就是我这俩个点分成四份在靠近曲池的四分之一处),患者站位坐位都可以,小臂水平端在胸前手背向外,进针时先下扎(45度进针)进针后在绕着桡骨转着扎,要凭手感,患者有的气时感觉胀,酸,(找到腰痛点扎对侧手臂),如果是急性腰扭伤嘱咐患者活动,一会就能好,间盘突出就不用了,但是扎上后疼痛都会减轻,是个很打人的手艺,有的患者来了扎上就说不疼了,是很能让一个医生出名的啊,针灸的痛域转移真是太厉害了!但是长期效果有待研究你们有什么好用的穴位吗,共同学习一下吧!临床用的好的,顶我一下!  

简易点穴止痛方法

本法是显著特点是:方法简便,见效较快,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为患者解除疼痛之苦。

头痛:点按百会、膈俞穴。

牙痛:点按合谷、颊车穴。

胸痛:点按中府、膻中穴。

肋痛:点按内关、日月穴。

胃痛:点按少商、中脘穴。

腹痛:点按劳宫、至阳穴。

经痛:点按外陵、中极穴。

疝痛:点按腹结、关元穴。

肩痛:点按巨骨、天宗穴。

肘痛:点按内关、曲池穴。

腰痛:点按肾俞、中极穴。

腰胯痛:点按五枢、环跳穴。

尾骶痛:点按百会、长强穴。

足跟痛:点按大陵、阿是穴。

心绞痛:点按膻中、至阳穴。

髋关节痛:点按髀关、腰俞穴。

膝胫酸痛:点近膝眼、犊鼻穴。

肩凝酸痛:点按肩贞、条口穴。

颈项酸痛:点按列缺、气舍穴。

乳房肿痛:点按鱼际、乳根穴。

目赤肿痛:点按承泣、骨空穴。

腹股沟肿痛:点按血海、箕门穴。

四肢扭伤痛:点按内关、涌泉穴。

坐骨神经痛:点按秩边、环跳穴。

风湿性关节炎:点按中脘、涌泉穴。


 

对穴=女加子=阴加阳

      治痛对穴是指二个穴位相配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个穴位单独使用,治痛作用则不强,或者没有治痛作用。      一、合谷---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体会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合谷配合太冲穴,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合谷、太冲,合称为“四关”。合谷配太冲,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调气调血,通畅经脉气血,对人体气机不畅,经脉气血不通有明显的效果,不通会痛,也会出现郁滞的情况。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三阴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产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去刺激这个穴位为好。   二、内关---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体会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体会 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按  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按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按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按  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按  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按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  功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按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  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按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按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按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按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按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按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按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按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按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按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按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

1 、腰背 承山 求,
2 、肚腹 公孙 留,
3 、头顶寻 风池 ,4 、面口 地仓 收,5 、咳喘取 二定 , 6 、夜啼 二柱 谋,7 、小腹 三阴 交 ,8 、转胎 至阴 灸,9 、 二沟 通便秘,10 、隐白 停崩漏, 11 、鼻衄 当泉 止,12 、心胃 内关 疏,13 、腿痛刺 重海 ,14 、目疾透 攒竹 ,15 、大椎 解癇热, 16 、少商 利咽喉,17 、阿是 蠲酸痛,18 、人中 善急救,19 、眩晕 绝骨 觅,20 、失眠 安神 搜,21 、疳积 四缝 妙,22 、补虚 关元 优,23 、心疾针 通里 ,24 、肝肾调 蠡沟 ,25 、遗尿 缩泉 求, 26 、胃痛 二脘 留,27 、肠痈寻 阑尾 ,2 8 、尿频 二溪 收。   1 、腰背 承山 求   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肛诸症。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腰痛宜配腰部阿是、 昆仑 、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载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难……”。   针灸方:( 1 )急性腰部肌肉扭伤:承山,外关加耳针:腰椎、神门。( 2 )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针或灸,其效俱佳。   2 、肚腹 公孙 留   公孙归属足太阴脾经,为其络穴,能联络脾胃二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痢疾,妇科疾病及头痛诸疾。   有资料载:“针刺正常人的公孙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显著提高。”   针灸方:腹痛胃胀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更佳。《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拦江赋》载:“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3 、头项寻 风池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头明目,疏风解热、通利官窍等功能。肝胆相表里,肝为风水之脏。易化火生风,上扰清窍,胆附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古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眩晕中风及外感风邪皆可用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风池,阳维脉又通督脉,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又按循行可治疗颈项、耳、目、侧头部及脑部诸种疾病。   针灸方:( 1 )偏头痛:风池、内关、丰隆、百会。( 2 )颈项强痛:风池、天柱、阳陵泉、悬钟。  4 、面口 地仓 收   地仓属足阳明胃经,乃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   针灸方:颜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风池。   《百症赋》:“颊车地仓,正口 口 呙 于片时”。  针灸方:小儿流涎:地仓、合谷,承浆,足三里。《龙光赋》:“地仓能止两流涎”。   此外:地仓对三叉神经痛及颜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疗效,针灸美容时亦常用,乃治疗口纹之要穴。   5 、咳喘取 二定   “二定”即定喘与定咳之缩称,定喘为经外奇穴位于颈后部。   主治:哮喘,咳嗽,背痛及颈椎病。   定咳为笔者经验用穴、穴位于厥阴俞旁开 1 寸,即第 4 胸椎棘突下旁开 2.5 寸。   主治咳嗽,多痰,哮喘,胸满烦闷及背部胀痛等症。  针灸方:二定穴配大椎(灸)、足三里(灸)可防治小儿感冒。   6 、夜啼 二柱 谋:   身柱与天柱合称“二柱”。   身柱:为督脉之要穴,有止咳平喘,强身益智,宁心镇痛等功效。日本著名针灸医家代田文 誌 指出小儿常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能通治小儿的多种疾病。   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余多年的经验证实:其穴在头项又循经于头,对失眠、夜啼、神经衰弱、感冒、颈椎病疗效较好,亦可治疗癫狂痫诸症。   吾恩师儿科专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柱”治疗儿科疾患,多用于夜寐,小儿体虚易于外感,咳喘诸症配合服用中药者,其效更佳。   7 、小腹 三阴 交   三阴交穴乃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经在此交会,故名。   本穴治疗范围较广泛,有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如中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有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痛、痢疾,消化不良腹泻等,有泌尿生殖系病症如五淋、遗尿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不孕及产后尿潴留等。   针灸方:( 1 )女子崩漏:三阴交、中极。《针灸大成》载:“中极治血崩漏下”。( 2 )月经不调:三阴交、地机、血海。《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8 、转胎 至阴 灸 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至阴上治头痛,下调胎产。 针灸方:胎位不正兼体虚者艾灸至阴穴同时选配三阴交或足三里穴。   9 、 二沟 通便秘   二沟即支沟及经验用穴横沟,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火穴,有利三焦,调气机,理胸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泻热通腑之功效,主治,胁肋痛、呕吐、便秘等症。   “横沟”在大横穴外一寸再下五分处左右计两穴为祖辈治便秘的经验用穴之一。   针灸方:( 1 )便秘兼呕吐者:二沟配内关。( 2 )长期便秘且腹痛者:二沟配长谷穴。   10 、 隐白 停崩漏   隐白属足太阴脾经井穴,长于健脾益气摄血。为出血性疾病常用要穴,大凡崩漏之疾,采用艾灸疗法,多能获效。有人用艾炷灸择时节施术疗效非常。余四十年来,常取艾灸法为主治疗女子崩漏,月经过多其疗效可靠,加用中药内服者十有九验。   11 、鼻衄 当孔 止   当孔实为当泉及孔最二穴的简称。   “当泉”穴为日本针灸医师齐藤安世用治鼻衄的经验用穴,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多用于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痛声嘶诸症,穴有调理肺气、清热止血之功,余临床四十多年来针刺本穴有明显止衄作用。近年来配合指压当泉穴则可提高治疗效果。若只施以指压法亦可获效。   针灸方:鼻衄兼头昏头痛者:当泉、孔最、配印堂、风池。   12 、心胃 内关 疏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等功效。   应强调说明的是,内关通于阴维,而阴维脉与足三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足阳明胃经相合,这些经脉均循行于胸脘胁腹,故“阴维为病苦心痛”,此处之心痛实指心、胸、胃、胁肋、腹部的内脏疾患。总而言之,内关治疗心、胸、胃、胁肋、腹部诸病症疗效确切。十余年前,余曾上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研所进修,有幸得到 程莘农老 教授的亲自指点,他认为内关是治疗胃部疾患,及心神疾患的重要穴道,大凡胃痛腹胀、程老常取内关、足三里、中脘、公孙诸穴其效颇佳。   针灸方:( 1 )胃痛胸闷:取内关、建里、上脘。( 2 )心悸失眠:内关、神门、膻中。《拦江赋》:“胸中之痛内关担”。   13 、腿痛刺 重海   重海穴在环跳上两寸向后横开一寸之处。   吾诊余喜欢画画写写,对画竹情有独钟,这方面我有幸拜识了大画 家王文农 先生,他老人家三过 虁 门(白帝城),曾向我推介过关公竹(即竹画藏诗图),不久吾上白帝城学习临摹石碑上的关公竹后去重庆,又有幸向 万云程老 先生(群众尊称为“万神针”)学习了解治疗下肢瘫痪、风湿腿痛的奇穴——重海,吾开业二十余载,大凡下肢疾患常用此穴,治疗腰腿疼痛严重者,多取肾俞,重海、悬钟三穴再选配风市、殷门、承山诸穴体会到自从加用重海穴后其疗效则增强。   针灸方:腰酸腿痛,取重海配肾俞、足三里,或针或灸。   14 、目疾透 拈竹   拈竹乃是太阳膀胱经要穴,善治目疾。   针灸方:( 1 )头目疼痛:取拈竹,合谷,风池针之。   ( 2 )双目红肿:拈竹,太阳(三棱针点刺出血),合谷,耳尖(三棱针点刺出血)。   《百症赋》云“目中漠漠,急寻攒竹三间”。   15 、 大椎 解癇热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先平肩取之,再令患者缓缓摇头,第七颈椎可随之而动(再下一椎体即第一胸椎则不会随之转动),此法定取大椎较为便捷,大椎穴为手足太阳经及督脉交会穴、为诸阳交会之所、统领周身之阳气,本穴是泻阳邪、调阳气的要穴,有疏风清热、宁心止痫的良好功能。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大凡脑病、癫痫所致抽搐为首选穴之一。   针灸方:( 1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内关、曲池。   ( 2 )癫 癇 :大椎、身柱、丰隆、合谷、太冲。  16 、 少商 利咽喉   少商属手太阴肺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表,通利咽喉。本穴内可清泄肺热,外可宣散风热为治疗咽喉肿痛之要穴,对感冒、咳喘、鼻衄、腮腺炎、声音嘶哑均有一定疗效。   少商为肺经井穴,又有开窍醒神,舒筋活络,清热止疼之功,如《时后歌》曰:“……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   吾父亲治急性咽喉肿痛常以三棱针点刺少商,出血少许,第一天效果不显者则次日加针合谷,效果良好。   针灸方:( 1 )急性喉炎取少商(点刺出血)合谷,照海。( 2 )慢性咽炎:取少商(点刺出血)、天突、太溪皆有效。   17 、 阿是 蠲酸痛   阿是穴——亦名天应穴。机体有病变,即会在人体某处按压疼痛加剧,或胀或麻明显,某一点即为阿是穴,故又称不定穴。   阿是穴亦痛亦胀之处,亦是经络不通之处,通过按压探寻方有“快然”之所,即通过阿是穴的治疗,调节机体,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玉龙歌》云“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   针灸方:( 1 )头痛:阿是、风池、百会、合谷、外关、太阳。( 2 )坐骨 N 痛:阿是、环跳、承扶、阴陵泉、承山。   18 、 人中 善急救   人中全身之要穴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擅长医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症,如:昏迷,癫狂,痫症,小儿急慢惊风,中暑,癔病,三叉神经痛,其他如挫闪腰痛,晕车晕船等亦有效。   针灸方:( 1 )昏迷:人中加针十宣(点刺放血)  ( 2 )小儿急惊风:人中加针印堂,内关,足三里。  ( 3 )癔病:人中加针合谷,内关,丰隆。   据报道,针刺本穴对呼吸功能的调整有相对特异性,其针灸效应与呼吸中枢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尤在对呼吸中枢衰竭时疗效更显。对实验性休克动物具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当血压降到( 10~40 毫米汞柱)、呼吸暂停时,针刺“人中”,绝大多数可以恢复。   19 、眩晕 绝骨 觅   悬钟属胆经,胆为木之性,主疏泄条达,肝肾同源,肝胆又为表里,可见胆与肾有关,肾主藏精,精又生水,《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张景岳曾提出:“无虚不作眩”,《直指方》亦云:“瘀滞不行皆可眩晕”针悬钟可舒肝理气,益髓生血,补肾健脑,舒筋活络故能改善高血压眩晕等有关病症。   针灸本穴可充养髓海,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血虚失眠,记忆力减退,诸症均有良好效果。   研究表明:本穴对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尤其是 III 期高血压效果较好。   针灸方:高血压、头晕目眩:绝骨、风池、三阴交、丰隆、合谷、太冲。   20 、失眠 安神 搜   安神穴为余常用之经验穴   针灸方:( 1 )顽固失眠:安神、三阴胶、足三里。《甲乙经》载:“惊不得眠,三阴交主之”。( 2 )失眠日久,脾虚食滞者:安神、公孙、内关诸穴有效,加中药更妙。   21 、疳积 四缝 妙   四缝为经外奇穴,始载于《奇效良方》一书。在掌面示、中、环、小四指第 1 、 2 指关节横纹缝中。  针灸方:( 1 )呕吐明显者加针内关,承满。   ( 2 )腹泻明显者加针长谷、中脘。   ( 3 )便秘明显者加针支沟、横沟。   ( 4 )赢瘦虚弱者加针足三里、大椎。   四缝穴健脾和胃,止泻止咳,除擅治疳积厌食外,医治百日咳其效亦佳。   22 、补虚 关元 优   关元亦大中极,丹田,与足三里,气海并称,为人体三大强壮穴(又云是关元,足三里,大椎三穴者),称大椎有补养肾气,培元固本,强身健体的补益要穴。   针灸方:不孕症:关元透中极、子宫、太溪、太冲、三阴交。   在男科的应用也广泛,对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及前列腺炎症均可有效。亦可用于遗尿症,慢性肠炎等疾患。  针灸方:阳萎:关元透、中极、内关、足三里、太溪、志室,此乃吾父亲常用之针灸方。   23 、心疾针 通里   通里擅治心悸,同时对精神情志病常作为主穴,临床证实,大凡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癔病、忧郁症、失眠,均有尚佳疗效。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便有“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可见针灸家对其重视之程度。   针灸方:心律失常:通里、神门、内关、膻中、三阴交、足三里。   24 、肝肾调 蠡沟   蠡沟者,足厥阴肝经络穴,有联络肝胆两经、调节两经气的作用,从临床上看,对肝、肾、脾均有调治作用,即侧重调肝、次之调肾,再次之为调脾。   实践得知:痛经者在蠡沟穴有明显压痛。   针灸方:( 1 )痛经:蠡沟、三阴交、太溪、归来。  ( 2 )阴痒:蠡沟、关元、血海、三阴交。   ( 3 )慢性前列腺炎:蠡沟、关元透中极、太溪、会阴。   25 、遗尿 缩泉 求   “ 遗尿缩泉求”一句中的缩泉穴即缩泉四穴的简称,缩泉四穴系先父之好友武汉杏林老前辈 邓直哉 先生亲授,为邓老经验用穴亦奇穴也,邓老与先父高少臣共事于汉口康尔众国药号中医门诊部,邓老善用奇穴,学医之初,先父令吾虚心求教,后知邓老治遗尿或单针灸缩泉四穴,症状严重者再加十七椎、气中、气门三奇穴。邓老称此法治遗尿效如桴鼓,吾 30 余年曾有邓老的这组奇穴加外敷家传灵仙保元膏治疗遗尿症其效确凿,此法患儿乐于接受,深受家长们赞许。   针灸方:小儿遗尿多年不愈:缩泉四穴,关元透中极,三阴交,针灸并施,效亦佳。   26 、胃痛 二脘 留   上脘、中脘均在人体之胃脘部,治疗胃痛、胃胀及肝炎诸症,先父 高少臣 先生常用之,合称之“二脘”。   “二脘”并用具有和胃健脾,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清热除烦、定惊醒神之功能   《玉龙赋》云“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玉龙歌》亦云“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针灸方:( 1 )胃动力障碍,厌食症:二脘,足三里。( 2 )癌症化疗中胃肠反应:取二脘、下食关、大椎、足三里、内关酌情针灸之。  27 、肠痈寻 阑尾   阑尾穴属奇穴,当在足三里再下两寸许,因是此穴是足三里下两寸再上下寻探按压一明显的压痛点,此点才可定为准确的阑尾穴,针此穴(左右计两穴)时宜配合上巨虚、长谷(针灸宜刺向麦氏点)公孙及曲池诸穴。   针灸方:阑尾包块(阿是穴)二脘、上巨虚、下巨虚。   28 、尿频 二溪 收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输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故又为肾经原穴,亦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主治范畴为因肾虚所致的多种病症。临床上多用于遗精、阳痿、肾虚腰痛、小便频数,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咳喘、咯血诸疾。   研究证实: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也较针前增高,尿蛋白减少,高血压也下降……浮肿也减轻,对肾炎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   后溪: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输穴,临床多循经选穴,多用于治疗后头、项部、肩背部、疼痛胀麻手指挛急等病症,虽然小肠经不行腰部,但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能通督脉,医治腰脊酸痛,尿频诸症,小便赤涩效尚称满意,余临症体会“二溪”合用,其补肾壮腰、通督活络之功尤著,治疗尿频及急性腰痛,屡试屡验。   针灸方:( 1 )肾虚尿频、腰痛乏力:“二溪”配肾俞,志室,足三里,十七椎。   ( 2 )急性前列腺炎:中极透曲骨、二溪、阴陵泉加针耳穴:肾、神门、尿道三点。  

10要穴8大基本穴位8大最安全的穴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一、         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二、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三、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少阴心包经络穴。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四、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五、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六、环跳穴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七、足三里穴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八、殷门穴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九、阳陵泉穴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十、昆仑穴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人体八大基本穴位长寿穴 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转贴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