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火岭追随者三选一:木塔风铃读书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13:09
《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摘要----
  

  泰戈尔一直对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采取坚决批评的态度。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爱国主义不能成为我们最后的精神避难所;我的避难是人道。我不会以宝石的价值来买玻璃,而且在我有生之年,我也不会允许爱国主义胜过人道。


  

  海外十年,我不断地领悟王国维的《人间词语》,也不断地领悟他的:“不隔”之境。于是,我先是打破教条之隔而直面实事与真理,之后又打破名利之隔而面对良心和赢得心灵的平静,最后又打破国界种族之隔而寻找情感的故乡。扫除心中设置的城垣,不再被各种狭隘的忘念所隔,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胸襟的广度。心灵的自由度与胸襟的广度关系最为密切,幸福度也与心灵自由度、胸襟广度成正比。


  

  《生活十讲----教育是对人心的关心》摘要----


  

  如果说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当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做这个作业(对着镜子看自己,给自己画像,写两分钟的自我介绍)时,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都江堰市哭了。我才发现他们内在有一个这么寂寞的自己,是他们不敢面对的。


  

  老师一定要是人师,也永远要以人为本,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教育不是在教书,实事上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老子一直在讲“空”,他说我们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为杯子是空的;我们能住在房子里,也因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是无。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象一个吃的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而肚子饿的很久的人,他在品尝食物的时候,就会得到好大的满足与快乐。


  

  《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思想的结晶》摘要----


  

  水冻成冰后才能用手去拿。人的思想在心中时就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动,很难捕捉,一旦印在纸上,以清晰的形式映入人们的眼帘,就成为固定而不可动的东西了。书是思想的冻结,是思想的结晶。如果说书藉是思想的结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书名就是其全部内容结晶的核心。毫无疑问,通过书名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了解到书中的内容,在这点上,书名的存在是有它的意义的。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书名推测作者心中的微妙感情。


  

  《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偶像破坏论—陈独秀》摘要----


  

  “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窃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实)是无用”这几句形容偶像的话,何等有趣。


  

  凡是无用而受有尊重的,都是废物,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


  

  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吾人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远不能合一。


  

  《读“好书”如择“好友”》摘要----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概言之,择书如择友。好书总是像挚友一样值得信赖和依托,随时随地、不厌其烦、招之即来地伸出友善之手,为我们解疑解惑、明理见性。费尔巴哈说:“我们和书的关系如同和人的关系一样。虽然我们认识许多人,但是只选择其中的某些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作街心的生活伴侣”。明代的张履祥说过:“书必择而读,人必择而交,言必择而听,地必择而蹈。”有时,一个人不想读什么书,比一个人读过什么书或想读什么书,常常更能见出其读书素养。清代的阎循观说:“观书如交友,久与之习,必有熏染,宜择而观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选择不当的书,比不阅读更坏,更有害。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西谚有云:“坏书是最恶劣的不巫师。”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


  

  《读书“谋心”》摘要----


  

  其实,读书就本身而言并不存在多少特殊意义,但当我们去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也许没有特别的收获,但内心已经发生了细微变化。就在这阅读之中,修养正在提高,情操正在陶冶,心智正在开启。从量的不断积累,到达一个质的飞跃。书对人的影响往往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林语堂先生将读书理解为“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


  

  读书既然是一个自发的事情,那么没有理由为他人而读或者读给他人看。因此,阅读就是出于对自己的负责。叔本华说:“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贵在去思考,去顿悟。读书与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中汲取精华所在,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我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升华。


  

  《将书读活----吴泰昌》摘要----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在阅读心理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向交织运行,是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死书才能成为读书人眼中、心中的活人,一位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忠实朋友。


  

  《世纪大讲坛----从安全文化的角度看矿难》摘要----


  

  安全文化是人的观念、意识、精神层面的东西。和谐社会不能光讲物质的、经济的因素,还要讲安全的、环保的因素。


  

  中国的文化讲求道德精神,但是在西文一些发达国家,它的文化根基是法律、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讲理性,讲程序,讲法则,重法则。中国的文化讲感性,讲究感触,谈境界,重体会。


  

  安全文化是人的观念、意识、精神层面的东西,一个矿主主要解决的根源问题是他的管理意识。他观念意识上的缺失、错位。对导致他决策行为的偏差。首先,决策者在制订新一轮的指标当中,要纳入安全生产的指标。和谐社会不能光讲物质的、经济的因素,还要讲安全的环保的因素。第二,管理者要实现专业化、重视理论性,要真正的掌握事故的本质。第三,经营者的素质是基础,矿工在下井挖煤以前要有78小时的培训时间,以后每年还要培训。